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海产蟹类血卵涡鞭虫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寄生于三疣梭子蟹血淋巴中的血卵涡鞭虫虫体为抗原,制备了多克隆血清抗体.抗体经健康梭子蟹血淋巴吸附处理后,间接ELISA检测效价达7 680.应用该抗体建立了血卵涡鞭虫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FAT).采用常规显微镜检、PCR及IFAT 3种方法对采集的养殖青蟹、梭子蟹及海捕梭子蟹等18个样本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常规显微镜检阳性检出率为33.3%,而IFAT及PCR检测阳性率77.8%,符合率达100%;阳性虫体被染上黄绿色荧光,而正常梭子蟹血细胞则未被染色;可检测到血卵涡鞭虫不同生活阶段的营养体、腰鞭孢子及合孢体阶段.为血卵涡鞭虫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生活史研究提供了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寄生于三疣梭子蟹血淋巴中的血卵涡鞭虫虫体为抗原,制备了多克隆血清抗体。抗体经健康梭子蟹血淋巴吸附处理后,间接ELISA检测效价达7680。应用该抗体建立了血卵涡鞭虫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FAT)。采用常用显微镜检、PCR及 IFAT三种方法对采集的养殖青蟹、梭子蟹、及海捕梭子蟹等18个样本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常规显微镜检阳性检出率为33.3%,而IFAT及PCR检测阳性率77.8%,符合率达100%;阳性虫体被染上黄绿色荧光,而正常梭子蟹血细胞则未被染色;可检测到血卵涡鞭虫不同生活阶段的营养体、腰鞭孢子及合孢体阶段。本文为血卵涡鞭虫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生活史研究提供了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制备抗大鲵虹彩病毒(CGSIV)MCP COE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基本特性进行鉴定及开展初步应用。用纯化的重组CGSIV MCP COE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间接ELISA法检测阳性孔,经有限稀释法亚克隆,筛选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采用间接ELISA法、免疫印迹法和单克隆抗体亚型检测试剂盒等鉴定单抗的稳定性、特异性和亚型;采用腹水诱生法制备单抗腹水,饱和硫酸铵法纯化腹水单抗;间接ELISA法分别测定单抗杂交瘤细胞上清液和腹水单抗的效价;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CGSIV的增殖。结果显示,细胞融合克隆率为98.68%,阳性率为20.52%,得到1株能够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命名为1M6。单克隆抗体的亚型属于Ig G2b,κ链;免疫印迹法和间接ELISA法测定结果显示,单抗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杂交瘤细胞株培养上清液的效价为1∶1600,腹水单抗效价为1∶2×106,亲和常数为2×105。间接免疫荧光显示CGSIV感染EPC细胞24 h后在宿主细胞质中可以观察到成熟的病毒粒子形成的包涵体,而且在宿主细胞核内也能发现病毒粒子。抗CGSIV MCP COE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为CGSIV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其他相关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抗软骨藻酸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稳定、高效分泌抗软骨藻酸(D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活泼酯法制备软骨藻酸免疫抗原(DA-KLH)和包被抗原(DA-BSA),以DA-KLH免疫BALB/c小鼠,用细胞融合技术筛选抗软骨藻酸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大量单抗,捕获EL ISA法测定小鼠免疫球蛋白亚型,间接ELISA法测定腹水效价;用G蛋白亲和层析法来纯化腹水。结果显示,成功构建2株能稳定分泌DA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2B1和4C2,抗体亚类分别为IgG1和IgG2a,间接EL ISA检测小鼠腹水的抗体效价达1∶64 000,腹水纯化后蛋白浓度为1.27和0.675 mg/mL。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制备的抗DA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稳定、高效,为利用该单抗研制快速检测软骨藻酸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纯化后的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IPNV VP3)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采用间接ELISA和有限稀释法筛选杂交瘤细胞,利用染色体鉴定、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等方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共得到2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F1、4A7,亚类鉴定2株单抗均为IgG1亚类。ELISA检测其腹水效价,蛋白印迹检测表明获得的2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IPNV VP3蛋白;间接免疫荧光鉴定表明2株单抗均与IPNV发生反应;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2株单抗均不与HSV、SVCV、HRV等病毒反应,与IPNV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研究鱼类糖代谢与鸢尾素(irisin)之间的关系,亟需制备irisin抗体并检测其应用可靠性。