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的】研究5个候选基因在不同花纹组间的表达量与毛囊各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候选基因与毛囊发育特性间的关联,筛选用于后期功能验证的基因。【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个基因在不同组别间的表达量,结合组织学与显微观测技术,分析5个基因与毛囊发育间的关联。【结果】湖羊毛囊成群分布,湖羊大花、小花、中花多以3毛囊群居多,直径较大的为中心初级毛囊,直径相对较小的为侧部初级毛囊。湖羊大花与中花、小花初级毛囊直径呈极显著差异(P<0.01),小花与中花初级毛囊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中花次级毛囊直径与大花、小花次级毛囊直径呈极显著差异(P<0.01),但小花次级毛囊直径与大花次级毛囊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初级毛囊数大花、中花、小花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相同视野中大花初级毛囊数多于中花、小花。中花次级毛囊数与大花、小花次级毛囊数呈极显著差异(P<0.01),但大花、小花次级毛囊数差异不显著(P>0.05);MMP2基因在中花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大花、小花分别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大花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小花差异不显著(P>0.05);BMP7基因在大花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小花呈显著差异(P <0.05),在中花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大花、小花分别差异不显著(P>0.05);SFXN1基因在小花皮肤中的表达量与大花、中花分别呈显著差异(P<0.05),在大花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与中花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基因在3组个体间差异不显著;MMP2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大花次级毛囊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BMP7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小花初级毛囊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小花次级毛囊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中花初级毛囊直径、次级毛囊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SFXN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大花初级毛囊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小花初级毛囊直径、小花次级毛囊直径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及极显著正相关,与中花初级毛囊直径呈极显著负相关。在BMP7基因表达量相同情况下,小花初级毛囊直径比中花初级毛囊直径大,小花次级毛囊数比中花次级毛囊数多,这与切片结果相符。MMP2基因在表达量相同情况下大花毛囊数多于小花,中花最少,这与切片结果一致。此外,在SFXN1基因表达量相同情况下,小花毛囊直径最大,大花次之,中花最小,这虽与切片结果不相符,但大花、小花次级毛囊数相差很小,总体来说趋势相同,结果基本相符。其余基因虽与毛囊相关指标存在关联,但在大中小花组表达差异不显著,【结论】BMP7、MMP2、SFXN1三个基因可作为湖羊早期羔皮选育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前期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湖羊大花、中花和小花羔皮毛囊间miRNA的差异表达,筛选出了14个候选miRNA,现进一步研究14个候选miRNA在不同花纹组间的表达量与毛囊各指标的相关性,以了解候选miRNA与毛囊发育特性间的关联,筛选用于后期功能验证的miRNA。【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湖羊大花、中花、小花不同花纹羔皮毛囊中的差异表达miRNA。利用与高通量测序同一批样品所提取的RNA进行RT-RCR验证,随机选取高通量测序结果中的5个差异表达miRNA,验证高通量测序结果的可靠性。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4个候选miRNA在不同组别间的表达量,制作不同花纹羔皮组织的石蜡切片以评估不同毛囊的结构,并结合组织学观察与显微观测技术,采用SPSS 17.0分析14个候选miRNA的表达水平与毛囊组织学性质的相关性。【结果】湖羊毛囊成群分布,以3毛囊群的居多,直径较大的为中心初级毛囊,直径较小的为侧部次级毛囊。在显微镜相同视野中,湖羊大花、中花和小花3种不同类型花纹羔皮的初级毛囊数差异不显著(P>0.05),小花组的次级毛囊数多于大花组和中花组的次级毛囊数且差异极显著(P<0.01),中花组与小花组二者次级毛囊数相仿,差异不显著(P>0.05),在相同的单位面积中,小花的毛囊总数要高于大花组和中花组;大花组的初级毛囊直径比中花组和小花组的初级毛囊直径要大的多,与中花组和小花组的初级毛囊直径差异极显著(P<0.01),大花组的次级毛囊直径也比中花组、小花组的次级毛囊直径大,同时也与二者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中花组和小花组二者的初级毛囊直径以及次级毛囊直径均差异不显著(P>0.05);在已知的miRNA中,miRNA-143在大花组中的表达量与小花组差异极显著(P<0.01),miRNA-10a在小花组的表达量与大花和中花组差异显著(P<0.05),let-7i在大花组的表达量与中花组差异显著(P<0.05);在测序新预测的差异miRNA中,NW_004080184.1_6326在中花组的表达量与大花组差异显著(P<0.05)、与小花组差异极显著(P<0.01),NW_004080165.1_8572在中花组的表达量与大花组和小花组差异极显著(P<0.01),NW_004080181.1_3961在中花组的表达量与小花组差异极显著(P<0.01),NW_004080190.1_13733在中花组的表达量与大花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余miRNA在大、中、小花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14个miRNA的相对表达量均与毛囊部分指标存在相关性,表明I4个miRNA均有可能参与毛囊的生长发育。