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不同菌株固态生料发酵棉籽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微生物固态生料发酵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利用12株菌固态生料发酵棉籽粕筛选出高效脱除棉酚菌株和产蛋白酶能力最佳的菌株;在此基础上进行菌种复配发酵棉籽粕。结果表明:单一菌株棉籽粕固态发酵试验中,地衣芽孢杆菌B12脱毒效果最佳,脱毒率为42.7%,水溶性蛋白含量8.2%,小肽含量4.19%;产蛋白酶能力较强菌株为Bsl和Bs3,蛋白酶酶活力分别为43.8U/mL和43.6U/mL;混菌组合发酵中B12+Cul组合脱毒率50.03%,水溶性蛋白含量9.11%,小肽含量6.98%,为最佳菌种组合。结论:混菌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微生物固态发酵与微波降解分步复合法脱除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加工技术。以棉籽浸出制油后的棉籽粕为原料,通过不同的菌种、接种量、料液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试验分析,以棉籽粕的脱毒率为评判标准。首先通过确定正交试验的因素与水平,得出微生物固态发酵的最佳脱毒工艺参数;再以发酵后的湿棉籽粕为原料,采用微波降解工艺进行第二次物理辅助脱毒,确定最佳微波工艺参数;测定脱毒前后的棉籽粕粗蛋白含量和小肽含量。结果表明:混菌发酵比2∶1(枯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接种量10%、料液比2∶3、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0℃,脱毒效果最佳,此时脱毒率高达86.57%;当微波时间和功率分别为6 min和3 000 W时,最终棉籽粕脱毒可达90.57%。测定脱毒后的棉籽粕粗蛋白含量为52.17%,提高了25.29%;小肽含量为11.13%,提高了20.19%。所得产品色泽均一,呈黑褐色,无酸臭味。微波过程可脱出一部分水分,有效节约了棉籽粕的烘干成本和烘干时间。此方法工艺简单、安全可靠、流程短、脱毒率高、水耗和能耗低,为棉籽粕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现代固态发酵原理,研究两种不同发酵工艺对棉粕脱毒效果及其营养价值的影响。工艺一是使用本实验室保存的两株菌直接进行固态发酵,工艺二是在工艺一的基础上添加酶解液进行固态发酵。试验结果表明(以干物质计),棉籽粕发酵和发酵酶解产品中游离棉酚分别降低到197.68 mg/kg和202.35 mg/kg,粗蛋白质分别提高到59.64%和60.88%,小肽含量分别提高到19.41%和23.59%。来航蛋公鸡强饲代谢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和发酵酶解棉籽粕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均高于未发酵棉粕。肉鸡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棉粕按50%、75%和发酵酶解棉粕按75%的比例替代基础日粮中的豆粕,不影响肉鸡的日采食量。国标二级高游离棉酚棉籽粕经过固态发酵处理后,外观蓬松变软,气味芳香,其营养价值得到显著改善。蛋公鸡的营养物质及能量消化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益生菌及生物酶活性增加,在肉仔鸡日粮中的应用不影响日采食量。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棉籽粕多菌种固体发酵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接种量、发酵温度以及发酵时间为自变量,游离棉酚含量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游离棉酚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最终确定棉籽粕固体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3%、发酵温度31℃、发酵时间76 h。在此条件下,游离棉酚可以下降到(82.03±3.14)mg/kg,实际测定值与理论计算值能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5.
通过复合微生物发酵棉籽粕,降解其中的大分子蛋白,产生分子量较小的肽和氨基酸,使其更适宜乳杆菌生长.以复合微生物发酵过的棉籽粕为原料,固态培养植物乳杆菌.优化后的固态培养工艺条件为:初始水分含量1.16 g/g物料干基,接种量10%,培养周期60 h,在此条件下乳杆菌活菌含量可达到18.4×108 cfu/g物料干基.  相似文献   

6.