本实验通过构建Rosetta-irisin表达载体,经蛋白纯化、透析、超滤后免疫小鼠,获得相应多克隆抗体并检测其特异性和抗体效价。建立irisin检测方法,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RNAi实验后鲤血清irisinA和irisinB的含量变化。免疫荧光检测鲤脑、肠道、心脏、肝胰脏irisin的表达及OGTT后,检测上述组织irisin含量变化。检测鲤肌细胞分化前后FNDC5 mRNA表达差异及irisin含量变化。结果显示,Rosetta-irisin表达载体在IPTG诱导4 h对鲤irisinA/B蛋白表达较BL21-irisin表达载体提高2.3/1.6倍;irisinA和irisinB抗体效价分别为9.0×104和2.7×105,不存在交叉反应,可分别对鲤血清irisinA和irisinB进行测定;OGTT后,irisinA和irisinB呈现出不同的合成变化;RNAi后,irisin含量显著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irisin在脑中表达最高,肝胰脏次之,心脏、肠道中相对较少;OGTT后,脑、肠道、心脏和肝胰脏中irisinA和irisinB荧光强度显著增加。荧光定量表达分析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鲤肌细胞分化后,FNDC5和irisin含量显著降低。综上,本实验制备了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鲤irisinA和irisinB抗体,并检测其应用可靠性。该抗体的获得为系统研究irisin对鲤糖代谢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同时,鲤irisin检测方法可普遍用于其他鱼类irisin蛋白质水平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纯化的中华鳖虹彩病毒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经杂交融合获得了8个能稳定分泌抗中华鳖虹彩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单克隆抗体亚级份分析结果表明,Mab2A4属IgA,Mab8E1是IgG2a,其他的6株单抗Mab1D3、Mab2H1、Mab3A1、Mab4B5、Mab5E1和Mab6F2均为IgG1。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分析表明,8株单抗均能特异性地识别中华鳖虹彩病毒,与EPC、CO、FHM等宿主细胞不产生交叉反应,腹水抗体的ELISA效价在105~106。IFA分析表明,8株单抗中仅Mab5E1没有免疫荧光反应特性,其余7株单抗均能对染毒病灶产生特异性的荧光染色。中和试验结果证实8株单抗均没有中和病毒的特性。应用Western-blotting进行中华鳖虹彩病毒的抗原表位初步分析,结果显示:Mab1D3和Mab2A4分别识别分子量为84 ku和35 ku中华鳖虹彩病毒结构蛋白,Mab3A1能够同时识别分子量分别为14 ku和16 ku的两条多肽,说明这3株单抗结合位点是非构象依赖性抗原决定簇,其余单抗不具备Western-blotting反应特性。这些结果提示上述单抗对中华鳖虹彩病毒抗原特异、灵敏,可用于中华鳖虹彩病毒的检测和结构蛋白分析。  相似文献   

8.
郝珂  钱冬  刘问  潘清清 《水产学报》2009,33(4):590-596
凝集素是无脊椎动物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份,可凝集外来病原菌、进行非己识别、调理和介导血细胞吞噬。开展了锯缘青蟹血清凝集素的提取、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凝集素定位研究,以N-乙酰基葡萄糖胺(N-Acetyl-D-glucosamine,GlcNac)为配基制备了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可选择性结合青蟹血清凝集素;青蟹血清通过亲和层析柱后,以0.45 mol/L NaCl洗脱,得到有较高凝集活性的单一洗脱峰,该洗脱峰凝集素比活为血清凝集活性的32.6倍,SDSPAGE显示存在87 ku和79 ku主要蛋白成分;以纯化青蟹凝集素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单抗筛选获得BF82等7株可稳定分泌抗凝集素单抗的小鼠杂交瘤细胞株,单抗腹水的ELISA效价为1∶104~1∶105;单抗可特异性抑制青蟹凝集素的血凝,血凝抑制效价为1∶32~1∶64,亚型鉴定表明7株单抗均为IgG1型,免疫印迹表明单抗可特异性结合87 ku、79 ku蛋白;采用凝集素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了青蟹血淋巴细胞染色,结果显示凝集素主要分布于颗粒细胞的细胞质颗粒和透明细胞的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制备仿刺参补体C3(AjC3)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仿刺参补体AjC3免疫机制奠定基础。利用PCR技术扩增AjC3部分基因片段(4556~5110bp),将该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GS-21a连接。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到Transetta(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后,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制备AjC3多克隆抗体。分别用间接ELISA,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显示,PCR扩增得到约555bp的目的片段,重组蛋白分子量大小约56ku;间接ELISA检测抗体效价达1∶256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试验成功的制备了补体AjC3多克隆抗体,为补体AjC3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0.