【结论】 miRNA-143、miRNA-10a、let-7i、NW_004080184.1_6326、NW_004080165.1_8572、NW_004080181.1_3961以及NW_004080190.1_13733 等7个miRNA可作为对湖羊羔皮毛囊发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候选miRNA,在后续试验中将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青山羊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与毛囊发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基因的表达与青山羊皮肤毛囊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组织学技术和显微观测的方法,研究济宁青山羊1日龄、1-5月龄,共6个年龄段的皮肤毛囊的组织学特性,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其与EGF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并用SAS9.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初级毛囊直径在出生后随日龄稍有增大,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次级毛囊直径在2月龄之前极显著增大(P<0.01),达到发育高峰,之后保持相对稳定。EGF基因在出生后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在2月龄达到最高,之后表达量极显著减少(P<0.01)。【结论】初级毛囊在出生前就已全部发育形成,而次级毛囊在出生后可继续发育至2月龄。自出生至2月龄,EGF表达量与次级毛囊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湖羊卵巢组织BMP2、BMP4、BMP6和BMP7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排卵数的相关性,筛选影响湖羊多胎性状的候选基因,为揭示湖羊高繁多胎分子遗传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6只经产湖羊母羊,分为产单羔组和多羔组,发情后24~36 h屠宰,取卵巢,计数排卵点,记录排卵数;应用RT-PCR技术检测BMP2、BMP4、BMP6和BMP7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各基因mRNA在单羔组和多羔组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BMP2、BMP4和BMP7基因在湖羊母羊卵巢组织内表达,而且在垂体及下丘脑、子宫、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输卵管组织中均有表达;BMP6基因仅在湖羊母羊卵巢、肾脏、肌肉和输卵管组织中表达。在卵巢组织,多羔组排卵数极显著高于单羔组(P<0.01),且多羔组BMP4基因mRNA表达极显著高于单羔组(P<0.01),而BMP2、BMP6和BMP7基因mRNA表达在单羔组和多羔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在卵巢组织中,只有BMP4基因mRNA表达与排卵数呈正相关(r = 0.741,P <0.05)。【结论】BMP4基因mRNA表达在单羔组和多羔组间差异显著,可能对湖羊排卵数起关键作用,是影响湖羊排卵数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
南疆绒山羊皮肤毛囊性状参数与生产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分析毛囊数与产绒量之间,毛囊直径与绒细度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南疆绒山羊绒毛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的研究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通过制作新疆南疆绒山羊皮肤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观察照相,利用SPSS16.0软件分析南疆绒山羊的毛囊性状参数与生产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南疆绒山羊皮肤中的毛囊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初级毛囊较次级毛囊相比周期性活动变化相对不明显;毛囊结构由毛球、外根鞘、内根鞘几大部分组成,各时期的毛囊发育形态不同;次级毛囊密度与产绒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次级毛囊直径与绒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南疆绒山羊次级毛囊数量直接影响产绒量,次级毛囊直径直接影响绒细度.  相似文献   

6.
湖羊不同花纹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旨在了解中国特有的白色羔皮羊品种—湖羊不同花纹及其毛囊形成的分子遗传学机理。【方法】利用安捷伦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初生湖羊大花和小花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差异表达分析显示,3对大花和小花组分别筛选出1 069、2 071和3 879个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37个共同基因;差异基因经GO分类显示,主要参与细胞分化、增殖、凋亡、发育、免疫应答、离子转运等生物学过程;另外,所验证的4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PCR结果与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筛选出了BMP7、MMP2、SNAI1、SFXN1、CDKNIC、MT3、POU1F1等对湖羊大花、小花性状形成可能具有重要影响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只6月龄、18月龄辽宁绒山羊母羊的皮肤样品,分析了年龄、出生类型、母亲年龄等非遗传因素对毛囊性状的影响,估计了毛囊性状的遗传力及其与产绒量、体重、绒直径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除次级毛囊/初级毛囊(S/P)值以外其它毛囊性状随年龄的增长变化显著(P<0.01);除次级毛囊密度以外,其它性状在出生类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S/P值、次级毛囊密度、初级毛囊内径在母亲年龄间差异极显著(P<0.01).S/P值、次级毛囊密度、初级毛囊密度的遗传力分别为0.534,0.137,0.160,次级毛囊外径、初级毛囊外径、次级毛囊内径、初级毛囊内径、次级毛囊深度和初级毛囊深度的遗传力分别为0.584,0.080,0.187,0.496,0.002和0.204.这些毛囊性状与生产性能的表型相关都较低.S/P值与产绒量、体重、绒直径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0.423,-0.343,次级毛囊外径与产绒量、绒直径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450和0.489.认为辽宁绒山羊的S/P值受非遗传因素影响较小,遗传力高、与生产性能的遗传相关高,在辽宁绒山羊选育中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性状,选择高S/P值,不仅能够提高产绒量,而且在辽宁绒山羊种群中其后代绒直径不会变粗.  相似文献   

8.
