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发病情况商丘市开发区某猪场于2008年4月2日从外地购人45。55日龄断奶仔猪400头,并且该批猪在原产地21—25日龄时进行过猪瘟疫苗首免。至2008年4月17日,除死亡21头,被迫淘汰7头外,尚存留的372头。猪只临床症状有所减轻,食欲逐渐增加,基本恢复正常。为了预防猪瘟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经检测首免猪瘟抗体已下降或消失),随后进行猪瘟疫苗二免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首免。2种疫苗免疫后10天,猪只的采食量、体温、精神状态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2.
为了利用禁食初乳(colostrum-deprived,CD)仔猪构建可靠的猪格拉泽氏病实验动物模型,本研究分别选取12头新生通城仔猪和15头新生杜长大仔猪,母猪自然分娩后对新生仔猪立即隔离并做必要消毒处理后实施人工喂养;45~46日龄,CD仔猪经气管内接种致死剂量(109 CFU)的副猪嗜血杆菌(0165菌株,血清型5)。结果显示:⑴利用本研究优化、建立的饲喂方案使得CD仔猪攻毒前存活率达到80%~83.3%;⑵所有通城CD仔猪经攻毒后临床上表现出典型的格拉泽氏病病征,其中66.7%的CD仔猪可于攻毒后存活3d;而杜长大CD仔猪可能由于存在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导致攻毒后无明显病征;⑶通城CD仔猪剖检后明显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等病症,并在血液和肺脏组织中成功鉴定到细菌;⑷组织病理分析发现,细菌感染导致心脏等多种组织存在纤维蛋白沉积伴随血管肿胀和血栓,脾脏组织淋巴细胞数量减少;⑸感染可能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并导致外周血中单核细胞数量减少。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利用通城CD仔猪成功建立了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副猪嗜血杆菌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双阴性是保证模型构建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鼻炎三价灭活疫苗安全性试验和效力检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PageA、B、C型副鸡禽杆菌,研制鸡传染性鼻炎(IC)三价灭活疫苗。用6批IC疫苗进行了大剂量单次接种和单剂量多次接种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IC三价灭活疫苗安全无副作用;用3批疫苗进行SPF鸡和普通鸡的免疫效力试验,结果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80%;商品鸡42日龄首免,110日龄二免,二免后约9个月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80%;用4℃~8℃保存一年的3批疫苗进行了SPF鸡的近期免疫效力试验,结果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80%。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H-1R致弱毒疫苗株和变异毒株灭活疫苗免疫接种40日龄~45日龄仔猪,免疫接种后4周,用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HuN-4变异株强毒攻毒,攻毒后21 d剖检,取主要器官作病理组织学观察和病毒抗原定位.结果显示变异毒株灭活疫苗免疫攻毒后导致的病理变化和病毒抗原分布程度均明显高于CH-1R弱毒疫苗免疫组.免疫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CH-1R 弱毒疫苗对HU-4株强毒免疫保护效果好于变异毒株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5.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三价灭活疫苗免疫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上呼吸道早期定植菌也是格拉泽病的病原体,给猪场带来较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调查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的流行情况,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玻板凝集法及PCR方法,从广东、广西、山东、江苏、江西45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疑似样品中共分离鉴定了34株副猪嗜血杆菌,其中6株(17. 65%)血清4型、9株(26. 47%)血清5型、8株(23. 53%)血清12型、4株(11. 76%)血清13型以及7株(20. 59%)未定型菌株。为了有效地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以4、5、12血清型优势流行血清型制备3价灭活苗,用仔猪免疫/攻毒试验评价3价灭活疫苗免疫保护力。动物实验表明,该疫苗对副猪嗜血杆菌4型、5型和12型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商品化猪病毒性腹泻三联弱毒疫苗和二联灭活疫苗对仔猪免疫效果的影响,通过前期妊娠母猪跟胎免疫,随机选择胎次相近、无病史新生仔猪80头,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对照组不免疫;试验组仔猪于28日龄首免和65日龄二免三联弱毒疫苗或二联灭活疫苗,应用ELISA试剂盒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间抗体阳性率第3组高于第1组和第2组(P0.05),腹泻疫苗在母猪妊娠期接种对仔猪表现出一定的保护力,交替免疫三联弱毒疫苗或二联灭活疫苗效果最佳。本研究为猪病毒性腹泻疫苗免疫提供可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饲料》2015,(3):6
<正>大华农1月19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猪大肠杆菌与副猪嗜血杆菌弱毒融合菌株的构建方法"的发明专利证书。据悉,猪大肠杆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对我国的养猪业带来严重危害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主要依靠抗菌药物、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免疫进行防治。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设计并构建出一种猪大肠杆菌与副猪嗜血杆菌弱毒融合菌株,为研制新型的猪大肠杆菌与副猪嗜血杆菌融合二联弱毒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是猪场主要细菌性疾病之一,而疫苗免疫为控制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微球壁材,以副猪嗜血杆菌LY02株(血清5型)裂解蛋白为抗原,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了副猪嗜血杆菌微球疫苗。微球平均粒径为2.58μM,微球的平均包封率为68.3%,平均载药率为3.56%。体外释放试验结果显示,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抗原释放时间超过30 d。小鼠免疫试验显示该微球疫苗对血清5型副猪嗜血杆菌的攻毒保护率达90%。