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白羽半番鸭选育研究与开发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内外番鸭及白羽半番鸭的生产概况和福建白羽半番鸭的选育研究情况,分析其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半番鸭白色羽毛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正交、反交和轮交的结果,揭示产生半番鸭白羽起主导作用是家鸭;不同基因型家鸭产生白羽半番频率是不同的,含有白羽肉鸭血统家鸭所产生的半番鸭的白羽率高于蛋用型品种,肉鸭血统愈高其F1的白色羽率也愈高;同一品种母家鸭个体间产生白羽半香鸭亦不同,生产白羽率高的个体,交换公番鸭交配后,其F1仍然是高的,可以选用这种个体纯繁,建立产白羽半番鸭的专门化品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法国白羽番鸭和福建黑羽番鸭在生长发育规律、屠宰性能及肌纤维特性上的差异,为番鸭品种资源开发利用及优质肉鸭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同批次孵出的1日龄法国白羽番鸭和福建黑羽番鸭各200羽进行饲养,公母各半,采用Logistic和Gompertz两种非线性生长曲线模型拟合番鸭的生长曲线,并通过表型与组织形态学相结合的办法对两个番鸭品种的生长性能和肉用性能进行比较.[结果]除了法国白羽公番鸭在10周龄仍处于生长高峰外,其他番鸭的生长高峰均出现在6~9周龄.两种非线性生长曲线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番鸭的生长情况,其拟合度(R2)在0.990以上,但总体上以Gompertz模型的拟合效果略优于Logistic模型.在屠宰性能上,两个番鸭品种的屠宰率均在86.00%以上,全净膛率均在71.00%以上.其中,福建黑羽母番鸭的屠宰率和腿肌率显著高于法国白羽母番鸭(P<0.05,下同),半净膛率极显著高于法国白羽母番鸭(P<0.01,下同),而屠体重、腹脂率、胸肌率和瘦肉率均极显著低于法国白羽母番鸭;福建黑羽公番鸭的活重、屠体重、腹脂率、胸肌率和瘦肉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法国白羽公番鸭.从肌纤维特性来看,随着周龄的增长,两个番鸭品种的胸肌、腿肌纤维直径均呈逐渐增加趋势,而肌纤维密度呈逐渐降低趋势.至10周龄时,两个番鸭品种的胸肌纤维直径和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表现为公番鸭的胸肌纤维直径显著小于母番鸭,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母番鸭;法国白羽公番鸭的腿肌纤维直径显著大于母番鸭,而腿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母番鸭,福建黑羽公番鸭的腿肌纤维直径极显著小于法国白羽公番鸭,纤维密度则显著高于法国白羽公番鸭.[结论]鉴于法国白羽番鸭和福建黑羽番鸭各自的优势,在今后的优质肉鸭杂交改良中可将法国白羽番鸭作为父本,福建黑羽番鸭作为母本.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AFLP标记与羽色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在利用64对引物对黑、白羽半番鸭及其母本(闽农白鸭和莆田黒鸭)池DNA进行AFLP标记全面筛查,获得3个差异带(H1、H2和H3)的基础上,再次利用AFLP技术分别对上述4个群体的全部个体进行检测,进一步验证这3个AFLP标记是否为半番鸭白羽性状特有或与其相关。结果发现,H1、H2和H3这3个差异带在黑羽半番鸭和莆田黒鸭中均不表达;在白羽半番鸭中以H1的频率最高达89%,H3的频率最低只有52%;在闽农白鸭中H1的频率也达到81%。以此表明差异带H1可作为半番鸭白羽性状辅助选择的一个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以丽佳鸭为父本、连城白鸭为母本,应用杂交、多代横交技术和群体继代选育方法,逐步固定白羽、乌喙和青脚性状,选育出2个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Ⅰ和Ⅱ)。2个新品系分别经过4个世代和3个世代选育,白羽、乌喙和青脚综合性状的比率均从0%分别提高到99.01%和99.35%,平均实现遗传力达到0.808 9和0.951 7。连城白鸭新品系Ⅰ系肉鸭7周龄公母平均体重达1 824.64±170.90g,平均饲料转化率2.93∶1;Ⅱ系肉鸭7周龄公母平均体重2 168.22±219g,平均饲料转化率2.78∶1,比基础群连城白鸭生长速度分别提高了95.0%和131.6%、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了12.3%和16.8%。