济宁青山羊皮肤毛囊的组织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组织学技术与显微观测方法,对比研究了济宁青山羊小猾皮、大猾皮和成年羊皮肤毛囊的组织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济宁青山羊的毛囊是成群分布的,真皮毛囊层与网状层之间的界限不明显,毛囊的密度较小,组织间隙较大;毛囊与表皮呈45度倾斜.小猾皮的花纹美丽,图案清晰,其次级毛囊尚未发育完好,毛囊密度和毛囊直径都较小,使小猾皮平滑细腻,每个毛囊群仅由2-3个初级毛囊和1-2个次级毛囊组成;大猾皮和成年羊的毛囊群由1-5个初级毛囊和若干个次级毛囊组成,其中3毛囊群最多,占81.32%.大猾皮的毛囊群直径均极显著地大于小猾皮(P<0.01),发达的毛囊群使大猾皮表面粗糙.1岁龄成年羊一个毛囊群中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的比例(S/P)为5.68.皮肤毛囊的这些组织学结构特性决定了青山羊猾子皮和成年羊的毛皮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候选基因BMPR-1BBMP15与东弗里生羊♂和湖羊♀的杂交F1代(东湖F1羊)产羔数间的关联性,评估东弗里生羊作为引入品种的经济利用价值,使用PCR-RFLP技术对东湖F1羊和湖羊的BMPR-1BBMP15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东湖F1羊与湖羊群体内均未检测出BMP15基因的FecXI突变。BMPR-1B基因FecB突变位点在湖羊群体中检测出AG、GG两种基因型,基因频率分别为0.064和0.936,优势基因型为GG型,等位基因A、G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032和0.968,优势基因为等位基因G;在东湖F1羊群体中检测出AA、AG和GG 3种基因型,基因频率分别为0.146、0.683和0.171,优势基因型为AG型,等位基因A、G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88和0.512。表明对产羔有利的G等位基因可以通过东弗里生和湖羊杂交遗传给后代,可作为其分子育种的辅助选择标记。湖羊AG型与GG型个体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东湖F1羊 GG型、AG型个体产羔数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0.01<P<0.05),GG型与AG型个体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东湖F1羊产羔数与BMPR-1B基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定面积活体取皮切片后,观测了18—20月龄的新疆细毛羊的初级毛囊与次级毛囊比,单位面积毛囊数,未发育毛囊比,初、次级毛囊及其毛纤维直径和毛囊弯曲度。观测结果表明,新疆细毛羊毛囊群的初级毛囊与次级毛囊比(S/P)是14.73±1.46;每平方毫米毛囊数是52.34±6.73;未发育毛囊3.08%;初级毛囊及其毛纤维均比次级毛囊及毛纤维粗(P<0.05),毛囊弯曲率(毛囊弯曲最大弧高/毛囊弯曲弦长×100)是10.85%。研究计算表明,初次级毛囊比与单位面积毛囊数的相关系数r=0.39。本文引述资料与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并讨论了新疆细毛羊毛囊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胎儿皮肤毛囊发育及其形态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究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毛囊的组织结构与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为超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采用冰冻组织切片技术制作横切、纵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测照相。【结果】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毛囊结构包括连接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毛干和毛球部。在胎龄87 d时初级毛囊发生形成毛芽,在初级毛囊基底部可见次级毛囊的囊泡结构。胎龄102 d时次级毛囊开始再分化。到胎龄138 d时,初级毛囊基本发育成熟。胎龄87—147 d,初级毛囊密度随胎龄增长逐渐降低,次级毛囊密度随胎龄增长逐渐升高,在胎龄102—117 d时次级毛囊增长迅速,在胎龄117 d时达到最大值(232.8±12.44)个/mm2,胎龄126 d时次级毛囊/初级毛囊比值达到最大值9.96。【结论】在胎龄84 d时初级毛囊开始发生,胎龄87 d时次级毛囊开始发生,胎龄102 d时在原始次级毛囊颈部隆突部开始再分化出再分化次级毛囊,胎龄108 d时原始次级毛囊大量再分化,胎龄 138 d时大部分初级毛囊和部分次级毛囊发育成熟;次级毛囊再分化是影响毛囊密度的最主要因素,它能有效地增加毛囊密度,提高羊毛细度。  相似文献   

12.
