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小白菜"五号菜"为试材,选择5℃预冷终温,研究了常规、加水及不同预冷量在真空预冷过程中"五号菜"温度、能耗随预冷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贮藏过程中"五号菜"维生素C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水及不同预冷量对"五号菜"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真空预冷前后1kg蔬菜失水3.2%;当加水2%、预冷量2kg时,预冷时间最短(6min);"五号菜"储藏25d的综合品质最好,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维生素C仅下降了5mg/100g;与对照组相比,真空预冷能够很好地起到保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持续性预冷和间歇性预冷对哈密瓜货架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6,(3):29-31
在哈密瓜冷藏运输过程中,多存在夜间关闭预冷装置而采用自然通风的现象。通过模拟上述冷藏车预冷的方式,研究这种持续性预冷和间歇性预冷对哈密瓜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性预冷加速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间歇性预冷环境下哈密瓜的失重率比持续性预冷环境下高,最高时单瓜每2 d失重率增加0.7%;间歇性预冷乙烯释放的高峰期比持续性预冷的高峰期提前了6 d。因此在哈密瓜冷藏运输过程中任意停止预冷装置、打开冷库门将缩短哈密瓜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3.
月季切花真空预冷水分损失与补充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高俊平  孙自然 《园艺学报》1994,21(4):381-385
以‘红衣主教’月季切花为试材进行了真空预冷中防止失水的研究。比较了三种不同预冷终温(10、5、2℃)和两种不同补水方式(茎基吸水和叶面喷水)对月季花枝水分状况及瓶插寿命的影响。真空预冷过程中的鲜重损失以茎基吸水处理最小;叶面喷水次之;不给水处理最大。花朵水势测定结果表明,真空预冷后茎基吸水处理为-0.3~-0.4mPa,与处理前相近;叶面喷水则显著降低;不给水处理最低。不同处理的瓶插寿命,茎基吸水  相似文献   

4.
以杏鲍菇为试材,在玉米芯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土霉素药渣作为栽培杏鲍菇的辅料,对土霉素药渣栽培杏鲍菇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土霉素药渣含有木质素15.58%、纤维素39.62%、蛋白质50.02%及灰分13.15%;玉米芯中随着土霉素药渣添加比例的增加,呈现菌丝生长速率加快、满瓶天数减少的趋势,且添加适宜比例的土霉素药渣,可显著提高杏鲍菇鲜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其中83%玉米芯添加15%土霉素药渣的处理较优;杏鲍菇对土霉素的降解率可达到99.9%,4个添加土霉素药渣处理的杏鲍菇子实体均未检测到土霉素残留。  相似文献   

5.
郑秀莲 《食用菌》2012,(1):57-58
介绍了高质量的茶树菇"冰菇"的加工方法及关键技术要点,分析研究低温真空预冷、预冷终温及包装形式对茶树菇保鲜效果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真空冷却可有效控制茶树菇的后熟进程,有效抑制其酶活性,降低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预冷终温为5℃最佳。在自然室温条件下,以托盘包覆保鲜膜包装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不同类型保鲜袋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贮藏保鲜的影响,对贮藏过程中杏鲍菇的失重率、细胞膜渗透率、白度值、质构曲线、硬度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在2℃贮藏杏鲍菇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保鲜袋,贮藏49 d时杏鲍菇失重率均低于1%。在贮藏过程中,各处理组杏鲍菇的细胞膜渗透率整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贮藏后期其细胞膜渗透率的增大速率比贮藏前期要快;在28 d内的贮藏过程中,高阻隔袋贮藏的杏鲍菇硬度仍在500 g以上,贮藏30 d时其白度值L为75.50。高阻隔纳米袋贮藏杏鲍菇具有明显优势,商品贮藏期可达30 d左右。  相似文献   

7.
不同预冷方式对货架期甜樱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甜樱桃品种‘美早’为试材,采用冰水预冷和强制通风预冷2种预冷方式,并以不预冷为对照,比较了2种预冷方式处理后果实降温速度,并测定分析了预冷处理对果实失重率、色泽、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花青素含量、果柄褐变指数、腐烂率和有效货架期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冷处理能够显著降低果实失重率、腐烂率和果柄褐变指数,延缓果实颜色(亮度、色度和饱和度)和果实硬度的下降,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延长了果实有效货架期2~3 d,而对果实花青素含量影响不大;2种预冷处理以冰水预冷效果最佳,冰水预冷较强制通风预冷使果实降温速度快,预冷时间缩短62%,建议生产上甜樱桃采后及时冰水预冷。  相似文献   

