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条山野生葡萄醋的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条山野生葡萄酒(PL2、PL4为复叶葡萄两个株系)进行醋酸发酵,研究葡萄醋在发酵过程中酸度的变化,获得不同发酵温度、接种量以及发酵时间对醋酸发酵的影响,同时对葡萄醋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两种葡萄醋的品质特征;通过液液萃取法等处理,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葡萄醋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中条山野生葡萄醋在发酵温度30 ℃左右、接种量12%、发酵时间5 d时最适宜;PL2、PL4中中条山野生葡萄醋中总酸含量分别为3.74、4.25 g/100 mL,还原糖含量分别为203.21、231.17 mg/100 mL,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42.31、46.42 mg/100 mL;PL2有24种香气成分,PL4有29种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新鲜低盐剁椒腌制料液的回收循环利用价值,分析了其主要有益成分、危害成分、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微生物等指标。结果表明,低盐剁椒腌制料液食盐含量6.22 g/100 mL,氨基酸态氮31.24 mg/100 mL,游离氨基酸261.58 mg/L,呈味氨基酸132.93 mg/L,总酸32.56 g/L,乳酸杆菌4.5×10~7CFU/mL,有益成分回收利用价值高;浊度、果胶、COD和氨氮等危害成分积累效应明显,需进行技术性脱除才能回收利用,保证循环加工的剁椒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酱油酿造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在整个酱油酿造过程中,pH值在前11 d迅速下降到4.94,之后缓慢下降到4.81,在52 d之后又少量上升;食盐的含量总体维持在18.8~20.0 g/100 m L;还原糖的含量在酱油发酵的前11 d是上升的,11 d之后还原糖含量开始快速下降,42 d后还原糖含量下降变缓;总酸含量在发酵前11 d快速上升,而后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大约在1.5 g/100 m L上下波动,52 d之后总酸含量有小幅下降;而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在酱油整个酿造的过程中是逐渐上升的,在酿造前11 d氨基酸态氮转化率较高,发酵11 d之后含量增长变缓。该结果为酱油酿造过程的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新鲜毛竹笋为原料,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毛竹笋发酵过程中总酸、亚硝酸盐、pH、乳酸菌总数以及NaCl含量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笋在发酵过程中总酸和NaCl含量逐渐增加,亚硝酸盐出现峰值,pH逐渐降低,乳酸菌总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挥发性风味物质总量有所增加。此外,竹笋经漂烫后采用乳酸菌发酵对毛竹笋品质的保持效果最好,发酵63 d后毛笋中总酸含量为5.39 g/kg;亚硝酸含量最低(0.45 mg/kg);pH较快趋于稳定;乳酸菌数总数最多,为0.89×106 CFU;NaCl含量最高,为7.46%;鉴定出65种挥发性化合物。从而说明,人工接种乳酸菌进行发酵可以有效缩短发酵时间,提高发酵食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青菜生长过程中,体内SOD活性和总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了SOD活性与总蛋白含量的发育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青菜苗生长过程中,比较不同培养条件的测定结果,3倍Hoagland's(霍格兰氏)营养液沙培养的青菜的SOD活性和总蛋白含量最高;SOD活性先上升,之后再下降,在第26天和第27天达到最高值144.5U/gFW;总蛋白含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第27天和第28天达到最高值471.1mg/gFW左右。Pearson相关矩阵分析表明,在p<0.05时,SOD活性与总蛋白含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性较显著,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0.818。  相似文献   

6.
以永泰芙蓉李为原料,分析芙蓉李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性成分,包括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总糖、总酸等各项指标以及总酚、总黄酮等活性成分,并对芙蓉李原汁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永泰芙蓉李中VC,VE的含量分别为207.43 mg/mL,16 mg/kg;芙蓉李中钾的含量为1 900 mg/kg,钙、镁次之,且含有少量的铁、硼、铬等矿物质;非必需氨基酸含量达到20.55 mg/100 g;必需氨基酸总量达到11.9 mg/100 g,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总酚、总黄酮分别为1 010,5 300 mg/mL。芙蓉李原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为7 845.43 U/mL;总抗氧化能力为96.69 U/mL;在稀释5倍~350倍的质量浓度范围内,芙蓉李原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可达到96.63%。与一定浓度的VC相比,芙蓉李原汁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赤霞珠葡萄汁中花色苷等酚类物质的溶入量,以赤霞珠葡萄浆为试验原料,研究冷冻-微波处理1、3、5、7、9、11次后葡萄汁的品质和活性成分变化,优化该葡萄汁处理方式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冷冻-微波处理7次的葡萄汁理化指标表现较优,出汁率为89.5%,总糖含量为277.143 g/L,总酸含量为7.65 g/L,澄清度为88.46%,色度值为6.1,且在该处理次数下的葡萄汁中生物活性成分含量高于其他组,VC含量为3.5 mg/mL,多酚含量为2 430.714 mg/L,花色苷含量为729.416 mg/L,总黄酮含量为86.556 ?滋g/mL。说明冷冻-微波处理7次的葡萄汁品质最好,酚类物质溶出率最大。  相似文献   

