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此试验的目的是探讨以硫酸铜、碱式氯化铜、蛋氨酸铜、纳米铜和纳米小肽螯合铜等不同铜源供给形式对小白鼠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的影响。将120只18日龄小白鼠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分别为Ⅰ(小肽+硫酸铜组)、Ⅱ(硫酸铜组)、Ⅲ(碱式氯化铜组)、Ⅳ(蛋氨酸铜)、Ⅴ(纳米铜组)和Ⅵ(纳米小肽螯合铜)等,每个处理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小白鼠。饲喂试验分0~5d、6~12d、13~19d、20~26d和27~53d五个阶段。其中0~5d为预试验期,后四个阶段为试验期。预试期和试验期各处理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日粮。试验期Ⅰ~Ⅵ组饲粮铜的含量(以铜计)在6~12d、15~19d、20~26d和27~55d四个阶段分别为2.5mg、5mg、10mg及15mg。结果表明,纳米小肽螯合铜能有效促进小鼠增重。采食不同铜源日粮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随饲养日龄增大而减小,并随铜的供给量由低剂量变化到正常剂量而差异减小。  相似文献   

2.
斜率比法评定肉仔鸡对铜源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仔鸡对不同铜源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试验采用3×2完全随机设计,3种铜源分别为硫酸铜、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2个铜添加水平分别为10和20 mg/kg,另设1个不添加铜的对照组,共7组。选择1日龄健康雄性爱拔益加(AA)肉仔鸡504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饲粮铜源和铜添加水平对1~21日龄肉仔鸡的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 0. 05)。肝脏铜含量和血浆铜蓝蛋白活性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P<0.01)。以血浆铜蓝蛋白活性为评价指标,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相对于硫酸铜(100%)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41.05%和142.07%;以肝脏铜含量为评价指标,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相对于硫酸铜(100%)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27.61%和137.64%。由此可见,饲粮铜添加水平≤20 mg/kg(基础饲粮中铜含量为9.65 mg/kg)时对1~21日龄肉仔鸡无显著促生长作用; 21日龄肉仔鸡对低铜饲粮(铜添加水平≤20 mg/kg)中3种铜源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为:蛋氨酸铜>碱式氯化铜>硫酸铜。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铜源及水平对育成期水貂血清铜、锌和铁含量及血清氮代谢、脂类和抗氧化指标影响,以及水貂对不同铜源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选择60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水貂240只,随机分成10组,每组2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试验采用3×3+1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种铜源(硫酸铜、碱式氯化铜、蛋氨酸铜)和3个铜添加水平(10、25、40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水貂血清铜含量随饲粮铜添加水平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 P=0.0004)。水貂血清总胆固醇( P=0.0015)、甘油三酯( P=0.002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P=0.0101)含量随饲粮铜添加水平增加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降低,然而水貂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却未受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影响(P=0.5790)。水貂血清铜蓝蛋白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升高( P=0.0001)。以血清铜蓝蛋白活性为指标,以硫酸铜为参比标准物(100%),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9.93%和131.06%。以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为指标,以硫酸铜为参比标准物(100%),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11.01%和118.10%。由此可见,饲粮添加40 mg/kg的铜(基础饲粮铜含量8.05 mg/kg)能提高育成期水貂血清抗氧化酶的活性;育成期水貂3组铜源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为:蛋氨酸螯合铜>碱式氯化铜>硫酸铜。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了碱式氯化铜(TBCC)对断奶仔猪的促生长效应。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180头30d断奶的杜×长×大仔猪依体重、性别、窝别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饲喂添加需要量水平铜的玉米-豆粕-干乳清粉型饲粮、在未添加外源铜的玉米-豆粕-干乳清粉型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150、200、250mg/kg铜(源于TBCC)和250mg/kg铜(源于硫酸铜)的饲粮。试验期35d。结果表明,各处理组间猪的日采食量、日增重和耗料/增重比无显著差异(P>0.10),但在表观数字上,以150mg/kg碱式氯化铜源组为最优,250mg/kg的硫酸铜源组次之,200、250mg/kg的碱式氯化铜源组及对照组较差。  相似文献   

5.
