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生态环境恶化、水利工程建设影响、水污染、过度捕捞使得长江渔业资源日渐衰退,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渔政管理角度出发,简要阐述了目前已采取的保护措施,继而提出了保护长江渔业资源的具体建议。一、长江鱼类概述长江水系现有鱼类400余种,其中纯淡水鱼类350种左右,淡水鱼类之多居全国各水系之首。长江水系中还生活着40余种咸淡水鱼类,它们对盐度的适应性较强,主要生活在沿海及河口区域。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鱼类学会统计,全世界产海水、淡水鱼类共有21585种(包括圆口类),占现存脊椎动物的48.1%,其中淡水鱼有8100种。我国鱼类资源丰富,分布广,产各种鱼类有2800种,其中海洋鱼类占2/3以上,淡水鱼类  相似文献   

3.
三角鲂属鲤形目、鲤科、鲂属,是一种较大型杂食性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黄河、黑龙江及东部沿海诸水系。三角鲂为中下层生活的淡水鱼类,栖息于底质为淤泥、有沉水植物的静水,江河或湖泊都能生长繁殖,适温范围大,不耐低氧,要求较清瘦的水质。三角鲂具有体形美观,食性杂、生长快、体大肉厚、肉质嫩滑、营养丰  相似文献   

4.
应用模糊聚类法对珠江水系鱼类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λ=0.650时,珠江水系的鱼类分布可分为11类:都柳江、红水河、左江、右江、郁江、浔江、柳江、桂江、北江、西江和东江为一类;南盘江、北盘江、西洋江、星云湖、大屯海、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阳宗海及珠江口各为一类。上游水系各水体和珠江口的鱼类分布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在上游水系易形成淡水鱼特有种类保护区。  相似文献   

5.
长江、珠江、黑龙江鲢、鳙、草鱼渔业资源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长江、珠江及黑龙江水系鱼类资源丰富。三水系的鱼类分别有274(水生生物研究所1976)、385(珠江水系渔业资源调查研究报告1985)及113(水生生物研究所1976)种。据尼可里斯基(1956)黑龙江水系为103种和亚种,据张觉民等(1986)我国黑龙江水系境内为96种。在如此众多的鱼类中,鲢、鳙、草鱼一直是天然鱼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长江宜宾江段渔业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上游是我国淡水鱼类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上游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内,共分布有鱼类261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鲟、达氏鲟和中华鲟,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和川陕哲罗鲑。除珍稀鱼类外,长江上游分布有112种特有鱼类,占上游鱼类总数的42.95%。特有种所占比例之高,超过国内其它任何地区或水系。三峡工程建成后,将引起水域生态改变,并将使约40种鱼类受到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黑龙江水系鱼类区系,国内外学者曾进行深入的研究。笔者在1988~1991年野外调查时,采集了4种鱼类标本,是文献资料没有记载或只标名录而无形态学描述的,为黑龙江水系鱼类提供了重要的补充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由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解玉浩研究员编著的《东北地区淡水鱼类》一书,已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四部分:绪论部分记述了东北地区水系分布、东北地区淡水鱼水系研究简史、分类系统和名词述语、分类记述部分描述了迄今已在东北地区淡水鱼202种,其中包括一新种和国内一种新记录,每种均描述了中文学名、拉丁学名、别名、英文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生物学、分布利用和保护等,  相似文献   

9.
《水产科技》1992,(3):9-9
由韶关市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北江鱼类资源的调查研究与保护开发”,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完成。该项调查共采得标本1万余号,整理出北江鱼类180多种(含新种、珠江水系和广东省新记录),是迄今北江鱼类最完备的记录,依据调查结果及绝大多数淡水鱼类活体照片编著了.《北江鱼类》一书,已交付出版,采用调查、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大清河水系的鱼类种群多样性组成特点,于2018—2019年间对大清河水系进行多次鱼类调查,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梳理了大清河水系的鱼类种类共85种,其中自然分布的淡水鱼类共计8目17科59属78种。这些鱼类多为常见种,珍稀濒危物种占比低,可以充分代表海河流域鱼类区系,是大清河鱼类群落组成的重要特点。然而现状调查只能调查到42种,其中尚自然分布于流域的种类则降低到33种,且以小型鱼类、小个体鱼类为主。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98、1.14、0.81,同海河流域其他水系相比,表明大清河水系鱼类物种多样性一般 较低,且各区域分布较均匀。多角度考察显示,目前流域鱼类区系的完整性已被高度破坏,鱼类多样性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经济发展驱动的用水需求和大清河流域水资源量不足是导致鱼类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生境变化、水域污染、水工建设、过度捕捞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保证一定生态流量和一定程度恢复河流连通性、加强水污染治理、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加大禁捕力度等,都可改善流域鱼类多样性现状。  相似文献   

