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岩扇贝闭壳肌营养成分的分析及与中国3种扇贝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闭壳肌的营养成分,采用常规营养分析方法,对岩扇贝及虾夷扇贝Patiopecten yesoensis、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闭壳肌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部分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4种扇贝闭壳肌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岩扇贝闭壳肌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和总糖的质量分数(鲜计)分别为78.68%、16.13%、0.92%、1.77%和1.92%,与另3种扇贝相比,岩扇贝闭壳肌的粗蛋白质与灰分含量相对较高,水分与粗脂肪含量较低,总糖含量与虾夷扇贝接近,高于栉孔扇贝,低于海湾扇贝;岩扇贝闭壳肌中必需氨基酸总量(EAA)为5.17%,占氨基酸总量的35.5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为59.10%,略高于其他3种扇贝,接近FAO/WHO的理想氨基酸模式,呈味氨基酸(DAA)总量为7.25%,占氨基酸总量的49.82%;岩扇贝闭壳肌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占总脂肪酸的48.56%,其中EPA和DHA占总脂肪酸的41.84%,略高于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岩扇贝闭壳肌矿物元素中常量元素的含量依次为KMgCa,微量元素中Zn含量较为丰富。研究表明,岩扇贝闭壳肌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的特点,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较高,是一种具有潜在引种价值的扇贝。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两种生长环境对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或贝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对在两种不同条件下生长的岩扇贝筏养(壳长为11.89 cm±0.50 cm)、野生岩扇贝(壳长为15.24 cm±1.36 cm)闭壳肌及非闭壳肌软体部的一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筏养岩扇贝个体的软体部比例(26.07%)显著高于野生个体(17.69%)(P0.05),但两者闭壳肌比例差异不大;筏养岩扇贝个体的闭壳肌和非闭壳肌软体部的粗脂肪含量(0.37%、3.70%)显著高于野生个体(0.20%、3.51%)(P0.05),在两种生长条件下,岩扇贝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含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筏养岩扇贝个体闭壳肌和非闭壳肌软体部脂肪酸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26.68%、17.01%)显著高于野生个体(18.09%、7.83%)(P0.05),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18.52%、17.11%)显著低于野生个体(23.75%、23.93%)(P0.05),但筏养与野生岩扇贝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和EPA+DHA含量在相同组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岩扇贝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平均值(80.13)明显高于筏养岩扇贝(63.70),且野生个体非闭壳肌软体部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含量(EAA)、呈味氨基酸含量(DAA)均高于筏养个体,但野生与筏养个体闭壳肌中的TAA、EAA、DAA含量相差不大,筏养与野生岩扇贝的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DAA/TAA)、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EAA/TAA)也非常接近;筏养个体闭壳肌中Se和K的含量分别为野生个体的3倍和2倍,而Fe含量仅为野生个体的三分之一。研究表明,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岩扇贝除了少量指标外,营养成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对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5)。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5),鲜味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中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95.63%和87.96%,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同时,野生与养殖鲤鱼肌肉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表明鲤鱼饲料配方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添加量可能不足。总的来说,野生鲤鱼肌肉的营养价值稍优于养殖鲤鱼。  相似文献   

4.
2种养殖模式下罗氏沼虾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泊养殖和池塘养殖的罗氏沼虾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湖泊养殖罗氏沼虾粗脂肪含量低于池塘养殖,灰分含量高于池塘养殖(P0.05);2种养殖模式的罗氏沼虾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和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可知,湖泊和池塘养殖的罗氏沼虾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苏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根据化学评分(CS)可知,湖泊养殖和池塘养殖罗氏沼虾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苏氨酸。湖泊养殖和池塘养殖的罗氏沼虾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接近,分别为65.31、65.92;湖泊养殖和池塘养殖的罗氏沼虾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湖泊养殖罗氏沼虾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均显著高于池塘养殖(P0.05)。从蛋白质营养角度来看,湖泊养殖和池塘养殖罗氏沼虾相似;从脂肪营养角度来看,湖泊养殖罗氏沼虾高于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5.
微波真空干燥对虾夷扇贝闭壳肌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微波功率密度和脉冲间歇比条件下,研究了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闭壳肌中蛋白质、多糖、粗脂肪和脂肪酸保留率的变化情况,以探讨微波真空干燥对扇贝闭壳肌营养成分的影响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真空干燥中的微波功率密度和脉冲间歇比显著影响扇贝闭壳肌蛋白质、多糖、粗脂肪和脂肪酸的保留率(P<0.05),在较低的微波功率密度和较小的脉冲间歇比(间歇时间长)下,闭壳肌的营养成分保留率较高;在微波功率密度为2 W/g、脉冲间歇比为10 s-on/20 s-off、真空度为-90 kPa的最佳干燥条件下,扇贝闭壳肌需297 min可达15%的干基含水率,干贝的蛋白质、多糖、粗脂肪、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的保留率分别为96.84%、87.52%、60.40%、59.66%和63.62%。研究表明,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干燥速度快,干贝柱品质好,科学地选控干燥参数,有利于蛋白质、多糖、粗脂肪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的保留。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1龄(1a)和3龄(3a)笼养斑头雁肌肉组织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1a和3a斑头雁基本营养成分较为接近;在氨基酸组成方面,3a斑头雁的氨基酸总量、8种必需氨基酸总含量和4种鲜味氨基酸总含量较1a斑头雁高;脂肪酸组成的情况,脂肪酸总量、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1a较高;1a斑头雁钾(K)、镁(Mg)、钙(Ca)、铁(Fe)含量均高于3a斑头雁。  相似文献   

7.
