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贵景  苏玉鹤 《福建农业》2012,(6):12+15-12,15
甘薯又称番薯、地瓜,甘薯茎叶菜俗称"过沟菜",属旋花科甘薯属甘薯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甘薯茎蔓的嫩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钙、磷、铁、矿物质等。  相似文献   

2.
藤薯双用甘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甘薯又称番薯或地瓜,甘薯茎叶菜俗称"过沟菜",属旋花科甘薯属甘薯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甘薯茎蔓的嫩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钙、磷、铁、矿物质等。甘薯嫩尖的营养食用价值高于芹菜、菠菜、芥菜等蔬菜,尤其是胡萝卜素的含量,比胡  相似文献   

3.
甘薯营养成分丰富,除含有丰富的淀粉和可溶糖之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酸.红黄肉甘薯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特别是含有较多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E及丰富细腻的食用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是儿童发育、老年保健和防治多种富贵病的营养保腱品.甘薯营养价值高,彩色甘薯的营养保健作用更为人们所推崇,尤其是紫甘薯(又称黑薯),薯肉紫色至深紫色,除具有普通甘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其抗癌防癌能力居各种食物之首,被人们誉为"抗癌之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台湾、广东和浙江等地开发出以食用嫩茎叶为主的叶用甘薯品种.与块根甘薯品种相比,叶用甘薯的茎尖嫩叶更清香可口,炒食口感好,甘薯味淡,而且始终呈现青绿色,颜色鲜亮;叶用甘薯的叶片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经常食用可预防中老年人心脑血管、消化道疾病.  相似文献   

5.
粮菜两用甘薯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所含维生素C、可溶性糖、类胡萝卜素等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尤其是维生素C,有防止动脉硬化和抗癌作用,是老年人的保健食品.而类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是眼睛的保健营养品,且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为提高旱地经济效益,促进甘薯的用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为山区农民的创收拓宽门路,县种子公司联合有关部门从1995年开始,陆续从江苏省、福建省及本省农业科研部门引进不同类型的甘薯新品种进行试种,对其中适合本地栽培的粮菜两用甘薯进行扩大示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甘薯保健成分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作为一种营养健康的食物,含有多种保健功能成分, 包括膳食纤维、维生素、可溶性蛋白等初级产物,以及咖啡酸及其衍生物、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等丰富的次生代谢物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甘薯的许多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保健功能.深入研究甘薯中保健功能活性成分对合理开发和利用甘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品种的彩色甘薯为试验材料,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方法测定该系列彩色甘薯所含的基本物质及功能成分。分析结果可知,10种彩色甘薯鲜样中水分含量为58.52%~73.26%,维生素C含量为26.14~94.87μg/g;干样中总糖含量为27.58~33.30 mg/g,还原糖含量为6.56~18.82 mg/g,淀粉含量为31.13~69.86 mg/g;粗脂肪含量占干粉质量1.93%~2.88%,花青苷含量为0.098 7~4.357 8 mg/g,总黄酮含量为1.87~18.03 mg/g,脱脂后的彩色甘薯干粉中B族维生素含量:维生素B1为28.13~101.70μg/g、维生素B2为28.37~138.21μg/g、维生素B6为20.73~354.54μg/g。结果表明,彩色甘薯中各种基本物质及功能成分的含量与甘薯品种、生长条件、气候环境、栽培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当生长环境及栽培条件相同时,不同品种甘薯中相同基本物质或功能成分不同,同一品种甘薯中不同基本物质或功能成分的含量不同。在供试薯样中的水分、总糖及脂肪的含量在甘薯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甘薯中水分、总糖及脂肪含量基本一致。而薯样中花青苷、总黄酮、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在不同品种甘薯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尤其是花青苷、总黄酮、维生素B6。  相似文献   

8.
随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甘薯作为富含维生素、食用纤维、矿物质的保健食品又重新回到餐桌,大力发展甘薯综合加工,使其形成产业链,对于充分利用我国的甘薯资源、扩大产品用途、改善人们食物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着较大的经济和现实意义.朝阳市一直以来是辽宁省甘薯作物的主要栽植区,特有的土壤及气候条件也非常适合甘薯种植.然而近几年来,由于本地甘薯种植品种的单一退化,更由于缺少良好的加工用品种,制约了本地甘薯的产业化发展.为发展本地甘薯特色产业,笔者于2007年对国内一些优良甘薯品种进行了引进筛选试验,取得了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9.
甘薯是高产的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开发甘薯的综合利用,做到物尽其用,是甘薯生产上的一项间接增产,增收措施,也是实现农、牧、工三者结合,发展商品生产的途经之一.综合利用途径甘薯富含淀粉、糖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其用途十分广泛.在食用上可制成各种主.副食品;在  相似文献   