11.
北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详细了解北江鱼类群落结构,于2014年3月-2016年2月对北江鱼类资源进行了每月一次的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77种,隶属于8目16科56属。其中鲤形目44种,占总数的57.1%;鲈形目10种,占总数的13.0%;鲇形目8种,占总数的10.3%;其余的鳉形目、合鳃鱼目、鲱形目、鲑形目和鲻形目种数均少于5种。在全部77种鱼类中,只有(Hemiculter leucisculus)、鲤(Cyprinus carpio)和鲮(Cirrhina molitorella)三种鱼类属于年度优势种。典型对应分析(CCA)显示,水温(Tem)、溶氧量(DO)和盐度(Sal)是影响北江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2.
于2012年5月、8月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河流域托洪台水库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水生生态监测工作,重点开展了鱼类区系和种群组成特征研究工作,发现托洪台水库共有鱼类17种,其中土著鱼类有15种,分属北方平原复合体、北方山麓复合体、北极淡水复合体;非原额尔齐斯河流域早期土著鱼类2种,分属江河平原复合体、欧洲复合体。种群组成特征表现出以额尔齐斯河土著鱼类为主,以适宜冷水性、亚冷水性鱼类种类为主,但鱼类小型化严重,大个体土著鱼类种群资源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南盘江鱼类资源现状,保护和恢复南盘江鱼类多样性,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对云南省境内南盘江鱼类现状进行实地考察,结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馆藏标本和历年相关记录,分析南盘江鱼类种质资源现状。结果表明,云南境内南盘江及其附属湖泊共有鱼类8目、20科、71属、160种;其中,土著种137种,特有种93种,外来种23种。鲤科鱼类最多,有94种,占鱼类总数的58.8%,其次为条鳅科32种,占总数的20.0%,爬鳅科7种,占总数的4.4%。南盘江鱼类种类众多,但由于人为影响,河流污染比较严重,目前已有24种鱼类被列为濒危种类。分析南盘江近两年的鱼类种质资源现状,发现土著种类的数量大幅下降,这与南盘江河流环境恶化和水电开发力度增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云南境内南盘江水系鱼类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南盘江鱼类资源现状,保护和恢复南盘江鱼类多样性,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对云南省境内南盘江鱼类现状进行实地考察,结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馆藏标本和历年相关记录,分析南盘江鱼类种质资源现状。结果表明,云南境内南盘江及其附属湖泊共有鱼类8目、20科、71属、160种;其中,土著种137种,特有种93种,外来种23种。鲤科鱼类最多,有94种,占鱼类总数的58.8%,其次为条鳅科32种,占总数的20.0%,爬鳅科7种,占总数的4.4%。南盘江鱼类种类众多,但由于人为影响,河流污染比较严重,目前已有24种鱼类被列为濒危种类。分析南盘江近两年的鱼类种质资源现状,发现土著种类的数量大幅下降,这与南盘江河流环境恶化和水电开发力度增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牛山湖小型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生物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使用围网作为采样工具,对长江中游典型浅水草型湖泊牛山湖的小型鱼类进行了季度定量采样,研究其群落结构特征并估算优势种类在全湖的密度和生物量。依据水生植被状况将该湖划分成黄丝草聚草生境、黄丝草生境和裸地聚草生境,鱼类采样在这3种类型生境中进行。研究期间围网共捕获27种、12 636尾鱼,其中20种属于小型鱼类,体全长分布在19 mm和239 mm之间;以相对重要性指数计,鳑鳑高体(Rhodeus ocllatus)、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彩副(Paracheilognathus imberbis)、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小黄黝鱼(Micropercops swinhonis)、似(Toxabramis swinhonis)、兴凯(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和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被视为优势小型鱼类,它们占围网渔获物总数量的91.1%。Zippin法估算结果显示,8种优势小型鱼类的密度和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它们的年均总密度为3.992 ind/m2,年均总生物量为6.073 g/m2。