通过复合微生物发酵棉籽粕,降解其中的大分子蛋白,产生分子量较小的肽和氨基酸,使其更适宜乳杆菌生长。以复合微生物发酵过的棉籽粕为原料,固态培养植物乳杆菌。优化后的固态培养工艺条件为:初始水分含量1.16 g/g物料干基,接种量10%,培养周期60 h,在此条件下乳杆菌活菌含量可达到18.4×108 cfu/g物料干基。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微生物复合固态发酵对整粒棉籽霉变、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影响。利用米曲霉和马克思克鲁维酵母菌对整粒棉籽进行复合固态有氧发酵,然后在发酵第7、14 d测定发酵产物霉变比例、pH值、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及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米曲霉和酵母菌复合固态有氧发酵整粒棉籽在发酵第7 d和第14 d有效降低棉籽霉变比例,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60%和50%。发酵第7 d发酵组和对照组pH值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第14 d发酵组pH值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发酵第7 d发酵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能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2%、5.6%和25.6%,必需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55%和8.14%。在发酵第7 d和第14 d检测对照组黄曲霉毒素含量高达340μg/kg和354μg/kg,而发酵组均未检出。由此可知,米曲霉和酵母菌复合固态有氧发酵整粒棉籽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通过降低霉变比例,提高粗蛋白质、粗脂肪等营养成分含量、提高必需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以及降低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从而达到保存饲料以及改善饲料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17,(21):57-61
利用棉粕固态发酵的方法,对棉粕发酵菌种进行了筛选,随后对已筛菌种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配比,最后按最优配比复配菌种进行棉粕发酵试验,检测样品相关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单菌种筛选出芽孢杆菌KC-1、乳酸菌SS-2、酵母菌JS-1作为复配菌种。(2)复配菌种最佳配比为:KC-1:SS-2:JS-1=2:1:2。(3)按最优配比复配菌种发酵棉粕后的主要指标分别为:游离棉酚含量213.36 mg/kg、粗蛋白含量48.21%、酸溶蛋白含量13.40%、小肽含量5.60%、有机酸含量1.68%、pH值4.84、活菌数8.20×10~8cfu/g、发酵风味适宜令人愉悦。本试验为棉粕混合菌种发酵剂相关产品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试验分析了微生物发酵菌剂的菌种配比、饲料发酵过程中添加水量和发酵温度对奶牛精饲料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奶牛精饲料发酵工艺:菌种配比为细菌1.5mg/kg、酵母菌0.5mg/kg、嗜酸乳杆菌1.5mg/kg、费氏丙酸菌1.5mg/kg,最佳添加水量600~650ml/kg,最佳发酵温度20~25℃。奶牛精饲料发酵成熟后,粗蛋白含量由发酵前的14.69%提高到17.55%,增加了19.47%,pH值由7.0降低到3.8,产酸菌(嗜酸乳杆菌和费氏丙酸菌)数量由原料的5.1×102cfu/g提高到4.1×106cfu/g,饲料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达到23.25g/kg。  相似文献   

10.
