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鸽抗 SR—RSV 血清,通过琼脂扩散法检测羽髓,对贵州省的4个养鸡场,9个不同日龄的鸡群进行了禽白血病感染情况的调查。共采集424只鸡的样本,禽白血病病毒(ALV)抗原的阳性率平均为11.1%。对 ALV 抗原阳性的12只鸡捕杀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全部呈现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理变化。本文首次在贵州省的4个养鸡场中从血清学、病理学上确诊了 ALV 感染的存在。同时,对两个鸡场的弱小鸡群及同批出壳的正常鸡群,进行了禽白血病及马立克氏病感染情况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江苏省4个鸡场(或试验鸡群),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V)的血清学进行了调查,在被检的249份血清样本中,REV抗体阳性117份,阳性率达47%。4个鸡场中,只一个鸡场未查到REV抗体。  相似文献   

3.
2018年以来,某进口品种肉种鸡发生疑似禽白血病病例,流行范围广,危害严重,为确定该次疫情的病原,本研究从辽宁、山东等地发病鸡场采集55份疑似禽白血病病料样品。病理组织切片观察显示,病料样品肝脏和脾脏均有髓细胞样肿瘤细胞增生。针对禽白血病病毒(ALV)、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特异性PCR检测结果显示,55份病料样品中ALV阳性样品12份(21.8%),MDV阳性样品1份(1.82%),REV均为阴性。将12份ALV阳性病料样品经处理后接种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ELISA检测结果显示有8份ALV群特异性抗原阳性。ALV多重PCR检测结果表明,8个分离株均为J亚群ALV(ALV-J),测序结果显示,8个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5%~100%,与A、B、C、D、E亚群ALV的同源性仅为56.5%~58.8%,与ALV-J的同源性为90.7%~96.6%,进一步表明所有分离株均为ALV-J。上述结果表明,引起该次进口白羽父母代肉种鸡发生禽白血病的病原主要以ALV-J为主,该研究结果为疫情的溯源和有效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北京市种鸡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和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流行情况,采用ELISA方法,对2021年从9个区27个种鸡场采集的2 660份血清和2 660份蛋液样品分别进行了REV抗体和ALV p27抗原监测。监测结果显示:2021年北京市种鸡场的REV抗体和ALV p27抗原个体表观阳性率分别为33.83%和1.54%,真实阳性率分别为34.53%(95%CI:32.72%~36.33%)和1.57%(95%CI:1.10%~2.05%);群体表观阳性率分别为81.48%和29.63%,真实阳性率分别为83.14%和30.23%。除第四季度未检出REV抗体阳性外,其他季度均检出这2种病原,其中第三季度ALV个体阳性率最高(4.86%),与其他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季度REV个体阳性率最高(85.40%),不同季度间的REV个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祖代群和父母代群均检出REV抗体和ALV p27抗原阳性个体,且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北京市种鸡场REV和ALV分布广泛,感染较严重,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禽白血病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均为禽的肿瘤性免疫抑制疾病,是危害养鸡业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为调查重庆市肉鸡中禽白血病及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的流行情况,在北碚区、涪陵区、开县、垫江县、潼南县五个区(县)的8个活禽交易市场采集260份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所有血清中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V)的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禽白血病病毒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5%(43/260)和5%(13/260),双抗体阳性率为4.61%(12/260)。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重庆市肉鸡中这两种病原的感染率相对要低,但仍应重视这两种疾病的防控,以控制病原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禽白血病、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和鸡传染性贫血在本地鸡群的感染情况,对宁波市7个区、县的15个鸡群进行了3种疫病4种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362份被检血清中,A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B)抗体阳性率为55.0%,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抗体阳性率为21.5%,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抗体阳性率为32.0%,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抗体阳性率为66.8%;15个鸡场AB亚群禽白血病和鸡传染性贫血共感染率为100.0%;12个鸡场共感染了3种免疫抑制性疫病,混合感染率高达80.0%。调查结果表明免疫抑制病在宁波市鸡群中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7.
某寿光鸡群发生肿瘤病例,从瘦小的鸡中随机抽取10只鸡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进行针对禽白血病毒(AL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V)和鸡马立克氏病毒(MDV)等三种肿瘤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ALV和REV均为阴性,但分离到3株REV(SD1301、SD1302和SD1303)。对3株REV的env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株REV之间的env基因核酸同源性为100%,与国内参考毒株比较显示,3株REV分离自中国黑龙江的HLJR0901缘关系最近。本研究显示了地方品系鸡中REV感染的存在,表明要加强对我国地方品系中REV的检测和净化。  相似文献   

8.
1日龄肉鸡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以及共感染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后,肉鸡生长发育明显受阻,体重增重明显下降(P<0.05),法氏囊、胸腺明显萎缩(P<0.05),在用新城疫疫苗免疫后,感染组血清中新城疫抗体效价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ALV—J和REV共感染后,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P<0.01)。ALV—J单独感染后,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弱毒疫苗免疫后的抗体反应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但ALV—J与REV的共感染可明显延缓鸡对IBDV弱毒疫苗免疫的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9.
引言 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是造成家禽自然感染的致瘤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两种逆转录病毒(Davne and Fadly,1997,Witter,1997)。除了引起肿瘤和其他生产性问题以外,ALV和REV还会对活毒疫苗产生潜在性污染。ALV对鸡的感染广泛且具有显著的经济重要性;由于ALV引起肿瘤和降低生产效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大约在数百万美元。另一方面,由于REV很少被检出(其实它广泛存在),至  相似文献   