结果表明选育效果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3个品种鸭的生长及屠宰性能,为进一步选育优良鸭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樱桃谷鸭、白羽番鸭和荆江鸭为研究对象,相同条件下饲养至8周龄进行屠宰,测定体重与相关的肉用性能指标。[结果]在整个饲养期,3个品种鸭生长性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樱桃谷鸭生长发育最快,荆江鸭生长最慢,而白羽番鸭从4周龄开始生长迅速;樱桃谷鸭的屠体重、全净膛重、瘦肉率、腿肌率、皮脂率和腹脂率均高于白羽番鸭和荆江鸭,差异显著(P〈0.05),而荆江鸭腹脂率为0;樱桃谷鸭的全净膛率、胸肌率、屠宰率显著小于荆江鸭(P〈0.05);3个鸭品种不同性别的屠宰指标存在差异,且樱桃谷鸭和白羽番鸭均为公鸭显著高于母鸭(P〈0.05),荆江鸭公母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品种鸭的生长和屠宰性能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蛋鸭配套系F(PS)的麻羽率,利用山麻鸭(S)分别与闽农白羽蛋鸭(F)和莆田黑鸭(P)进行正反交试验,观测各杂交组合后代雏鸭的羽色表现和分离情况,选择杂交后代麻羽率高的亲本个体进行纯繁、继代选育。结果显示:经过3个世代的选育,F×S和S×F组合雏鸭麻羽率取得显著进展,分别从44.0%和41.7%提高到84.3%和81.9%;P×S与S×P组合雏鸭麻羽率分别从19.2%和10.6%提高到22.8%和32.7%,也取得一定进展。同时,还分离到1个新品系"莆田麻鸭",有利于加快麻羽率选育。由此表明,本研究采用的正反交技术路线可行,可以有效提高蛋鸭配套系F(PS)的麻羽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选法”和遗传参数估测,经8个世代家系结合个体的选育,10周龄 F_A 和 F_B 系公母白番鸭平均体重达2661和2582g,比0世代 F_A,F_B 系分别增加1168和1115g,料肉比从4.5:1降为3.1:1,肉鸭体重羽毛同步达到上市要求.若经填饲3周,肝重为353g,达国外一级肥肝标准.8世代 F_A 和 F_B 系种鸭年产蛋数比0世代分别增加20和31个;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分别达94%,86%和98%,每只种鸭1年可为市场多提供30只雏鸭.利用 F 系公鸭与北京鸭,连城鸭和麻鸭杂交生产半番鸭,优势率高达8.1%.  相似文献   

9.
黑色素对动物毛(羽)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为探寻半番鸭和番鸭MC1R和TYR基因表达对其羽色的遗传效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MC1R和TYR基因在半番鸭和番鸭不同羽色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C1R和TYR基因在半番鸭和番鸭黑羽皮肤中的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白羽皮肤(P<0.01),MC1R基因在半番鸭和番鸭黑羽皮肤中的表达量分别为白羽皮肤的9.08倍和3.13倍,TYR基因在半番鸭和番鸭黑羽皮肤中的表达量分别为白羽皮肤的2.50和14.54倍。由此说明,TYR和MC1R基因表达水平与羽色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半番鸭及其亲本生长发育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文林  段修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26-12030
[目的]分析半番鸭不同组合及其亲本的生长性状及发育曲线。[方法]以樱桃谷鸭、金定鸭、苏牧麻鸭和白羽番鸭为亲本,杂交组配成3个杂交半番鸭,采用3种不同生长曲线模型对7个群体体重进行拟合,比较半番鸭及其亲本的生长性能。[结果]10周龄鸭体重比较表明,4个亲本鸭体重大小依次是樱桃谷鸭〉白羽番鸭〉苏牧麻鸭〉金定鸭,3个半番鸭“番金”、“番樱”和“番苏”鸭10周龄体重分别有30.33%、12.8%和22.04%的杂种优势率。3种模型中以Gompertz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其拟合参数比较表明,半番鸭的极限体重、拐点体重、最大周增重和拐点时间均较亲本有大幅提高,“番樱”鸭、“番苏”鸭绝对生长速度也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结论]该研究为开展肉鸭的杂交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1.