《饲料工业》2019,(24):32-35
试验旨在研究对比棉酚降解酶及热带假丝酵母ZD-3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与营养物质的影响,从而评定棉酚降解酶对棉籽粕脱毒的效果。利用棉酚降解酶及热带假丝酵母ZD-3对棉籽粕分别进行酶解与固态发酵。检测原棉籽粕及处理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与营养物质的含量及蛋白质分子质量分布。棉籽粕经棉酚降解酶酶解后,游离棉酚的含量与原棉籽粕相比极显著降低,棉籽粕的脱毒率为92.67%,较热带假丝酵母ZD-3发酵后的脱毒率上升了4.46%,经棉酚降解酶酶解后及热带假丝酵母ZD-3发酵后的棉籽粕,两者的营养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均未检测到棉籽粕中大分子蛋白质降解成小分子蛋白质的现象。棉酚降解酶可以很好的代替热带假丝酵母ZD-3应用于棉籽粕的脱毒,同时棉酚降解酶酶解脱毒较热带假丝酵母ZD-3固态发酵能够极大地缩短时间。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和酸性蛋白酶复合固态发酵对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粗蛋白质、pH、酸度及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以乳酸菌和酸性蛋白酶为发酵剂,对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进行固态厌氧发酵,每隔12 h采样1次(其中粗蛋白质测定为每隔24 h采样1次),共发酵72 h。结果表明,乳酸菌固态发酵酶解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均能有效提高粗蛋白质含量,降低pH,使酸度增加;乳酸菌固态发酵酶解能有效降解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水苏糖和棉籽糖含量,棉籽粕中单宁及菜籽粕中异硫氰酸酯和唑烷硫酮,而对游离棉酚及植酸的降解能力有限。由此可知,乳酸菌固态发酵酶解能通过提高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中粗蛋白质含量、降低pH及对抗营养因子的降解,从而达到改善饲料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高效降解游离棉酚并改善棉籽粕营养品质的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酸菌发酵棉籽粕,研究其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降解率的影响,并对发酵前后棉籽粕的营养品质指标如活菌数、中性蛋白酶活性、酸溶蛋白质含量、pH、游离棉酚含量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可高效降解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为BLCC1-0039,可有效改善发酵风味的植物乳酸菌菌株为BLCC2-0092。综合上述2株益生菌的优点,筛选出最优复配发酵方式为植物乳酸菌BLCC2-0092与枯草芽孢杆菌BLCC1-0039按照1∶1比例接种,37℃需氧发酵24h再厌氧发酵。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最优复配发酵组各发酵阶段发酵棉籽粕的pH显著降低(P0.05),厌氧发酵72h时pH降至5.27;酸溶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厌氧发酵72h时酸溶蛋白质含量达到23.54%;游离棉酚含量显著降低(P0.05),需氧发酵24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52.12%,厌氧发酵72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61.58%。由此可知,植物乳酸菌BLCC2-0092与枯草芽孢杆菌BLCC1-0039复配发酵可有效降低发酵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含量并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复合菌发酵牛至粉,以期提升其营养品质。【方法】以牛至粉、玉米粉和豆粕粉为底物,以抑菌能力作为评价指标,依次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中心复合试验等方法对复合益生菌固态发酵牛至粉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发酵牛至粉的抑菌能力、pH、乳酸含量、抗氧化能力、蛋白含量和挥发油含量。【结果】发酵时间、发酵基质水分含量和乳酸菌接种量是影响发酵的主效应因素,优化后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底物组成比例为牛至粉:玉米粉:豆粕粉=4:1:5,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接种量均为5×106 CFU/g,乳酸菌接种量为1.87×107 CFU/g,发酵温度为25℃,发酵时间为130 h,水分含量46.7%。在此条件下,发酵牛至粉组合物对大肠杆菌抑菌率达99.98%。较未发酵牛至粉而言,发酵组合物pH显著降低(P<0.05),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水溶蛋白和酸溶蛋白均显著提高(P<0.05),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含量显著提高40%以上(P<0.05)。与未发酵牛至粉相比,发酵牛至粉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副溶血弧菌的抑菌能力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响应面法优化牛至粉发酵工艺后,其有效成分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含量均显著提高40%以上,且抑菌能力和营养品质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亚麻籽粕为原料,利用微波法进行脱毒,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考察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微波温度对亚麻籽粕微波脱毒效果的影响。用脱毒后的亚麻籽粕制作酸乳,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考察发酵时间、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温度对亚麻籽粕酸乳中氰化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籽粕最佳脱毒工艺为微波时间60 s、微波功率640 W、微波温度70 ℃,该条件下微波脱毒后亚麻籽粕氰化物含量最低,为14.02 mg/kg;亚麻籽粕酸乳发酵最佳工艺为发酵时间9 h、发酵剂添加量1.50 g/100 mL、发酵温度41 ℃,该条件下亚麻籽粕酸乳氰化物含量最低,为8.45 mg/kg;通过酸乳发酵可以降低亚麻籽粕中氰化物含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6株不同饲用乳酸茵固态发酵棉籽粕产有机酸情况。结果表明:德氏乳杆菌产酸量最高,可达18.56g/kg。为了增加产酸量,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德氏乳杆菌固态发酵棉籽粕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二次回归方程:Y1=25.07—1.0325*X1—0.47625*X2—1.28875*X5—1.8;5125*X1*X1+0.67*X1十X2+O.17*X1*X5—1.59575.X2*X2-0.6775.X2*X3—1.06;575*X5*X3,并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棉粕916.44g/kg,麸皮83.56g/kg,糖蜜27.91g/kg,水480.24g/kg。在此条件下,使德氏乳杆菌固态发酵棉籽粕产有机酸含量达到25.64g/kg,比优化前提高了39.65%。  相似文献   

16.
