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Mhp)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活疫苗气溶胶免疫是防治该病的新措施。为研究猪肺炎支原体活疫苗(168株)经气溶胶免疫后,疫苗株在免疫猪肺内的占位存留规律,选用3周龄不吃初乳猪27头,随机分为3组,G1气溶胶免疫组12头,G2肺内免疫组12头,同时设立阴性对照3头。分别于免疫后第2 h、7 d、14 d及28 d进行鼻拭子Mhp sIgA检测以及血清抗体检测。另外在上述时间点分别宰杀G1和G2组各3头,对照组在实验组免疫后第28 d宰杀,采集肺泡灌洗液,分别进行Mhp sIgA检测及Mhp疫苗株含量检测。结果显示:(1)所有试验猪至实验结束,Mhp血清抗体未出现转阳现象;(2)鼻拭子sIgA水平G1组在免疫后第14 d与对照组相比上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G2组在免疫后第7 d和14 d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上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各时间点G1组与G2组sIgA水平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3)G1组肺泡灌洗液中的 sIgA在免疫后14 d部分转阳(阳性率33.33%),28 d全部转阳(阳性率100%);G2组在免疫14 d时已全部转阳(阳性率100%),各时间点G1组与G2组sIgA水平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4)气溶胶免疫组肺泡灌洗液内Mhp疫苗株浓度在免疫后第2 h、7 d、14 d和28 d分别是相应肺内免疫组的0.37倍、1.01倍、0.88倍以及0.52倍。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经气溶胶免疫后,和肺内免疫一样可以诱导免疫猪的局部黏膜免疫以及具有同等的占位效应,且经气溶胶免疫的疫苗株在免疫仔猪体内的增殖水平可能与其诱导的黏膜免疫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国内不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弱毒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将17头PRRSV抗原和抗体双阴性的28日龄仔猪随机分为4组,TJM-F92株弱毒疫苗组,JXA1-R株弱毒疫苗组,经典株弱毒疫苗(VR2332来源)组和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后7,14,21,28d分别采血,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PRRSV抗体,结果从免疫后14d起PRRSV抗体开始转阳,但各试验组的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对免疫后14d所采血样进行病毒分离,TJM-F92株免疫组未分离到PRRSV疫苗毒,JXA1-R株免疫组2头猪分离到PRRSV疫苗毒,经典株免疫组只1头猪分离到PRRSV疫苗毒。免疫后28d,所有猪接种PRRSV强毒株TJ株进行攻毒试验,观察各组猪的体温、临床症状;攻毒后21d,所有猪安乐死,剖检观察肺部病理变化。结果显示,TJM-F92株和JXA1-R株免疫组均未出现临床发病猪,经典株免疫组2头猪出现临床发病,对照组全部临床发病,死亡1头。经典株免疫组临床发病猪出现典型PRRSV感染肺部病理变化,而TJM-F92株和JXA1-R株免疫组均未发现典型PRRSV感染肺部病理变化。本研究证实TJM-F92株和JXA1-R株对高致病性PRRSV的免疫效果优于经典株弱毒疫苗,TJM-F92疫苗株与JXA1-R疫苗株相比,疫苗毒在体内带毒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水性佐剂GEL 01对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的黏膜接种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将猪肺炎支原体(168株)活疫苗与水性佐剂GEL 01滴鼻免疫小鼠,于免疫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其中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并检测了GEL 01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Gel 01联合活疫苗黏膜接种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抗原特性抗体(IgG、IgG1、IgG2a和sIgA)的水平显著高于单独疫苗组,同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h1(IFN-γ)型、Th2(IL-4)型和Th17(IL-17)型细胞因子分泌显著增加;另外,GEL 01联合猪肺炎支原体活疫苗黏膜接种后,促进小鼠淋巴细胞的显著增殖,并同时上调血清中IgG、IgG1、IgG2a抗体水平。以上结果说明GEL 01作为黏膜佐剂配合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使用时,可全面激活宿主免疫系统,尤其是与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免疫保护相关的呼吸道局部黏膜免疫和全身循环系统的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4.
