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救必应水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抑菌机理,采用2倍微量稀释法和琼脂平板稀释培养计数法,测定救必应水提取物对产ESBLs(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通过对细菌生长曲线、细菌超微结构、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试验、核酸合成抑制试验研究救必应水提取物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提取物的对照组相比,救必应水提取物能够影响细菌的生长规律,使细菌破损严重,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质外渗,菌液中AKP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多、大肠杆菌DNA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研究表明,救必应水提取物的抑菌机理是通过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抗菌肽RL-8的抑菌活性及抗大肠杆菌的作用机制,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了抗菌肽RL-8的理化特征和二级结构,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肽RL-8对部分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抗菌肽RL-8对大肠杆菌CVCC1568的杀菌动力学,利用分光光度法分析抗菌肽RL-8对大肠杆菌CVCC1568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破坏作用。结果表明:抗菌肽RL-8为阳离子型α螺旋形两亲性多肽,对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沙门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200.00 mg/L,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短小芽孢杆菌)的MIC为3.12~400.00 mg/L,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200.00 mg/L。抗菌肽RL-8能在60 min内杀灭99.99%的大肠杆菌CVCC1568,可破坏大肠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造成胞内紫外吸收物质泄露。文章研究结果为抗菌肽RL-8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抗菌肽BSN-37对大肠杆菌的作用机制,通过β-半乳糖苷酶试验测定了抗菌肽BSN-37对大肠杆菌CVCC1568的抑菌活性,以菌落计数法测定了抗菌肽BSN-37对大肠杆菌CVCC1568的抑菌动力学,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抗菌肽BSN-37对大肠杆菌CVCC1568细胞壁通透性,以及胞内紫外吸收物质、蛋白及核酸的泄露量。结果表明,抗菌肽BSN-37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CVCC1568的生长繁殖,随抗菌肽浓度增加,抑制活性越高,抗菌肽BSN-37作用后的大肠杆菌CVCC1568细胞壁通透性增加,胞内紫外吸收物质、蛋白和核酸的泄露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说明抗菌肽BSN-37能破坏大肠杆菌CVCC1568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表现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抗菌肽是由生物机体产生的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小肽类物质,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寄生虫、抗病毒等活性。与抗生素不同,抗菌肽的靶菌株不易产生抗性突变,故其有望成为抗生素替代品,在畜禽生产中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抗菌肽的抑菌机理与其在断奶仔猪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有机酸抑菌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有机酸作为一种可有效抑制畜禽体内病原微生物增殖的饲用生长促进剂,正日益受到关注。不同有机酸抑菌机理不尽相同。笔者综述了有机酸分子水平抑菌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基于能量竞争、透化细菌外膜、提高胞内渗透压、抑制生物大分子合成、诱导宿主产生抗菌肽等5种作用机制;认为细菌胞内酸根离子的聚集是有机酸抑菌作用的重要决定因素,细菌胞内外pH梯度及胞外酸根离子浓度又是影响胞内酸根离子聚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牛源防御素类抗菌肽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利用Prot Param工具分析了抗菌肽的理化性质,利用SOPMA分析了抗菌肽的二级结构,利用NetOGlyc 4.0 Server分析了抗菌肽的糖基化,利用NetPhos 3.1 Server分析了抗菌肽的磷酸化,利用Target P 1.1 Server分析了抗菌肽的亚细胞内定位。结果表明,牛源防御素类抗菌肽为阳离子型抗菌肽,等电点在9.31~11.20之间;TAP、bBD-1、BNBD2、BNBD3、BNBD7、BNBD8和BNBD9为稳定性多肽,其他牛源防御素类抗菌肽为不稳定多肽;BNBD12和BNBD13为疏水性多肽,其他牛源防御素类抗菌肽为亲水性多肽;TAP、LAP、b BD-1、BNBD2、BNBD3、BNBD4、BNBD6、BNBD7、BNBD8和BNBD10由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构成,EBD、BNBD1、BNBD5、BNBD11、BNBD12和BNBD13由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构成;没有糖基化位点,除了BNBD7不存在磷酸化位点外,其他16种防御素类抗菌肽存在丝氨酸和苏氨酸的磷酸化位点,但不存在酪氨酸的磷酸化位点。根据分析结果推测牛源防御素类抗菌肽可作用于细胞壁或细胞膜,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相似文献   