8.
为了资源化利用松、杉和樟木屑,解决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松、杉和樟木屑被动混入杂木屑的问题,分别添加0、14%、28%、42%、56%、70%的松、杉和樟木屑用于杏鲍菇栽培,研究松、杉和樟木屑对杏鲍菇菌丝和子实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28%、42%、56%和70%的松木屑或樟木屑,添加42%、56%和70%的杉木屑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添加28%、42%、56%和70%的杉木屑,添加56%和70%的松木屑或樟木屑对杏鲍菇子实体重量的抑制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随着试验木屑添加量的增加,其对杏鲍菇栽培的不利影响逐渐加强;不同碳源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浸提液在250 nm~200 nm区均出现多个吸收峰,且峰数和最大吸光度值对应的波长均不一样,说明不同碳源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成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农副产品玉米芯为主料栽培杏鲍菇,配方经筛选优化,生物转化率达89.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主料为玉米芯栽培杏鲍菇可行,且能获得较高产量。以玉米芯为主料栽培杏鲍菇,辅料只添加麦麸的,添加量以24%为宜;辅料添加麦麸、玉米粉、黄豆饼粉,三者配合使用的,其最优配比为麦麸15%、黄豆饼粉2%、玉米粉4%。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预处理方式对真空油炸杏鲍菇脆片品质的影响,并比较了真空油炸、常压油炸、热风干燥、冷冻干燥4种加工方式对即食杏鲍菇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菇片采用23%麦芽糊精溶液浸渍和冷冻预处理对改善真空油炸产品的口感、风味和质地有重要作用,沸水烫漂30 s预处理有助于改善产品的色泽和口感,但会减小产品体积。与常压油炸、热风干燥、冷冻干燥相比,真空油炸加工时间短,产品品质好,含水量低,保质期长,是一种非常适宜的即食杏鲍菇脆片加工方式,也是对杏鲍菇进行深加工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以"甬优"和"红地球"两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分别采用敞口普通预冷、差压预冷、加湿差压预冷、真空预冷等手段对入库葡萄进行预冷处理,转入相同条件冷库进行冰温贮藏,研究了不同预冷处理对葡萄冰温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预冷处理比不进行预冷处理的贮藏效果要好,其中以加湿差压预冷贮藏效果较好,其次为差压预冷。真空预冷贮藏效果最好,但由于失重率较高,且设备成本高,故不宜采用。甬优不易失水,适宜于采用差压预冷或加湿差压预冷,而红地球葡萄易失水,仅适宜于采用加湿差压预冷。  相似文献   

12.
以杏鲍菇为主料,辣椒、花椒、糖等为配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加工麻辣杏鲍菇即食产品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感官评价确定最佳搭配。结果表明:最佳杀青条件是柠檬酸添加量0.15%,抗坏血酸钠添加量0.15%,氯化钠添加量2.0%,杀青时间4 min;最佳麻辣油配比是辣椒5%,花椒5%,辣椒粉6%;最佳调味料比是食盐1.5%,味精0.5%,白糖2.5%。  相似文献   

13.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棉籽壳、杂木屑、甘蔗渣、莲子壳4种原料不同配方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栽培最佳配方(重量比)为棉籽壳20 kg、杂木屑30 kg、甘蔗渣20 kg、莲子壳10 kg、麦麸20 kg、玉米粉5kg、石膏粉1 kg、石灰1 kg,含水量65%,pH7;通过菌丝培养不同菌龄期对菇蕾发生时间、菇品质量、产量的影响的试验发现,杏鲍菇菌丝培养最佳菌龄期为28 d;通过修蕾方式、修蕾时间对菇品质量、产量的影响试验发现,杏鲍菇最佳修蕾方式为留2个主蕾,最佳修蕾时期是主蕾长度3.5 cm;通过催蕾期温度、湿度、通气量、光照4个环境因子对催蕾效果的试验发现,杏鲍菇催蕾期最适温度为15℃,空气相对湿度为90%,空气中CO2浓度为1 500 ppm,光照强度为100 lx;通过子实体生长期温度、湿度、气、光照4个环境因子对菇品质量、产量的影响发现,杏鲍菇子实体生长期最佳温度为16℃,最佳空气相对湿度为90%,空气中CO2浓度为1 200 ppm,最佳光照强度100 lx。  相似文献   