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是一种以肺内注射途径免疫的弱毒活疫苗。为了拓展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的免疫途径,评估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配合佐剂以肌肉注射方式免疫猪群后的攻毒保护效果,选取20头7日龄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阴性仔猪,将其随机平均分成4组,分别为健康对照组、感染对照组、肌肉注射免疫组和肺内注射免疫组。在免疫后采集血样并检测其中的Mhp IgG抗体,在首次免疫后42 d人工感染Mhp组织毒(JS株),攻毒28 d后评估肺脏的病变情况并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Mhp含量。结果显示:免疫后肌肉注射免疫组动物产生了明显的Mhp特异性血清IgG抗体,而肺内注射免疫组动物在攻毒前未见明显的血清抗体;肌肉注射免疫组和肺内注射免疫组的攻毒保护率分别平均为88.89%和75.93%,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感染对照组的BALF中Mhp单位含量极显著高于肌肉注射免疫组和肺内注射免疫组(P<0.01),2个免疫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猪支原体活疫苗配合佐剂后经肌肉注射免疫可产生较好的免疫攻毒保护效果。本研究为猪支原体肺炎活...  相似文献   

5.
正猪支原体肺炎的主要免疫机制是黏膜免疫,只有药物或者疫苗在呼吸道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起到保护作用。支原体肺炎弱毒疫苗相对于灭活疫苗,肺部局部免疫力更好。猪支原体肺炎,作为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因导致生长速度减缓,出肉率降低,蚕食猪场利润,受到诸多一线人员和研究者的关注。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的研究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50年代,江苏省农科院的老一批研究专家就分离出来猪肺炎支原体强毒,并经过体内外致弱试验后,分离出了具有免疫原性的弱毒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猪支原体肺炎各种防控措施的常规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症状和发病率的降低、肺部肉变的评分、血清抗体滴度的变化及肺炎支原体病原监测等,介绍了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评价指标分别在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免疫效力评价中的作用,并对气溶胶中猪肺炎支原体的检测成为猪支原体肺炎防控和净化评价的主要方法之一的可能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毒力的猪肺炎支原体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作用,本研究采用体外培养的猪气管环检测不同毒力的猪肺炎支原体代表菌株对猪气管上皮细胞及纤毛的损伤情况,初步验证不同猪肺炎支原体代表菌株的毒力.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不同猪肺炎支原体分离株、标准株、168致弱株及疫苗株对猪肾细胞PK15、肺泡上皮细胞SJPL和猪肺泡巨嗜细胞3D4/31的黏附情况.结果表明猪肺炎支原体野毒株XLW-1能引起猪气管上皮细胞严重病变及纤毛损伤、脱落;国际标准弱毒株J株仅能引起猪气管上皮细胞轻微病变;168疫苗株既不能引起猪气管上皮细胞病变,也不能引起纤毛损伤.野毒株XLW-1、国际标准强毒株232株、弱毒株J株及168疫苗株均能黏附PK15、SJPL和3D4/31,168致弱株可以黏附PK15和SJPL.野毒株、标准强毒株、标准弱毒株、168致弱株及疫苗株均能黏附PK15、SJPL和3D4/31.  相似文献   

8.
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肺内免疫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的免疫机制,通过肺内接种免疫5 ~ 10日龄仔猪,并于免疫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中IgG抗体效价、全血中淋巴细胞转化效率、呼吸道局部的IFN-γ浓度和特异性SIgA滴度,于免疫后28 d剖杀采集呼吸道上皮组织,通过扫描电镜法与原位杂交检测法观察疫苗株在呼吸道的存留以及对纤毛的影响情况.结果发现,免疫后猪血液中淋巴细胞转化增强1.52~2.01倍,支气管表面IFN-γ浓度和特异性SIgA滴度持续增加,但血清抗体一直未检测到.扫描电镜与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发现疫苗株能有效地黏附在支气管纤毛上皮细胞上,但对纤毛的影响较小.由此表明,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通过肺内免疫可有效激活全身细胞免疫及呼吸道局部的黏膜免疫与细胞免疫反应,而且还可以通过黏附支气管纤毛上皮细胞产生占位效应而对上皮组织不产生损伤.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灭活疫苗(HN1201-ΔgE株)免疫后对PRV流行毒株和经典毒株的保护效果,本研究对试验猪分别免疫PRV灭活疫苗(HN1201-ΔgE株)和PRV活疫苗(Bartha-K61),免疫后第0、7、10、14、17、21、24和28天采血测定PRV gB抗体,并分别使用PRV流行毒株HN1201株和经典毒株闽A株测定免疫后第0、7、14、21和28天血清的中和抗体水平,于免疫后第28天分别使用HN1201株和闽A株攻毒并观察,之后测定体温,测定攻毒后第7和14天PRV gE抗体,及攻毒后0~8 d的排毒情况。结果显示,HN1201-ΔgE免疫组较Bartha-K61免疫组gB抗体和中和抗体产生早,且抗体水平较高。两个免疫组试验猪在攻毒后虽然均无明显临床症状,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HC)组织中的病毒抗原均为阴性,但HN1201-ΔgE免疫组试验猪脏器未见任何病理损伤,Bartha-K61免疫组试验猪部分脏器具有病理损伤。