7.
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AMP)又叫宿主防御肽(host defense peptides),普遍存在于真核和原核生物体内,参与机体的天然免疫.抗菌肽因为其显著的优点,成为替代抗生素研究的一个靶标.但是抗菌肽在应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个瓶颈问题,即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蛋白的无活性及真核表达系统的不稳定性,这也制约了抗菌肽的工业化开发应用.因此,筛选自身能分泌抗菌肽的微生物,利用其自身性能稳定、易培养的优点来生产抗菌肽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常规培养方法从家蚕中肠中筛选出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通过观察菌落形态、细菌形态以及染色反应鉴别出不同的细菌.通过超声波破碎细胞提取细胞内容物,进行抑菌实验.结果显示中肠优势菌杆状和球状细菌的分泌蛋白对供试菌均无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正1肠杆菌肽概述肠杆菌肽最早是由1993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肠道细菌中分离出一类分子量小于2.5KD(千道尔顿),有着索套状结构的抗菌多肽,其结构超级稳定,对酸、碱、温度都有很好的耐受性,并将其命名为(Lasso Peptides)。肠杆菌肽是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的抑制大肠杆菌和相关病株的经典细菌素抗菌肽。它是由肠杆菌属的细菌产生的一类小分子量的抗菌肽,由于其抑菌能力强,引起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为了鉴定抗菌肽Gal-4的体外抑菌活性,试验采用打孔法和细菌生长曲线法鉴定抗菌肽Gal-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抗菌肽Gal-4对两种受试菌均表现出良好抑菌活性,两种受试菌的对照孔均未出现抑菌圈,而试验孔出现了较大的抑菌圈,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要强于多杀性巴氏杆菌,随着抗菌肽Gal-4浓度的增大其抑菌活性也逐渐增强。说明抗菌肽(Gal-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有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抗菌肽P3的生物学功能,试验通过在线软件分析了抗菌肽P3的理化特性、与其他抗菌肽的相似性、二级结构、剪切位点、疏水性、表面极性和抗原性,用琼脂糖扩散法测定了抗菌肽P3的抑菌活性,用倍比稀释法测定了抗菌肽P3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溶血性。结果表明,抗菌肽P3为疏水性的α螺旋型阳离子多肽,与APD3数据库中抗菌肽Alyteserin-2Ma有最高的相似度,可被9种酶剪切,不具有抗原性,对大肠杆菌、沙门菌、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抑菌活性,对鸡红细胞有较低的溶血性。研究结果说明,抗菌肽P3有抑菌活性,可作用于细胞膜,从而导致菌体死亡。  相似文献   

11.
<正> 细菌的细胞壁,在结构上来看,是坚硬而富有弹性的外膜,它赋予细菌一定的形状;从机能上来讲,它是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的保护结构。细菌细胞壁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解决了医学实践中的许多问题,如溶菌酶、噬菌体和作用于细菌细胞壁抗菌素的作用点的阐明,细菌细胞壁的免疫佐剂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也很活跃。此外,细菌学中广为应用的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也与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有密切关系。本文拟综述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结构与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全球细菌耐药性问题愈发严重,严重威胁人类、畜禽健康及畜牧业发展,功能多样且不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突变的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逐渐发展为抗生素的潜在替代品。β-折叠是抗菌肽一个主要的二级结构分类,该类肽通常由一个或多个二硫键来维系结构的稳定,现已发现许多抗菌肽具有此类结构。相比于目前研究广泛的α-螺旋AMP,它们被认为拥有更强的抗酶解能力和更高的细胞选择性。本篇综述介绍了β-折叠抗菌肽的来源和抗细菌机理,并梳理了一些常见的分子设计方法和应用策略,以期为β-折叠抗菌肽的研发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又称宿主防御肽,是生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活性肽,它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20~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结构多样,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文章通过抗菌肽的来源、结构与功能对其进行分类,依照抗菌肽对细胞膜的作用和抗菌肽在膜内的作用这两方面,对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及研究方法加以阐述,同时列举了国内可使用的抗菌肽数据库,依据2015年国内外抗菌肽在动物生产上的研究,介绍了一些可以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抗菌肽。  相似文献   

