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的毒害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我国许多省份发现小母猪采食饲料后阴道红肿,发情延期或假发情,严重时引起母猪阴道脱出、直肠外翻、子宫肿胀、胚胎发育不良及流产等类似中毒的症状。经研究分析发现,是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所引起,这给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雌激素中毒症,能引起猪和牛的不孕或流产。在所有家畜中,猪对玉米赤霉烯酮最为敏感,饲料中含有1mg/kg玉米赤霉烯酮就足以引起猪的雌激素中毒症,小公猪采食玉米赤霉烯酮后,出现“雌性化”症状,如乳头增大、睾丸萎缩等,还可引起母猪窝产仔数减少。现将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的毒害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非甾体雌激素样作用的霉菌毒素。大量研究表明,玉米赤霉烯酮具有生殖发育毒性、免疫毒性,对肿瘤发生也有一定影响。本文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毒害作用及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引起养殖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系禾谷镰刀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属雌激素物质。研究证明玉米赤霉烯酮经饲料进入动物体内,主要侵害的是生殖器官,表现为雌激素效应。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是由于猪采食了大量被产生F-2毒素的镰刀菌所污染的饲料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玉米赤霉烯酮(ZEA)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谷物中,例如玉米和豆粕等。尽管ZEA是非甾体化合物,但是能够活化雌激素受体而引起生殖器官功能性和形态学变化。自然界中的动物以猪最为敏感,临床表现包括卵巢萎缩、发情期间隔变长、黄体持久、生殖力减弱和死胚。对比试验表明这些症状的强度取决于生殖系统状态,在动物性成熟之前症状更加显著。ZEA不仅交互作用于两种类型的雌激素受体,而且可以作用于羟基类固醇脱氢酶,这种酶可以将ZEA转化成两种异构体,即:α-玉米赤霉烯醇和β-玉米赤霉烯醇,并进一步还原产生α-玉米赤霉烯酮和β-玉米赤霉烯酮。ZEA被α-羟基化后,类雌激素作用显著提高,玉米赤霉烯酮在猪体内α-羟基化的比例较高,因此,猪成为对玉米赤霉烯酮最敏感的动物。另一个影响种类特征敏感性可能的因素是导致ZEA糖脂化而失活的能力。与其他动物相比,猪具有较低的糖脂化能力,因此对ZEA中毒反应更为敏感。体内和体外试验表明ZEA及其代谢产物是参与甾类代谢有关的各种酶的底物。因此,鉴于上述玉米赤霉烯酮对雌激素受体的交互作用和酶动力学的调节作用,ZEA被称作是内分泌干扰物。此分类证实,母体摄食ZEA会影响后代(F1代)的发育和生殖能力。生物学多样性似乎也可以解释不同日龄的猪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同时也可表明日粮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所产生的危害不会产生显著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又称F-2毒素中毒,是指动物采食了被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饲料引起的一种中毒病,临诊上以阴户肿胀,乳房隆起和慕雄狂等雌激素综合征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猪,尤其是3~5月龄的仔猪。一、病因玉米的赤霉病是镰刀菌无性阶段的分生孢子期感染玉米所致的一种病害,尤其是遭冰雹后的玉米。当玉米中赤霉烯酮的含量超过1 mg/  相似文献   

6.
饲料霉变的典型特征是产生霉菌毒素,可造成高达10%的经济损失,是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影响,除导致急性中毒和死亡外,有些种类毒素还会引起繁殖性降低等慢性症状,是畜牧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隐性”杀手”。现将几种对动物繁殖性能产生重要影响的霉菌毒素介绍如下: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主要影响泌尿生殖系统,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其强度为雌激素的十分之一(见图1)。猪是最常见的受影响动物,牛、家禽和实验室啮齿动物也受玉米赤霉烯酮影响(Hagler等,2001)。猪饲粮玉米赤霉烯…  相似文献   

7.
正雌激素症多指镰刀菌雌激素中毒。玉米赤霉烯酮引起的雌激素中毒,表现为发情前后备母猪采食霉玉米后发生外阴阴道炎。临床表现不易与雌激素过多症相区别,诊断主要依据畜群的繁殖力、临床症状和饲喂史。防控措施包括停止摄入玉米赤霉烯酮、使用前列腺素F2α,或饲喂能促进排泄玉米赤霉烯酮的饲粮。  相似文献   

