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牛新蛔虫病常常通过胎盘内感染的方式侵害牛,母牛采食进感染性的虫卵后,蛔虫幼虫自卵壳内逸出,穿过肠粘膜进入母牛体内,潜伏于组织中。当母牛妊娠时,幼虫移行穿过胎盘感染胎儿并在胎儿体内移行到消化道,寄生于小肠内。犊牛出生后10~42 d,新蛔虫发育成熟后排出虫卵,虫卵可随粪便散布到外界、发育成感染性幼虫。这种感染性幼虫在晚间和阴雨天及多雾的天气会爬到草叶及食槽上等,被牛食入后而继续  相似文献   

2.
牛新蛔虫与其它动物的蛔虫生活史比较具有特殊性.它必须经胎盘感染.具体感染方式为:寄生在犊牛小肠中的成虫产卵。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度(27℃)和湿度下.经过7—8天发育为幼虫.再经过13-15天在卵壳内进行第一次脱化.变为第二期幼虫.即感染性虫卵。牛吞食感染性虫卵后.幼虫在小肠内逸出.穿透肠壁.移行至肝、肺、肾等器官组织.并在其中进行第二次脱化,变化第三期幼虫.停留在这些组织器官里。当母牛怀孕8.5个月左右.幼虫即移行到子宫.进入胎盘羊膜液中,进行第三次脱化,变为第四期幼虫。由于胎盘的蠕动作用,幼虫被胎儿吞入肠中发育.犊牛出生后.幼虫在小肠内进行第四次脱化、长大.经25—31天变为成虫.成虫在小肠内可生活2—5个月.以后逐渐从宿主体内排出。另外.幼虫也可从胎盘移行到胎儿的肝、肺.以后沿一般蛔虫的移行途径转入小肠,犊牛出生时小肠中已有成虫.所以称之为犊牛新蛔虫病。  相似文献   

3.
犊牛新蛔虫病,也就是牛的蛔虫病。为什么新生的犊牛就得蛔虫病,主要是放牧或舍饲时.母牛采食了水草上沾有感染性的蛔虫卵后,经胎盘垂直感染了胎儿,所以新生犊牛一生下来就染有蛔虫病。称为犊牛新蛔虫病。主要寄生于1-3月龄的犊牛。犊牛以严重下痢、消瘦和贫血为特点,大量感染寄生虫时.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导致死牛。发病率高,损失大。应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犊牛新蛔虫病的病原体为弓首科弓首属的牛弓首蛔虫,寄生于初生犊牛的小肠内引起的线虫病。犊牛临床上以腹部膨大、腹痛、肠炎、下泻等为特征。本病分布很广,遍及世界各地。新生犊牛大量感染时可出现死亡。1流行病学犊牛新蛔虫感染有胎内感染和乳汁感染两种方式。本病主要发生于5月龄以内的犊牛,在自然感染情况下,2周龄至4月龄的犊牛小肠中寄生有成虫。  相似文献   

5.
犊牛新蛔虫病是由无饰科的牛新蛔虫寄生于 4~ 5个月以内犊牛小肠内 ,引起肠炎、下泻、腹痛等症状 ,重者导致死亡的一种线虫病。初生犊牛感染可引起死亡 ,故对养牛业危害甚大。本病多见于南方各省 ,而在北方发病的病例未见报道 ,现将临床所见 1例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  相似文献   

6.
牛副丝虫病又称血箭病、血汗病。是由牛副丝虫寄生在牛的皮肤腠理引起皮肤呈点状出血的一种疾病。本病由春末开始,夏季流行,秋冬消失。多见于4岁以上的成年牛,犊牛少见。1病因病理当患牛在阳光照射下,寄生在肌肤间的雌虫刺破皮肤,在宿主体表产卵,卵在伤口渗出的血液中孵出幼虫,并被吸血昆虫吸食后,在昆虫体内继续发育并被昆虫传播。牛感染本病后,雌虫在皮下移行,形成出血性的小结节,结节常突然出现,数小时后,雌虫在结节顶部形成一个小的孔道并产卵,卵随结节中的血液自小孔流出,继之结节消失。之后,寄生虫转移到附近其他部位,数日后又形成另外病灶。此种情况可反复出现多次。在出血中可检查到虫卵或孵化出的幼虫。雄虫长2~3cm,雌虫长4~5cm。  相似文献   