14.
肝菌肽锌 (ZincBacitracin)对畜禽能够起到显著的抑菌促生长作用 ,主要源于其独特的三重抑菌机理 :①杆菌肽锌是类脂质焦磷酸的特异性抑制剂 ,能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脱磷酸化过程 ,影响磷脂载体的运转及向细胞壁支架输送粘肽 ,从而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②与敏感菌的细胞膜相结合 ,损伤细胞膜 ,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导致膜内物质外流 ;③干扰敏感菌细胞内原浆蛋白的合成。因此 ,杆菌肽锌是一种强杀菌剂 ,能强烈抑制革兰氏阳性菌 ,特别是梭状芽孢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等病原菌对之极为敏感 ,对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  相似文献   

15.
苯乳酸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新型天然抗菌物质,已成为乳酸菌抑菌能力的有效标志之一。与乳酸菌产生的细菌素(如乳链球菌素)相比,苯乳酸是小分子物质、抑菌谱宽、稳定性高。作为一种新型生物防腐剂,苯乳酸在乳品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苯乳酸对多种食源性致病菌如致病性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腐败菌包括产毒素的丝状真菌如赭曲霉、疣孢青霉和桔青霉,有很强的抑菌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苯乳酸的作用靶位之一是微生物的细胞壁,但阐明苯乳酸的作用机理需要采用相关技术进一步研究其他作用位点。本文对苯乳酸的抑菌活性、作用机理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理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随着抗菌药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高,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因此了解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抗菌药主要以细菌4个必要的细胞内途径为靶位,包括细胞壁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核酸(DNA或RNA)的合成以及细菌的代谢过程。细菌耐药性产生包括生化机理和基因机理,重要的生化机理包括抗菌药破坏酶的产生、靶位的改变和主动外排系统的出现。细菌耐药性的基因机理主要包括基因的突变和外源抗性基因的获得。近年来,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机理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并且已经证明由质粒pMG252介导的耐药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富含亮氨酸和精氨酸的抗菌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亮氨酸疏水面和精氨酸亲水面来设计全新的抗菌肽,并评估利用这种螺旋轮投影模型设计出的抗菌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了设计得到的新型抗菌肽LGR16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对于红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的细胞毒性以及杀菌动力学.结果表明,新型抗菌肽LGR16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其对于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8和4 μg·mL-1.LGR16杀菌速度快,在10 min内能杀死细菌.在最小抑菌浓度该抗菌肽只表现出很弱的溶血活性和对哺乳动物细胞的细胞毒性.综上可见,抗菌肽能够通过在螺旋轮中聚集疏水性或者碱性氨基酸残基来设计,而且本研究得到的抗菌肽LGR16具有替代抗生素的潜质.  相似文献   

18.
应用氯化铵裂解、超声波破碎和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从鹿白细胞中提取出阳离子抗菌肽混合物。经平板抑菌试验初步检测其抗菌活性后,采用微量反应板法测定了鹿抗菌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9个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该混合抗菌肽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和真菌均具有抑制活性。体外杀菌曲线试验表明,鹿抗菌肽的杀菌作用是非浓度依赖性的,杀菌效果迅速,可在2min内杀灭63.8%的受试细菌。  相似文献   

19.
抗菌肽是一类来源于多种生物的小分子多肽,研究证实其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癌细胞等均具有生物活性,同时具有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近年来抗菌肽的功能及应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就抗菌肽结构、生物学功能、抗菌机理及在医药、食品和畜牧等行业的应用进行了总结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为设计研发新型天蚕素类抗菌肽(Cecropin-like antibacterial peptide,CLP),本研究参照抗菌肽Cecropin P1的作用机理和氨基酸组成,通过人工方法设计合成CLP,并分别测定其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新型CL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VCC474)、鸡白痢沙门氏菌(ATCC10398)、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1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对这4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6.25μg/mL、1.56μg/mL、3.12μg/mL和6.25μg/mL。酸稳定性试验显示,新型CLP在pH值为6~8时活性最高,热稳定性试验显示新型CLP于100℃加热2 h后仍具有抑菌活性。在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雏鸡的体内疗效试验中,新型CLP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为临床上设计有效的天蚕素类抗菌肽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