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草甘磷进行云杉幼林抚育的试验报告牛世兴,宋战友(三岔子林业局景山苗圃)今年夏季,我们采用化学除草的方式,对鱼鳞松幼林地进行透光抚育收到了明显效果,现将试验报告如下:1试验地与设计试验地设在三岔子林业局景山苗圃西部鱼鳞松幼林地、树龄为5年生,栽植时间...  相似文献   

2.
西江林场自1990年和1991年在幼林抚育、防火线、林道、果园、更新造林地上进行了化学除草试验,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西江林场又采用41%和10%草甘磷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试验。实践证明,两种不同剂型的草甘磷的除草效果都比较理想,但由于41%草甘磷属于异丙胺盐之N-(磷酰甲基)甘氨酸水剂,其制剂稳定、使用更方便、效果更好,故在生产上开始大量采用41%草甘磷。  相似文献   

3.
国营樟木头林场应用草甘磷、农达等除草剂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进行喷施以维修防火线,收到较好效果,与人工铲修相比,费用支出节省31%,工作效率是人工铲修的2.15倍。  相似文献   

4.
使用化学除草剂是一项既方便,又省事、省工的果园土壤管理方法。草甘磷属内吸传导广谱灭生性除草剂,对多年生深根性杂草地下组织有很强的破坏能力,能直接杀死杂草的根系,使用该除草剂多年的果园除了生长一些小根菜,很少有杂草生长,因此深受果农喜爱。含草甘磷的果园除草剂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41%农达、41%灵达、农民乐、41%小镰刀等,主要剂型有41%和10%的水剂。东宁县80%以上的果园使用草甘磷类药剂,但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有很多果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除草剂药害现象,大大影响了果树的生长与结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七台河市龙山林场、铁山林场退耕地、人工林皆伐迹地幼林地杂草种类及发生规律调查,以割地草(果尔)、拿捕净、农达、撒益林颗粒剂等几种主要除草剂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新植幼林地化学除草效果好,成本低,对改变林业传统耕作方式,促进现代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化学除草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和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石质山区阳坡辽东栎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东栎喜光,耐干旱,其适生环境与油松大致相同,能与油松形成稳定的松栎混交林,为探讨这一良好的混交树种的造林技术,在太行石质山区阳坡油松幼林地,进行了辽东栎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阳坡播种造林成苗率低于30%,3年生幼枝年均高生长2.5~4cm,通过预整地,选用壮苗,栽植穴覆膜等措施,可取得较好造林效果,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幼树新梢高生长亦在12cm以上。  相似文献   

7.
辽东栎喜光、耐干旱,其适生环境与油松大致相同,能与油松形成稳定的松栎混交林。为探讨这一良好的混交树种的造林技术,在太行石质山区阳坡油松幼林地,进行了辽东栎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阳坡播种造林成苗率低于30%,3年生幼树年均高生长为25~4cm。通过预整地、选用壮苗、栽植穴覆膜等措施,可取得较好造林效果,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幼树新梢高生长亦在12cm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化学药剂和人工方式对火炬树的防除效果,实验比较了10%草甘磷水剂和41%农达的不同浓度、人工砍除地上部分和连根挖除的方式对火炬树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农达药剂浓度处理Ⅱ5在处理第16d时,毒害率和枯死率均达100%.处理Ⅱ4和Ⅱ6防除效果也在第31d时达到99%和98%.运用人工砍除地上部分和连根挖除方式对火炬树进行防除,由于不能完全挖除火炬树根系,一段时间后仍有一定量根蘖幼苗萌发.结合防除效果和防除成本考虑,41%农达药剂浓度0.3mL·m-2(Ⅱ4)时,其防除效果达99%,可在生产中加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在福清市龙高半岛667hm2的围垦6一18年的重盐碱地上采用造林前(3一5个月)整地,选择抗盐碱害的粗枝木麻黄容器苗造林,并采用浅植高培土造林和保护幼林地杂草植被的抚育等技术,使土壤含盐量下降50%一68.7%,造林成活率由8%提高到85%一88.5%。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桉树新造林地穴面采用地膜覆盖,探讨白色、黑色地膜覆盖对桉树造林成活率,幼林地径、树高、生物量、叶面积、根系长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穴面地膜覆盖对桉树幼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白色地膜覆盖造林效果最好,造林成活率,幼林地径、树高、生物量、叶面积、根系长度等指标比无覆盖造林分别提高5%,15%、12%、21%、32%、185%;黑色地膜覆盖造林比无覆盖造林分别提高4.4%,13%、8%、12%、20%、157%。桉树新造林地建议采用白色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11.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是祁连山森林的主要建群树种,在该区域由于青海云杉适应性强,成为祁连山区的主要造林树种。目前,该区域有云杉幼林地15万多亩,占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70%以上,但中华鼢鼠在幼林地内分布数量较广,全林区幼林地内中华鼢鼠发生总面积达到33万亩,对青海云杉幼林的危害极其严重,甚至可以形成毁灭性的灾害。因此,掌握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开展防治技术试验与推广,能够有效地控制鼠害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程度。对巩固造林成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日,资兴市为切实加快春季造林工作进度,派出了27个督查组分赴全市各乡镇督查指导造林工作,掀起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抓造林的浪潮。该市今春造林任务非常大,不但要完成各类造林2400公顷,还要对因去年干旱造成苗木枯死的2666.7公顷幼林地进行补植补造。日前,该市已完成造林整地1833.3公顷,占任务的81%;完成造林植苗1133.3公顷,占任务的47%。  相似文献   