罗氏沼虾诺达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问 《水产学报》2005,29(4):529-533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whitish muscle disease of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一种发生在罗氏沼虾苗种阶段的流行病,发病虾苗出现肌肉白浊、白斑或白尾症状,死亡率高达60%以上,作者所在实验室在确定其病原是罗氏沼虾诺达病毒(Macrobrachi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MrNV)的基础上,用MrNV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孔,经有限稀释法克隆,得到12株能特异分泌抗MrNV的单兜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注射小鼠,制备腹水单克隆抗体,ELISA效价为1:10^5~10^6。亚型鉴定结果表明,有6株单抗为IgG1型,4株甲抗为IgG2a型,2株单抗为IgG2b型。12株单抗与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桃拉综合征病毒(TSV)均无交叉反应:挑选效价高的腹水单抗2B5,建立了检测罗氏沼虾诺达病毒的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AS—ELISA)法,该方法检测灵敏度达0.98ng左右。Wesrtem blot分析表明,2B5能与MrNV 43kD的外膜蛋白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包括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在内的多种新发疫病的流行,使我国甲壳类养殖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筛查导致山东潍坊某养殖场中一虾蟹混养池塘内患病三疣梭子蟹感染的可能病原,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对三疣梭子蟹样品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孤菌(Vp_(AHPND))、虾肝肠胞虫(EHP)、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黄头病毒(YHV)和肝胰腺细小病毒(HPV)等8种病原的检测,并对样品进行了组织病理和原位杂交分析。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患病三疣梭子蟹样品呈Vp_(AHPND)阳性,而呈现WSSV、IHHNV、SHIV、EHP、CMNV、YHV和HPV阴性。对样品进行Vp_(AHPND)套式PCR第二轮扩增产物的序列测定、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序列与致病副溶血弧菌质粒上pirA~(vp)毒力基因片段具有99%的同源性,该序列与已报道的多个致病副溶血弧菌PirA聚在进化树的同一主分支上。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患病三疣梭子蟹的肝胰腺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心肌纤维呈溶解样病变,鳃丝上皮柱突细胞明显坏死,胸神经节的神经细胞损伤严重,并且这些组织中还可见大量的细胞核固缩现象;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肝胰腺、心肌、鳃组织及胸神经节中的病变部位均存在Vp_(AHPND)探针的蓝紫色杂交信号。以上表明,虾蟹混养池塘中三疣梭子蟹在自然状态下感染了Vp_(AHPND),并导致肝胰腺、心肌、鳃和胸神经节发生了严重病理损伤。本研究首次在养殖三疣梭子蟹中检测到Vp_(AHPND)感染并揭示了感染所致的病理变化,相关结果为揭示Vp_(AHPND)自然宿主种类和养殖三疣梭子蟹病害防控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盐度胁迫对三疣梭子蟹鳃Na+/K+-ATPase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江山  许强华 《水产学报》2011,35(10):1475-1480
通过钼蓝法测定三疣梭子蟹在3组实验盐度的胁迫过程中第2对和第6对鳃Na+/K+-ATPase酶活的变化,比较了3组实验盐度胁迫1 d时,鳃Na+/K+-ATPase的酶活大小。结果表明,在盐度胁迫初期,3组实验盐度下第2对和第6对鳃Na+/K+-ATPase的酶活下降;之后,各组实验盐度下第2对和第6对鳃Na+/K+-ATPase的酶活开始随胁迫时间增长而上升;最后,各组实验盐度下第2和第6对鳃Na+/K+-ATPase的酶活下降并趋于稳定。另外,胁迫1 d时,各组实验盐度下三疣梭子蟹前5对鳃Na+/K+-ATPase的酶活显著低于后3对鳃Na+/K+-ATPase的酶活。三疣梭子蟹对盐度变化的调节可分为被动应激期(酶活力下降)、主动调节期(酶活力逐渐上升)和适应期(酶活力稳定);三疣梭子蟹后3对鳃是离子转运、渗透压调节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疫苗抗原含量的ELISA检测方法,制备了3株抗ISKNV主衣壳蛋白(MCP)的单克隆抗体,鉴定了其生物学特性。将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MCP纯化复性后,连续3次免疫BALB/c小鼠,然后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过克隆、筛选,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ISKNV MC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阳性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F1、3D9和5B4,均为Ig G1亚型。间接ELISA实验表明,3株单抗可特异性识别ISKNV,与鳜弹状病毒、大鲵虹彩病毒等无交叉反应。将5F1株免疫小鼠后制备腹水,以重组MCP和ISKNV细胞培养物上清液为检测抗原,ELISA检测腹水效价分别为1∶51 200和1∶400。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显示,5F1能够与ISKNV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并初步确定5F1单抗株制备的腹水用于IFA的使用浓度为1∶200、Western Blotting的使用浓度为1∶1000。结果证实,成功制备了抗ISKNV MCP的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ISKNV病毒粒子和MCP蛋白,为建立ISKNV疫苗抗原含量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尚琨  曲凌云  王玉芬  王斌  赵涵  高萍  刘欣 《水产学报》2020,44(2):266-275
