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振荡方式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提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振荡方式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提取的影响,选用0.43 mol·L-1 HNO3和0.01 mol·L-1 CaCl2作为提取剂,利用行星轮旋转振荡仪、往复式振荡器、回旋振荡培养箱3种设备,设置6种不同振荡方式,对4种典型历史污染农田土壤进行有效态重金属提取。结果表明:回旋振荡(CYO)下HNO3提取的4种土壤重金属总摩尔浓度均显著高于往复振荡(RCO)和行星轮旋转振荡(RTO1);行星轮旋转振荡(RTO1)下CaCl2提取的重金属总摩尔浓度均高于回旋振荡(CYO)和往复振荡(RCO)。行星轮旋转振荡下不同旋转方式和转速处理之间也存在差异:对于4种土壤,公转30 r·min-1方式下的土壤HNO3提取态重金属总摩尔浓度最低;对于浙江富阳、广东乐昌、浙江台州3种土壤,公转30 r·min-1方式下CaCl2提取的重金属总摩尔浓度最高。试验结果说明不同振荡方式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提取具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在有效态重金属提取方法制定及实验室间比对时需考虑不同振荡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旋转机械中最具代表性的转子系统,讨论了转子不平衡、不对中、转子弯曲、油膜涡动、油膜振荡等常见故障发生和发展的机理,对故障机理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东方红-1002/1202变速箱第二轴的6个从动齿轮分别用5个隔套间隔,从结构上分析,如果前端的2个螺母紧后没松动,齿轮与隔套之间没有间隙,和轴之间不存在游动量,挂挡后变速箱第二轴、齿轮、隔套同步旋转运动,它们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故不应出现磨损现象。然而新车经使用1年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初步判断是变速箱第二轴的设计刚度不够。工作中,第二轴在旋转中反复弯曲挤压隔套,又因隔套没有齿轮硬度大,造成隔套的磨损。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某些特殊工况下,清管器和检测器皮碗在清管和检测过程中产生的皮碗偏磨现象。深入分析了导致皮碗出现偏磨的原因,提出一种适用于直径355.6 mm油气管道的复合耐磨皮碗结构设计方案。利用有限元模拟仿真分析方法验证了复合耐磨皮碗结构在不同管道壁厚下的适应能力和密封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皮碗结构与不同壁厚管道的接触过程中,在保证固有密封性能的条件下,皮碗外边缘上的万向滚珠可以有效减少皮碗唇边与管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分担皮碗唇边所受的正压力和接触应力。说明该复合耐磨皮碗结构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可以有效减缓皮碗唇边磨损,减少皮碗偏磨现象的产生。该复合耐磨皮碗结构设计和密封性能的分析验证,对于丰富中国清管器和检测器用皮碗设计理念,完善清管器和检测器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受井斜、高含水、聚驱、工具质量和地层等因素影响,管杆偏磨和腐蚀结垢现象加剧,造成躺井井次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油田生产。为此,从管、杆偏磨,抽油泵故障以及地层因素这3个方面对河南油田第一采油厂躺井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生产实际从偏磨治理(包括实施杆径统一、使用油管锚定或尾管加重技术、合理使用防磨器或铸塑杆、通过杆柱力学分析调整杆柱组合、聚驱井全井扶正、优化抽吸参数、采用抽油杆旋转、简化机堵井管柱等8个方面)、改进抽油泵结构(包括脱节器和活塞凡尔罩的改进)、地层因素躺井治理(包括腐蚀结垢和出砂井治理)对躺井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不同井况及井下管柱特点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了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钻井作业中,水平井实钻轨迹往往同时存在井斜角和方位角改变,水平段近似呈波状变化,管柱屈曲现象复杂。针对这一问题,对现有的水平井管柱屈曲特性试验装置进行了改造,通过改变管柱组合的尺寸和井眼曲率,开展了波状水平段管柱屈曲特性室内模拟试验,得到了波状水平段管柱螺旋屈曲临界载荷以及屈曲后管柱受摩擦阻力随井眼曲率和环空间隙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波状水平井眼中,随井眼波状段曲率的增加,螺旋屈曲临界载荷逐渐降低,钻柱屈曲后的摩擦阻力增大;同一种钻柱下,井眼与钻柱的环空间隙增大会导致钻柱临界屈曲载荷降低,摩擦阻力增大。该研究对现场合理选择钻井管柱尺寸以及控制水平井井眼轨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110MW、四角切向喷射的煤粉动力锅炉为对象,借助CFX4.2软件,在α-250工作站对该型锅炉的燃烧过程开展了数据模拟研究,研究发现:在该型炉膛内存在某种由准强制涡和准自由涡所组成的涡结果,这些涡均属于大尺度涡(非亚格子涡);在这些准强制涡和准自由涡即大尺度涡之间以及某些涡与固壁或涡与喷射气流之间因扩散燃烧及强剪切而导致局部火焰增强现象即所谓“砂轮”效应,从Zeldovich转换和广义Reynolds比拟及粘性耗散的角度,定性地分析了这一效应。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水方式下番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东圣一号番茄为试验材料,在日光温室内进行了无压灌、滴灌和沟灌的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方式对作物根区土壤水分含量、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耗水量的影响,得出了相应的变化规律;同时,以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LAI-叶面积指数和根干重为产量构成因素,通过通径分析方法,计算它们与产量之间的直接通径系数和间接通径系数.