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H4-3菌株是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微生物研究中心从香蕉植株中分离到的内生菌,该菌株对香蕉枯萎病原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其活性物质为大分子蛋白.研究测定了H4-3菌株抑菌蛋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H4-3菌株的抑菌蛋白耐高温、强酸、强碱和高浓度蛋白酶,紫外线和反复冻融对H4-3菌株抑菌蛋白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人参内生细菌B69菌株对人参根腐病病原菌的作用机制,通过硫酸铵沉淀、低温乙醇沉淀等方法获得菌株发酵液中活性成分,对其抑菌物质粗提液进行稳定性测定,并对其抑菌成分进行分离,采用平板扩散法测定提取成分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B69菌株发酵液得到的提取液具有抑菌活性;对抑菌物质粗提物进行高温、酸碱度、紫外线、反复冻融和蛋白酶K处理,抑菌活性均未见明显变化。从B69发酵液中初步分离出具有抑制根腐菌活性的活性肽和胞外多糖。表明B69菌株能产生多种抑菌活性成分,抑菌成分对胁迫条件不敏感,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南大洋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菌株并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及抑菌谱研究。[方法]活性菌株筛选和抑菌谱研究采用平板扩散法,系统发育分析采用Mega4.0软件的邻接法。[结果]以尖刀镰孢菌为指示菌,从第27次南极科考采取的南大洋海水样品中筛选到20株活性菌株。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研究表明,2株活性菌株属于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2株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16株属于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对4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的抑菌谱研究表明,菌株312-1、83-1、195对尖刀镰孢菌、辣椒疫霉、大丽轮枝菌、番茄早疫病菌、瓜亡革菌、水稻纹枯病菌、芦笋茎枯病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除水稻纹枯病菌外,312-2对其他6种植物病原真菌也均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结论]4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具有较高的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生防菌株CAB-1的最优培养条件及其产生的抑菌物质稳定性。[方法]以黄瓜灰霉菌为靶标,分别采用改进牛津杯法和含药平板法测定抑菌物质活性,并对菌株CAB-1产生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及抑菌物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菌株CAB-1产生抑菌物质的最适培养基为4号培养基,最佳发酵温度为31℃,最佳发酵时间为48h。菌株CAB-1所产的抑菌物质在60℃及其以下具有热稳定性;超声波(100W)处理20min对抑菌物质的活性没有影响,处理30min以上抑菌物质的活性显著下降;紫外线照射20、30、40min对抑菌物质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照射50min后其活性显著降低;pH值为6、10、11时,抑菌物质的活性最高。[结论]该研究为利用生防菌株CAB-1开发新型微生物杀菌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H4-3菌株是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微生物研究中心从香蕉植株中分离到的一株内生菌,该菌株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初步判断其活性物质为大分子蛋白.采用硫酸铵沉淀方法提取H4-3菌株的抑菌蛋白,研究不同硫酸铵浓度对H4-3菌株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酸铵浓度的提高,H4-3菌株抑菌蛋白粗提液的抑菌活性逐步提高,其盐析后的上清液抑菌活性则逐步降低,70%饱和度的硫酸铵处理即可完全沉淀.  相似文献   

6.
从酸菜汁中分离出一株有抑菌活性的菌株,经鉴定为乳杆菌A5。温度、pH对菌株发酵上清液的影响以及发酵上清液对酶的敏感性的研究表明,发酵上清液中的抑菌物质对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较敏感,说明抑菌物质是一种蛋白质,确定为细菌素。该细菌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121℃20min的高温条件下,仍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菌株所产细菌素在酸性条件下有较强的抑菌活性(pH3.0~5.0);菌株产生的细菌素可以较好地抑制革兰氏阳性、阴性菌,表明菌株所产细菌素是一类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细菌素。  相似文献   

