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为了解掌握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T-2毒素、黄曲霉毒素B1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状况,指导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企业开展霉菌毒素防控,降低霉菌毒素对饲料产品质量及畜禽养殖危害,减少经济损失,2019年对17种62份植物性饲料原料进行采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依据《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判定分析。结果表明: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黄曲霉毒素B1在17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状况差别明显,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黄曲霉毒素B1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7.09%、8.06%、29.03%,最大检测值分别为15.96 mg/kg、26.60 μg/kg、351.00 μg/kg。从检测结果得出,4种霉菌毒素在17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较重,整体污染率达48.40%,玉米皮、喷浆玉米皮、花生粕3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超标,污染率与超标率不一定呈正比,表明霉菌毒素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污染普遍,对饲料产品及养殖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该问题,提出控制植物性饲料原料质量建议,为今后控制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主要探讨了燕麦人工草地土壤酶活性对燕麦品种、施肥水平和豆科混播水平的响应,为合理评价燕麦人工草地的生态效应和对土壤培肥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4个燕麦品种(A1:青燕1号;A2:林纳;A3:青海444;A4:青海甜燕麦)、4个施肥水平(B1:不施任何肥料,CK0;B2:尿素75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IM;B3:有机肥1500 kg/hm2,OM;B4:尿素37.5 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有机肥750 kg/hm2,IM+OM)和4个箭筈豌豆混播水平(C1:0 kg/hm2;C2:45 kg/hm2;C3:60 kg/hm2;C4:75 kg/hm2)的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开展三因素对燕麦人工草地土壤酶活性(脲酶、纤维素酶和转化酶)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燕麦品种、施肥水平和豆科混播水平均能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高寒区0~20 cm耕作层土壤脲酶、纤维素酶和转化酶活性范围分别为400~900 μg/g,80~180 μg/g和4~7 mg/g;3个因素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强弱顺序为:施肥水平>品种>豆科混播水平;在3个因素的影响下,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土壤脲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分别呈“先增后减”、“先降后增”的变化,分别在开花期和拔节期出现单峰值,转化酶活性呈“增—降—增—降”或“降—增—降”的变化,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出现双峰值。土壤酶相对活性指数和土壤酶相对活性综合指数能很好地反映土壤酶的变化。选用青海444或青海甜燕麦,混播箭筈豌豆45 kg/hm2,施尿素37.5 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和有机肥750 kg/hm2时,对提高土壤酶活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湿法工艺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过程要经过多道加热工序,这些加热工序会对营养素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混合均匀性是衡量混合工序效果的重要指标,它用于衡量各营养素指标是否均匀分散于婴幼儿配方乳粉。在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设计时,要将营养素生产加工损失率和混合均匀性考虑在内,以保障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对婴幼儿配方乳粉湿法工艺营养素损失率及混合均匀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法工艺中损失最明显的是维生素,VA、VB1、VB12和VC发生明显损失,损失率分别为19.2%、20.4%、33.9%和20.3%,其他维生素未发生明显损失;矿物质在湿法工艺中相对稳定,肌醇、牛磺酸和低聚半乳糖在湿法工艺中未发生明显损失;VB1的混合均匀度小于95%,其他营养素的混合均匀度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4.
研究退耕草地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密度的空间分布与动态变化,为退耕地“碳汇”功能评估提供依据。2008年在兰陵溪流域退耕草地设计对照区(A1)、莎草无凋落物区(B0)和莎草双倍凋落物区(B2),于2008-2015年每年3月底分层采集实验区0~30 cm土样,测定SOC密度值。结果表明,1) 农地退耕后,SOC的累积与分解平衡被打破,农地-草地演替过程中发生了“碳汇”作用,SOC达到新的平衡需12年,年碳汇速率为263.5 g/m2;2) 2008年SOC密度为B2(5504±245 g/m2)>B0(5476±267 g/m2)>A1(5392±306 g/m2),2015年变化为A1(6022±298 g/m2)>B0(5963±315 g/m2)>B2(5807±274 g/m2),植物种类和凋落物数量影响显著(P<0.05);3) 2008-2015年间,A1和B0区SOC密度持续增加,B2发生了波动性变化,下降之后又持续增加,A1更有利于SOC的积累;4)植物种类和凋落物数量主要影响0~20 cm层SOC密度的变化,20 cm以下影响不显著。农地、草地不同深度层SOC密度差异显著(P<0.05),农地-草地演替过程中,SOC年累积量差异显著,空间分布格局也由农地模式转变为草地模式。  相似文献   

5.