利用枯草芽孢菌(Bacillus subtilis NDX6)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BLLP)对棉粕、豆粕不同比例混合样品进行有氧和无氧联合发酵试验,并用纯棉粕进行联合发酵生长曲线研究,探讨固体联合发酵对棉粕发酵产物中富肽蛋白含量及脱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配方中纯棉粕发酵降解有毒物质游离棉酚含量最高约81%,游离氨基酸及小肽的含量提高约6.5倍(P<0.05),饲料pH由原来的6.20以上降低到5.12以下,有益菌活菌数提高约10倍;纯棉籽粕有氧发酵时间为38 h,无氧发酵时间60~66 h,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约7.54倍,游离棉酚降低约89%.用棉粕固体联合发酵可以脱毒,降解蛋白提高饲料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多菌种混合发酵棉籽饼粕制备益生菌生物活性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棉籽饼粕、麸皮、苹果渣为原料,经霉菌XH001、霉菌XH002、地衣芽孢杆菌E01、枯草芽孢杆菌E02、乳酸菌SR01、酿酒酵母和饲料酵母混合发酵生产益生菌饲料。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2℃,原料含水量50%,芽孢杆菌接入时间为发酵后12 h,乳酸菌接种量10%,发酵时间48 h。发酵后饲料粗蛋白含量由原来的27.58%提高到37.92%,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1.88%,乳酸菌活菌数达2.3亿cfu/g(干基),芽孢杆菌达18.4亿cfu/g(干基)。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我国产量高且价格低廉的棉籽粕和菜籽粕为原料,按1:1的比例混合作为杂粕,采用黑曲霉、米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固态发酵,分析发酵前后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酶活性、抗营养因子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变化,探索微生物固态发酵对杂粕营养价值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1)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5.19%、11.67%、18.18%、22.4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了15.47%,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和总能无显著变化。(2)在氨基酸组成中,赖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30.93%、23.97%、22.07%、20.56%和21.36%。(3)发酵后,杂粕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游离棉酚、单宁和植酸的含量分别降低了21.25%、28.56%、51.51%、21.21%和23.22%。(4)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蛋白酶活性提高了115.21%,脂肪酶活性有提高的趋势,而淀粉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经复合菌固态发酵后,杂粕的营养组成、氨基酸含量及蛋白酶活性显著改善,抗营养因子和霉菌毒素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粉、豆粕、麦麸为基质,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采用固态发酵技术,以活菌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三种菌混合发酵的最佳条件,并对其发酵产物的常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固态基质中玉米粉:豆粕:麦麸=1:1:1、培养基初始含水量80%p、H值6.3、接种量为10%、三种菌接种比例为1:1:1、发酵温度40℃时的发酵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保加利亚乳杆菌数为3.0×109 CFU/g,嗜酸乳杆菌数为4.6×109 CFU/g,嗜热链球菌数为5.8×109 CFU/g,发酵产物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是发酵前的1.16、1.12和6.94倍。为开发一种新型生物饲料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