鱼礁区与池塘养殖刺参体壁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人工鱼礁区和池塘两种养殖模式下刺参Apostichopus joponicus体壁营养成分及品质的差别,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两种养殖模式的刺参(体质量约为200 g)体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鱼礁组刺参体壁的粗脂肪、胆固醇、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能量均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二者的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鱼礁组刺参体壁的Na和Mg含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Ca、Fe、Cu、Mn含量均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鱼礁组刺参体壁的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而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池塘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苏氨酸外,鱼礁和池塘组刺参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值均小于1,二者的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鱼礁组脂肪酸中仅C16:1和C20:5n3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养殖模式会影响刺参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在人工鱼礁区养殖的刺参,其营养价值优于池塘养殖刺参。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易逝期贝类活品品质变化机制,以壳长(11.01±0.31)cm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研究对象,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其湿藏条件下的代谢特征,试验设活品虾夷扇贝对照组(A)和湿藏组(C),并对虾夷扇贝闭壳肌的pH、糖原及代谢组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捕后湿藏的虾夷扇贝闭壳肌pH和糖原水平变化不大;经多元统计分析,品质易逝期湿藏36 h的虾夷扇贝闭壳肌中共检测出7个显著性差异代谢物,分别为二十二烷酸(behenic acid)、酪胺(tyra-mine)、脯氨酰谷氨酸(prolyl-glutamate)、二磷酸腺苷葡萄糖(ADP-glucose)、尿苷5′-二磷酸(UDP)、3-磷酸丝氨酸(3-phosphoserine)和柠檬酸(citrate);通路分析显示,三羧酸循环(TCA cycle)是最易受影响的代谢通路.研究表明,品质易逝期湿藏36 h条件下的活品虾夷扇贝与初始扇贝相比,传统理化指标变化不大,但其代谢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代谢组学方法可较为灵敏、全面地反映活品虾夷扇贝湿藏期间的实时状态.  相似文献   

9.
以2龄普通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象牙白"品系虾夷扇贝外套膜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壳色虾夷扇贝外套膜的形态学与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虾夷扇贝外套膜具有典型的双壳贝类外套膜特征,不同壳色虾夷扇贝左壳外套膜游离端上的黑色条斑普遍多于右壳,普通虾夷扇贝外套膜游离端上存在的黑色条斑较多,而"象牙白"品系虾夷扇贝外套膜游离端上存在的黑色条斑较少。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壳色虾夷扇贝外套膜的生壳突起均不含色素颗粒,取自黑色条斑部位的外套膜,缘膜突起外表皮和感觉突起表皮细胞的顶端胞质分布有大量棕褐色色素颗粒,无黑色条斑部位的外套膜仅个别感觉突起可观察到有少量色素颗粒分布,外套膜其余部位在组织结构上均无明显差异。本研究推测,虾夷扇贝感觉突起以及缘膜突起与贝壳色素富集存在密切关系,这可为虾夷扇贝不同壳色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比较安徽省太平湖水库放养和池塘养殖鳙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太平湖放养鳙肌肉水分(78.42%)、粗脂肪含量(0.78%)均低于池塘养殖鳙(80.09%、1.40%);太平湖放养鳙的粗蛋白含量(18.71%)高于池塘养殖鳙的粗蛋白含量(17.38%);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别。2个群体均含有18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17.62%、16.66%,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14%、6.68%,占总氨基酸的40.52%、40.10%;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6.48%、6.13%,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6.78%、36.79%;而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2.05、78.36。根据氨基酸评分,水库放养和池塘养殖鳙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缬氨酸;根据化学评分,色氨酸为2个群体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缬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分别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2个群体分别检测出16、15种脂肪酸,太平湖鳙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26.06%)低于池塘养殖鳙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29.29%);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33.02%)、二十碳五烯酸含量(12.37%)、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5.55%)均高于池塘养殖鳙(31.01%、9.31%、4.58%),而饱和脂肪酸含量两者无显著差异,说明太平湖水库放养鳙具有较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舒琥  周莹  肖丹  廖育艺  张海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02-12905
[目的]通过对三斑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的评价来评估其开发与利用价值,为培养优良的石斑鱼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对6尾野生三斑石斑鱼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野生三斑石斑鱼肌肉(鲜样)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7.97%、1.30%、20.07%和0.94%。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质量分数,干样)为86.50%,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EAA)总量为37.87%,占氨基酸总量的43.76%,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三斑石斑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2.36,4种鲜味氨基酸(DAA)总量(质量分数,干样)为32.53%。脂肪酸中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3.17%和4.85%,矿物质含量丰富。[结论]三斑石斑鱼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2.