研究制粒工艺(制粒前、后)和添加黄芩(0、0.5%、1.0%、1.5%)对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维生素含量、大肠杆菌与霉菌数量的影响,旨在了解制粒过程中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维生素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变化规律,探讨蒙药黄芩添加剂对紫花苜蓿维生素含量的保存、稳定作用。结果表明:制粒后,紫花苜蓿维生素B2、维生素B5、维生素B6含量显著降低,而维生素K1、维生素C含量显著升高;紫花苜蓿干物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添加1.5%黄芩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6含量,而添加0.5%~1.0%黄芩显著降低了维生素K1含量,添加1.5%黄芩显著降低了维生素B1含量。综合两个因素的影响考虑,添加1.5%黄芩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草颗粒维生素C、维生素B6含量;添加1.5%黄芩和制粒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粗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梯度的生物炭与常规施肥、减量施肥相配合对紫色土肥力与微生物特征及油菜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制定生物炭与化肥的配施方案提供理论参考。依托西南地区特有的紫色土,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试验处理包括:B0F1 (不施生物炭+减量肥)、B0F2(不施生物炭+全量肥)、B1F1(低量生物炭+减量肥)、B1F2(低量生物炭+全量肥)、B2F1(高量生物炭+减量肥)、B2F2(高量生物炭+全量肥)。结果表明:生物炭改良后的土壤全碳、全氮、全钾、阳离子交换量(CEC)、pH显著高于B0处理,且F1各土壤肥力指标水平与F2相近。生物炭的输入提升了土壤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 优势度指数(D)、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促进了根际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聚合物类、酚酸类碳源的利用程度。生物炭有效提高了油菜产量,在F1水平下,生物炭的施用显著降低籽粒中芥酸、硫苷、亚麻酸的含量,提升了高油酸、油酸、黄籽度水平。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对油菜品质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为:全钾>全碳>全氮>全磷>CEC>pH。其中,全钾、全碳、全氮、全磷对籽粒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总之,生物炭与化肥联合施用可显著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提升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了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生物炭的施用量以35 t·hm-2为宜,可有效弥补化肥减量后的养分亏缺,促进油菜增产和籽粒品质的改良。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B1添加水平对产蛋期种鹅繁殖性能、血清生殖激素指标、肠道组织形态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150只体况相近的34周龄五龙鹅种鹅,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鹅(1公4母)。各组维生素B1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1、2、3、4、5 mg/kg。预试期1周,正试期10周。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种蛋合格率、种蛋受精率、种蛋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之间血清催乳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睾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 mg/kg维生素B1组血清孕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3、4、5 mg/kg维生素B1组(P<0.05),2、3 mg/kg维生素B1组血清促卵泡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2 mg/kg维生素B1组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 mg/kg维生素B1组(P<0.05)。4)2 mg/kg维生素B  相似文献   

8.
对以牛奶为基底的10岁以上全营养液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进行配方设计和工艺研究,并验证产品保质期内微量营养素的稳定性及人群试饮试验效果。依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确定三大供能物质来源及含量,蛋白质4.0 g/100 mL,脂肪2.3 g/100 mL,碳水化合物8.9 g/100 mL。微量营养素在整个保质期内的含量符合通则的要求,维生素的损失率普遍高于矿物质,其中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和叶酸的损失率最高。人群试饮试验结果显示,连续饮用2 个月后受试者血压、心率、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与饮用前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产品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QuEChER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乳粉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和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M1)的检测方法。乳粉用水复溶,乙腈提取,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和无水硫酸镁净化,在InertSustain-C18柱(2.1 mm×150 mm, 3μm)上分离,乙酸铵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基质添加外标曲线定量。乳粉中AFB1和AFM1在0.08~2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出限为AFM10.02μg/kg, AFB10.03μg/kg,定量限均为0.05μg/kg。在定量限的1、5和10倍添加浓度下,平均回收率为91.5%~100.7%。本方法便捷高效、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以为日常检测乳粉中黄曲霉毒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永亮  滕泽  张玉霞 《草地学报》2023,(12):3744-3749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间行(A1)和交叉(A2)混播两种方式和8个紫花苜蓿密度(5,15,25,35,45,55,65和75株·m-2,分别记为B1,B2,B3,B4,B5,B6,B7和B8)建植混播草地,通过测定头茬禾草碳氮代谢产物含量和关键酶活性,探究混播方式和苜蓿密度对混播禾草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方式对禾草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 SS)、淀粉(Starch, S)、总糖(Total sugar, TS)、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 SP)含量具有显著性影响,A2处理高于A1(P<0.05)。苜蓿混播比例对禾草SS、S、TS、SP、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 FAA)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生物素、叶酸和VB12.方法:利用不同乳酸菌对特定维生素具有敏感性的特点,通过测定菌株的生长变化来反映样品中相应微生物的维生素含量,对市售的13种婴幼儿配方乳粉维生素进行测定.结果:微生物法对于生物素和VB12测定数据更稳定,重复性好,生物素相对标准偏差为0.056%~4.158%,VB12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0.112%~3.848%,而叶酸的检测数据之间波动稍大,相对标准偏差为1.236%~8.332%.结论:本法适合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生物素、叶酸和VB12这3种维生素的分析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2.
