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评价石榴皮水提物与抗菌药物体外联合抗菌作用的效果,试验采用双层打孔法检测石榴皮水提物的抑菌能力,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石榴皮水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使用棋盘法测定石榴皮提取物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制备的石榴皮水提物具有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1.25 mg/mL和5 mg/mL;石榴皮水提物联合阿米卡星对大肠杆菌表现为相加作用,联合链霉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为相加作用,联合庆大霉素对大肠杆菌表现为颉颃作用。说明石榴皮水提物可以与阿米卡星和链霉素联用,均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药与盐酸恩诺沙星联用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上一种常用药物盐酸恩诺沙星和不同中药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及其联合使用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发现,单味中药水提物中侧柏叶、金樱子和五味子的抑菌效果较好,其MIC值分别为3.91、3.91和7.81 mg/mL;单味中药的醇提物中,侧柏叶、马齿苋抑菌效果较好,其MIC值分别为7.81和3.91 mg/mL。盐酸恩诺沙星分别与五味子和金樱子水提物联合作用后,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MIC值分别降低到0.0078和0.0039 mg/mL;与马齿苋、赤芍、侧柏叶和金樱子的醇提物联合后,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MIC值均明显降低。盐酸恩诺沙星分别与鱼腥草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椿皮水提物、马齿苋醇提物、苍术醇提物、三颗针醇提物、赤芍醇提物、薤白醇提物、拳参醇提物、侧柏叶醇提物、金樱子醇提物和败酱草醇提物联合作用后,对大肠耐药菌株呈现相加或协同抑菌作用,其FIC值分别为0.75、0.62、0.62、0.27、0.75、0.75、0.31、0.62、0.50、0.53、0.28和0.62。初步认为不同中药中含有能有效降低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中药,也含有与盐酸恩诺沙星组合,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中药,为寻找有效防治大肠杆菌病的药物组合来对抗多重耐药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药与盐酸恩诺沙星联用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上一种常用药物盐酸恩诺沙星和不同中药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及其联合使用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发现,单味中药水提物中侧柏叶、金樱子和五味子的抑菌效果较好,其MIC值分别为3.91、3.91和7.81 mg/mL;单味中药的醇提物中,侧柏叶、马齿苋抑菌效果较好,其MIC值分别为7.81和3.91 mg/mL。盐酸恩诺沙星分别与五味子和金樱子水提物联合作用后,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MIC值分别降低到0.0078和0.0039 mg/mL;与马齿苋、赤芍、侧柏叶和金樱子的醇提物联合后,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MIC值均明显降低。盐酸恩诺沙星分别与鱼腥草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椿皮水提物、马齿苋醇提物、苍术醇提物、三颗针醇提物、赤芍醇提物、薤白醇提物、拳参醇提物、侧柏叶醇提物、金樱子醇提物和败酱草醇提物联合作用后,对大肠耐药菌株呈现相加或协同抑菌作用,其FIC值分别为0.75、0.62、0.62、0.27、0.75、0.75、0.31、0.62、0.50、0.53、0.28和0.62。初步认为不同中药中含有能有效降低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中药,也含有与盐酸恩诺沙星组合,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中药,为寻找有效防治大肠杆菌病的药物组合来对抗多重耐药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溪黄草水提物及其复方对细菌的抑制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溪黄草及其复方对细菌的体外抑制效果,以水作为浸提溶剂,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溪黄草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并将溪黄草水提物与五倍子、金银花、大青叶、黄芩、五味子、秦皮等中药水提物组成复方,测定中药复方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溪黄草水提取物对G+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强(MIC为25-100 mg/m L),对G-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相对较弱(MIC为50-400 mg/m L),其中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强(MIC为25 mg/m L)。提示溪黄草水提物与其他中药水提物分别组成复方后,大部分复方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5.