为确定引起河北北戴河地区养殖牙鲆患腹水病死亡的病原,本实验从患腹水病牙鲆体内分离到3株优势菌,对分离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来确定分离株的生物学地位,进一步通过毒力基因(toxR、vhhA、vhhB)鉴定及组织病理学分析其病理特征,并通过人工回感实验分析分离株毒性。结果显示,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序列比对,确定此次从患病牙鲆中分离到的3株菌株均为哈维氏弧菌;经鉴定,3株分离株毒力基因(toxR、vhhA、vhhB)结果均为阳性,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牙鲆多器官(肠、肾脏、脾脏和肝脏)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呈全身性感染;人工回感实验显示,菌株BDHYPFS-Y1G对牙鲆的半致死浓度为LD50=5.88×106 CFU/mL,低于自然状态毒性;药敏实验表明,3株分离株均对呋喃妥因高度敏感。本实验确认了此次牙鲆腹水病的病原菌,并初步研究了病原菌致病性以及药物敏感性,以期为牙鲆工厂化养殖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的生长规律和雌雄差异,本研究对1~6月龄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各生长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采用Logistic模型分别拟合三疣梭子蟹的体重(BW)、体长(BL)、体高(BH)、全甲宽(FCW)、甲宽(CW)、大螯长节长(MLC)、大螯不动指长(FFLC)、第一步足长节长(MLFP)等8个形态性状的生长特征。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雌性和雄性的生长存在差异,早期雄性生长较快,后期雌性生长较快,而雌雄混合分析介于二者之间。三疣梭子蟹各生长性状的Logistic模型拟合结果显示,除雌性MLC和MLFP以及雌雄混合分析的MLFP之外,其余性状R2均达到0.990以上;雌性和雄性体质量的极限生长值分别为290.27和195.91g,快速生长区间分别为2.74~5.10月龄和2.33~4.14月龄,拐点分别为3.92和3.24月龄。研究表明,三疣梭子蟹的生长过程均符合“慢-快-慢”的特征,雄性比雌性更早进入快速生长期,但是快速生长期的持续时间不及雌性。本研究对三疣梭子蟹不同生长指标的规律特征,以及各指标在混合养殖条件下雌性和雄性的优势阶段进行了研究,为实现三疣...  相似文献   

16.
牛雪莹  任志明  吴佳颖  母昌考  王春琳 《水产学报》2024,48(1):019609-019609
为了探究三疣梭子蟹受精卵的离体孵化技术及效果,本研究先后开展了受精卵块最适分离液种类及作用条件的筛选、分离液处理不同发育期受精卵离体孵化的差异、分离液处理对受精卵卵膜的结构影响,及分离液处理受精卵对孵化后幼体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木瓜蛋白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离液,在浓度为0.09 g/mL,分离时间30 min时,分离率可达到99%以上;经过分离液处理后的各期受精卵均能孵化出幼体,卵内溞状幼体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高,为89.0%±3.3%,未经处理的对照组为70.0%±4.8%;卵裂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低,为58.0%±3.9%,对照组为31.0%±2.3%,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孵化率明显提高。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经过分离液处理的受精卵卵膜结构疏松,且厚度降低,符合处理组孵化率增加这一现象,干露、福尔马林溶液胁迫和行为学测试对不同处理组的幼体进行质量评价的结果显示,处理组和对照组幼体活力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实验所获得的分离液可以有效提高三疣梭子蟹受精卵的分离率和孵化率,且不影响幼体质量,可为三疣梭子蟹及其他甲壳动物受精卵的离体孵化提供参考。本研究可为三疣梭子蟹的苗种繁育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也将为基因编辑辅助育种等技术的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Ⅱ型鲤疱疹病毒ORF12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琳  吕利群  王浩 《水产学报》2019,43(6):1463-1471