挑选420只1日龄AA肉仔鸡研究碱式氯化铜(TBCC)对其生长性能及组织中维生素E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采用2×4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10只鸡(公、母各半)。处理1组(对照组)饲喂添加需要量水平铜(源于硫酸铜)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含铜量为11.65 mg/kg,实测值),处理2~4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硫酸铜来源的铜150、300 mg/kg和450 mg/kg,处理5~7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TBCC来源的铜150、300 mg/kg和450 mg/kg,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TBCC的生物学有效性(是硫酸铜的107%)和生物安全性高于硫酸铜;TBCC组鸡的血浆和肝脏维生素E含量显著高于硫酸铜组(P0.0009)。由于TBCC的生物学有效性和生物安全性高于硫酸铜,且不易破坏饲料中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所以TBCC可以作为硫酸铜的理想替代品。  相似文献   

6.
蛋氨酸铜对猪血清铜锌含量及粪铜锌排泄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饲粮中添加蛋氨酸铜与硫酸铜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铜锌含量及粪铜辞排泄量的影响.选择体重为17.17±2.34kg(P>0.05)的二元杂交(长×大)生长阉公猪30头进行试验,试猪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依体重和窝别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分别饲喂10、150、250mg/kg蛋氨酸铜和150、250mg/kg硫酸铜,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饲喂蛋氨酸铜组ADG、F/G及表观养分消化率具有明显的优势;血清铜含量随饲粮铜水平的提高而发生显著变化,而高铜组组问血清锌差异不显著;蛋氨酸组粪铜排泄量比硫酸铜组粪铜排泄量显著降低.说明:添加中等水平的有机蛋氨酸铜吸收利用率比高剂量硫酸铜高,且可减少粪铜、锌的排泄.  相似文献   

7.
铜的来源和水平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粪铜排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平均体重29.6kg的三元杂(杜×大×长)生长猪144头,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6个处理。饲粮中分别添加0、100、200mg/kg硫酸铜、200mg/kg碱式氯化铜、100mg/kg小肽铜、100mg/kg复合氨基酸螯合铜(以铜含量计)。结果表明:100mg/kg小肽铜和100mg/kg复合氨基酸螯合铜均能有效提高生长猪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其促生长效果与200mg/kg硫酸铜无显著(P>0.05)差异,而粪中铜含量分别下降了36.8%和48.4%(P<0.05)。  相似文献   

8.
用分别添加150、300、450mg/kg铜的硫酸铜和碱式氯化铜的饲粮饲喂420只1日龄AA肉公雏,对照组为添加需要量水平铜(硫酸铜来源)的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期21d,测鸡血浆和肝脏中铜含量比较其生物学有效率;测不同存放期饲料中的维素生E含量,比较硫酸铜和碱式氯化铜对其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比较各周龄鸡生长性能看其生物安全性。碱式氯化铜生物学有效性优于硫酸铜,其相对于硫酸铜的生物学利用率(以硫酸铜的生物学利用率为100%计)分别为106.9%(以总铜分析值摄入量为自变量);108.4%(以总铜计算值摄入量为自变量);109%(以铜添加水平摄入量为自变量);碱式氯化铜处理组鸡的血浆和肝脏维生素E含量明显高于硫酸铜处理组(P(O.0001),表明碱式氯化铜源饲料中维生素E的氧化稳定性明显优于硫酸铜源饲料;碱式氯化铜对肉仔鸡的生物安全性明显高于硫酸铜。碱式氯化铜可完全代替硫酸铜,在饲料工业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源及水平对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氮、铜代谢的影响。采用3×3+1双因素试验设计,设3种铜源(硫酸铜、碱式氯化铜、蛋氨酸铜)和3个铜添加水平(10、25、40 mg/kg),1个对照组。选择60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美国短毛黑雄性水貂120只,随机分成10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水貂的平均日采食量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并且平均日增重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也呈线性增加(P=0.053)。2)水貂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并且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也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3)水貂铜摄入量、粪铜排泄量、尿铜排泄量以及铜沉积量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然而铜的表观吸收率却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降低(P0.01)。水貂对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表观吸收率极显著高于对硫酸铜的表观吸收率(P0.01)。水貂氮沉积量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由此可见,基础饲粮中铜含量为8.05 mg/kg时,饲粮添加40 mg/kg的铜能改善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提高水貂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育成期雄性水貂对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表观吸收率高于对硫酸铜的表观吸收率。  相似文献   

10.
