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已在我国海水、半咸水、微咸水池塘中大面积养殖,并成为我国海水、淡水集约化养殖的优良对虾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病害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重,养殖效益增速缓慢;淡水鱼类虽是微咸水池塘的主要养殖对象,但受到病害、养殖品种种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对虾集约化养殖方式日益普及 ,然而 ,相当一部分养殖业者依旧停留在落后的养殖技术上 ,忽视虾池的管理工作 ,造成虾池水体严重污染 ,底质老化 ,细菌滋生 ,生态环境恶化 ,影响了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如何在现有的养殖模式下 ,针对池塘生态环境的特点 ,采取有效的措施 ,调控养殖生态环境 ,促进对虾健康生长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应用有益微生物改善养殖生态环境 ,以其成本低、收效大、没有再污染等优点而逐渐为广大养殖业者认识。“益水宝”就是改良养殖池塘生态环境的一种有益微生物制剂。一、研制“益水宝”的原因对虾养殖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虾又称东方对虾,因其食用价值高,生长速度快,是我国沿海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疾病(尤其是病毒病)不断发生,已成为制约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根据河鲍能够抑制对虾病害发生的特性,多次进行池塘混养中国对虾和红鳍东方鲍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和经验,为日照市的池塘养殖拓展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虾又称东方对虾,因其食用价值高,生长速度快,是我国沿海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疾病(尤其是病毒病)不断发生,已成为制约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根据河鲀能够抑制对虾病害发生的特性,多次进行池塘混养中国对虾和红鳍东  相似文献   

5.
鱼虾混养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病害也随之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南美白对虾是海水、半咸水和纯淡水均能集约化养殖的优良对虾品种,特别是在内陆半咸水和纯淡水的池塘养殖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产业。随着养殖面积、密度和产量不断地增加,对养殖管理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虾养殖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生态调控工程,了解池塘中的生物结构及其影响,对养殖生产管理有重要的意义。一、对虾养殖池塘的主要生物构成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海水池塘养殖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池塘养殖、滩涂贝类养殖及海上筏式养殖是海水养殖业的三大主要养殖方式。我国的海水池塘养殖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对虾的大规模养殖开始的.其间经历了对虾低密度养殖→对虾高密度养殖→两茬低密度养殖→多品种生态养殖的发展轨迹。循着这一演变轨迹可以发现,不同的养殖模式对海水池塘的生态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生态效益又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海水池塘养殖业的发展。本文拟从生态效益角度出发,对目前我国对虾池塘养殖的几种模式作一粗浅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凡纳对虾SPF种苗工程与集约化防病养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健康种苗的供给和虾病的预防。池塘培育凡纳对虾全人工繁育和连续传代技术的发展增加了我国人工养殖对虾种苗的可持续供给,减少对我国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等土对虾种类野生亲虾的捕捞。目前,我国每年生产30万吨以上的凡纳对虾,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0%。但是,病害仍是我国对虾养殖业的主要威胁,尤其是病毒病原引起疾病的大规模暴发流行。我国凡纳对虾养殖业中最重要的病毒性病原是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本报道了我国凡纳对虾SPF种苗工程和集约化防病养殖模式的最新进展。SPF种苗工程技术可以使繁育系统排除WSSV、TSV和IHHNV等严重病毒病原的侵害,提高凡纳对虾亲本和种苗的质量。改进的集约化防病养虾系统则是一种生物安全性更高防病更有效果和环境更友好的集约化养殖系统。  相似文献   

9.
南美白对虾是一种在海水、半咸水和纯淡水均能集约化养殖的优良对虾品种,特别是在内陆半咸水和纯淡水的池塘养殖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单一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备受病害的困扰,虾苗退化日趋严重,抗病能力降低,发病越来越多,虾一旦发病就不可救治,给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效益亏损。为改变现状,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养殖业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其中"池塘鱼虾混养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现将笔者近年来的经验、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针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sis)养殖池塘冬季闲置、利用率低的现状,我们结合中国对虾适合高温低盐环境,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适合低温高盐环境和主要摄食池塘底泥的生态习性,于2014年至2016年进行了海水池塘刺参与中国对虾轮养试验,在不影响中国对虾养殖生产的情况下,利用池塘闲置季节,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网箱养殖模式增加一茬刺参养殖。通过对养殖池塘水质监测和浮游藻类调查以及刺参的苗种选  相似文献   