针对CyHV-2病毒ORF121基因(GenBank:AFJ20543.1)进行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将纯化重组蛋白作为抗原来免疫BALB/c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应用该抗体开展CyHV-2病毒诊断及其感染机制研究。以CyHV-2病毒感染细胞上清液为扩增模板,扩增ORF121基因构建至pGEX-4T原核表达载体,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rORF121重组蛋白,利用尿素纯化后免疫6周龄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显示,CyHV-2病毒ORF121基因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目的重组蛋白rORF121,经SDS-PAGE分析大小约为60 ku,主要以不可溶的包涵体存在。利用尿素溶解rORF121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ORF12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实验显示,该抗体可特异性识别CyHV-2病毒感染RyuF-2细胞样品。研究表明,利用CyHV-2感染RyuF-2细胞后,本研究制备的抗ORF12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能够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特异性识别CyHV-2病毒感染的细胞样品。本研究制备的抗ORF12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能够为CyHV-2病毒诊断技术的构建以及深入开展CyHV-2病毒感染机制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不断壮大的东海近海笼壶渔业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等甲壳类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实施养护幼蟹的管理措施已成为渔业管理者和生产者的共同呼声。本研究通过海上对比试验,分析了放大网目尺寸对蟹笼渔获效率的影响,运用SELECT模型估算了蟹笼对三疣梭子蟹的尺寸选择性,结合混合影响模型探讨了作业时间和可捕群体对选择性分析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蟹笼(网目尺寸32.0 mm)与试验蟹笼(网目尺寸分别为52.3 mm和59.7 mm)的三疣梭子蟹渔获甲宽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SELECT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试验蟹笼与对照蟹笼的相对作业强度无显著性差异,网目尺寸分别为52.3 mm和59.7 mm的试验蟹笼对三疣梭子蟹的50%选择甲宽(CW50)分别为86.9 mm和90.9 mm,选择范围分别为15.9 mm和9.2 mm。试验蟹笼的CW50远未达到浙江省等当前的最小可捕尺寸规定,表明蟹笼渔业中仅依靠放大网目尺寸可能难以实现幼蟹的有效释放。结果分析显示,在此次试验中作业时间和可捕群体的数量对蟹笼的选择性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7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6个凡纳滨对虾家系的亲本(G0)及其后代(G1)的基因型分离情况,同时对G0和G1的所有座位期望杂合度进行配对比较分析,并且通过对G1群体每个位点的F-statistics分析检验群体的遗传分化,以期对凡纳滨对虾育种进行遗传监测。结果表明:共检测到44个等位基因。G0和G1的平均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分别为6.14和6.2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86和0.733,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709和0.695。7个微卫星座位的累计排除概率为0.99,并且在有亲本存在的情况下,能够将6个家系分开。G0与G1的所有座位期望杂合度的配对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0平均期望杂合度要显著高于G1(P<0.01)。G1各座位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在0.270 3~0.465 4,平均分化系数为0.358 4。说明亚群间属于高度遗传分化。最后,根据6个家系的遗传距离,利用UPGMA法对G1个体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亲缘关系较近的家系A和B以及C和D的相似系数很高分别各聚为一类,E和F分别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20.
蜕皮是甲壳动物重要的生理活动,与其蜕皮激素的合成密切相关,细胞色素P450(CYP)302a1是甲壳动物蜕皮激素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克隆了罗氏沼虾CYP302a1基因(Mr-CYP302a1),cDNA全长1859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629 bp,编码543个氨基酸(aa),分子量大小为61.09 ku,等电点为8.42。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CYP302a1基因的保守结构域含有5个P450基因家族特征保守区域:heme-binding、helix-K、helixC、helix-I及PERF。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Mr-CYP302a1首先与绿虾CYP302a1聚为一支,然后与凡纳滨对虾及三疣梭子蟹等十足目甲壳动物的CYP302a1聚为一支,与甲壳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表明Mr-CYP302a1在罗氏沼虾的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Y器官中的表达量最高,性腺中次之。同时研究发现,MrCYP302a1基因在罗氏沼虾的蜕皮后期(A期和B期)表达量很低,蜕皮间期(C期)表达量开始上升,在蜕皮前期D1亚期达到峰值。对Mr-CYP302a1进行蛋白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表明Mr-CYP302a1蛋白在罗氏沼虾Y器官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蜕皮过程中的蜕皮前期D1亚期达到峰值。综上所述,该基因在罗氏沼虾的蜕皮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