与未免疫对照组相比,2个免疫组试验猪在HN1201株和闽A株攻毒后,gE抗体转阳时间晚且排毒率低,HN1201-ΔgE免疫组gE抗体水平整体均低于Bartha-K61免疫组,攻毒后排毒检测中,Bartha-K61免疫组于2个毒株攻毒后第3~5天可检测到排毒,而HN1201-ΔgE免疫组全程未检测到排毒。研究结果表明,灭活疫苗(HN1201-ΔgE株)对PRV流行毒株和经典毒株均可提供完全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猪支原体肺炎(MPS)弱毒活疫苗与灭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免疫效果,本研究选取40头10日龄猪肺炎支原体(Mph)阴性仔猪,随机平均分为4组。A组肌肉注射灭活疫苗;B组喷鼻弱毒活疫苗;C组肌注灭活疫苗同时喷鼻弱毒活疫苗;D组为空白对照。疫苗免疫后每天观察猪群的整体状态,于免疫后3 d、30 d、90 d、180 d,分别采集鼻腔棉拭子和血液样品,进行应激相关指标以及相关疾病的抗体检测,并于免疫后180 d进行MPS病原检测。仔猪屠宰时称重,采集其完整肺脏,计算其平均增重并进行肺脏病变评分。结果显示:C组猪生长状况最好,猪群支原体感染率低、抗体水平高、平均增重高并且肺脏病变程度低,表明采用MPS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联合的免疫效果更好,并且未引起严重的应激反应。本研究对MPS疫苗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S3毒株的分离及其免疫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某猪场仔猪体内分离到一株PPRSV毒株,该毒株能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产生致细胞病变,该病变能被PPRSV美洲型阳性血清所抑制,不被乙脑病毒、猪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经美洲型PPRSV荧光抗体染色呈阳性反应,电镜观察到直径55-60nm的病毒粒子,接种阴性仔猪未见临床症状异常,但抗体检测阳性。命名该分离毒为PPRSV-S3毒株。在S3弱毒株分离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猪体上对其致病性和免疫力进行研究。S3毒株接种仔猪后,仔猪不表现任何症状,也不向外排毒。4-5周龄的仔猪接种S3株后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免疫后4-6个月能抵抗强毒攻击。后备母猪配种前2-3周免疫接种S3株,怀孕90-95d攻强毒,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等繁殖障碍现象。结果表明,S3是一株自然分离的弱毒株,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为快速获得鸽新城疫(ND)疫苗株,本研究构建了鸽NDV/Pi/CH/LHLJ/110822株反向遗传操作平台,拯救得到2株亲本病毒株r0822-21A、r0822-17A,以及1株F蛋白裂解位点突变为La Sota相应位点的病毒株r0822-FCS。HA/HI试验结果显示r0822-FCS毒力已致弱,将其灭活乳化后免疫SPF鸡可刺激其产生高滴度HI抗体。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显示其安全性良好,但接种14 d时SPF鸡的HI抗体滴度仅达3 log2,对基因Ⅶ型鸡源强毒CK/CH/HLJ/01/06攻毒保护率小于50%;免疫效力试验显示,r0822-FCS分别以10~5EID_(50)/0.1 mL、10~6EID_(50)/0.1 mL剂量接种14日龄SPF鸡,未检测到明显的抗体阳转。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3株拯救病毒均在L基因的不同位置与新城疫病毒(NDV) V4株高度同源的外源基因片段重组,推测在实验条件下的细胞内拯救病毒过程中,病毒L基因与辅助质粒中的L基因发生了随机同源重组。综上所述,本研究获得的r0822-FCS株作为弱毒疫苗效果不佳,但可作为鸽ND灭活疫苗候选株。此外,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反向遗传操作实验条件下,NDV基因组与V4株辅助质粒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且L基因是决定病毒复制的关键基因。此次基因重组现象应为实验条件下的偶发事件,其机制和风险尚需后继实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hp)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Mhp基础感染率的监测对于及时实施控制措施和评估防控与净化效果至关重要。为了解在活体检测过程中的不同采集时间、样品类型和检测方法对猪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结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ELISA和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来源于某大型养殖场的断奶仔猪、保育猪、屠宰猪、后备猪和种猪群活体采集的鼻拭子、喉拭子和咽拭子样品中的Mhp黏膜sIgA抗体和Mhp抗原。结果:鼻拭子、喉拭子和咽拭子样品总体的黏膜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23%、62.55%和47.27%,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4.75%、65.91%和63.64%。从不同的生产阶段看,保育猪和屠宰猪群中Mhp黏膜sIgA抗体阳性率较高,而断奶仔猪群中Mhp黏膜sIgA抗体阳性率最低。Mhp抗原的检出率随着猪群生产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屠宰猪群和后备猪群鼻拭子和喉拭子中Mhp抗原阳性率达到峰值,种猪群中的抗原检测率出现了下降。对于鼻拭子样品中抗原与抗体的检测,从断奶仔猪至屠宰猪阶段,Mhp黏膜sIgA抗体的检出率更高,而后备猪群的抗原检出率更高。研究表明,在临床生产实际中,对于Mhp感染的活体...  相似文献   

14.
