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研究环境温度对不同油脂配制的浓缩料氧化酸败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3双因素区组设计,将用大豆油、椰子油和脂肪粉配制的浓缩料分别放置在常温(25℃)和高温(35℃)下,检测不同油脂配制的浓缩料在储存期间其外观、水分含量、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的变化。试验设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各油脂处理组的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均线性升高(P<0.01)。与常温(25℃)相比,高温(35℃)下油脂的氧化速度更快(P<0.01)。同一温度下,与大豆油组相比,椰子油组和脂肪粉组的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均较低(P<0.01),氧化指标日平均增长率较慢(P<0.01)。建议在配制浓缩料时,从稳定性上,优先考虑椰子油和脂肪粉作为油脂原料。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观察饲料用混合油脂在储存过程中各氧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得到评价饲料用混合油脂氧化程度的有效衡量指标。试验选用3批次豆油,3批次鱼油,10批次国产饲料用混合油脂以及2批次美国饲料级混合油,在室温下储存120 d,观察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值、茴香胺值和水提取物电导率5个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除酸价外其余四个指标都随着油脂储藏时间的延长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在饲料用混合油脂储藏过程中变化程度最为明显,试验结果表明,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可以用作评价饲料用混合油脂氧化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金属元素能够促进油脂的氧化,引起饲料酸败变质。试验选择畜禽饲料中常用的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和甘氨酸铁三种微量元素原料,模拟实际生产中8%仔猪预混料中油脂与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将三种铁离子与大豆油的比例设定在91 000,乳化后将三种铁离子与大豆油混合,在广东夏季(6~9月)高温高湿条件下,将混合后的油脂在避光和密封的条件下储放0、10、20、30、40、50 d和60 d,检测各处理组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试验共设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大豆油中不加铁离子)、硫酸亚铁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2.45 g一水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2.73 g富马酸亚铁)、甘氨酸铁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3.28 g甘氨酸铁)。每个处理3个重复,试验期60 d。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三种形式铁离子组的酸价变化不大,丙二醛含量大幅度增加,碘价降低明显,过氧化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在60 d的存储期内,甘氨酸铁组的酸价变化不大,过氧化值高而丙二醛含量低,说明甘氨酸铁组还处于油脂氧化的初始阶段。硫酸亚铁组的酸价低,过氧化值高而丙二醛含量也高,说明硫酸亚铁组处于氧化中期。富马酸亚铁组的酸价低、过氧化值低且丙二醛含量高,说明富马酸亚铁组处于氧化酸败后期。为避免油脂氧化,建议在预混料配制时优先选择甘氨酸铁为微量元素原料,其次是硫酸亚铁,尽量不用富马酸亚铁。  相似文献   

4.
试验通过对国家食用油脂标准的研究、对市售的大豆油、鱼油、猪油的油脂新鲜度各项指标进行实测研究,在常用的新鲜度指标:感官、酸价、过氧化值的基础上,引入克雷斯定性试验,并与感官、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和丙二醛值做相关性分析,发现:在国家标准食用油脂的19项指标中有关新鲜度的指标有: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碘价、皂化值;饲料用油脂还暂无国家标准;但单纯用一个、两个或者多个指标并不能有效地评价油脂的新鲜度;大豆油、鱼油对酸价并不敏感,而首次在饲料用油脂新鲜度评价中引入的克雷斯定性试验、丙二醛值对于鱼油和猪油的氧化酸败程度敏感,而且呈正相关。鉴于油脂新鲜度处于动态变化中,市场环境又特别复杂,存在掺假、加碱调低酸价等违法行为,所以对其新鲜度的评价,不应该单用一项或者几项指标孤立地、机械地按照标准判定;而应该通过一个新鲜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各指标综合判断,能够更有效、更合理地评价油脂的新鲜度,达到有效地控制油脂新鲜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模拟实际生产中8%仔猪预混料中油脂与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分析不同形式的铜对大豆油油脂氧化指标的影响。