以公番鸭为父本,白改鸭为母本,研究不同输精参数(输精深度、输精量、输精时间和输精间隔)对半番鸭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输精深度为6 cm时的受精率显著高于输精深度为3 cm的受精率。其中输精深度为3 cm时,采用不同输精量得出的平均受精率为71.01%;输精深度为6 cm时,采用不同输精量得出的平均受精率为76.43%;不同输精量对受精率无显著影响。输精时间对受精率无显著影响,上午输精与下午输精的平均受精率分别为71.63%和70.46%;输精间隔为2 d和4 d时的受精率极显著高于输精间隔为6 d的受精率,而输精间隔为2 d和4 d的受精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半番鸭人工授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番鸭、樱桃谷鸭及半番鸭生长速度和肉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相同条件下将番鸭、樱桃谷鸭和番樱半番鸭饲养至10周龄,测定3种鸭屠宰性能、胸肌营养成分和常规肉品质。结果表明:各周龄樱桃谷鸭、半番鸭体重显著高于番鸭,10周龄半番鸭、樱桃谷鸭和番鸭体重分别为2446.4、3496.5和3440.0 g;10周龄樱桃谷鸭屠宰率、半净膛率显著高于半番鸭和番鸭,其瘦肉率最高,半番鸭次之,番鸭最低;樱桃谷鸭和番鸭皮脂率显著高于半番鸭,番鸭腹脂率显著高于樱桃谷鸭和半番鸭;半番鸭胸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番鸭和樱桃谷鸭,樱桃谷鸭胸肌脂肪含量高于番鸭和半番鸭,半番鸭胸肌水分含量显著低于番鸭和樱桃谷鸭,番鸭胸肌剪切力显著高于樱桃谷鸭和半番鸭。  相似文献   

13.
蒋立  胡茂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230-3231
[目的]探索鸭肥肝高效生产的新油脂来源。[方法]通过添加4%玉米油或鸭油对骡鸭与樱桃谷鸭进行填饲试验,比较添加动、植物油脂对鸭产肝性能的影响。[结果]经过2周填饲,骡鸭与樱桃谷鸭的体重增长达43%,而肝重至少高出对照组5倍。填饲期添加玉米油较添加鸭油更利于提高肝重与降低料肝比,但差异不显著。骡鸭和樱桃谷鸭对玉米油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而且骡鸭的产肝性能优于樱桃谷鸭。[结论]填饲期添加玉米油更有利于诱导鸭肥肝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半番鸭与番鸭精巢组织差异表达转录组测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半番鸭与番鸭精巢组织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阐明半番鸭不育的遗传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方法对半番鸭和番鸭的精巢组织进行研究,筛选其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注释和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验证。【结果】测序共获得43.84Gb Clean Data,组装后共获得193 535条Unigene。DESeq分析发现3 597个基因在两个鸭品种间差异表达,其中上调基因1 194个和下调基因2 403个,包括与生殖功能相关的基因,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7(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7-like,partial,BMK)、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owth factor receptor-bound protein 2,GRB2)、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member 6,FAS)等。GO(gene Ontology)分析发现382个差异基因获得功能注释,其中97个基因涉及发育繁殖生物学过程。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共富集到50条信号通路中,其中17个通路显著富集,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MAPK)、甘油酯代谢(glycerolipid metabolism)以及钙信号途径(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信号通路等,与生殖功能密切相关的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信号通路(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 RH)signaling pathway)和MAPK信号转导通路。经QRT-PCR验证,差异基因表达变化模式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测序结果可靠。【结论】在转录组水平上筛选出半番鸭和番鸭精巢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揭示了Gn RH和MAPK信号通路在鸭的生殖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索半番鸭生殖系统的分化机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对0~3周龄骡鸭营养物质需要水平与日常管理注意事项进行了综述,为科学合理设计育雏期骡鸭饲料日粮,降低饲养管理成本,提高骡鸭养殖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CLA)对骡鸭生产性能与肉品质的影响,为开发富含CLA的功能性鸭肉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发育良好、体重相近的7日龄骡鸭60羽,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添加1.0% CLA的试验日粮,饲养49 d后,测定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化学组成及氨基酸、脂肪酸、血清脂类含量.