为检测猪源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AH02LA株作为疫苗后选株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本研究对4日龄初生仔猪和产前1个月妊娠母猪免疫LA2017株后的安全性、28~35日龄仔猪免疫效力以及免疫猪后排毒和同群传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滴鼻接种4日龄仔猪和肌肉注射产前1个月的妊娠母猪,均无任何临床症状,表明该疫苗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肌肉注射接种28~35日龄的仔猪,免疫后7 d产生对PRV变异株AH02LA的完全保护并且可以阻止排毒,免疫14 d后攻毒均未发病和排毒,而PRV Bartha K61株免疫猪后7 d攻毒,有4头猪出现了体温升高,鼻拭子样品均检出病毒,免疫后14 d和21 d时对试验猪攻毒,PRV Bartha K61株免疫组均有猪发病,且鼻拭子样品均检出病毒;在抗体产生水平方面,PRV LA2017株免疫后14 d产生高水平中和抗体,PRV中和指数抗体≥10 000,且维持至免疫后5个月,而Batha-K61组免疫后1个月至3个月针对PRV变异株AH02LA的中和指数仅为178~1000,且4个月就开始下降;在同群感染方面,PRV LA2017株肌肉注射接种28~35日龄仔猪后14 d内均未从鼻拭子和肛门拭子检出排毒,gB抗体全部转为阳性,同群非免疫接种猪PRV gB和gE的ELISA抗体均为阴性,表明PRV LA2017株安全性好,无横向传播,不引起同群感染。结果表明,PRV LA2017株作为疫苗株对猪伪狂犬变异株的保护效果显著优于Bartha K61株,该毒株安全性好、抗体水平高和持续时间长,是一株极具开发价值的猪伪狂犬病流行株的弱毒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5.
猪肺炎支原体表面蛋白P46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兔化弱毒株R659株、济南强毒株、强毒Z株、国际标准株232,通过A26培养基培养,提取DNA;利用PCR技术从四株猪肺炎支原体中均能扩增出目的条带.将该序列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上测序.结果表明,克隆序列全长1 152 bp,编码383个氨基酸和一个终止子(TAA);该序列中含有3个TGA编码Trp,而不是终止密码子.比较兔化弱毒株与济南强毒株、国际标准株232及NCBI上发布的J株的P46基因序列,发现它们的同源性分别为98.6%、99.2%、99.2%;比较它们编码的氨基酸发现它们的同源性分别为98.7%、99.2%、99.2%.结果表明猪肺炎支原体的P46基因在猪肺炎支原体种内是很保守的,因此建立以P46蛋白为诊断抗原的ELISA具有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Class Ⅰ新城疫弱毒JS10株和Class Ⅱ新城疫弱毒La Sota株免疫雏鸡后的免疫损伤和黏膜应答情况。本研究将60只SPF白来航鸡,随机分成A、B、C 3组。7日龄时,A组和B组分别用JS10株和La Sota株进行滴鼻、点眼免疫,C组以同样方式接种PBS,并于免疫后的d1、4、7、14,每组随机抽取5只扑杀,分别收集唾液、气管、肺和肠的冲洗液,使用双夹心ELISA试剂盒测定SIgA、IgM和IgY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2株病毒均未产生免疫损伤;JS10株产生的黏膜抗体水平均高于La Sota株,并且免疫后的d7、14的唾液、气管和肠冲洗液中的SIgA的抗体水平以及肺中IgY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La Sota(p0.05)。研究表明,2株新城疫弱毒滴鼻、点眼后都能诱导消化道和呼吸道产生强烈的黏膜免疫反应,并且与免疫后的日龄存在明显相关性。由于JS10株可诱导更好的黏膜免疫应答,提示其可作为新型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17.