黄颖然  叶欣晴  刘娟  于洋 《畜牧兽医学报》2022,53(10):3316-3325
交叉耐药性(cross resistance)是指细菌耐药性进化过程中,对单一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同时,也会对结构或作用机理相似的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现象。附属敏感性(collateral sensitivity)则指细菌对某一药物敏感性下降时,反而对其他药物敏感性提高的现象。在抗菌药物的持续压力下,细菌会选择性地发生交叉耐药性或附属敏感性两种不同的进化路径。在后抗生素来临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治疗思路:借用细菌对药物的附属敏感性特征进行治疗方案的设计或优化。然而,细菌附属敏感性进化是极为复杂的过程,其发生概率不稳定且规律性不强。为更好地认知细菌附属敏感性的进化规律及应用前景,本文对影响细菌附属敏感性的关键因素及附属敏感性的产生规律进行综述,并以此提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鸡源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上海市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情况以及耐药规律,按照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大肠杆菌,应用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以及API 20E鉴定系统进行了细菌鉴定,采用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测定了大肠杆菌对24种抗菌药的耐药情况,并结合菌株来源对菌株耐药性变化及耐药性产生的相关性进行了较全面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区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严重,对阿米卡星、多黏菌素耐药性低,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奈定酸、利福平耐药性高.仔鸡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庆大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耐药性强于雏鸡大肠杆菌.耐药谱复杂,多重耐药性、交叉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7.
采用管碟法、微量稀释法和琼脂平板计数法,测定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析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的耐药性,并观察苗药白接骨醇提物对标准大肠杆菌菌株和临床分离的具有耐药性的猪源大肠杆菌菌株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均无抑菌圈产生,表现多重耐药。而白接骨醇提物对两株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33.20±0.82 mm和33.78±0.38 mm;MIC均为0.78 mg/m L;MBC均为1.56 mg/m L。苗药白接骨醇提物对具有耐药性的猪源大肠杆菌在体外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猪场大肠杆菌耐药情况及耐药规律。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细菌,应用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以及API20E鉴定系统进行了鉴定细菌,采用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测定了大肠杆菌对24种抗菌药耐药情况。结论本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严重,其中对阿米卡星、多黏菌素敏感率高,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耐药性较高,耐药谱复杂,多重耐药性、交叉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9.
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病原分离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和掌握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猪场猪子宫内膜炎的情况,取母猪的子宫内容物分别采用显微镜观察法、鉴别培养法和生化试验方法,鉴定出有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这四种细菌,并将鉴定出来的细菌做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噻肟钠耐药;沙门氏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肟钠敏感,对链霉素、阿米卡星中度敏感,对青霉素、苯唑青霉素产生耐药性;大肠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头孢塞肟钠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苯唑青霉素耐药;中药复方制剂对体外抑菌试验有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采收期野生北五味子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采用醇提法和水提法对5个不同采收时期野生北五味子进行浸提,并用牛津杯法研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菌和根霉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5个时期野生北五味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且9月15日采收的野生北五味子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强;各采收时期野生北五味子提取物对根霉菌和黑曲霉菌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醇提物的抑菌效果优于水提物。从提取物的抑菌圈大小判断,野生北五味子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中旬。  相似文献   

11.
细菌耐药性与畜牧产业发展、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细菌产生耐药的机制复杂,除由人-动物-环境三者之间复杂作用引起外,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应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新发展的药物理论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对细菌耐药机制的认识、新型抗菌药物的发现及药物的合理使用,为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当前,细菌耐药性已然是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引起了多方关注。细菌耐药机制的复杂性及新药研发的困难性,决定了必须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和多种角度开展研究,从而控制其进一步发展。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笔者归纳总结了多种应对细菌耐药的策略及方法,重点从新型抗菌药的研发、联合用药、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同步模型及多组学技术等方面阐述其在应对细菌耐药性方面的作用,以期为减缓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旨在观察蒲公英水提物对猪链球菌的抑菌作用及其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干预作用。通过水提法提取蒲公英的活性成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蒲公英水提物中绿原酸的含量。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蒲公英水提物和绿原酸对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利用结晶紫染色(CV)和扫描电镜(SEM)检测蒲公英水提物和绿原酸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蒲公英水提物中绿原酸含量为5.833mg·mL-1;蒲公英水提物对猪链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62.5和250mg·mL-1;绿原酸对猪链球菌MIC和MBC分别为2.5和10mg·mL-1。扫描电镜观察可见阴性对照组细菌镶嵌于生物被膜中,细菌周围有厚厚的黏液层,而蒲公英水提物和绿原酸均能使细菌生物被膜中的细菌数量和生物被膜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菌数量明显减少,未见有黏液成分和胞外基质,二者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结果提示,蒲公英水提物对体外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蒲公英水提物对体外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抑制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绿原酸。  相似文献   

13.