将五水硫酸铜、碱式氯化铜和甘氨酸铜3种微量元素原料与大豆油的比例均设定在8.74:1000,与大豆油混合后在高温条件下储放0、10、20、30、40、50、60 d,检测各处理组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试验共设4个处理组,对照组的大豆油中不加铜,五水硫酸铜组在100 g大豆油中添加3.44 g五水硫酸铜,碱式氯化铜组在100 g大豆油中添加1.47 g碱式氯化铜,甘氨酸铜组在100 g大豆油中添加2.91 g甘氨酸铜。每个处理3个重复,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大豆油中添加不同形式的铜元素提高了大豆油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P<0.05);添加无机硫酸铜对大豆油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在3种铜元素形式中最为明显,甘氨酸铜组影响较小。因此,建议在使用油脂的大比例预混料中优先选择甘氨酸铜作为铜元素来源。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微量元素对饲料油脂氧化的影响,选择畜禽饲料中常用的3种微量元素原料,模拟实际生产中8%仔猪预混料中油脂与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将3种锌离子与大豆油按6∶1 000乳化后与大豆油混合,分为对照组(大豆油中不加锌离子)、硫酸锌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1.48 g一水硫酸锌)、氧化锌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0.75 g氧化锌)和甘氨酸锌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1.96 g甘氨酸锌),每个处理3个重复,在广东夏季(6—9月)高温高湿条件下,将混合后的油脂在避光和密封的条件下储放0、10、20、30、40、50和60 d,检测各处理组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结果显示:第20~60天时(除第40天硫酸锌组酸价),3种锌离子组的酸价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0~60天时,硫酸锌组的过氧化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30~60天时,氧化锌组的过氧化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0~60天时,甘氨酸锌组的过氧化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与储放第0天相比,各组的酸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均呈线性升高的趋势,碘价均呈线性降低的趋势;在存储期间,与氧化锌组和甘氨酸锌组相比,硫酸锌组的酸价上升幅度最小,碘价降低幅度最快,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最大。结果表明:硫酸锌更容易导致大豆油的氧化酸败,建议在预混料配制时优先选择甘氨酸锌和氧化锌作为微量元素原料。  相似文献   

7.
茴香胺值是反映饲料原料动植物油脂深度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饲料原料动植物油脂在贮存期间的氧化变质会产生过氧化物、醛类化合物等,醛类化合物有致癌、促使血压升高等毒副作用。茴香胺值过高,对动物是有害的。饲料原料动植物油脂中醛类化合物的含量,一般用茴香胺值来表示,其数值越大,说明油脂的劣变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评估了浸提法相关条件下的试验参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有机溶剂与幼虫粉的比例)对黑水虻中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浸提法与压榨法两种方法提取的油脂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黑水虻粉与石油醚的比例为1:12时,在50℃的条件下持续反应5 h后,用浸提法提取的油脂效率最高(24.59%)。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发现,提取的黑水虻油颜色为淡黄色或浅黄色,其酸价、过氧化值、碘价、皂化值等与压榨法制备的黑水虻油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且酸价及过氧化值均低于饲料用鱼油、豆油及猪油的国际饲料用油脂标准,是一种有潜力的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贮藏条件对南极磷虾粉品质的影响。以游离脂肪酸含量、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虾青素含量为指标,结合雷达图分析法,对真空包装、维生素E(VE)添加、真空包装结合VE添加等3种贮藏条件下南极磷虾粉的脂质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60℃条件下贮藏30 d,磷虾粉脂质发生氧化劣变,游离脂肪酸由(4.36±0.13)%升高至(8.04±0.13)%,过氧化值由(3.54±0.15) meq/kg升高至(6.85±0.18) meq/kg,茴香胺值由(37.7±9.05)升高至(165.05±5.23),虾青素由添加或二者结合的贮藏条件,均可抑制磷虾粉脂质的氧化劣变。雷达图分析结果显示,宜采用的贮藏条件优先顺序为:真空包装+VE添加真空包装VE添加。贮藏过程中隔绝空气接触并添加抗氧化剂VE更加有利于南极磷虾粉的品质保持。  相似文献   

10.