苏博美利奴羊胎儿皮肤毛囊结构及形态发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的组织结构与形态发育过程,为解析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分析胎龄为第65、85、105和135天的苏博美利奴羊胎儿头部、颈侧、颈上缘、鬐甲、背部、体侧、肩甲、腹部、荐部及股部等10个不同部位皮肤的组织学特性。【结果】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结构同其它动物一样,由毛球、连接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和毛干等几部分组成。在胎龄65d时初级毛囊(primary follicles, PF)已经发生形成毛芽,毛芽延长,继续向真皮层深入,形成柱状结构,通过由大量真皮细胞在末端聚集,形成帽子结构,各部位表皮均形成完整的结构。胎龄85d时毛囊上部形成一个膨大部,在毛乳头上方形成锥形结构,毛球基本形成,毛乳头长度明显大于宽度;在初级毛囊基底部可见次级毛囊(secondary follicles ,SF)的囊泡结构,并形成皮脂腺原始细胞。在胎龄105d时次级毛囊大量形成,伴随着初级毛囊毛芽伸长,次级毛囊毛芽向真皮层深入,毛乳头直径逐渐增大,皮脂腺开始形成;原始次级毛囊颈部隆突部开始再分化出再分化次级毛囊(secondary-derived follicles ,SD),并可见汗腺,毛管发育完整;已形成完整的毛囊群结构,主要为三元毛囊群,每个毛囊群由1—3个初级毛囊和围绕其周围的几个次级毛囊组成。胎龄135d时大量形成再分化次级毛囊,形成成熟的汗腺,大部分初级毛囊和部分次级毛囊发育成熟,毛囊形成角质化毛干并穿出体表。【结论】苏博美利奴羊胚胎皮肤初级毛囊约50—55d开始形成;胎龄65—75d是初级毛囊形成的重要时期;胎龄80—85d是次级毛囊形成期,此时期,初级毛囊大量形成;胎龄105—135d是次级毛囊大量再分化,再分化次级毛囊形成及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解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的结构及毛囊从发生到发育成熟的形态变化过程,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小鼠卵泡膜细胞成熟过程中DNA甲基转移酶(Dnmts)表达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对新生昆明白小鼠第3、5及8天(days post parturition,dpp3、dpp5和dpp8)的卵巢进行切片,经H.E染色,分别观察原始、初级、次级卵泡膜细胞的形成情况,统计各级卵泡的比例并对卵泡外缘的膜细胞进行计数;半定量PCR检测成熟膜细胞特异性表达基因CYP17A1及Dnmts转录水平在dpp3、dpp5、dpp8卵巢中的变化;免疫组化观察Dnmt1蛋白在dpp3、dpp5、dpp8小鼠卵巢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小鼠dpp3卵巢中的初级卵泡外缘存在“梭形细胞”;随出生后时间的推移,原始卵泡比例持续下降(P<0.01),次级卵泡比例持续升高(P<0.01),dpp3、dpp5初级卵泡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而dpp8下降(P<0.05);初级卵泡周围“梭形细胞”数量的平均水平在dpp3和dpp5无显著差异(P>0.05),在dpp8上升(P<0.05);次级卵泡周围“梭形细胞”数量的平均水平在dpp3和dpp5无显著差异(P>0.05),在dpp8上升(P<0.01)。CYP17A1转录水平在dpp3、dpp5极低且无显著差异(P>0.05),在dpp8升高(P<0.01);Dnmt1s转录水平在dpp3、dpp5、dpp8持续升高(P<0.01);Dnmt1o转录水平在dpp5升高(P<0.05),在dpp8下降(P<0.01);Dnmt3a转录水平在dpp5升高(P<0.01),dpp3和dpp8转录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Dnmt1免疫组化显示,卵泡颗粒细胞在dpp5、dpp8卵巢中着色呈阳性,dpp3则呈阴性;同时,“梭形细胞”在dpp3、dpp5卵巢中着色呈阴性,dpp8则呈阳性。【结论】膜细胞成熟可能导致Dnmt3a转录水平下降。Dnmt1s转录及表达水平在膜细胞成熟前较低,分化成熟后上调从而在膜细胞增殖过程中维持新建立的甲基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水牛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参与卵泡发生的时期及其在卵巢组织不同时期卵泡中的表达定位;【方法】采用石蜡切片结合免疫组化的方法对PCNA在卵巢组织中进行定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PCNA在腔前卵泡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原始卵泡中的卵母细胞能检测到PCNA的表达,但颗粒细胞并未观察到PCNA的免疫染色;初级卵泡到次级卵泡,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均可检测到PCNA的表达,且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有增强的趋势;有腔卵泡中,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及包围卵母细胞的卵丘细胞中都能观察到很强的免疫染色。定量表达检测结果显示:PCNA在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及次级卵泡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并且有显著差异(43.50333±0.138338 vs 1.633804±0.093796 vs 1±0.012219 , P<0.01);【结论】从初级卵泡开始在颗粒细胞中能检测到PCNA的表达,并且其表达随着卵泡的发育有明显的增强趋势,腔前卵泡中PCNA表达的QRT-PCR测定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一致,研究结果为阐明PCNA参与卵泡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克隆山羊Eda基因CDS区全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研究Eda基因在毛囊生长周期不同阶段皮肤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以太行黑山羊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毛囊生长休止期、生长期和退行期背部皮肤组织,采用RT-PCR技术克隆山羊Eda基因,通过在线软件Blastn进行基因cDNA序列分析,用SMART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利用SWISS-MODEL软件进行蛋白质结构分析;以β-actin为看家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 mRNA在毛囊生长不同时期皮肤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太行黑山羊Eda-A1基因CDS区全长1 176 bp,编码391个氨基酸;Eda-A2比Eda-A1少6个碱基(nt1161-1166),编码389个氨基酸;山羊Eda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不同物种间均大于90%。