猪细小病毒N株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猪细小病毒N株是从广西初产母猪所产死胎脏器分离的自然弱毒株。用这个毒株接种PPV HI抗体阴性的四月龄小猪和怀孕14~23天的后备母猪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无任何异常临床症状、病毒血症和同居感染,母猪分娩正常,初生仔猪在吃初乳前HI抗体阴性。该毒株免疫的小猪、后备母猪和怀孕母猪,完全能抵抗猪细小病毒强毒攻击,攻毒后49天剖杀母猪,结果胎儿正常,胎儿心血HI抗体阴性,取胎儿脏器未分离出病毒,分娩母猪产仔正常,仔猪吃初乳前HI抗体阴性。而对照猪攻毒后产生病毒血症,产下不同组合异常仔,并从死胎儿脏器分离出病毒,健活仔猪吃初乳前能测出HI抗体。从而证明用N株作为弱毒苗能防止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目的是检测无针皮下接种疫苗所诱导的猪对临床疾病的抗性,并比较肌肉和皮下接种猪肺炎支原体疫苗时的血清学反应。材料与方法:在每一组试验中,猪都曾接种过1次或2次猪肺炎支原体疫苗,并且检测其血清学反应都为阴性。通过DAKO猪肺炎支原体EL ISA反应试剂盒来检测肌肉和皮下接种疫苗时的血清学反应,皮下接种疫苗的效果通过猪肺炎支原体异源强毒菌株的试验性呼吸激发来检测。试验结果:所有疫苗注射点的副反应都是最小的。猪通过有针和无针皮下接种疫苗与肌内接种疫苗相比,前者具有较高的猪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无针皮下接种与不接种疫苗的猪相比,前者更具有低的肺病变分数和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有较高的IgA和IgG滴度。单一皮下接种疫苗21 d后机体建立了免疫保护。无针皮下接种猪肺炎支原体疫苗较安全且有效,不需要剃毛或者其他的皮肤准备工作。结论:如果配制小剂量的疫苗(如0.2 m l)对猪进行无针皮下注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探讨番鸭呼肠孤病毒强毒株和弱毒株在番鸭免疫器官中的分布和排毒的差异。结果显示强毒株在感染后1d就可在脾脏、法氏囊、胸腺检出病毒RNA,高峰期为攻毒后7~14d;直到感染后35d,在免疫器官中不能检测到病毒RNA。接种强毒株后7d开始向外界排毒,而14d后停止向外界排毒。雏鸭免疫弱毒疫苗后3d,即可在脾、胸腺、法氏囊中检出病毒RNA;高峰期为攻毒后7~14d,免疫后21d免疫器官中的检测逐渐降低,直到感染后28d,在免疫器官中不能检测到病毒RNA。表明番鸭接种活疫苗后7d开始向外界排毒,而11d后停止向外界排毒。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对猪瘟(CSF)弱毒疫苗接种猪免疫应答的影响,将20头28 d断奶仔猪随机分为V-I、I-V、V和C4组,5头·组-1.V-I组在接种CSF弱毒疫苗后2d感染PCV2;I-V组在感染PCV2 后2d接种CSF弱毒疫苗;V组只接种CSF弱毒疫苗;C组为空白对照组.共免疫2次,间隔21 d.免疫后定期检测血清CSFV特异性抗体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增殖活性和PBLC中IFN-γ、IL-2、IL-4和IL-10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CSF弱毒疫苗免疫前或免疫后感染PCV2,均会导致CSFV抗体水平低下,血清抗体阳转率下降,PBLC增殖活性降低.初次免疫后,V-I与I-V组的PBLC内IFN-γ、IL-2、IL-4和IL-10 mRNA的表达量严重不足,其中V-I组的表达量最低.加强免疫后V-I与I-V组的PBLC内IFN-γ与IL-10的表达失衡,IL-2和IL-4的表达缺乏,其中I-V组的细胞因子表达失衡和缺乏更严重.上述研究表明,CSF弱毒疫苗免疫前或免疫后感染PCV2均会影响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导致PBLC内细胞因子的表达严重抑制和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