7.
产抑菌活性物质放线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煜玲  张利平  石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971-6974
[目的]筛选产抑菌活性物质的放线菌菌株。[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300株放线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通过最小抑菌浓度法(MIC)对筛选的阳性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筛选到抗菌活性物质产生菌111株,抑菌率为37.0%;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的菌株分别为111、10和47株。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有很大差别,菌株17488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其发酵样品稀释到2 048倍仍然表现出抑菌活性。用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作用于阳性菌株发酵产物,筛选到6株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变弱,菌株32349和kj0428的抑菌活性被抑制最明显。[结论]筛选得到的阳性放线菌菌株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为新型抗生素的筛选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近缘毛壳Chaetomium subaffine菌株LB-1产生抑菌物质的部位及提取方法进行研究,为开发生防菌株LB-1防治植物病害奠定基础。【方法】以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密封培养法检测菌株LB-1是否产生挥发性抑菌物质;采用菌体超声破碎和液态培养的方式检测菌株LB-1产生的非挥发性抑菌物质存在的部位;采用含毒培养基法和滤纸片法检测菌株LB-1培养液的硫酸铵沉淀、盐酸沉淀和有机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效果,以确定菌株LB-1培养液中抑菌物质的提取方法。【结果】菌株LB-1与2种供试病原菌密封共培养时,对病原菌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表明菌株LB-1不能产生挥发性抑菌物质。菌株LB-1菌体胞内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与对照无差异,但其培养液对B. cinerea和E. turcicum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明菌株LB-1产生的抑菌物质存在于菌体细胞外。菌株LB-1培养液的硫酸铵沉淀和盐酸沉淀对2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均无抑制效果,但有机溶剂萃取可获得菌株LB-1培养液中的抑菌物质,其中正丁醇萃取物...  相似文献   

9.
放线菌NB8菌株对致病疫霉抑制作用的实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获得高效拮抗致病疫霉的放线菌菌株,对从土壤中分离出的放线菌NB8菌株的活体及发酵液抑菌活性进行了探讨,并对该菌株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的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NB8菌株活体和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率分别为97.33%和92.00%;该菌株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对光和热都很稳定,在pH6-8保持较高活性,在室温下可储藏2个月,可连续传代10代而抑菌活性基本保持稳定,表明利用NB8控制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紫外诱变技术,对高拮抗菌株KD16-13进行诱变改良,通过致死率和正突变率试验,确定诱变时间为3.00 min,诱变后得到12株菌株,对诱变菌株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筛选出高抑菌活性菌株UV-KD-9,对玉米大斑病菌抑菌率达到81.91%,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测定,转代10代,UV-KD-9仍对玉米大斑病菌具有较高抑菌活性。最终筛选出UV-KD-9进行下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地区不同海拔环境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稀释平板倾注法从吉林长白山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的不同环境中共分离到各种放线菌菌株104株.以24种农业常见植物致病真菌作为目标供试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对104株放线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优选抗菌活性较佳的12株.将最佳放线菌No.6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并测定其发酵液滤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No.6放线菌菌株对香蕉灰纹菌、辣椒疫霉菌、黄瓜炭疽菌、番茄灰霉菌、黄瓜黑星菌、番茄叶霉菌、番茄炭疽菌、棉花黄萎菌、黄瓜枯萎菌、小麦赤霉菌、稻曲病菌、水稻恶苗病菌、小麦纹枯病菌、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纹枯菌、油菜菌核菌均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发酵滤液稀释10倍后对黄瓜黑星菌、番茄炭疽菌、稻曲病菌、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纹枯菌的抑制率分别达90.0%、93.3%、92.0%、93.3%、92.0%.  相似文献   

12.
西藏色季拉山土壤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稀释平板倾注法从西藏色季拉山22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各种放线菌菌株120株。以水稻稻瘟病菌、立枯丝核菌、棉花枯萎菌、烟草赤星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对峙培养法共获得对植物病原真菌抑菌圈直径>15 mm的菌株7株。将这7株放线菌菌株进行液体发酵试验,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各个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菌株2152无论是活体还是其发酵液对4种供试病原菌均表现强烈的抑菌效果,发酵滤液稀释10倍后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率达78.6%。  相似文献   