SMART分析表明,CDS编码的蛋白质包含了TNF、跨膜区以及胶原等结构域。SWISS-MODEL软件预测结果表明,Eda-A2与Eda-A1在蛋白质表面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毛囊退行期的皮肤组织中,Eda mRNA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毛囊休止期和毛囊生长期(P<0.01),毛囊生长期的表达量中等且显著高于休止期(P<0.05),毛囊休止期的表达量较低。【结论】Eda基因CDS区在物种间保守性较强,Eda mRNA在毛囊生长周期不同阶段表达量有差异,推测Eda基因对毛囊生长周期的调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follicl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MPs initiate signaling by assembling BMP receptors and activating Smads, which in turn alter expression of target enes.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regu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BMP receptors and Smads during follicle development in pigs is still unknown.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the mRNA expression of BMP receptors and Smads in granulosa cells (GC) was investigated.Cells were obtained from small porcine follicles (SF; <3 mm diameter) and dominant follicles (DF; >6 mm diameter); ActRIA and BMPR2 mRNA levels in DF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than that in SF, whereas BMPRIB, Smad4 and Smad7 expression tended to decrease (P>0.05). The levels of BMPRIA, ActR2, Smadl, Smad5, and Smad8 mRNA did not differ between DFs and SF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H on BMP receptors in GC, cells obtained from porcine DFs were cultured in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luteinizing hormone (LH). High doses of LH (4 IU mL-1)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estradiol (E2) and progesterone (P4) in medium and the expression of Cyp19a1 (P450 aromatase, P450arom) and Cypl lal (cholesterol side-chain cleavage enzyme P450, P450scc), whil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viable cell numbers and 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cyclin dependent kinase-4 (CDK4) and cyclin D2. However,LH had no effect on the expression of BMP receptor genes. Thus,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expression of members of the BMP signaling pathway in porcine GC is regulated during follicle development and the expression of BMP receptors are not regulated by LH in porcine GCs.  相似文献   

17.
BMP4对小鼠毛囊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olⅡ型人角蛋白14基因的启动子K14驱动eGFP-shRNA整合转录本的表达方法,制备在皮肤组织中高效表达靶向BMP4基因的siRNA转基因小鼠模型。利用Northern杂交的方法验证siRNA在转基因小鼠皮肤中高表达,但未从mRNA水平分析BMP4基因的表达变化。以建立的转基因小鼠模型为基础,检测小鼠皮肤组织中BMP4基因的表达变化,并观察妊娠18.5d(E18.5)转基因胎鼠与同窝阴性胎鼠背部皮肤组织切片中毛囊数量的变化,选择5个不同的视野进行毛囊数量计数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小鼠皮肤组织中BMP4基因的表达下调,同时毛囊数量显著增加。表明利用融合表达载体制备转基因小鼠实现目的基因RNAi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动物体内目的基因的表达,同时也从胎鼠毛囊数量分析统计的结果发现,该基因对小鼠毛囊的发生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