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为了考察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的解热镇痛效果,方法一:选取基础体温正常的健康新西兰兔,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静脉注射60 EU/kg体重的细菌内毒素进行致热,致热成功后开始给药,观察药物对发热新西兰兔的解热效果;方法二:选取正常小鼠,各组于给药后30 min腹腔注射0.5%的冰醋酸溶液0.2 m L,注射后立即观察1 5min内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计算扭体反应的抑制率。结果表明: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对细菌内毒素所致新西兰兔发热的解热效果和对醋酸所致小鼠的镇痛效果,均优于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  相似文献   

2.
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在人药领域应用广泛,在临床上有很好的解热、镇痛效果。本试验目的是验证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在靶动物猪上的解热效果。结果表明:(1)双氯芬酸钠注射液低剂量组在治疗猪发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其效果稍差于对乙酰氨基酚组;(2)双氯芬酸钠注射液中、高剂量组的临床解热综合效果优于对乙酰氨基酚组;(3)从临床使用及经济角度考虑,选用中剂量作为解热的推荐剂量,即双氯芬酸钠临床肌肉注射给药剂量为0.05 m L/kg体重。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规格为5 mL:双氯芬酸钠0. 125 g+对乙酰氨基酚0. 75 g)的安全性,试验采用家兔和小白鼠分别进行了肌肉刺激性试验、安全药理学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对家兔肌肉注射未见明显刺激作用;一次性肌肉注射10倍有效剂量,对小鼠的生长无影响;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为3. 564 6 mL/kg,是临床推荐剂量的17~18倍。说明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可安全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新兽药氟尼辛葡甲胺的解热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鼠醋酸扭体法、家兔蛋白胨致热法对氟尼辛葡甲胺的解热、镇痛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氟尼辛葡甲胺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和对照组相比,氟尼辛葡甲胺4个剂量组(1.25、2.5、5、10 mg/kg)对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最高达100%。2.5 mg/kg的氟尼辛葡甲胺镇痛率即达82.7%,明显强于双氯芬酸钠(65.4%)和安乃近(58.7%)。对蛋白胨所致家兔发热的解热效果,氟尼辛葡甲胺高剂量组(4 mg/kg)优于安乃近组(0.2 g/kg)(P〈0.05)和氨基比林组(0.2 g/kg)(P〈0.01)。中剂量氟尼辛葡甲胺组(2 mg/kg)作用稍逊于安乃近组,但差异不显著。低剂量氟尼辛葡甲胺组(1 mg/kg)作用与氨基比林组相当。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清热康口服液解热抗炎作用,试验采用内毒素致热家兔发热模型和干酵母致热大鼠发热模型观察清热康口服液对实验动物的解热作用;采用巴豆油致小鼠耳胀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观察清热康口服液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高、中剂量的清热康口服液对内毒素致热家兔和干酵母致热大鼠具有很好的解热作用,对巴豆油致耳胀和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也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谦  宋晓红 《四川畜牧兽医》2013,40(6):22-23,25
为了验证清瘟败毒饮的解热抗炎作用,本试验采用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建立家兔发热模型,观察清瘟败毒饮的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清瘟败毒饮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清瘟败毒饮能明显抑制内毒素引发的家兔发热反应,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清瘟败毒饮具有一定的解热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几种常用解热镇痛药中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含量。主要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相关手段,对5种解热镇痛药中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和测定。经实验证实,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线性范围在6.25~200μg?mL-1,相关系数r=0.9997。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效果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多种解热镇痛药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进行检查的可行性。方法:用细菌内毒素检测法对家兔热原试验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进行比较试验。结果:供试品对鲎试剂与内毒素的反应无干扰作用。家兔热原检查法结果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相吻合。结论: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测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热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发热是动物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发病过程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而细菌内毒素又是广泛存在的外源性致热原,许多动物发热性疾病与内毒素有关。为了筛选有良好解热作用的中草药,有效地防治内毒素性发热,本试验采用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模型观察了热毒清注射液对发热的防治作用,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双氯芬酸钠为苯乙酸类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作用机理为与花生四烯酸结合抑制环氧合酶生成,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一定程度上抑制脂氧合酶生成,从而减少白三烯、缓激肽等产物的合成,发挥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1]。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在人药领域应用多年,有很好临床的效果,用于:(1)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2)各种软组织疼痛;(3)急性的轻、中度疼痛;(4)原发  相似文献   