10.
禽白血病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均为禽的肿瘤性免疫抑制疾病,是危害养鸡业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为调查重庆市肉鸡中禽白血病及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的流行情况,在北碚区、涪陵区、开县、垫江县、潼南县五个区(县)的8个活禽交易市场采集260份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所有血清中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V)的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禽白血病病毒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5%(43/260)和5%(13/260),双抗体阳性率为4.61%(12/260)。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重庆市肉鸡中这两种病原的感染率相对要低,但仍应重视这两种疾病的防控,以控制病原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1.
1禽肿瘤病病毒禽肿瘤病病毒包括疱疹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禽白血病和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火鸡对MDV、REV以及相对罕见的反转录病毒——淋巴细胞增殖病病毒(LPDV)易感。MDV为双股DNA病毒,  相似文献   

12.
1日龄网鸡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以及共感染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后,肉鸡生长发育明显受阻,体重增重明显下降(P<0.05),法氏囊、胸腺明显萎缩(P<0.05),在用新城疫疫苗免疫后,感染组血清中新城疫抗体效价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ALV-J和REV共感染后,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P<0.01).ALV J单独感染后,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弱毒疫苗免疫后的抗体反应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但ALV-J与REV的共感染可明显延缓鸡对IBDV弱毒疫苗免疫的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禽源生物制品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和禽白血病病毒(ALV),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REV参考毒株LTR基因序列和ALV P27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在建立各病毒单项PCR检测技术的基础上,优化反应条件,建立2种病毒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可同时扩增REV的467 bp和ALV的675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他5种禽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双重PCR技术能检出10 pg的ALV和10 pg的REV模板。用双重PCR技术与REV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及ALV ELISA对245份疫苗株检测,进行同步比较,结果总符合率为100%。表明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对这2种外源病毒的同时检测,显示出了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网状内皮增生征病毒(REV)是造成家禽自然感染的致瘤性病毒中最常见的两种逆转录病毒(PayneandFadly,1997;Witter,1997)。除了引起肿瘤和其他生产性问题以外,ALV和REV还会对活毒疫苗产生潜在性污染。ALV对鸡的污染广泛且具有显著的经济重要性;由于ALV引起肿瘤和降低生产效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大约在数百万美元。另一方面,由于REV很少被检出(其实它广泛存在),至今尚未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性疾病问题(Witter,1997)。REV在经济上的影响主要涉及那些采用鸡胚细胞或组…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广西地方鸡群病毒性肿瘤病例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广西地区部分鸡群发生了以内脏出现各种肉眼可见肿瘤、生长阻滞、消瘦和采食量下降为特征的病例。通过对病鸡进行肉眼剖检观察,对病料组织分别进行肿瘤病毒PCR检测、DF-1细胞分离培养及其细胞培养上清进行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检测,结果显示12批病例中,单独感染ALV的鸡群有5群,单独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鸡群有1群,ALV与MDV的二重混合感染鸡群有4群,MDV和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二重混合感染的鸡群有1群,ALV、MDV和REV的三重混合感染有1个鸡群。表明ALV的感染及其与其他肿瘤病毒的共感染是当前临床肿瘤病例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禽白血病和网状内皮增殖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行建立的荧光定量PCR对四川省83个鸡场245份临床组织样本中网状内皮增殖症病毒(REV)和禽白血病病毒(ALV)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REV和ALV的群体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59.0%、71.0%、86.7%和50.8%,80日龄以下病鸡群REV和ALV的阳性率分别为95.9%和85.9%,REV和ALV的二重感染率为22.9%,表明四川省鸡群中RE和AL普遍存在,是鸡群病因复杂多样,损失严重的重要原因。采用免疫增强剂——黄芪多糖(APS)对部分确诊病例进行治疗和对污染场新引进鸡群进行预防试验,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对RE和AL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5,(3):114-116
为了解河北进口种鸡群禽白血病病毒(ALV)及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感染情况,对实验室留存的2011—2013年间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法国的15批进口种鸡的血清样品450份,通过ELISA方法进行ALV-A、B亚群和REV的抗体检测。结果共有8批28份样品为ALV-A、B亚群抗体阳性,群体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53.3%和6.2%;未检出REV抗体阳性样品。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进口种鸡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禽白血病病毒A、B亚群抗体阳性个体。  相似文献   

18.
<正>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V)属于反转录病毒属。此病毒主要感染火鸡、鹅、鸡、鹤鹑和鸭等禽类并引起以淋巴-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病理综合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与鸡马立克氏病(MD)和鸡淋巴细胞白血病(AL)均是禽病毒性肿瘤性疾病,且都可以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目前,因为REV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所造成的直接或由于疫苗带毒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已日益成为影响养禽生产和养殖效益的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鸡场4种免疫抑制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养鸡业的迅猛发展,鸡只数量不断增长,高密集型的饲养比例逐年增加,加之近几年来很多种鸡场通过各种途径,从省外及国外引进许多品种的雏鸡、种鸡,致使某些疫病的发病率较高,另外,免疫抑制病的存在,如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呼肠孤病毒(REO)等均可能引起鸡群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使感染鸡的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受其他病原的并发或继发感染,使病情更加复杂,甚至出现一些新病,给养鸡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1-3].  相似文献   

20.
本次调查针对性地选择了河南省南阳市有代表性的13个种鸡场和108个开产前后的规模场,以及16个疑似免疫抑制病的鸡场,对种鸡场分别采集不同批次的种鸡血清和商品场,以及疑似网状内皮增生症的鸡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REV)抗体,目的在于找出南阳市REV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