10种中药提取物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研究中药提取物对耐药菌的抑菌作用,采用纸片法和倍比稀释法研究10种中药水提取液对耐氟喹诺酮类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用点种法和药敏纸片法研究耐药抑转作用。结果显示,10种中药水提物中黄芩水提取物对耐氟喹诺酮类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明显。耐药性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只有黄芩水提取物对Sa1的耐药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5%,但对其他菌株的抑制作用则表现不明显;药敏纸片法显示黄芩对细菌耐药性有最强抑制作用。表明中药水提取物对耐氟喹诺酮类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且部分药物抑菌作用明显;黄芩水提取物对Sa1菌株具有耐药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肉汤稀释法和牛津杯法观察了蛇莓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标准菌和临床菌株体外抗菌活性;影印培养法观察亚抑菌浓度作用下,水提物对以上3种临床菌株质粒的消除作用;用微量滴定板法检测不同浓度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临床菌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蛇莓水提物对大肠杆菌等不同临床菌株均有抑菌作用,当质量浓度≥125g/L时对菌株累计抑菌率达100%;蛇莓亚抑菌浓度作用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4h后,质粒消除率分别为1.4%,5.1%,2.2%;不同浓度蛇莓水提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膜形成量均有影响,且存在浓度依赖关系。由此可见,蛇莓水提物对大肠杆菌等兽医临床常见病原菌有抗菌作用,对质粒有消除作用,能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  相似文献   

15.
采用肉汤稀释法和牛津杯法观察了蛇莓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标准菌和临床菌株体外抗菌活性;影印培养法观察亚抑菌浓度作用下,水提物对以上3种临床菌株质粒的消除作用;用微量滴定板法检测不同浓度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临床菌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蛇莓水提物对大肠杆菌等不同临床菌株均有抑菌作用,当质量浓度≥125g/l。时对菌株累计抑菌率达100%;蛇莓亚抑菌浓度作用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4h后,质粒消除率分别为1.4%,5.1%,2.2%;不同浓度蛇莓水提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膜形成量均有影响,且存在浓度依赖关系。由此可见,蛇莓水提物对大肠杆菌等兽医临床常见病原菌有抗菌作用,对质粒有消除作用,能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讨野菊花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作用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效果,为野菊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2倍微量稀释法和中西药联合诱导传代法测定野菊花提取物、抗菌药及联合作用后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显示,野菊花水提物对该耐药大肠杆菌的MIC值为250 mg/mL,且在野菊花水提物亚抑菌浓度(1/2 MIC)作用下进行中西药联合传代,其与头孢曲松钠、头孢噻呋钠、头孢噻肟钠、氟苯尼考、痢菌净、阿米卡星、林可霉素7种抗菌药联合作用后,抗菌药的MIC值明显降低。表明野菊花水提物能够显著降低产ESBLs大肠杆菌对部分抗菌药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单味中药水提物对河北地区鸡源耐药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地方流行株QH15(O_2)、QH16(O_(38))、QH17(O_(89))的体外抑菌活性。利用平板琼脂打孔法和改良微量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诃子、五味子、五倍子、黄连、黄芩、苦参6种中药均对3株鸡耐药性E.coli地方株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5~24 mm之间,MIC在7.825 mg/mL~31.25 mg/mL之间,其他的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多种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不同类型禽病的总称。大肠杆菌是健康畜禽肠道中的常在菌,可分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大类。由于其抗原性复杂血清型多样,临床病变复杂,且常与病毒性疾病和其他细菌性疾病并发或继发,给养鸡业带来相当大的危害,该病的防治尤为重要,药物防治仍是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但由于用药不当或药物滥用,加速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此项试验选择氟苯尼考、硫酸安普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等20种单一药物,进行药敏试验,旨在选择对大肠杆菌无耐药性或耐药性低的药物,为大肠杆菌病的药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艾叶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大肠杆菌质控菌株ATCC25922和临床菌株的抑菌活性,为进一步开发艾叶制剂提供基础,试验采用K-B法检测受试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以检测其耐药性;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艾叶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大肠杆菌质控菌株和临床菌株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3株大肠杆菌临床菌株为耐药菌株,艾叶水提物对受试大肠杆菌菌株的MIC值为31. 25~62. 5 mg/m L,艾叶醇提物对受试大肠杆菌菌株的MIC值为6. 25~12. 5 mg/m L。说明艾叶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大肠杆菌受试菌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醇提物的抑菌作用明显优于水提物。  相似文献   

20.
对采自江苏周边地区规模化猪场的137株大肠杆菌耐药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离纯化、生化鉴定以及致病性试验,得到67株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8种药物对67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显示,细菌对8种临床常用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多数细菌对5种药物耐药,甚至有些细菌对其中7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其中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曲松-舒巴坦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100%、100%和97.01%。说明该地区采集的养殖场细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