11.
复方蒲公英注射液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复方蒲公英注射液解热镇痛抗炎效果。解热试验取健康家兔10只,随机分为2组,每只兔背部皮下注射2,4-二硝基苯酚2%水溶液30 mg/kg,待体温升高超过1℃,分别按0.5 mL/k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复方蒲公英注射液,给药后30、60、90、120 min分别测量直肠温度;镇痛试验取昆明系小白鼠50只,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0.05mL)、阿司匹林组(4%阿司匹林溶液0.05 mL)、复方蒲公英注射液低(0.05 mL)、中(0.1 mL)、高剂量组(0.2 mL)。连续经口给药3 d,于末次给药30 min后,每只小白鼠腹腔注射0.6%冰醋酸(0.1 mL/10 g),记录注射致痛剂后20 min内各鼠的扭体次数;抗炎试验取昆明系小白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0.05 mL/10 g)、双黄连组(0.05 mL/10 g)、复方蒲公英低(0.05 mL/10 g)、中(0.1 mL/10 g)、高(0.2 mL/10 g)剂量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5 d,在第5天注射后12 h,在小鼠右耳两侧均匀涂以二甲苯0.05 mL,左耳作为对照,2 h后处死,用直径0.5 cm打孔器取其左右耳片,称重,评价药物对二甲苯刺激耳廓的抗炎效果。结果提示,复方蒲公英注射液具有较好的解热抗炎作用,而无明显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参照《中国兽药典》2000版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验证了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通过干扰试验证明,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对鲎试剂的凝集反应无干扰作用,用灵敏度为0.25EU/mL的鲎试剂检查细菌内毒素的方法可行、有效。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替代家兔热原检查法来检测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的热原。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卡巴匹林钙对猪发热的临床效果,采用细菌内毒素致猪发热模型,研究了卡巴匹林钙可溶性粉对猪的解热效果,并按照1、3、5倍推荐剂量进行了对猪的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40 mg/kg体重解热作用显著优于发热对照组,与阿司匹林的解热效果相当;靶动物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即使5倍推荐剂量给药,对靶动物猪仍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建立四种兽药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按2000版《中国兽药典》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操作。结果表明,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四品种均可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热原检查法控制热原。  相似文献   

15.
建立四种兽药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按2000版《中国兽药典》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操作。结果表明,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四品种均可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热原检查法控制热原。  相似文献   

16.
对板连败毒口服液(BBO)的解热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48只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6组(8只/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阳性药物组(布洛芬)、BBO低剂量组、BBO中剂量组、BBO高剂量组。阴性对照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mL/kg;其余各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330mL/L脱脂牛奶溶液4mL/kg建立发热模型。造模1h后,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BBO(0.6、1.2、2.5g/kg),连续3次,每次间隔1h;阳性药物组灌胃给予布洛芬水溶液(0.03g/kg)连续3次,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灭菌生理盐水灌胃,连续3次,每次间隔1h。造模后每1h测定体温一次,连续监测5次,观察BBO对家兔发热的解热作用。监测完最后一次体温后麻醉家兔取下丘脑,ELISA检测下丘脑中与炎性发热相关因子,包括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环磷酸腺苷(cAMP)和前列腺素E2(PGE2)等,探讨BBO的解热机制。结果表明,BBO能够显著降低家兔体温;能够显著降低下丘脑中IL-1β、IL-6、cAMP、PGE2的含量。BBO的解热机制可能与抑制下丘脑IL-1β、IL-6、PGE2等内生致热源从而降低cAPM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细菌内毒素致鸡发热模型,研究卡巴匹林钙在鸡体的解热效果。结果发现给鸡口服40 mg/kg和80 mg/kg卡巴匹林钙可溶性粉剂(以卡巴匹林钙计)可以显著降低内毒素引起的鸡只体温升高,其效果优于40 mg/kg阿司匹林。从经济性考虑,建议卡巴匹林钙口服推荐剂量为40 mg/kg。  相似文献   

18.
了解牛磺胆酸对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并研究其解热作用机理.分别以细菌内毒素、异体蛋白和2,4-二硝基酚致热大鼠,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ELISA法测定下丘脑组织中肾上腺素E2(PGE2)含量.牛磺胆酸对细菌内毒素和2,4-二硝基酚所致发热大鼠的体温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而对蛋白胨所致的发热体温作用时间较短;给药组下丘脑中的NE、DA、5-HT和PGE2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证明牛磺胆酸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作用机理与影响下丘脑组织中NE、DA、5-HT和PGE2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细菌内毒素致鸡发热模型,研究卡巴匹林钙在鸡体的解热效果.结果发现给鸡口服40 mg/kg和80 mg/kg卡巴匹林钙可溶性粉剂(以卡巴匹林钙计)可以显著降低内毒素引起的鸡只体温升高,其效果优于40 mg/kg阿司匹林.从经济性考虑,建议卡巴匹林钙口服推荐剂量为40 mg/kg.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测定辅酶Q10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可行性,并以此建立辅酶Q10注射液热原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XIE进行。结果:细菌内毒素法能够用于辅酶Q10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的测定,检测结果与家兔法一致,其质量内控指标为:将样品稀释400倍后,按《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法测定,应符合规定。结论:细菌内毒素法质量内控指标可用于辅酶Q10注射液生产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