13.
刺槐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类型区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研究了提高剌槐成活率和生长量的抗旱造林技术。结果表明,采用径流集存、吸水剂蘸根、覆膜覆草及幼林地少量施肥技术,均可显著提高剌槐造林成率与生长量,提高幅度为2.0%-8.9%和14.5%-87.5%。采用混草技术可增收可观的优质牧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传统森林经理,把未郁闭的新造林地叫做未郁闭幼林地,属有林地范畴。未成林造林地是森林资源“四五”清查时提出来的新名称,“六五”清查时其涵义又有新的发展。在湖南省现时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定中,未成林造林地是指“人工造林3年内,成活率在合理造林株数40%以上;飞播造林5年内,每公顷保存飞播幼树1500株以上。幼树生长良好,分布均匀,有成林希望的新造林地”。划分未成林造林地,对于那些粗放经  相似文献   

15.
在辽宁省清原和宽甸两县应用林草净及其它除草剂混用进行了造林地化学除灌技术的研究。大量试验表明,草甘磷+林草净混用比例为2:1,是极为理想的配方,经济用药量为2250g/hm2,最佳施药期在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初,除莠效果在86%以上,每公顷可节约费用930元。  相似文献   

16.
用森草净10%水悬剂对马尾松、湿地松及杉木造林地进行化学除草试验表明,森草净用于马尾松、湿地松幼林抚育除草效果好,比较安全。施用量以有效量412.59/hm2即可。森草净用于杉木幼林地除草对杉木危害明显,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17.
用森草净10%水悬剂对马尾松、湿地松及杉木造林地进行化学除草试验表明,森草净用于马尾松、湿地松幼林抚育除草效果好,比较安全。施用量以有效量412.5g/hm^2即可。森草净用于杉木幼林地除草对杉木危害明显,不宜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结合效益定位观测,研究了日降水量对南方丘岗幼林地水土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防护林配置模式下,红壤区幼林地(造林前3年)土壤流失量随日降水量增大呈稳定增加的变化趋势,土壤流失量在日降水等级上呈正态分布,以10.1—35.0mm的日降水等级对年泥沙流失总量贡献最大,达54.2%~72.8%;紫色土林地各个日降水量等级的土壤流失量均大于红壤林地。3种不同处理措施的土壤流失量排列顺序为:红壤坡改梯经济林不间种模式〉生物埂造林模式〉防护林模式;水平生物埂造林模式在日降水量小于35.1mm时,其土壤流失量小于防护林模式,大于35.1mm时,要大于防护林模式。  相似文献   

19.
曾和生 《山东林业科技》2009,39(5):55-57,54
对5年生不同苗木马尾松幼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造林苗木以选择马尾松切根裸根苗为宜,不同施肥处理的幼林树高和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以施复合肥效果最好,树高和胸径增长率为40.79%和61.19%,单施P肥效果次之,树高和胸径增长率为31.41%和43.58%,单施K肥也有明显效果,而单施N肥则效果不显著,说明我省红壤严重缺磷肥,造林施肥宜选用磷肥为主,少量施钾肥,氮肥在马尾松幼林地上可不施用,或少量施用,尽量做到合理施肥,以提高林地施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正> 草甘磷(又名镇草宁)是一种高效、低毒、在土壤中无残留的芽后除草剂,用它除草具有广谱性、非选择性和灭生性等特点。它不仅能除单子叶杂草,而且对双子叶杂草也有很高的除草效果。每亩用药 (有效成份) 50-200克能有效的防除如香附子、茅草、冰草、芦苇、狗牙根、硬骨草、地毯草、碱草、红毛公、稗草等一百多种一年生及多年生深根性杂草,除草效果达90%以上,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幼林地除草、开设防火线、荒山的除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