该微球疫苗的研究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疫苗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2种不同毒株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分别对120头35日龄仔猪进行了免疫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首次免疫时,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免疫组的抗体合格率和疫苗稳定性均优于使用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ZK/93株+OR/80株)免疫组。75日龄二免时,使用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ZK/93株+OR/80株)免疫组的抗体合格率和疫苗稳定性均优于使用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免疫组。表明两种疫苗各有其优缺点,对不同日龄段仔猪的免疫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一、发病情况 广西贺州市某猪场2005年4月2日从外地购入45-55日龄断奶仔猪328头,(该批猪在原产地21-25日龄时进行过猪瘟疫苗首免),畜主将猪只饲养在同幢猪舍的28个圈内。进栏后3天发现部分仔猪皮肤苍白,被毛粗乱、厌食、咳嗽、消瘦、呼吸急促、淋巴结肿大,拉黄色稀粪,贫血、黄疸,一星期后蔓延至整幢猪舍,几乎每圈都有发病猪只,有的全圈猪只发病,当地兽医诊断为猪圆环病毒2型,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至2005年4月17日,除死亡24头,被迫淘汰8头外,尚存留的296头猪只临床症状有所减轻,食欲逐渐增加,基本恢复正常。为了预防猪瘟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经检测首免猪瘟抗体已下降或消失),随后进行猪瘟疫苗二免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首免。两种疫苗免疫后10天,猪只的采食量、体温、精神状态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1.
以副猪嗜血杆菌DZ02分离株为抗原研制的副猪嗜血杆菌油乳剂灭活疫苗物理性状稳定,安全性良好,并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力。含菌数为8×108CFU/头副猪嗜血杆菌油乳剂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后14d可有效保护免疫猪免受同源副猪嗜血杆菌菌株攻毒发病,在德州市5个规模化猪场实际应用可保护大群发病率降低至1.9%,比未免疫猪群发病率下降9.0%,且5个免疫猪群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均控制在2.5%以下。  相似文献   

12.
利用Page A型、B型、C型副鸡禽杆菌和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研制鸡传染性鼻炎(三价)和新城疫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用3个批次疫苗进行单剂量(0.5mL/次)3次接种和大剂量(2.0mL)单次接种的安全性试验、SPF鸡的免疫效力试验、商品鸡的免疫持续期试验和疫苗的保存期试验。结果表明,3批疫苗对试验鸡安全无副作用;免疫接种SPF鸡只30d后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80%,用20μL/只疫苗免疫接种SPF鸡21d后新城疫的平均HI抗体24;商品鸡42日龄首免,110日龄二免,二免后9个月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70%,对新城疫病毒强毒100%保护;用4℃~8℃保存12个月和15个月的3批疫苗进行了SPF鸡的近期免疫效力试验,结果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70%,用20μL/只疫苗免疫SPF鸡,免疫接种后21d新城疫病毒的平均HI抗体24,对新城疫病毒强毒的攻毒保护率70%。说明研制的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黄芩苷对仔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Glaesserella parasuis,GPS)后血细胞分类计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8头"杜×长×大"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GPS感染模型组、对照药物氟尼辛葡甲胺组和不同剂量黄芩苷处理组(肌内注射,剂量分别为25、50和100 mg/kg)。饲养3 d后进行攻毒及药物处理,攻毒后48 h和96 h分别采集血样进行血细胞分类计数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攻毒后48 h,氟尼辛葡甲胺能缓解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血小板、单核细胞数量的降低(P0.01),缓解嗜碱性粒细胞数量的降低及谷丙转氨酶含量的升高(P0.05);25、50及100 mg/kg黄芩苷能缓解血小板、单核细胞数量的降低(P0.01);25、100 mg/kg黄芩苷能缓解谷丙转氨酶含量的升高(P0.05);50 mg/kg黄芩苷能缓解红细胞数量的降低(P0.05)。攻毒后96 h,氟尼辛葡甲胺能缓解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升高及淋巴细胞数量的降低(P0.01);25、50及100 mg/kg黄芩苷能缓解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升高;50 mg/kg黄芩苷能缓解血小板数量的降低(P0.05);100 mg/kg黄芩苷能缓解葡萄糖、磷含量的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黄芩苷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仔猪因感染GPS引起的血细胞分类计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不同疫苗组合对仔猪血清抗体水平和CD3、CD4、CD8分子表达量的影响,试验于规模化猪场筛选健康未免疫的仔猪30头,随机分为3个组。其中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对照组均在仔猪14日龄首次免疫经典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弱毒疫苗,试验Ⅰ组仔猪在35日龄加强免疫高致病性PRRSV灭活疫苗,试验Ⅱ组仔猪在35日龄加强免疫经典PRRSV弱毒疫苗,对照组在14,35日龄均注射0.9%Na Cl溶液,然后对各组仔猪在不同时间点通过前腔静脉采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PRRSV抗体和CD3、CD4、CD8分子表达量。结果表明:除了CD8分子外,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抗体水平和CD3、CD4分子表达量在部分时间点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对照组,但两个试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在生产实践中PRRSV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联合使用能产生一定的效果,从安全角度考虑,建议采用经典弱毒疫苗结合高致病性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15.