7.
犊新蛔虫病是由牛新蛔虫寄生于犊牛的小肠内导致犊牛消化紊乱的寄生虫病,引起腹泻、腹痛、消瘦、贫血以及肺脏病变等.此虫仅寄生于6月龄前的犊牛,引起犊牛下痢,大量感染时可造成死亡.本病发病率水犊比黄犊高,奶犊更次之.笔者应用盐酸噻咪唑治疗犊新蛔虫病86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线虫病 寄生于牛消化道的线虫种类很多,是影响牛生长的重要因素。成虫寄生在成年牛体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一定条件下发育成幼虫。犊牛很容易被感染,约2个月在体内发育成熟。不同线虫的感染方式不同,牛消化道线虫一般为混合感染。患牛食欲较好,但日益消瘦,精神不振,口渴、贫血,便秘和下痢交替发生,有时便中带血,下颌、颈下、前胸、腹下水肿,粪便内可见到成虫,最后因发育不良而死亡。  相似文献   

9.
王金宝 《北方牧业》2007,(10):20-20
<正>牛新蛔虫病,也就是牛的蛔虫病。为什么新生的犊牛就得蛔虫病,主要是放牧或舍饲,母牛采食了水草上沾有感染性的蛔虫卵后,经胎盘垂直感染了胎儿,所以新生犊牛一生下来就染有蛔虫病,称为犊牛新蛔虫病。主要寄生于1~3月龄的犊牛,犊牛以严重下痢,消瘦和贫血为特点,大量感染寄生虫时,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导致死忘,发病率高,损失大。应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犊新蛔虫性肠梗阻是指犊新蛔虫(Neoascaris vitulorum)大量寄生在犊牛小肠内,缠结成团而致肠内梗塞的病症。多见于20~45日龄的犊牛,症状为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重则腹部有击水音,粪中有虫卵或虫体。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用  相似文献   

11.
牛皮蝇蛆病,俗称牛皮蝇病。当幼虫钻入皮肤时,引起牛的皮肤痛痒,精神不安,患部生痂;幼虫寄生在食道时,可引起浆膜发炎;幼虫移行到背部皮下时,可引起皮下结缔组织增生,在寄生部位发生瘤肿状隆起,后穿孔,局部感染后形成瘘管。由于皮蝇幼虫毒素的作用,还可引起牛的贫血和肌肉稀血症;严重感染时,病牛消瘦,肉质降低,犊牛生长缓慢,贫血;当雌蝇在牛群中飞行产卵时,也可引起牛群乱踢、恐惧不安,日久牛常变得消瘦。因此牛患此病,产肉、产奶量下降,犊牛发育受阻,皮革受损,质量下降。为了减少牛皮蝇病的危害,提高牛皮质量和养牛业经济效益,作者通过口服…  相似文献   

12.
球虫病是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主要发生于犊牛。寄生于牛的10多种球虫中,以邱氏艾美耳球虫和牛艾美耳球虫的致病力最强,寄生部位是小肠或大肠,6月龄以内的犊牛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老龄牛多系带虫感染,流行呈地方散发性,潮湿有利于球虫虫卵的发育和生存。  相似文献   

13.
<正>血吸虫是寄生在血管内的吸虫,能够引起牛高热、贫血、发育受阻,以及母畜流产等症状,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家畜中除牛之外,猪、马、羊均可被感染。1生活史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静脉和肠系膜小静脉内。雌雄合抱交配产卵(每天1000个),卵一部分随血至肝,一部分逆血流至肠黏膜形成结节,卵内毛蚴分泌毒素致肠壁破溃,卵随粪便排出,入水后毛蚴逸出,在钉螺(中间宿主)体内发育成母胞蚴,每个可育成30~40个  相似文献   