纳米氧化铜对小鼠全血及组织中铜和锌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40只体质量约22g健康的昆明种小白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4个重复.1组饲喂基础日粮,2组在基础日粮中以硫酸铜的形式添加铜10mg/kg,3组在基础日粮中以氧化铜的形式添加铜10mg/kg,4~6组在基础日粮中以纳米氧化铜的形式分别添加铜5、10和20mg/kg.研究不同剂量纳米氧化铜对小白鼠全血和组织中铜及锌含量的影响.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试验至15 d,添加纳米氧化铜显著提高小白鼠全血铜含量,显著降低小白鼠肝脏及胫骨锌含量;试验至30 d,添加纳米氧化铜显著提高小白鼠胫骨铜含量.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铜源对育成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随机选取(60±5)日龄、健康的雄性乌苏里貉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硫酸铜(Ⅰ组)、碱式氯化铜(Ⅱ组)、混合铜(Ⅲ组,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添加比例为1∶1,以铜元素计)和蛋氨酸铜(Ⅳ组),添加水平均为40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55 d。每组选取8只动物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试验结束后,每只动物后肢静脉采血。结果表明:1)Ⅲ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间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2)Ⅱ组的粗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Ⅰ、Ⅲ、Ⅳ组(P<0.05)。Ⅲ组的铜消化率显著高于Ⅰ、Ⅱ和Ⅲ组(P<0.05),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粪氮、尿氮含量及氮沉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Ⅰ、Ⅱ、Ⅳ组的粪铜含量显著高于Ⅲ组(P<0.05)。Ⅳ组尿铜含量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5)。Ⅲ组的铜沉积显著高于Ⅰ、Ⅱ、Ⅳ组(P<0.05)。4)Ⅱ组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Ⅲ、Ⅳ组(P<0.05)。Ⅲ、Ⅳ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其余血清生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混合添加适宜水平的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可提高育成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和铜沉积,更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试验将280只平均体重为(6.13±0.22)kg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猪。试验基础日粮为玉米-大豆型日粮,对照组(锌含量为42.5 mg/kg)和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分别以硫酸锌、硫酸锌+多糖及锌-多糖螯合物的影响分别添加80 mg/kg锌。结果表明,锌-多糖螯合物比硫酸锌和硫酸锌+多糖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饲喂锌-多糖螯合物日粮的断奶仔猪较硫酸锌日粮组显著降低了腹泻率(P<0.05),且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日粮添加锌-多糖螯合物较硫酸锌和硫酸锌+多糖组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蛋白酶活性(P<0.05),同时锌-多糖螯合物组较对照组和硫酸锌组也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淀粉酶活性(P<0.05)。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锌-多糖螯合物在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提高十二指肠消化酶活性和生长性能方面表现出不同于硫酸锌或硫酸锌+多糖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铜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5~16周龄五龙鹅肠道发育、微生物菌群结构及血清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29日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Ⅰ组为最适铜添加组(铜添加水平为16 mg/kg,未添加枯草芽孢杆菌);Ⅱ~Ⅵ组为枯草芽孢杆菌添加组,铜添加水平分别为0、4、8、12、16 mg/kg,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均为250mg/kg。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Ⅱ~Ⅵ组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腺比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空肠隐窝深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P0.05或P0.01);Ⅲ、Ⅴ、Ⅵ组的空肠肠壁厚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Ⅵ组之间的空肠绒毛高度、肠壁厚度和绒腺比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Ⅴ和Ⅵ组(P0.05)。