结果表明: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无压灌>滴灌>沟灌的趋势,无压灌和滴灌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沟灌相比较分别提高了126.1%和63.4%;不同灌水方式下耗水强度在开花结果期与结果盛期比较大,苗期与结果末期比较小;产量与茎粗、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之间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在不同的灌水方式下均可以采用茎粗和根干重作为评价番茄高产的单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我厂自成立投入生产后,就开始修埋匈牙利单缸烧球式的S L50/55及G—35(GS—35)拖拉机,在这方面修理的台数较多,所以发现的问题比较多,有: (一)缸筒偏磨:在匈牙利S L50/55拖拉机来说这一现象是很多的,有时因为严重的偏磨增大阻力而引起机车无力。并且往往造成连杆弯曲,缸体及活塞早期磨损及连杆瓦片边缘的脱落。造成这一故障的主要原因,(除因连杆弯曲校正修理外)是由于安装时缸体装偏,或装曲轴时左右位置移动所造成。我厂在早期修车中发生过曲轴缸筒装好以后活塞连杆按装不上,有时装好机车摇不动,即便  相似文献   

10.
以枣树和棉花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田条件下,枣棉复合系统对植物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作、间作模式下枣树和棉花地上生长指标及叶片光合特性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枣树表现为单作模式大于间作模式,而棉花则为间作模式大于单作模式。单作、间作模式下枣树叶片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而棉花则没有出现该现象。枣树与棉花共生期,从枣树、棉花地上部生长指标以及间作中棉花偏土地当量比可知,间作增强了棉花的间作优势,提高了复合系统的经济效益。复合系统种间地上部之间存在光能的竞争,这种竞争减弱了间作枣树对光能的利用,增强了间作棉花的光合作用能力,有利于间作棉花利用种间光合作用优势积累更多的干物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种硬质合金钻头,在高转速和不同进给速度条件下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孔加工正交试验,通过研究其轴向力和扭矩以分析刀具条件和切削参数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主轴转速是影响轴向力和扭矩的最主要因素,高转速钻削时轴向力和扭矩都显著减小;减小进给速度也使轴向力和扭矩减小,但其影响小于主轴转速.此外,钻头材质对轴向力和扭矩的影响大于钻头几何形状和进给速度;进给速度对轴向力的影响较大,而钻头几何形状对扭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挖坑机动态力学参数测试试验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挖坑机动态力学参数 (扭矩和入土阻力 )与其影响因素 (钻头转速、钻头进给速度、土壤质地、土壤硬度、土壤湿度 )以及工作部件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 ,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 .试验装置是进行研究的必备条件 ,为此作者自行研制了挖坑机动态力学参数室内测试试验装置 .该试验装置能根据试验要求 ,改变各影响因素值 ,采用传感器电测方法 ,通过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在挖坑作业全过程中 ,实现对力学参数的动态实时记录 ,在营林机械有关挖坑机研究领域是一项创新 .已完成的试验证明 ,该试验装置性能稳定 ,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贮存过程中不同形状玉米颗粒与镀锌钢板间滚动摩擦系数对颗粒堆基底接触力分布的影响,采用离散元法数值模拟标定球形、锥形和矩形玉米颗粒间滚动摩擦系数。玉米颗粒形状越不规则,滚动摩擦系数越大,其中锥形玉米颗粒间滚动摩擦系数最大。以3种形状玉米颗粒与镀锌钢板间滚动摩擦系数为因素,以玉米颗粒与基底法向、切向接触力平均值为指标,作3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模拟试验,运用Design-Expert8.0.6软件数据处理,基于结合响应曲面法分析试验结果。随玉米颗粒与镀锌钢板间滚动摩擦系数增加,玉米颗粒与基底间法向和切向接触力平均值均先增大后趋于稳定,且模拟试验得玉米颗粒与基底法向接触力分布规律与物理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粮仓设计及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一穴小群体的边际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证实,一穴多株的小群体范围内,存在着明显的边际效应。条形穴栽培与圆形穴栽培相比,能够发挥这种边际效应,提高大群体的群体数量与群体质量,起到增蘖增穗增粒而显著增产的效果。圆形穴栽培产量为1165167kg/hm2,条形穴栽培为1230267kg/hm2,比圆形穴栽培增产65100kg/hm2,增产率为559%。为水稻栽培上采用一穴两墩插秧、条形穴机插、条形穴盘育抛秧及摆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黑水虻在畜禽粪便处理后续分离环节中应用筛分机械作业难、缺乏准确离散元仿真模型等问题,以黑水虻为研究对象,基于EDEM仿真软件模拟,选取系统中"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以堆积角为评价指标,对黑水虻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标定进行研究.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对黑水虻...  相似文献   

16.