研究对国内鱼油的品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感官、理化指标和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系统测定和统计分析。分析检测的124个粗鱼油样品和46个精制鱼油样品中,90%的粗鱼油样品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为0~0.82%,酸值为0.3~28.6 mg/g,过氧化值为0.47~8.0 meq/kg,碘值大于150 g/100 g,不溶性杂质含量在0.5%以下,茴香胺值为7.3~68.4;90%的精制鱼油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为0.01%~0.17%,酸值为0.12~1.54 mg/g,过氧化值为0.29~2.8 meq/kg,碘值大于160 g/100 g,不溶性杂质含量低于0.1%,不皂化物含量为0.15%~1.39%,茴香胺值为5.25~19.55,所有精制鱼油样品总砷、铅和汞的含量分别为0~0.084、0~0.06 mg/kg和0~0.003 mg/kg。通过分析结果,并借鉴国内外标准,粗鱼油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酸值等指标,精制鱼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碘值、不皂化物含量、茴香胺值和重金属等指标需要在后期标准的修订过程中进行调整和添加,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本研究检测分析了目前我国流通市场上原料鱼油的品质状况,并对后期市场监管标准的修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对于保障我国鱼油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饲料工业》2017,(8):51-54
研究旨在观察大豆磷脂油对保育猪浓缩饲料中油脂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选用添加了大豆油4%的浓缩饲料配方,以等量大豆磷脂油替代0、50%、100%的大豆油生产浓缩饲料(简称C组、T1组与T2组),每组随机抽取12包浓缩饲料,每包25 kg,分为4个重复,每个重复3包浓缩饲料。在12周的试验期内每周一次测定粗脂肪的酸价、过氧化值及丙二醛值。结果表明:(1)酸价:在2~12周,T1组与T2组显著低于C组(P<0.05),在4~9周,T2组显著低于T1组(P<0.05);(2)过氧化值:在1~12周,T1组与T2组显著低于C组(P<0.05),第2周及7~12周,T2组显著低于T1组(P<0.05);(3)丙二醛值:在4~12周,T1组与T2组显著低于C组(P<0.05),同时,T1组与T2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大豆磷脂油在浓缩饲料中50%或100%替代大豆油,可以延缓饲料中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及丙二醛值的变化,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1 饲用乳化油脂粉的特点 日前在饲料生产中,油脂的添加往往采用喷涂方法.喷涂的油脂附着在饲料表面,油脂添加量低,油脂易氧化变质,对动物生长产生有害的过氧化物,使饲料中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提高,影响饲料保质期.  相似文献   

13.
饲料厂对油脂的常见检测指标包括水分、杂质、酸价、过氧化值、碘价等。饲料企业对油脂的氧化程度非常重视,如果只检测过氧化值,有时难以反映油脂的氧化程度,因为随着油脂的氧化,产生的过氧化物会发生降解,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水分、pH值及微量元素对预混料中维生素A和烟酰胺稳定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在近似于生产的高温贮藏条件(37℃)下,在第0,15,30,45,60天取样测定4%仔猪预混料中的维生素A和烟酰胺损失率及水分、pH值、过氧化值、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预混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导致了维生素A和烟酰胺的额外损失,随微量元素添加量的增加,维生素A和烟酰胺的损失率也显著增加(P<0.05);硫酸根和水分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维生素A损失量和过氧化值(P<0.05或P<0.01);在贮藏阶段非微量元素因素(甲酸根、碱式碳酸根、硫酸根、水分、pH值)与维生素稳定性在前15 d呈显著相关(P<0.05),15 d后呈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5.