8.
以食用菌发酵液为原料,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及甲醛滴定法等,测定不同食用菌发酵液中非糖类物质的含量。主要测定血芝、灵芝、侧耳、银耳4种食用菌发酵液的蛋白质、维生素、核苷酸、葡萄糖酸、氨基态氮的含量,并分析食用菌在不同发酵阶段各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发酵液在不同发酵阶段各成分的变化基本相似,都是逐渐升高,各成分在发酵第三阶段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以红枣为试验原料,采用发酵法制备低糖红枣粉。研究了温度对发酵过程中总糖、还原糖、总酚、类黄酮、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糖含量都呈下降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类黄酮和总酚含量逐渐上升然后趋于稳定。不同温度对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及总糖的变化影响较大,但对总酚、类黄酮的变化无显著影响。于25℃条件下发酵得到的低糖红枣粉的品质较好,类黄酮、总酚、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分别为742.15 mg/g,907.87 mg/g,9.74 g/100 g,10.52 g/100 g。  相似文献   

10.
以水东芥菜为原料,在不同食盐添加量下(10%,14%,18%)用干腌法自然发酵90 d,分别对腌制芥菜中的水分、总酸、还原糖、亚硝酸盐和氨基酸态氮的含量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腌制过程中,不同食盐添加量下水分均下降;总酸含量与食盐添加量呈负相关;还原糖的含量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食盐添加量下亚硝酸盐的变化基本一致,有亚硝峰出现,且食盐添加量越低,亚硝峰越高;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总体均有所增加,但在腌制后期,食盐添加量18%的条件下,氨基酸态氮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工业大麻发酵后其CBD和CBDA含量的动态变化,以阐明CBD及CBDA之间的相关性,为高效生产大麻二酚(CBD)原料提供参考。以CBD和CBDA为指标,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以及五味子内生细菌WF17(Bacillus subtilis)对工业大麻进行发酵,用HPLC法分析工业大麻发酵前后其CBD及CBDA含量的动态变化。酿酒酵母发酵工业大麻后CBD含量在1 d时达到最大值(3.1161 mg/g)。植物乳杆菌发酵工业大麻后CBD含量在第9天时达到最大值(3.7786 mg/g)。大肠杆菌发酵工业大麻后CBD含量在发酵3 d时达到最大值(3.5502 mg/g)。内生细菌WF17发酵工业大麻后CBD含量在发酵时间为7 d时达到最大值(3.9182 mg/g)。而CBDA含量均在发酵第1天内降低幅度最大。4种发酵菌株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发酵工业大麻中CBD的含量显著提高,CBDA含量显著下降,且在工业大麻在发酵过程中可能存在CBDA转...  相似文献   

12.
以蟠桃原浆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工艺进行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分析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糖度对酒精发酵的影响,以及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酒精度对醋酸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6 d,发酵温度29℃,初始糖度12%,此条件下酒精体积分数为6.5%。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6 d,发酵温度30℃,初始酒精体积分数为6.5%,此条件下总酸质量浓度为4.6 g/100 mL。  相似文献   

13.
木薯淀粉生料发酵生产酒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坤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6):119-123
木薯生淀粉生产酒精工艺淀粉需蒸煮糊化,蒸煮糊化工序所需能耗占整个酒精生产30%左右,研究木薯生淀粉生产酒精工艺能降低生产所需能耗,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影响木薯生淀粉发酵生产酒精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正交实验进行条件优化,得出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因素为发酵时间,生淀粉酶用量和酵母接种量等,木薯生淀粉发酵生产酒精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2.5,生淀粉糖化酶用量315 U/g,酵母接种量7500 cfu/mL,发酵时间5天。发酵醪酒精浓度可达到12.9%(v/v),残糖含量为0.38%,淀粉利用率为73.86%。淀粉利用率不高与低温水解发酵工艺相比尚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包装方式对酸地参储藏期间品质的影响,以地参为试验材料,通过乳酸菌发酵,定期测定PE+PA复合真空包装、铝箔复合真空包装和PET塑料瓶包装酸地参的亚硝酸盐、VC、pH、单宁、总酸等成分含量,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4℃条件下储藏15 d时,铝箔复合真空包装的酸地参品质最好,其感官评分、VC含量、pH、单宁含量和总酸含量最高,分别为89分、0.15 mg/100 g、3.21、13.02 mg/kg和2.34 g/kg,同时其亚硝酸盐最低,为0.15 mg/kg;PE+PA复合真空包装的酸地参品质次之,而PET塑料瓶包装效果最差。因此,铝箔复合真空包装比较适合酸地参的储藏。  相似文献   