依据自行设计的农业物料摩擦系数自动测量装置,针对不同品种、取样方向荔枝果壳以及不同斜面倾角,测得荔枝果壳-橡胶板、果壳-尼龙板之间的摩擦系数.结果表明,荔枝果壳-橡胶板的静摩擦系数为0.8202~O.8683,滑动摩擦系数为0.8184~O.8738;果壳-尼龙板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407~0.474;荔枝品种和取样方向对果壳静摩擦系数存在一定影响,对滑动摩擦系数影响不大.因此,在建模的时候可近似将荔枝果壳当成各向同性材料,这些为荔枝收获、加工、储运等设备的设计提供了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使用经过改进的免耕直播机,进行了夏玉米免耕直播、耙茬播种和耕翻播种三种不同方式的对比试验。试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解决免耕直播(条播、播后还需人工间苗)。第二阶段使用由西德引进的自动检拾装卸车,茎杆粉碎机和免耕点播机(由精量点播机改装而成)解决腾地和免耕点播的机械化。六年的试验结果证明,免耕直播与其他两种方式相比,在播种日期相同的条件下,产量无显著盖异,而且还有以下好处:1.可以提早播种1—2天。2.有抗旱、防涝的作用。3.有利于密植抗倒伏。4.节能省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深栽钻孔机钻螺旋翼片受力的变形和应力情况。[方法]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按照高效深栽植树机钻头的结构尺寸和实际工作条件,建立钻螺旋翼片的三维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静力分析。通过对植树机钻升土理论的分析与计算,确定了翼片最优导程和工作受力参数,并在ANSYS中直接建立三维实体模型,螺旋翼片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静力分析。同时,对翼片螺旋角α与其应力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通过对钻的静态分析,得到了主轴工作时的应力和变形数据。分析数据表明俞国胜老师研制的深栽钻头静强度可以满足工作要求,且结构参数存在一定富余,可以实现进一步的结构优化。[结论]该研究为螺旋翼片进一步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系统探索覆膜对胡麻植株的全面影响,完善地膜胡麻生长发育规律。以常规露地条播为对照(CK),研究陇东旱塬区普遍应用的两种覆膜方式(全膜覆土穴播、膜侧条播)下胡麻根系生长情况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处理下0~10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盛花期)和胡麻籽粒产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21.71%和20.34%,膜侧条播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在胡麻现蕾期和盛花期,全膜覆土穴播和膜侧条播处理下胡麻0~10 cm主根直径较CK显著提高4.11%~103.39%,根干质量较CK提高21.76%~30.98%,根冠比较CK降低4.38%~29.46%,但在盛花期膜侧条播处理下胡麻主根直径、根干质量、根冠比与CK差异不显著;成熟期,覆膜处理对胡麻根系的影响效应逐渐减弱。综上所述,全膜覆土穴播和膜侧条播均能够促进胡麻根系生长,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和胡麻籽粒产量,且全膜覆土穴播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0.
The L-P ring complex is thought to be a molecular bushing that supports flagellar motor rotation at about 10,000 revolutions per minute with presumably very little friction. Structural studies of this complex have been limited because only very small amount of samples are available. Therefore devising an efficient method of crystallization was essential. The addition of a phospholipid and its subsequent slow depletion by phospholipase A2 have been used to successfully grow well-ordered monolayer crystals that extend up to about 10 micrometers. The interaction of the L-P ring complex with lipid membranes was also visualized during this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