10.
甘薯食品的多方位开发增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块根和茎叶不仅富含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而且是维生素A、B、C的重要来源.每100g块根和茎叶中分别含维生素C30mg和100ng.红心甘薯块根中富含维生素A源(胡萝卜素2~25mg/100g块根),茎叶中维生素A的含量与空心菜(蕹菜)相当.甘薯中还含有维生素B_1、B_6、铁、钙、烟碱酸、叶酸等.甘薯中植物纤维素的含量相当高(3.9~5.9%),有助于促进排泄和预防便秘.每100g块根的热量为355J左右,热量不高,可作为低热量食物.因此,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均将甘薯产品列入日常饮食.在我国,甘薯除蒸煮、烘烤食用和加工传统食品外,从80年代中期起,甘薯食品的研制和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加工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亦不断提高.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甘薯食品加工的种类和主要食品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甘薯品种、生产和加工方面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状况,指出提高甘薯育种的科研水平,加强甘薯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拓宽和深化以甘薯为原料的产品研究与开发,全面(提升甘薯产业的产业化水平,是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甘薯加工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陈冰  何青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663-5665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甘薯在食品工业中最新的研究动态。分析了甘薯品种基因培育,甘薯的营养、物性及风味等特性,甘薯食品加工方法及甘薯食品的贮藏保鲜等。根据我国甘薯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甘薯加工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何胜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288-1290
详细介绍了紫甘薯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同时,对紫色甘薯的营养及药用价值的深入研究也促进了紫甘薯加工的发展,简述了紫色甘薯脆片、紫色甘薯软糖、紫色地瓜干等紫甘薯系列产品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甘薯种植、生产大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甘薯产业具有巨大的生产潜力和发展空间,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能发挥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甘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基础性研究投入不足、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能进一步提升甘薯产业的发展空间,发挥甘薯产业产品类型多、转化增殖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增强中国农业持续、稳定的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甘薯资源十分丰富,常年种植面积约1亿亩,总产约1亿多吨,均居世界首位。甘薯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居第四位,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60年代前甘薯主要用作粮食和饲料,其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甘薯逐渐转变为工业原料。目前,甘薯综合加工利用已形成一个新型行业。以甘薯为原料加工的各类产品日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因此,发展甘薯综合加工利用,可以做到物尽其用,扩大产品的用途,提高产品价值,增加国民收入,繁荣城乡经济,从而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甘薯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甘薯产业化进程的加快,甘薯发挥着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为国人提供健康食品、为工业提供原料等重要作用。阐述了近50年来我国甘薯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的动态变化历程及其特征,客观分析了我国甘薯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发展趋势,并对"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我国甘薯产业的消费结构和经济产值进行预测。充分了解我国甘薯产业种植与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与发展趋势,对于引导和推动甘薯产业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安化县红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化县是湖南省红薯的主产区之一,目前安化县的红薯生产仍存在着种植规模小、缺乏优质专用品种、生产技术落后,深精加工薄弱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红薯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为安化县红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要全面提升安化红薯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必须扩大红薯种植规模、促进红薯加工业的发展、加强优质专用新品种的选育、研究推广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和建市健全种苗繁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文中综述了近年来甘薯脱毒技术发展的情况及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标准化生产情况,并对今后脱毒甘薯的发展和研究重点进行了简要展望,为脱毒甘薯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脱毒甘薯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国内外甘薯茎叶研究的发展历程、知识基础和研究热点前沿,本文以来自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688篇国内外甘薯茎叶研究文献为研究样本,通过运用CiteSpace等软件对甘薯茎叶研究领域文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茎叶研究经历了初步探索、快速发展和趋于稳定3个阶段;论文发表期刊较为分散,但英文文献的高频期刊更具学术影响力和传播面。经合作网络分析发现,甘薯茎叶研究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团队,但团队之间合作较少,且中、英文文献涉及的研究团队重合度不高。此外,甘薯茎叶中生物活性物质生理功能解析、茎叶资源的生物质能转化、叶菜型甘薯品种选育及其栽培以及甘薯叶片衰老机制研究等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相似文献   

20.
从近10年科技文献统计看我国甘薯科研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彭小平  熊劲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653-11655
通过利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000~2009年我国甘薯科研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甘薯研究,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但研究系统性不强,总体发展不平衡。对投入高、耗时长、见效慢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产品开发方面重视不够。从甘薯产业化发展角度,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延伸产业链条、改善研究结构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