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们曾按照Carter的间接血凝鉴定荚膜法和Namioka的试管凝集鉴定菌体法对来自吉林省的禽霍乱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进行了血清学定型。52株的定型结果是:39株为5:A,6株为5:—,7株为8:—。据文献报道引起禽霍乱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主要是5:A和8:A,而菌体型中的05和08的荚膜都是A群,所以分离的52株,实质上只是05和08的两种不同的菌体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利用多杀性巴氏杆菌国际标准株,按照Carter的间接血凝鉴定荚膜法和Namioka的试管凝集鉴定菌体法对主要来自于吉林省的禽霍乱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定型。52株分离株的鉴定结果为荚膜群;39株为A群,13株未鉴定出(其中6株为蓝菌落);菌体型(以X73、P1059、P2723为参照系):45株为05,7株为08;血清型:39株为5:A,6株为5:—,7株为8:—。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各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在四川、重庆、云南的流行情况,对2013-2014年间四川、重庆、云南等地8个规模化养殖场的125份病死猪肺炎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并用PCR方法对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鉴定及荚膜血清分型。结果表明:从有肺炎症状病死猪的肺脏样品中共分离出1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其中有7株为A血清型(63.6%),3株为D血清型(27.3%),1株为F血清型(9.1%),没有发现B和E血清型。表明在该区域内,猪肺疫主要是由A型Pm感染引起。另外,此次还分离出了1株较少见的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该结果可为上述地区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材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Heddleston的琼脂扩散分型法首次对我国147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其中122株来自禽,1型是主要的血清型,占71.6%,其次为1,14型和3、4型,4株未能定型。并对我国目前使用的8株禽霍乱弱毒菌苗株进行了分型,其中3株为1型,与禽主要血清型相同,5株与主要血清型不一致。同时,对其它动物来源的125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了定型。试验观察到37株与2—6个标准血清发生反应,并发现在1型的不同菌株间存在有抗原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某鹅场鹅巴氏杆菌病疫情发生的原因,采集初诊为鹅巴氏杆菌感染病例的肝脏、心脏等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纯化,经过染色镜检、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种与血清型PCR鉴定、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等进行鉴定,并根据GenBank中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相关基因设计引物进行其血清型相关基因的克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荚膜A型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多杀亚种,血清型Ⅰ型,具有较强致病性,对实验小鼠最小致死量为5 cfu。该分离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仅对头孢三嗪、头孢噻吩、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和氟苯尼考5种药物敏感。成功克隆的该分离菌株荚膜合成相关基因hyaD hyaC的开放阅读框4 155 bp,与已发布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血清型Ⅰ型PCR的扩增基因片段303 bp,与巴氏杆菌C48 1株扩增基因片段序列完全相同。综上,该株血清型Ⅰ型荚膜A型的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是鹅场疫情发生的病原,克隆的荚膜合成相关基因和菌体血清型特异性基因遗传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陕西渭南的24株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用Carter英膜群鉴定法和Heddleston热稳定抗原鉴定法进行血清学分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鉴定24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中,除3株未能分群外,其余21株均为英膜A群。  相似文献   

7.
从疑似兔出血性败血症病死兔体内分离到15株兔多杀性巴氏杆菌,通过Carter荚膜群鉴定法和Heddleston热稳定抗原鉴定法鉴定其血清型,确定11株为血清A:1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菌株对磺胺六甲氧嘧啶和头孢噻呋两种药物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正> 禽霍乱目前仍然是我省家禽的严重传染病之一。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存在有不同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研究血清型,有助于提高禽霍乱的免疫效果。为了进一步查清我省家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以便为防治禽霍乱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从1983年起对全省从禽分离的43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现将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PCR检测鸭疫里默氏菌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本研究室分离、鉴定并保存的42株鸭疫里默氏菌(包括8个血清型)、9株鸭源大肠杆菌和4株鸭源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PCR扩增,结果所有的鸭疫里默氏菌均能扩增出809bp的特异性DNA片段,而鸭源大肠杆菌和鸭源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均为阴性。试验证明以细菌DNA和全菌体分别作模板,对PCR的扩增结果无影响。经过优化的该PCR方法能检测出的最低DNA量为1pg。  相似文献   

10.
以病死牛病变肺脏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革兰氏染色和PCR鉴定确定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的血清型,进行分离菌株的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未知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硫酸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硫酸庆大霉素、乳酸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小鼠多杀性巴氏杆菌最小致死量为1.2×108CFU/m L。  相似文献   