花(鱼骨)的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常规方法对体重(84.34±13.48)g、体长(17.51±0.72)cm的花鱼骨Hem ibarbus maculates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鱼骨肌肉鲜样中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和灰分的含量(均为质量分数)分别为17.5%、2.8%、78.4%和1.2%;新鲜肌肉中18种氨基酸的总量为15.46%,占鱼体粗蛋白质的88.34%,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6.14%,占氨基酸总量的39.69%,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均显示,花鱼骨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 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9.02,脂肪酸中含有高比例(23.6%)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于鲤科其它名优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肉种鸡种蛋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影响。选用27周龄体重相近爱拔益加(AA)肉种鸡24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产蛋率达5%时开始试验,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粮能量水平分别为对照组80%、70%、50%,各组每日投料量及饲粮中粗蛋白质、氨基酸等其他营养水平均相同,40周龄结束试验,测定种蛋中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35周龄时50%限饲组蛋黄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80%、70%限饲组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70%、50%限饲组蛋黄中苏氨酸、苯丙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限饲组蛋黄中总游离氨基酸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限饲组对蛋清中必需氨基酸、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70%、50%限饲组蛋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35周龄时50%限饲组蛋黄中必需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40周龄肉种鸡70%、50%能量限饲组必需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均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35周龄时,肉种鸡能量限饲可提高种蛋中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40周龄时不宜过度能量限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野生和养殖大刺鳅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方法]采用国标生化分析方法对野生和养殖大刺鳅幼鱼期、性未成熟期和成鱼期的一般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结果]野生和养殖大刺鳅幼鱼和成鱼肌肉中的水分、钙含量呈下降趋势,野生大刺鳅均高于养殖大刺鳅;粗蛋白、粗脂肪和磷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养殖大刺鳅的粗蛋白和磷含量均高于野生大刺鳅。野生和养殖大刺鳅3个生长阶段肌肉中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93.19、97.59、96.41和96.25、92.36、95.88,养殖大刺鳅的鲜味氨基酸总量均高于野生群体。脂肪酸含量在不同生长阶段变动较大,野生和养殖大刺鳅的幼鱼期、性未成熟期、成鱼期均含有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52.17%、68.75%、69.23%和75.34%、74.67%、74.25%。[结论]野生与养殖大刺鳅蛋白质含量较高,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与食用价值。养殖大刺鳅的肌肉营养价值优于野生大刺鳅。  相似文献   

15.
史氏鲟鱼鱼籽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研究史氏鲟鱼鱼籽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利用蛋白质营养的化学评估,为鲟鱼鱼籽的深加工提供参考,为鲟鱼资源的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常规测定方法分析史氏鲟鱼鱼籽中的营养成分。检测结果显示史氏鲟鱼鱼籽中粗蛋白含量为26.00%;18种氨基酸含量为25.21%,其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为10.16%,占氨基酸总量的40.3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67.51%,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色氨酸,其氨基酸评分为92;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2.8%,EPA和DHA共占10.3%;矿物质含量丰富,尤其是Fe、Zn,达22.07 mg/kg和18.00 mg/kg。因此,史氏鲟鱼鱼籽具有高蛋白、低糖的特点;蛋白中氨基酸种类齐全,配比合理;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值得大力开发研究与推广的优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草鱼和赤眼鳟正交(草鱼(♀)×赤眼鳟(♂))的子一代F1(下文中简称"正交F1")与同龄草鱼、赤眼鳟的肌肉营养特性,评价正交F1肌肉的营养价值,选取18月龄的健康正交F_1、草鱼及赤眼鳟各12尾,采用生化方法分析3种鱼背肌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并进行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正交F_1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草鱼的(P0.05),显著高于赤眼鳟的(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草鱼的(P0.05),显著低于赤眼鳟的(P0.05);正交F_1肌肉中的总氨基酸(AA)含量、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和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分别为156.45、62.81、61.32 mg/g,其中AA含量和DAA含量均显著高于草鱼的(P0.05),且低于赤眼鳟的(P0.05);对试验结果进行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分析,发现赖氨酸为3种试验鱼共有的评分最高的氨基酸;正交F1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总脂肪酸的67.67%,显著高于赤眼鳟的(P0.05),显著低于草鱼的(P0.05),其ω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与ω3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族的比值为5.88。结果表明,正交F_1较草鱼具有更好的肌肉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7.
长江刀鲚产卵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常熟江段刀鲚产卵群体肌肉生化组成及能量密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肌肉水分含量为(74.62±0.21)%,粗蛋白含量为(16.75±0.08)%,粗脂肪含量为(6.78±0.10)%,粗灰分含量为(1.49±0.02)%,能量密度为(7.21±0.04) kJ/g。刀鲚肌肉中含有l8种氨基酸,其总量占鲜样和干样的比例分别为15.22%和5999%,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39.56%,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0.53。测定了刀鲚肌肉中1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7种,EPA+DPA占脂肪酸含量的8.27%。刀鲚肌肉中钙含量为(831±9.08)μg/g,显著高于常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