作者认为合理放养食鱼性鱼类、优化鱼类群落结构是开发利用长江流域湖泊小型鱼类资源并提高渔业产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长江重庆段干流与8条主要支流的鱼类组成及主要生境进行了调查,并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嘉陵江、乌江、綦河、小江、大宁河与长江干流的类似性系数(AFR值)大于80%,为共同区系关系,其中嘉陵江与干流的类似性系数最高。各支流与干流鱼类组成(包括鱼类种类总数、长江上游特有、珍稀、濒危鱼类数)的共有比例各有差异,其中嘉陵江最高,五布河最低。各支流的产卵场数较干流少,但都是以粘性卵产卵场为主,漂流性卵产卵场比例很低。其中,梅溪河没有发现漂流性卵产场,而五布河内漂流性卵产场和粘性卵产场均没有发现。各主要支流洄游通道最长的是小江,为146.5 km,最短的是五布河,仅19 km。河口流量最大的是嘉陵江,为2 100 m~3/s,最小的是五布河,为7.74 m~3/s。综合比较8条支流的鱼类分布情况,嘉陵江是最适宜作为长江重庆段干流替代生境的支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青海省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建设对大通河干流中上游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鱼类保护措施。现场捕获鱼类9种,采集浮游植物26种,浮游动物10种,底栖动物14种,水生维管束植物4种,分析了鱼类区系组成、种群结构及生境习性等,结合工程建设造成的水文情势变化、阻隔、生境条件变化等对鱼类产生的影响,提出生态放水、修建过鱼道、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切实保护鱼类资源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2003年5月~2008年4月,对李仙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7195号。结合历史记录,李仙江共记录鱼类64种(亚种),分属于6目14科43属,其中6种为外来种。李仙江鱼类区系中种类最多的是鲤形目的鲤科,共24属31种;其次为鲤形目爬鳅科和鲇形目鮡科,各为4属7种。近年考察数据显示,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呈下降趋势。为保护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应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和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加强李仙江流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19.
瓯江口海域夏秋季鱼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年6月和9月对瓯江口海域通过拖网和张网捕获的鱼类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渔获物中出现2纲12目33科55属72种鱼类,其中软骨鱼纲2目2科2属4种,占调查鱼类总种数的5.6%;硬骨鱼纲10目31科53属68种,占调查鱼类总种数的94.4%。根据其适温性类型可分为暖水性种、暖温性种和冷温性种,其中,暖水性鱼类有27种,占总种数的37.5%;暖温性鱼类有41种,占总种数的56.9%;冷温性鱼类有4种,占总种数的5.6%。渔获物中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占多数,其中,底层鱼类共有27种,占总种数的37.5%;近底层鱼类共有30种,占总种数的41.7%;中上层鱼类共有15种,占总种数的20.8%。渔获物中海洋性鱼类占绝大多数,共有59种,占总种数的81.9%;河口性鱼类11种,占总种数的15.3%;洄游性鱼类2种,占总种数的2.8%。与相邻海区鱼类区系特征比较,瓯江口海域具有我国亚热带北部河口海湾的鱼类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主要河流鱼类分布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8-2011年山西省鱼类本地调查基础上,研究了山西省主要河流鱼类种群、区系分布、渔获物组成、河流断面优势种、主要经济鱼类生长及鱼类资源状况等。结果显示:山西省主要河流中共有95种鱼类,分属8目14科。本次调查采集到鱼类68种,其中黄河干流最多,计42种。从渔获物组成看,各河段的第一优势种为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或 Hemiculter leucisculus;经济鱼类中,丰满度系数最大的为滹沱河的鲫鱼Carassius auratus、最小的为黄河干流的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黄河干流,该河段物种丰富,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鱼类资源变化表明,山西省主要河流鱼类资源量呈锐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