饲料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的油脂在水分,金属微量元素等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氧化酸败,影响饲料的保质期和适口性本文在鱼油和大豆油中添加适量的水、金属微量元素,再添加TBHQ、乙氧喹、氧立停三种抗氧化剂,置于50℃恒温烘箱中,通过捡测油样过氧化值和酸价的变化来研究各种抗氧化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母猪繁殖性能和饲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取第3胎次PIC母猪30头,随机分配到3个处理,即对照组、2%大豆油组和2%脂肪粉组,每个处理10个重复。试验从母猪分娩开始,到仔猪21日龄断奶时结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脂肪粉组第3周平均日增重(ADG)和第3周窝增重分别提高了26.29%(P<0.05)和23.93%(P>0.05),大豆油组分别提高了19.72%(P>0.05)和17.85%(P>0.05)。且脂肪粉组的提高幅度最大。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可提高饲粮养分消化率,改善哺乳仔猪的生产性能,且脂肪粉优于大豆油。  相似文献   

17.
吉红  叶元土 《饲料工业》1999,20(2):18-19
1油脂的氧化酸败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经分解聚合,生成过氧化物及分子量较低的醛和酸的复杂混合物,称为油脂氧化酸败。这一过程在光、热和适当催化剂(如铜、铁、叶绿素)存在时更易发生,而且为一自身催化型反应,即反应一经开始,便将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继续进行下去,直至最后完成。判定油脂氧化酸败的指标有过氧化物价(POV)、硫代巴比土酸价(TBA)以及酸价(AV)和碘值,另外还有碳基值、醛价等指标。2氧化酸败脂肪对水生动物的危害及引起的症状小野等(1960)用氧化鱼油饲料饲喂当年鳟7…  相似文献   

18.
标准的全价饲料中油脂在水分和金属微量元素等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氧化酸败,影响饲料的保质期和适口性.在鱼油和大豆油中添加适量的水和金属微量元素,再添加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乙氧喹和氧立停抗氧化剂,置于50 ℃恒温烘箱中,通过检测油样过氧化值和酸价的变化来研究各种抗氧化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无机微量金属元素能够促进油脂的氧化,其中以铜离子促氧化能力最强。为研究硫酸铜和酵母铜对油脂氧化的影响,研究以膨化大豆粉为底物,共设计5个试验组,跟踪监测每组每周油脂氧化相关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硫酸铜组较对照组明显促进膨化大豆粉中油脂的氧化,表现为酸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是对照组的1.23倍、1.29倍和1.21倍。而添加酵母铜组与硫酸铜组相比能够显著减缓膨化大豆粉中油脂的氧化(P0.05),其过氧化值、酸价和丙二醛含量较硫酸铜组差异显著(P0.05)分别降低了14、20和16%。酵母铜减缓油脂氧化效果与硫酸铜加抗氧化剂共同作用效果相当。试验结果可为饲料中如何添加使用铜提供一定的参考,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饲料中氧化鱼油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氧化鱼油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豆油、鱼油及氧化鱼油作为饲料脂肪源,分别设计含6%豆油(6S组)、6%鱼油(6F组)、2%氧化鱼油+4%豆油(2OF组)、4%氧化鱼油+2%豆油(4OF组)、6%氧化鱼油(6OF组)的5种等氮等能的半纯化饲料。选取平均体重为(74.82±1.49)g的草鱼3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试验期为72 d。结果表明:与6S组比较,6F、2OF、4OF及6OF组草鱼的特定生长率(SGR)下降了5.81%~11.50%,饲料系数(FCR)增加了8.64%~17.28%,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与草鱼的SGR呈正相关关系(幂函数),而饲料中酸价(AV)、过氧化值(POV)及丙二醛(MDA)含量与草鱼的SGR呈负相关关系(幂函数),与FCR呈正相关关系(幂函数),即饲料中少量的AV、POV及M DA会使草鱼生长速度下降,并降低草鱼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及肌肉中PUFA的含量,干扰脂肪的代谢;随着饲料中AV、POV及M DA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对草鱼生长速度、饲料效率的影响处于高位稳定。结果提示,鱼油在提供饲料不饱和脂肪酸的同时,其氧化产物对草鱼生长的副作用也显著显现,保持饲料中适宜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控制鱼油的氧化酸败是提高草鱼饲料油脂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