11.
为确诊天峻县3头牦牛死亡的病原,对该病病原进行分离培养、动物试验、生化鉴定和多重PCR鉴定.结果表明,从3头牦牛中分离出3株多杀性巴氏杆菌;根据设计的特异引物通过多重PCR扩增,获得大小为460 bp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种特异性Kmt1基因和760 bp的血清型bcbD基因的特异性条带,这3株巴氏杆菌的血清型是荚膜B型;3株分离菌对喹诺酮类合成抗菌药物如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氯霉素类药物氟苯尼考及部分头孢类药物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头孢唑啉等敏感.  相似文献   

12.
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4 株分离菌和标准菌株分别制备油乳剂灭活苗免疫鸡,接种3 周后分别用强毒菌攻击,观察5 株菌之间的交互保护作用。结果分离菌 T J8 株交互免疫效力优于标准菌株和其它3 株分离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自制的 B、A、D、E 定型酶抗体及由其组成的全价酶标抗体,以免疫酶直接法染色检查了20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及10株其它对照细菌感染致死小鼠脏器标本触片.并与脏器标本触片的免疫酶间接法染色,常规染色法及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等方法作了比较.建立了多杀性巴氏杆菌诊断和定型的一种特异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自制的B、A、D、E定型酶抗体及由其组成的全价酶标抗体,以免疫酶直接法染色检查了20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及10株其它对照细菌感染致死小鼠脏器标本触片.并与脏器标本触片的免疫酶间接法染色,常规染色法及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等方法作了比较.建立了多杀性巴氏杆菌诊断和定型的一种特异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国内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株(Pasteurella multocida,Pm)OmpA基因的变异情况,参考GenBank中已发表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对11个禽Pm菌株和3个荚膜型参考株(A,B,D)的OmpA基因进行扩增,将各菌株纯化回收的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筛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表明:14个菌株的OmpA基因开放阅读框在1 047~1 077 bp之间,其中长度为1 062 bp的有9个菌株;Signal IP 4.0预测表明,信号肽均为N端21个氨基酸残基,成熟蛋白氨基酸残基数量在327~332之间,推测的分子量为35.19~36.35 kD。与GenBank中12个菌株OmpA基因核苷酸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核苷酸同源性为85.3%~100%;氨基酸同源性为83.1%~100%;其中C48-1,1010,9003,890920,921012,xj等6个国内禽Pm分离株OmpA序列同源性为100%。由此可见国内禽Pm菌株OmpA基因非常保守。  相似文献   

16.
拮抗微生物对茄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海5个不同地区的茄果类蔬菜田中,采集土壤样品112份,经稀释平板法分离获得对茄根腐病菌桔抗作用较强的菌株5个,其编号为9-16,8-13,8-8,7-5,3-4。经鉴定,菌株9-16、8-8为假单胞杆菌属,菌株8-13、7-5、3-4为芽孢杆菌属。通过对根腐病菌菌丝的抑制实验表明,这类拮抗菌能显著抑制病菌菌丝生长并使菌丝变细扭曲,菌丝细胞畸形等。在活体条件下,试验表明5个菌株对茄根腐病菌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中9-16菌株和5个菌株混合防治效果最好达80%以上,其拮抗能力与防治效果之间呈正相关,与50%多菌灵处理比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从 40例卵黄性腹膜炎病例分离到 36株大肠杆菌 ,分离率为 90 %。通过血清型鉴定 ,共有 9个血清型 ,即O5(2 0 8%) ,O8(16 7%) ,O78(12 7%) ,O14 1(12 5 %) ,O14 7(12 5 %) ,O18(12 3%) ,O19(5 6 %) ,O14 (4 9%)和O15(2 0 %)。在豫西地区蛋鸡群中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优势菌株应依次为O5,O8,O78,O14 1,O14 7,O18,其中O5,O8,O14 1,O14 7优势菌株的存在 ,足以说明豫西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不同性和复杂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所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对链霉素、烟酸氟哌酸抑菌作用最强 ,高敏菌株达 6 1 1%;次敏药物为蒽诺沙星、氯霉素、卡那霉素、畅乐、杆净 ;低敏和无抑菌作用的药物有痢特灵、土霉素和磺胺嘧啶。  相似文献   

18.
牛源非典型分枝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牛群中非典型分枝杆菌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从52头结核(副结核)菌素变态反应阳性及可疑牛的142份巴结等材料和在屠宰场预备屠宰的200头猪(肉)牛(其中8头结核菌素变态反应阳性或可疑)的569份淋巴结材料中分离出20株分枝杆菌。经鉴定牛分枝杆菌3株,非典型分枝杆菌17株。非典型分枝杆菌进一步被鉴定为:瘰疠分枝杆菌5株,偶发分枝杆菌4株,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物4株,副结核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