8.
应用抗玉米赤霉烯酮单克隆抗体(ZEN—McAb)建立间接竞争ELISA,用以检测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ZEN)。检测限为1ng/ml,检测范围为1~20ng/ml。在提取玉米赤霉烯酮的过程中,提取液中的甲醇含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很大。当提取液中甲醇含量为60%时,加标回收率最理想,平均回收率为92.4%。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检索获得猪的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及玉米赤霉烯酮在猪各组织中的组织-血浆分配系数,之后利用这些参数建立了一个包含14个隔室在内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模型。模型中包含了玉米赤霉烯酮的口服暴露模块、吸收模块和肝肠循环模块及玉米赤霉烯酮的肝脏代谢模块。利用该模型预测了玉米赤霉烯酮经口多次(1 mg/d,连续7 d)暴露后,各组织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浓度。预测结果显示,玉米赤霉烯酮经口暴露后吸收迅速,分布广泛,在脂肪和小肠中消除缓慢,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蓄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与繁殖障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4年2~3月份,郑州某猪场出现育肥猪假发情症状及种猪屡配不孕,经诊断为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经换用优质玉米,并补喂维生素及青绿饲料15d后,育肥猪痊愈,种猪繁殖性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玉米赤霉烯酮是广泛存在于饲料和谷物中的一种毒素,是由镰刀真菌产生的化合物,具有雌激素作用,能引起多种中毒症状和反应,经过大量研究证明,在所有动物中,猪对玉米赤霉烯酮最敏感,对养猪业有极大的危害性.文章主要对玉米赤霉烯酮的代谢、毒害作用、脱毒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甘草次酸对青年母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生殖激素浓度的影响。选用(124±7)日龄、平均体重为(61.00±3.03)kg的健康长×大二元青年母猪64头,按日龄、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玉米赤霉烯酮组(基础饲粮+1 mg/kg玉米赤霉烯酮)、甘草次酸组(基础饲粮+400 mg/kg甘草次酸),玉米赤霉烯酮+甘草次酸组(基础饲粮+1 mg/kg玉米赤霉烯酮+400 mg/kg甘草次酸),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母猪。预试期5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玉米赤霉烯酮组青年母猪阴户发育异常,阴户长、宽及面积极显著增加(P<0.01)。2)甘草次酸组和玉米赤霉烯酮+甘草次酸组青年母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玉米赤霉烯酮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玉米赤霉烯酮组青年母猪的粗脂肪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钙和磷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甘草次酸组的粗纤维和粗脂肪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钙和磷消化率极显著增加(P<0.01);玉米赤霉烯酮+甘草次酸组的粗脂肪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4)与对照组相比,玉米赤霉烯酮组青年母猪的血清吻素(Kp)、雌二醇(E2)、促黄体素(LH)浓度极显著增加(P<0.01),甘草次酸组的血清Kp和E2浓度显著增加(P<0.05),玉米赤霉烯酮+甘草次酸组的血清Kp、E2和LH浓度极显著增加(P<0.01)。5)玉米赤霉烯酮组青年母猪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甘草次酸组(P<0.05);与玉米赤霉烯酮组相比,玉米赤霉烯酮+甘草次酸组的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甘草次酸可改善青年母猪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影响生殖激素浓度,具有缓解玉米赤霉烯酮对青年母猪繁殖危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产生的类雌激素样真菌毒素。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真菌毒素如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6,(6):25-29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本试验选取清洁级昆明系雄性小鼠93只,随机分成5组:25 mg/kg、50 mg/kg、75 mg/kg ZEA处理组、溶剂对照组(DMSO)、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进行腹腔注射染毒,每天1次,连续5 d,于末次染毒后第2天摘眼球采血并脱颈处死动物,分离睾丸和附睾,测定脏器系数、精子密度和活力,睾丸酶的活力水平以及血清睾酮和雌激素的浓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玉米赤霉烯酮显著地降低小鼠的体重和精液品质,睾丸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显著升高(P0.01,P0.05),血清睾酮和雌激素浓度随染毒剂量的增加显著下降(P0.01,P0.05)。该结果提示,玉米赤霉烯酮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具有严重的损伤作用,影响生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造成动物急慢性中毒,引起动物繁殖机能异常甚至死亡,可给畜牧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玉米赤霉烯酮是玉米赤霉菌的代谢产物,但某些高等植物体内也可产生,因此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玉米赤霉烯酮生物学作用、动物中毒现象、防治措施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强霉菌毒素,具有雌激素性质。体外试验表明,玉米赤霉烯酮代谢产物可以下调与蛋白质合成(蛋白激酶B,Akt)和细胞增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相关的蛋白。美国进行的这项研究目的是确定玉米赤霉烯酮对(1)生长性能与蛋白质合成信息传递与(2)生殖道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超 《养猪》2012,(5):I0006-I0006
霉菌毒素慢性中毒的预防与治疗2012年7-8月间,湖南湖北部分地区猪场发生霉菌毒素慢性中毒的现象,根据发病情况,诊断为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  相似文献   

18.
10周龄SD大鼠单剂量腹腔注射5mg/kg玉米赤霉烯酮玉米油溶液,分别于3、6、12、24、48h时剖杀取卵巢组织,检测不同时间卵巢组织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显示,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卵巢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卵泡颗粒细胞发生凋亡。免疫组化SP法试验组与对照组卵巢组织中均有Bax和Bcl-2的表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呈现动态变化。Bax在3、6、12h时表达量上调,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4、48h时表达量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O.05)。3~48h卵巢组织中Bcl-2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大鼠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可引起卵巢组织的病变及颗粒细胞凋亡,且Bax在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Bcl-2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从市场采集猪配合饲料、鸡鸭配合饲料、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小麦及其加工副产品、豆粕、棉籽粕和米糠共292个样品,同时测定其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结果表明,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小麦及其加工副产品中呕吐毒素含量较高,最高污染水平分别达5 296.3、3 566.2μg/kg,猪配合饲料呕吐毒素含量超标率7.9%;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棉籽粕黄曲霉毒素B1含量较高,最高污染水平分别达300、3 992.5μg/kg,猪配合饲料、鸡鸭配合饲料、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棉籽粕中黄曲霉毒素B1超标率分别为5.4%、8.5%、4.4%和33.3%;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小麦及其加工副产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较高,最高污染水平分别达1 686.3、1 378.9μg/kg,猪配合饲料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超标率达5.1%;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存在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的共同污染问题,猪配合饲料和鸡鸭配合饲料中3种霉菌毒素的共同污染率分别达35.1%和42.9%。  相似文献   

20.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烟曲霉毒素的各种生物标记物可用来证明两种酶制剂降解玉米赤霉烯酮和烟曲霉毒素的体内功效和两种木质纤维素吸附剂无法吸附猪胃肠道中的玉米赤霉烯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