15.
为增加腐乳的营养价值,开发新型风味腐乳,以醪糟代替食用酒精,对醪糟腐乳制备工艺及产品主要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醪糟制备工艺条件为酒曲添加量0.4%,酵母添加量0.05%,发酵温度28℃,发酵58 h后,醪糟酒精度达到12%(V/V)。将发酵后的醪糟加入到盐坯中进行醪糟腐乳后酵。经测定,3周后腐乳水分含量39.06%,氨基酸态氮含量0.56 g/100 g,总酸含量0.52 g/100 g,食盐含量8.14 g/100 g,均符合SB/T 10170—2007腐乳要求。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温度(25,22,15~20℃)发酵条件下对葡萄酒的酒精含量、pH值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出:125℃条件下酿造的葡萄酒发酵情况最好,酒精含量最高(平均值约为2.5%),酸含量最低(平均pH值约为8.5);222℃条件下发酵情况良好,酒精含量较高(平均值约为2.0%),酸含量较低(平均pH值约为8.0);3室温下的发酵情况较差,酒精含量最低(平均值约为0.3%),酸含量最高(平均pH值约为8.0)。由于室外温度不稳定,室温也会出现温度的小波动,所以室温下(15~20℃)的发酵情况偏差。综上,在25℃的条件下,葡萄酒的各测量指标均达到较好的水平。由于试验中发酵过程未添加任何辅助的发酵剂,属于自然发酵,所以3个温度条件下发酵的葡萄酒酒精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17.
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微生物变化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西北冷凉区大麦秸秆为主要原料,在双孢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研究微生物数量、纯蛋白氮、总糖、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微量元素、温度、pH等指标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培养料发酵的进行,细菌、放线菌和真菌3类微生物的数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纯蛋白氮、木质素呈上升趋势;总糖、纤维素、半纤维素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发酵期间培养料中的温度、pH呈周期性变化,分别随翻堆递增、递减;微量元素锌、铜、锰、铁的含量随着培养料的发酵而上升。本研究探明了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和部分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双孢蘑菇培养料优化发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糖化酶、木瓜蛋白酶、乌衣红曲等为辅助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方法,以酒精度及糊精、蛋白质含量为指标,研究浙南米醋酿造过程中酒精发酵工段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糖化酶添加量为1.0%,木瓜蛋白酶添加量为0.5%,乌衣红曲添加量为10%时,酒精产量较高,糊精和蛋白质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桔梗和白花蛇舌草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制备桔梗总黄酮、总皂苷提取物,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总蒽醌提取物,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检测总黄酮含量,香草醛法检测总皂苷含量,紫外吸收法检测总蒽醌含量,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四种提取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桔梗和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51% 和1.19%,桔梗总皂苷含量为1.71%,白花蛇舌草总蒽醌含量为7.81%。桔梗总皂苷浓度为0.04 mg/mL时,对人肺癌细胞A549抑制率达到87.59%,桔梗总黄酮浓度为0.5 mg/mL时,抑制率达到89.16%。白花蛇舌草总蒽醌浓度为1.2 mg/mL时,抑制率达到34.76%;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浓度为0.3 mg/mL时,抑制率达到24.33%。试验认为,桔梗总黄酮和总皂苷对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较强,可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皇后帝王花(Protea magnifica)种子具有休眠习性,不经任何处理很难发芽,限制了其在中国的引种试验与推广。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变温层积(光照10 h温度20℃,黑暗14 h温度10℃)过程中皇后帝王花种子内源激素ABA、GA3、IAA、ZR的含量及其动态变化,来探索其与种子休眠解除的内在联系。在变温层积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加,皇后帝王花种子内ABA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在层积第20天时降至低峰68.49 ng/g,比CK减少21.38 ng/g,20 d之后ABA含量变化不大;GA3含量在前15 d缓慢上升,第15天时达到峰值5.53 ng/g而后缓慢下降;IAA含量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第25天时陡然达到高峰44.25 ng/g,比CK增加了19.71 ng/g,随后开始下降;ZR含量随着层积时间的增加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第25天时出现峰值7.63 ng/g,随后开始下降。在变温层积过程中,皇后帝王花种子的GA3/ABA、IAA/ABA、ZR/ABA、(GA3+IAA+ZR)/ABA值逐渐增大,层积第25天时比值最大。变温层积处理能够有效解除皇后帝王花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