PCV2a/2b灭活疫苗与PCV2b亚单位疫苗免疫效力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猪圆环病毒(PCV)2a、PCV2b基因型全病毒灭活疫苗和PCV2b亚单位疫苗对PCV2b基因型强毒株免疫攻毒保护效力。取3种类型PCV2疫苗,分2次免疫PCV2抗原和特异性抗体阴性的BALB/c小鼠和14日龄仔猪,间隔21d,分别于免疫后14、21和35 d进行PCV2特异性ELISA抗体测定。使用临床分离鉴定的PCV2b基因型强毒株进行攻毒,通过攻毒前后临床观察、体温变化、平均相对日增重及PCV2核酸载量检测等对疫苗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类型PCV2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14 d能检测到PCV2特异性抗体,在35 d时抗体水平持续升高,其中PCV2b亚单位疫苗产生抗体水平高于全病毒灭活疫苗;不同类型疫苗均能刺激仔猪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其中PCV2b亚单位疫苗刺激机体免疫应答强于灭活疫苗;仔猪免疫攻毒试验表明,3种类型疫苗均可刺激机体产生抵御PCV2强毒攻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组体温变化、相对日增重及PCV2核酸载量检测均与攻毒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种类型疫苗之间差异不显著。试验表明:3种类型PCV2疫苗免疫小鼠和仔猪后均能诱导产生抵御PCV2b基因型强毒攻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有效抵抗PCV2感染和提高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6.
PCV2和PRRSV是影响猪瘟防疫中最重要的免疫抑制因素。以1∶32为免疫抗体合格率,两毒自然感染猪,用2倍量的猪瘟脾淋苗,于30日龄首免、44日龄二免,72日龄时用4倍量强免,经87日龄、102日龄采血检测,其抗体合格率仍为零。若以PCV 2型灭活疫苗和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对仔猪进行免疫保护,即可明显提高猪瘟免疫合格率至90﹪以上。基于两病毒对猪瘟弱毒疫苗的免疫抑制作用,设计以猪瘟免疫抗体反应为指示系统:用免疫球蛋白PCV2-PRRSV-RRPSV-Ig G和猪瘟苗对仔猪进行免疫,在猪瘟疫苗末免3周后采血检测,其抗体合格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7.
笔者应用细菌分离鉴定、PCR、药物敏感试验、免疫试验等技术,对嘉兴市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规律、病原特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嘉兴市规模猪场3~10周龄猪副猪嗜血杆菌检出率达78.98%,分离菌株对头孢噻呋、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应用敏感药物治疗早期发病仔猪可获得71.43%的临床治愈率,通过药物保健可使发病率降低17个百分点。应用不同种类的疫苗分别于母猪产前30 d和15 d,哺乳仔猪15日龄和30日龄接种,在70日龄内仔猪均可获得90%以上的保护率。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猪蓝耳病疫苗的体液免疫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科学评价不同猪蓝耳病疫苗对生产母猪和仔猪免疫效果,选取11个规模猪场,分别使用猪蓝耳病进口弱毒疫苗、国产弱毒疫苗、普通灭活疫苗、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对生产母猪和仔猪进行免疫,二免28d后,采集免疫猪群的血清,进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生产母猪使用不同类型的蓝耳病疫苗免疫后所产生的抗体阳性率均高于仔猪免疫后所产生的抗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用于防制猪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新型二联基因工程疫苗,并对其免疫效应进行评价.选择猪链球菌2型蛋白溶血素SLY、HP0197和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D15和HPS06257 4种蛋白,重组表达并纯化,添加一定比例的佐剂制成含有不同组分的亚单位疫苗.研究表明该二联亚单位疫苗及各单苗能够引起小鼠良好的体液免疫,并能保护机体分别抵抗致死剂量猪链球菌2型(SS2)和副猪嗜血杆菌(HPS)强毒株的攻击.此外,调理吞噬试验表明疫苗高免血清能够有效杀死细菌,并赋予机体被动抵抗SS2和HPS感染的能力.研究证实制备的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二联亚单位疫苗在小鼠具备良好的免疫保护效力.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该病的防控主要是通过弱毒疫苗和灭活苗的使用。本研究应用包括4/91型的弱毒疫苗NNA的不同疫苗组合分别在1日龄和10日龄对黄鸡进行免疫。二免后2周用IBV QX型强毒株HSJ/2016攻毒以检验不同组合疫苗的保护作用,攻毒前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实验结果显示,1日龄一免使用威支灵和NNA组合,10日龄二免单独使用NNA的免疫程序能够显著增强鸡体的免疫应答,对IBV流行强毒达到最好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