[结果]日粮中添加1.0% CLA对骡鸭的生长增重和饲料/增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但能显著提高胸肌粗蛋白和腿肌苏氨酸(Thr)、丝氨酸(Ser)、异亮氨酸(I1e)、苯丙氨酸(Phe)、精氨酸(Arg)水平(P<0.05,下同);同时能显著提高硬脂酸和亚油酸水平,极显著提高CLA水平(P<0.01,下同),极显著降低油酸和花生四烯酸水平.CLA虽能降低骡鸭血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但效果均不显著.[结论]在骡鸭日粮添加1.0% CLA,可提高其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改善肌肉品质风味,增加CL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消费者提供富含必需脂肪酸和功能性CLA的鸭肉产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半番鸭生产中的人工授精技术。[方法]选用公番鸭和樱桃谷母鸭为试验材料,采用按摩采精法和翻肛输精法进行人工授精试验,探讨输精量、输精间隔时间、输精时间以及稀释液对受精率的影响。[结果]公番鸭和樱桃谷母鸭自然交配受精率很低,平均受精率为39.58%,人工授精受精率可达74.79%。用磷酸缓冲液和Lake’s液稀释精液的受精率比较高,分别为75.24%和75.16%,与原精液组受精率(74.10%)差异不显著。精液稀释后在5℃保存24h后输精,其受精率均较低,分别为23.76%和34.33%。[结论]在半番鸭生产中,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可降低精液使用量和提高受精率。  相似文献   

18.
鸭TYR基因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鸡和鹌鹑的酪氨酸酶基因(TYR)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半番鸭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得到长为630bp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片段包含外显子1部分序列,与鸡、鹌鹑和孔雀的TYR基因分别有93.5%、94.3%和93.4%的同源性,充分显示了TYR基因在进化上的保守性;对扩增序列进一步研究发现第133处存在G/A突变。该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为进一步开展研究TYR基因多态性与鸭羽色的相关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自胰腺泛黄的雏半番鸭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命名为FJ1605株),经RT-PCR检测为鸭1型甲肝病毒,通过鸭胚中和试验发现该株病毒可被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DHAV-1a)高免血清特异性中和,确定该株病毒为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对该株病毒VP1基因进行分子特征分析,发现其核苷酸大小为714bp,与GenBank登录的DHAV-1a同源性为98.1%~99.7%,与DHAV-1FJ1220毒株同源性最高达99.7%;而与鸭2型甲肝病毒(DHAV-2)、鸭3型甲肝病毒(DHAV-3)VP1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仅分别为65.7%和68.3%左右。基于VP1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FJ1605分离株属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谱系。以该株病毒对7日龄雏半番鸭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可完全复制出同于临床病例的病变。以上结果显示,雏半番鸭也可感染DHAV-1a,且表现为胰腺泛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离半番鸭羽色相关基因,探索半番鸭羽色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半番鸭白羽皮肤和黑羽皮肤分别作为试验组(tester)和驱动组(driver),利用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uplexspecific nuclease,DSN)介导的均一化消减杂交方法,构建半番鸭羽色相关基因消减cDNA文库,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文库质量进行验证。【结果】①从文库中随机选取144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最终共获得64条有效序列,平均长度为1 031 bp;经BLAST比对发现,21条具有同源序列,且同源性平均为92.8%;43条未找到匹配序列,推测可能为羽色相关新基因;②Geneontology功能分析表明,已知基因参与信号转导、细胞结构、物质转运、细胞凋亡、细胞与机体防御、转录与表达调控等诸多生物学过程,并且与色素形成和转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经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后,所建文库质量良好,能够有效地富集白羽皮肤特异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