13.
利用活体微生物农药防治铁皮石斛黑斑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活体微生物控制铁皮石斛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黑斑病,采用测量抑菌圈的方法,通过从铁皮石斛土壤中筛选到的15种抑制菌,对显著抑制石斛黑斑病原菌的拮抗微生物进行了优选,并研究其单一发酵液和复合发酵液对石斛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筛选出的细菌进行单一发酵液试验,细菌B6、B8和B10有较强的抑菌能力;进一步将单一发酵液两两复合后发现,部分复合发酵液出现了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抑菌能力最高及增效作用最强的是细菌B6和B8浓度为10.0mg/mL的复合发酵液,抑菌圈直径达到了32.4mm,该方法简便,费用低,实验周期较短,现象容易观察,适合小型的实验室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农用植物酵素液中筛选对梨黑腐皮壳菌(Valsa pyri)具有抑菌活性的细菌菌株,明确其对梨树腐烂病的防治潜力,以梨黑腐皮壳菌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牛津杯法从分离自农用植物酵素液的细菌中筛选拮抗菌株,并分析拮抗菌株对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及防病效果。结果表明,从农用植物酵素液中分离的68株细菌中初筛出15株对梨黑腐皮壳菌具有抑菌作用的细菌,占分离菌株数的22.1%,抑菌率为41.25%~74.14%。经过复筛,4个菌株(gjfn2、gjfn4、PFN41、PGY-FX67)的发酵液和除菌发酵滤液抑菌率分别大于70%和60%,显著高于其他菌株。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和gyrA基因序列分析,将gjfn2、gjfn4和PGY-FX67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PFN41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4个拮抗菌株发酵液和除菌发酵滤液对梨黑腐皮壳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gjfn4、PFN41菌株发酵液及除菌发酵滤液对梨黑腐皮壳菌分生孢子的抑制率36 h均可达到100%,并使梨黑腐皮壳菌菌丝形态畸形、弯曲、末端膨大。离体枝条法防效测定结果表明,4个菌株的发酵液防效均达到79%以上,除菌发酵滤液防效均达到73%以上,其中gjfn4菌株的防效最佳,其发酵液、除菌发酵滤液及除菌发酵滤液50倍稀释液对梨树腐烂病防效分别均达到84.79%、81.57%和67.27%。由此表明,从农用植物酵素液中筛选获得的拮抗细菌菌株具有防治梨树腐烂病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测定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可分泌Melittin(1-13)-LL(17-30)(M-L)杂合肽的毕赤酵母工程菌发酵上清液的抑菌谱以及生物稳定性。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对16株指示菌的抑菌效果,以及经过模拟胃肠液和不同温度处理后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上清液对多种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且抑菌直径半数在20mm以上,而对有益菌屎肠球菌无抑菌作用;经模拟胃液处理后,活性明显下降;但经过模拟肠液以及不同温度梯度处理后抑菌活性无明显变化。因此,杂合肽M-L发酵液抑菌谱广,温度耐受性好,但在胃液中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以6种农作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从湖北省神龙架地区的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抗真菌放线菌,命名为ⅡB21.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和16 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0.00 g/L,牛肉膏4.00 g/L,K2HPO43.00 g/L,MgSO4 0.75 g/L,KH2PO4 1.00 g/L.发酵液稳定性试验表明,发酵液在30℃下达到最大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41.16 mm,在4~60℃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其抑菌圈直径均为最大抑菌活性的72.10%以上;发酵液在pH 3.0~10.0具有较好的酸碱稳定性,其抑菌圈直径均在最大抑菌活性的74.95%以上;发酵液中抑菌活性物质在紫外光照射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从麦冬植被土壤中分离得到放线菌52株,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为指示细菌,采用平板涂抹法筛选出17株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其中抑菌效果较好的放线菌是F13、F25、F50号菌株,其抑菌圈直径在15~20 mm之间,占分离得到放线菌总数的5.77%,F13号菌株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20 mm;采用平板对峙法进一步测定了F13、F25和F50菌株对棉花黄萎菌、番茄早疫菌和玉米串珠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F13对黄萎菌的抑菌效果较强,抑菌率为56.7%,F25对串珠镰刀菌的抑菌效果较强,抑菌率为41.2%.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链霉菌Streptomyces tz92发酵液的抗真菌谱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菌株Streptomyces tz92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等31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圈直径在20mm以上,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52.45 mm;发酵液中的抗菌物质对温度变化、光照、紫外光以及在碱性条件下都比较稳定,但在强酸环境中不稳定;菌株Streptomyces tz92连续传接10代,抑菌活性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以海南发病香蕉园中的健康香蕉根际土壤为样品,以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m f.sp.cubense(FOC)为指示菌进行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初筛得到16株拮抗菌,通过复筛得到1株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菌株YL-19,其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为26.26 mm。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42℃,最适初始pH值为6~8。对发酵液的抑菌物质稳定性初步研究显示:抑菌物质对胰蛋白酶及紫外线照射不敏感,对强酸、强碱和温度比较敏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用YL-19二次发酵的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4%,且对香蕉苗有明显的促生效果。  相似文献   

20.
放线菌株SJY56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海省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土样中分离放线菌株230个,经平板对峙培养初筛和发酵过滤液抑菌试验,得到一个较好的菌株SJY56,其发酵液经5倍稀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为21mm.经培养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SJY56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atroolivace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