14.
以常规棉籽壳培养料为对照,采用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工厂化生产的菌渣代替部分棉籽壳进行鲍鱼菇(Pleurotus abalonus)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中菌渣添加量在30%~70%时,鲍鱼菇菌丝长势均表现良好,菌丝满袋时间、原基出现时间和转潮期缩短;随着菌渣添加比例增加,鲍鱼菇产量呈降低的趋势,当菌渣添加量为30%时产量最高,较对照提高9.07%;供试菌渣培养料的单菌袋净利润均高于对照,菌渣添加量为30%时,单菌袋净利润最高。  相似文献   

15.
大豆浓缩蛋白(soybean protein concentrate,SPC)的酶解多用于改善SPC的功能特性,且酶解过程以高水量液态酶解为主。为了降低酶解的生产成本,提高SPC在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及利用率,本试验在较低水量条件下,以不同的料水比、酶添加量、pH值、酶解温度为工艺参数,采用两种不同的蛋白酶对SPC进行酶解,考察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等指标,研究降低水量对酶解效果的影响,以期在控制加水量的同时,实现提高酸溶蛋白含量及降解抗原蛋白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当料水比为1∶1.5(g∶mL)、酶解时间为6 h时,蛋白酶A的最适条件为酶添加量3%、pH 9.0、50℃;蛋白酶B的最适条件为酶添加量0.8%、pH 6.5、50℃。采用两种蛋白酶的最适酶解条件酶解SPC,当料水比从1∶0.5增加到1∶2时,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均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逐渐变缓。当料水比为1∶0.5时,蛋白酶A酶解SPC,水解度为3.7%,酸溶蛋白含量为7.4%;蛋白酶B酶解SPC,水解度为4.0%,酸溶蛋白含量为6.7%;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此时SPC中抗原蛋白条带即可实现明显降解。因此,在低水量酶解条件下,可以显著降解SPC的抗原蛋白,提高水解度,从而改善其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由于新疆独特的气候条件,在此环境下生长的哈密瓜有良好的品质,十分受消费者欢迎,但由于新疆到内地的路程较远,哈密瓜的运输成为难点问题。本文旨在为哈密瓜的冷链运输提供理论参考,从预冷终温、风速和预冷方式三方面研究了不同预冷方式对哈密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差压预冷降温速率快,能够有效延缓果实的硬度下降和腐烂,效果优于冷风预冷。在风速为3 m/s时,差压预冷的降温速率较快。哈密瓜的冷害临界温度为6℃,将果实预冷并贮藏于6~8℃时,能有效减少哈密瓜的冷害。  相似文献   

17.
以常规棉籽壳培养料为对照,采用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工厂化生产的菌渣(添加量分别为40%和60%)代替部分棉籽壳进行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供试2种比例菌渣培养料中,其菌丝长势均表现良好;随着菌渣代替比例增加,菌丝满袋天数延长,但原基出现时间基本相同;供试菌渣培养料的产量低于对照。菌渣添加量在40%时,单菌袋净利润最高。  相似文献   

18.
杏鲍菇和紫薯产量高、营养丰富,与小麦粉具有很好的营养互补效应,将其替代部分小麦粉能够改善馒头的营养特性,丰富产品种类。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杏鲍菇粉和紫薯粉添加比例、加水量、揉面时间和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复合馒头感官品质的影响,然后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杏鲍菇紫薯复合馒头的最佳制作工艺。结果表明,复合馒头的最佳制作工艺为:杏鲍菇粉5%,紫薯粉5%,加水量56%,揉面时间6 min,醒发时间6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制作的复合馒头感官品质较好,该研究为杏鲍菇和紫薯的深加工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菌渣是栽培杏鲍菇之后的培养料,仍含有丰富的可用于栽培平菇的营养物质。通过发酵料和熟料2种栽培模式,开展利用杏鲍菇菌渣种植平菇的配方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菌渣栽培平菇技术上是可行的;杏鲍菇菌渣熟料种植平菇,菌渣适宜添加比例为30%~40%;菌渣发酵料种植平菇,以30%的添加量,平菇生物学效率最高,但低于对照组配方,随着杏鲍菇菌渣添加比例的增加,平菇生物学效率逐渐降低;杏鲍菇菌渣熟料和发酵料2种栽培平菇的方式,比较生物学效率及平菇子实体商品性状,以采用熟料栽培模式为宜。  相似文献   

20.
预冷方式对豇豆采后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豇豆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预冷方式(0℃冰水预冷、4℃冷水预冷及4℃冷库预冷)对豇豆采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冷处理可有效维持豇豆的感官品质、延缓营养物质含量的下降,其中,冷水预冷对豇豆的保鲜效果最佳,减缓了豇豆感官品质的下降,抑制了失重率、乙烯释放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TSS)、维生素C、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