2)Ⅱ~Ⅵ组的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盲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Ⅱ~Ⅵ组之间的盲肠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3)Ⅳ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低于Ⅰ组(P0.05),Ⅴ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血清ALT、AST、LDH活性与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血清AKP活性显著低于Ⅰ组(P0.05)。由此可见,低铜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够促进五龙鹅肠道发育,优化微生物菌群结构;铜对鹅肠道发育及微生物菌群结构影响较小。适宜的枯草芽孢杆菌和铜添加水平能够维护机体健康,相互间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择(60±3)日龄健康雄性水貂80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8组水貂分别饲喂铜添加水平为0(Ⅰ组)、4(Ⅱ组)、8(Ⅲ组)、16(Ⅳ组)、32(V组)、64(Ⅵ组)、128(Ⅶ组)、256 mg/kg(Ⅷ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Ⅴ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Ⅷ组(P<0.01),而料重比则极显著低于Ⅷ组(P<0.01).Ⅴ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Ⅰ和Ⅶ组(P<0.01),显著高于Ⅲ组(P<0.05).Ⅴ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Ⅷ组(P<0.01).Ⅴ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Ⅵ组(P<0.01),显著高于Ⅱ和Ⅷ组(P<0.05).Ⅴ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Ⅷ组(P<0.01),显著高于Ⅰ、Ⅱ、Ⅲ、Ⅳ、Ⅵ和Ⅶ组(P<0.05).Ⅳ和Ⅴ组的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Ⅷ组(P<0.05).Ⅴ组的食入氮极显著高于Ⅷ组(P<0.01).Ⅴ组的氮沉积极显著高于Ⅱ、Ⅲ、Ⅵ和Ⅷ组(P<0.01),显著高于Ⅰ和Ⅳ组(P<0.05).Ⅴ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Ⅱ、Ⅲ、Ⅵ和Ⅷ组(P<0.05).Ⅴ组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显著高于Ⅰ、Ⅱ、Ⅵ和Ⅷ组(P<0.05).由此得出,饲粮铜添加水平为32 mg/kg(总铜水平为39 mg/kg)时,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及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为理想,且可获得较佳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模拟实际生产中8%仔猪预混料中油脂与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分析不同形式的铜对大豆油油脂氧化指标的影响。将五水硫酸铜、碱式氯化铜和甘氨酸铜3种微量元素原料与大豆油的比例均设定在8.74:1000,与大豆油混合后在高温条件下储放0、10、20、30、40、50、60 d,检测各处理组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试验共设4个处理组,对照组的大豆油中不加铜,五水硫酸铜组在100 g大豆油中添加3.44 g五水硫酸铜,碱式氯化铜组在100 g大豆油中添加1.47 g碱式氯化铜,甘氨酸铜组在100 g大豆油中添加2.91 g甘氨酸铜。每个处理3个重复,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大豆油中添加不同形式的铜元素提高了大豆油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P<0.05);添加无机硫酸铜对大豆油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在3种铜元素形式中最为明显,甘氨酸铜组影响较小。因此,建议在使用油脂的大比例预混料中优先选择甘氨酸铜作为铜元素来源。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铜对育成期雄性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铜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随机选取(60±5)日龄健康的雄性乌苏里貉105只,体重2.83 kg±0.37 kg,随机分为7组,每组15只貉,1只为1个重复。分别饲喂含蛋氨酸铜为0(对照组)、20(Ⅰ组)、30(Ⅱ组)、40(Ⅲ组)、50(Ⅳ组)、60(Ⅴ组)和200 mg/kg(Ⅵ组)的试验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5 d。试验期间,每组随机选取8只乌苏里貉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Ⅲ、Ⅳ组的末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差异不显著。Ⅰ、Ⅱ、Ⅲ、Ⅳ、Ⅴ、Ⅵ组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Ⅴ组的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对照组和Ⅵ组的铜消化率显著高于Ⅰ、Ⅱ、Ⅲ、Ⅳ、Ⅴ组(P<0.05)。Ⅳ组的氮沉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各组间铜摄入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粪铜含量随着铜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Ⅴ、Ⅵ组尿铜显著高于Ⅰ、Ⅱ、Ⅲ、Ⅳ和对照组(P<0.05)。各铜添加组与对照组铜沉积差异显著(P<0.05)。Ⅵ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Ⅱ、Ⅲ、Ⅳ、Ⅴ、Ⅵ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Ⅳ组血清尿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本试验中,育成期乌苏里貉日粮中铜添加量在30~50 mg/kg时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考虑到铜排放量、饲养成本、环境污染等因素,推荐育成期乌苏里貉铜添加量为30 mg/kg。  相似文献   

17.