11.
陈亚琴 《河北渔业》2007,(2):22-23,55
中国对虾自1993年全国暴发性虾病发生至今,一直处在低谷中。为重振中国对虾养殖业,开拓新的养殖模式及养殖技术,我们通过三年池塘深水养殖中国对虾高产模式研究,探索出新的高产养殖技术,将促进中国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生态效益角度,对目前我国对虾池塘养殖的几种模式作一下粗浅的评价。 1对虾池塘单品种养殖模式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对虾大规模养殖开始,期间经历了起始、兴旺、顶峰到衰退、恢复发展的不平凡经历。1978-1992年,对虾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到  相似文献   

13.
<正>为恢复锦州市养虾业,控制对虾病害的发生,2005年至2012年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先后引进中国对虾"黄海1号""黄海2号"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并相继取得成功,中国对虾"黄海系列"新品种的引进使该地区沉寂的对虾养殖业得到一定的恢复,但始终采用粗放式养殖方式,产量和效益比较低。中国对虾"黄海3号"于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获得了新品种认定,是中国对虾"黄海"系列的又一个新品系,其池塘养殖成活率比原来提高15.2%,池塘连片养殖  相似文献   

14.
正河南省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池塘养殖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有驰名全国的黄河鲤鱼、淇河鲫鱼等优良养殖品种。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品市场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出现"卖鱼难,鱼价低"等水产品季节性、区域性过剩的问题,致使池塘养鱼整体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影响养鱼生产者的积极性,制约了现代渔业发展。为了推动池塘养鱼健康、可持续发展,降低池塘养鱼风险,通过调研,分析了集约化  相似文献   

15.
对虾混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对虾单养池塘中高蛋白质饲料的大量投入,使得含氮代谢产物在池塘中积累,是导致近年来养殖水环境恶化,虾病频发的主要因素。对虾单养池塘一旦发病很难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1])。为促进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科研人员开展了虾贝、虾蟹、虾鱼和虾藻等不同健康养殖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自对虾病毒流行病暴发之后,海水池塘的对虾养殖业急速滑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攻克对虾病毒病,从而积极探索海水池塘的综合利用技术,虾蟹贝混养是目前海水池塘的综合生态养殖主要模式。浒苔是一种大型底栖藻类,不仅是造成2008年青岛近岸海域绿藻的主要凶手,而且给海水池塘养殖带来了  相似文献   

17.
王玉清 《齐鲁渔业》2012,(11):33-34
南美白对虾是在海水、半咸水和纯淡水均能集约化养殖的优良对虾品种,特别是在内陆半咸水和纯淡水的池塘养殖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单一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备受病害的困扰,虾苗退化日益严重,抗病能力降低,发病越来越多,给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效益亏损。为改变现状,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养殖业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其中“池塘鱼虾混养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现将其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南美白对虾是我国主要的养殖对虾种类,2015年产量超过162万吨,占养殖对虾总产量86%以上[1]。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出现了生长速度慢、规格参差不齐、病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2]。特别是2015年南美白对虾养殖行业经历了一次大萧条,大部分养殖户养殖失败亏损。据调查,2015年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盈利者不超过20%[3]。为了提高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利用率,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经济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山东省对虾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品种和方式不断丰富。沿海地区是山东省对虾的主养区,主要养殖品种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凡纳滨对虾苗种多使用来自福建、海南的一代苗;养殖多采用室内水泥池养殖、室内土池养殖、室内覆膜养殖、室外土池养殖(大池塘、小池塘)等养殖方式。尽管沿海地区对虾养殖业前景广泛,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苗种质量难保证、土苗泛滥、滥用药物等,影响了对虾养殖的成功率。因此,应加强对虾养殖和育苗过程的监管,扶持对虾育种研究,建立和规范育种体系,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和加强疾病防治等工作,以促进山东省对虾养殖产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因病害(白斑病、桃拉病、孢子虫病等)高发而受到严重的影响,从根本上提高对虾的存活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自2012年起,对虾养殖业越发不景气。面对困境,一部分养殖大户开始尝试新的养殖模式,主要包括两大方向:滩涂养殖和精养模式。滩涂养殖是一种原生态的养殖模式,其标志为大面积的养殖空间;而精养则是一种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实现小面积的精细化养殖管理,通过提高单位水体的使用率,从而达到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湛江国联水产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