14.
肝片吸虫是一种寄生在牛、羊和数十种哺乳动物胆管内的常见寄生虫,人也可感染。成虫寄生在牛、羊及其它哺乳动物胆道内,每条虫日产卵量为20000个左右,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类,在中国以截口土蜗为最重要。成虫在牛体内存活期为9~12个月,  相似文献   

15.
羊脑包虫病又称羊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脑和脊髓中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亦可感染.多呈地方性流行,可致动物死亡,是危害羔羊和犊牛的重要寄生虫病.多头蚴的成虫是寄生于犬小肠的多头绦虫,原头蚴直径为2~3毫米,数目为100~250个,中绦期为多头蚴,呈囊泡状,囊体由豌豆到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囊内膜附有许多原头蚴. 多头绦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终末宿主)的小肠内,孕节片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节片与虫卵散布于草场,污染饲草料、饮水,被羊只(中间宿主)吞食而进入胃肠道.六钩蚴逸出,钻入肠黏膜血管内,其后随血液被带到脑脊髓中,经2~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六钩蚴在羔羊体内发育较快,感染后2星期发育至粟粒大小,6星期后囊体2~3毫米.含有多头蚴的脑被犬类动物吞食后,多头蚴的头节吸附于小肠壁,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16.
犊牛新蛔虫病的病原体为无饰科牛新蛔虫(NeoaHcearis rieulorum),寄生于犊牛小肠内引起发病,严重影响犊牛发育。为了弄清本病的流行情况及治疗方法,对黔西县城关镇及其附近的甘棠、纸厂和谷里区的六个乡镇、16个村民组的52头犊牛(黄牛犊13头、水牛犊39头)进行了粪检,检出率为36.5%,其中1—7日龄的感染率最高,占66.6%,可见本病生前感染较为严重,即新蛔虫侵袭性虫卵感染怀孕中后期母牛后,经胎盘进入胎体内发育而  相似文献   

17.
1病原体及生活史 牛脑多头蚴病的病原体是多头绦虫,成虫在终宿主犬、狼、狐狸的小肠内寄生。幼虫在奶牛、黄牛牦牛等偶蹄类的脑内,有时亦能在延脑或脊髓内发现,是危害牛的严重寄生虫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寄生在终宿主体内的成虫,其孕节脱落后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节片虫卵散布在牧场上或饲料、饮水中,被牛、羊(中间宿主)吞食而进入胃肠道。虫卵在小肠内孵化成六钩蚴,经肠内消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莫尼茨绦虫包括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前者主要寄生于羔羊,后者多寄生于犊牛。莫尼茨绦虫主要感染1.5~8个月龄的犊牛,成年牛亦可感染。(一)病原两种绦虫在外观  相似文献   

19.
浅析犊牛新蛔虫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犊牛新蛔虫病是由异尖科新蛔虫属犊新蛔虫寄生于初生犊牛(黄牛和水牛)的小肠内,引起犊牛肠炎、下痢、腹部膨胀和腹痛等症状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分布极广,我省流行较为严重,初生犊牛感染轻则影响生长发育,重则引起死亡。近年来随着我州肉牛、奶牛产业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水奶牛的开发,水牛冻精改良步伐的加快,杂交犊牛存栏数增加,摩本杂交犊牛增加很快,该病发病率有所增加,给肉牛、奶牛产业化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犊牛新蛔虫病是由牛新蛔虫引起的一种较常见的寄生虫病 ,其主要症状是腹泻、血便 ,因此极易被误诊为痢疾或肠炎 ,耽误了治疗时间 ,造成患犊死亡。1 病原体犊牛新蛔虫体粗大呈淡黄色 ,头端有唇三片。雄虫长 1 1~ 2 6cm ,尾部呈圆锥形 ,弯向腹面 ,有 1对等长的交合刺。雌虫长 1 4~ 30cm ,尾直。虫卵近于圆球形 ,大小为 70~ 80× 60~ 66cm ,内含一个胚细胞。2 生活史成虫在犊牛小肠内产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 ,在合适的环境下 ,经 7~ 9d发育为幼虫 ,再经 1 3~ 1 5d在卵壳内第 1次蜕变 ,变为第 2期为幼虫 ,即感染性虫卵。被母牛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