收集国内外主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营养数据,分别对国内外4 类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三大产能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在标准中要求强制添加或选择性添加的其他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国内外4 类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配方或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中,国内品牌脂肪、VK、泛酸、牛磺酸含量显著大于国外品牌(P<0.05),但国内品牌叶酸含量显著低于国外品牌(P<0.05);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中,国内品牌脂肪、锰、牛磺酸、肉碱含量显著高于国外品牌(P<0.05);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女性职业压力增加,母乳喂养率逐渐降低,婴幼儿配方食品市场不断扩大,而婴儿配方奶粉(简称“婴配粉”)冲泡不方便等问题给孕产妇及家人带来了很多困扰。随着巴氏杀菌技术的成熟,婴儿配方液态奶产品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开发。使用巴氏杀菌工艺的婴儿配方液态奶可最大限度地保留生物活性成分(如乳铁蛋白和维生素等),具有营养全面、使用方便等特点。本文综述了婴儿配方液态奶中的营养物质种类和益处,并将其与市售婴配粉进行对比,分析其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建立快速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VB2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乙酸锌和亚铁氰化钾沉淀蛋白,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乙酸钠(0.05 mol/L)-甲醇溶液(70∶30,V/V),荧光检测器检测.方法检出限为0.2 mg/kg,线性范围为0.01~1.0 μg/mL,加标回收率为80.4%~87.2%.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便快速,检测准确等优点,可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VB2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随机选取某段婴幼儿乳粉同一生产周期各生产阶段的前、中、后三个批次的样品,对部分营养素(维生素B1、B2、C、A、E和微量元素Ca、Fe、Zn)含量进行检测,并计算其损失率。结果表明,在生产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最明显(损失率分别为32.33%和29.05%);Fe的含量在前处理工段到浓缩工段受到影响较明显(损失率为16.07%);其他营养素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乳粉标签上的信息是否与其内在质量相符,本文对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行了标示值与实际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国外与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样品合格率基本持平,品牌合格率则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较高;主要问题均为维生素指标和矿物质指标的实际含量与标示值不符。此问题应引起国内外乳粉生产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向中老年乳粉中添加不同比例鱼油粉EPA300(添加量0%、0.5%、1.0%和1.5%),并将其37℃加速贮藏90 d;以脂肪酸组成,VE、VC含量和保留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及色泽为评价指标;评价鱼油粉添加对于中老年乳粉稳定...  相似文献   

18.
杨洋  高航 《中国奶牛》2020,(3):44-47
选用生牛乳、椰子粉、抹茶粉为主要原料,开发一款抹茶椰子乳饮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方法优化了抹茶椰子乳饮料配方及稳定剂的复配方案。最优配方为:生牛乳添加量4.5%、椰子粉添加量2.5%、抹茶粉添加量0.3%、白砂糖添加量6.0%,稳定剂的最优配比结果为: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添加量0.1%、三聚磷酸钠添加量0.05%、结冷胶添加量0.03%。在该配方及稳定剂组合条件下,可获得香甜适口、风味醇厚、货架期稳定的抹茶椰子乳饮料。  相似文献   

19.
建立基于全面稳定性指数(global stability index,GSI)理论预测乳粉保质期的新方法.基于恒温加速实验,测定乳粉于20、30、40、50℃贮藏温度下感官品质、VC含量、羟甲基糠醛含量和水分活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乳粉GSI保质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GSI满足零级动力学模型,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