杨仕群  阳刚  舒刚 《中国饲料》2021,1(6):41-45
文章旨在研究高密度饲养条件下肉鸡日粮添加黄连提取物对其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将640只平均体重为(42.12±0.16)g的肉鸡随机分为4组(T1~T4),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T1组肉鸡在高密度(20/m2)下饲喂基础日粮,T2组肉鸡在正常饲养密度(10只/m2)下饲喂基础日粮,T3组肉鸡在高饲养密度下饲喂基础日粮+20 mg/kg黄连提取物,T4组在正常饲养密度(10只/m2)饲喂基础日粮+20 mg/kg黄连提取物。在为期42 d的饲养试验结束后分析相关指标。结果:T4组22~42 d肉鸡平均日增重、22~42 d和1~42 d采食量最高(P<0.05),而T1组1~42 d肉鸡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最低(P<0.05)。T1组肉鸡法氏囊重量分别较T2~T4组显著降低了18.53%、17.42%和18.89%(P<0.05)。T4组肉鸡血清SOD和T-AOC活性最高(P<0.05),但血清丙二醛含量较T1组显著降低了29.04%(P<0.05)。T1组肉鸡回肠大肠杆菌数量最高,分别较其他组显著提高了7.22%、6.93%和8.10%(P<0.05),但T1组肉鸡回肠乳酸杆菌数量较其他组显著降低了14.21%、15.74%和17.62%(P<0.05)。T4组肉鸡回肠双歧杆菌数量较T1组显著提高了5.41%(P<0.05)。结论:在高饲养密度条件下肉鸡日粮中添加20 mg/kg黄连提取物可以改善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有益菌数量,提高血清抗氧化指标,降低氧化应激。 [关键词]黄连提取物|饲养密度|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血清生化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钠水平及种类对肉鸡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血清矿物质水平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初始体重一致的白羽肉仔鸡832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6只鸡。试验日粮采用4×2因子设计,即日粮钠水平分别为1.5、2.4、3.3和4.2 g/kg,以小苏打和硫酸钠两种形式添加,试验共进行42 d。结果:1~10 d肉鸡的增重和采食量受钠盐水平及钠盐水平与种类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5),在1~10 d时,硫酸钠组日增重和采食量最高(P<0.05)。同时,在整个试验期间(1~42 d),2.4 g/kg硫酸钠显著改善了增重(P<0.05)。随着钠水平的升高,血液pH表现为显著升高(P<0.05),硫酸钠组血液pH显著高于小苏打组(P<0.05),硫酸钠组腹脂占比较小苏打组显著提高2.23%(P<0.05)。4.2 g/kg钠水平组血清钠和钙浓度最高(P<0.05),3.3 g/kg钠水平组血清钾、氯和镁浓度最高(P<0.05)。与小苏打组相比,硫酸钠组血清钾水平显著降低0.33%(P<0.05),而血清钙浓度显著提高9.2%(P<0.05)。结论:日粮中钠以硫酸钠的形式添加2.4~3.3 g/kg可改善1~10 d肉鸡的生长性能,而在33~42 d时降低日粮钠水平可以使肉鸡获得最大的增重和采食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