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1978年以来的时间序列数据和2008年的截面数据,以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总产量为农村经济度量指标,实证分析工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定边县工业总产值对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并且农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出现了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2.
谢华文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9):998-1002
文章从农业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和住房面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方面对广西6个农业经济区域和14个地市的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广西农业经济区域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提出了鼓励各区域之间进行横向经济联合、以"龙头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因地制宜统筹各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借鉴区内外或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成功经验等促进广西农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0—2013年统计数据,从农村信息资源、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和农村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构建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进而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农户计算机拥有量、农村宽带接入户和农村人均图书馆馆藏量等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是导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及区域差异,计量结果表明,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同时由于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的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正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的前身是湖南省国营西洞庭农场,2020年经济总量37.88亿元,人均GDP超7万元,规模工业总产值上百亿元,规模工业企业总数63家,是湖南省工业集中区、国家高新区生物科技产业园。2020年农业总产值达8.4亿元,是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相似文献   

5.
运用2004—2015年时序数据,对延边地区化肥投入密度、农膜投入量、农药投入量及畜禽粪尿猪粪当量排泄密度与农业人均总产值的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关系进行拟合和验证。结果表明:化肥投入密度与农业人均总产值呈"U"型曲线关系,且现阶段处于"U"型曲线的右侧,随经济的发展,化肥带来的环境压力会加重;农膜与农药的投入量与农业人均总产值呈倒"U"型曲线关系,现阶段都已经过转折点,随经济的发展,农膜与农药带来的环境压力在降低;畜禽粪尿猪粪当量排泄密度与农业人均总产值呈"N"型曲线关系,现阶段处于第2个转折点右侧,其污染状况再次出现恶化趋势,结合上述结果,政府应着重加大对化肥及畜禽养殖业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开展我省农村庭园经济高功能生态结构(工程)优化模型研究,我们于1986年9月下旬对宣城地区宣城、郎溪两县的8个乡(镇)、14个树的16个发展庭园经济先进典型户,进行了庭园经济发展现状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于后。一、庭园经济的兴起是宣城地区农村商品生产的新起点庭园经济在农业发展中兴起。宣城地区属我省皖南丘陵山区,辖5县164个乡(镇),有52.14万农户,221.82万人,全区总面积1546.3万亩,耕地面积仅224.5万亩,占总面积14.52%,人均耕地1.01亩,约低于、全省农业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粮食生产主要是提高自给水平,因此,以现有耕地发展商品生产,潜力是有限的。但自1982年农村在巩固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  相似文献   

7.
1.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9000亿元左右,其中农业产值达到5400多亿元。农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800元,其中经济发达地区达到1000元,中等发达地区达到800元,经济不发达地区达到600元,农村绝大多数居民达到小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一、湖南省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的回顾 解放以来,湖南省的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83年的农业总产值较1952年增加了1.8倍。但从农村各业的产值结构来看,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不大的(见下表),在1983年的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64.4%,林业占4.1%,牧业占17.8%,副业占11.8%,渔业占1.9%,仍还是以耕作栽培业占主导。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粮食和生猪的产值分别占农业和牧业声值的75%和70%左右,这两项产值合计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可以说,本省的农村经济基本上是以“粮——猪”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选取陕西省定边县1978年以来的时间序列数据和2008年的截面数据,以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总产量为农业经济度量指标,实证分析工业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定边县工业总产值对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并且农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出现了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0.
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具有极大的影响。以湖南省有关统计数据为样本,首先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B型关联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出湖南省农村数字经济的15个评价指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联度,然后将两种方法计算出的关联度取平均值获得综合关联度,从而获得湖南省农村数字经济的15个评价指标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程度排序,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发展湖南省农村数字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河南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也在不断增加。那么如何缩小分歧并实现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成为了河南省当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首先探讨了河南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并基于经济总量、人均水平、经济增长率和产业结构等指标,对河南省4个经济区农村区域差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此为基础试图寻找出河南省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业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2018年湖南省14个地市(州)生态农业发展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一,湖南省生态农业区域发展不协调,地域分异明显,呈现出湘东湘北最优,湘中湘南居中,湘西地区较弱的布局。第二,各地市(州)生态农业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之间发展不均衡,长株潭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为尤溪县食用菌生产注入了勃勃生机,使尤溪县食用菌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二十多年来,规模从小到大,品种从少到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2004年我县食用菌总产量达19 800t,总产值近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14.28%,人均食用菌纯收入396元,占人均纯收入8.7%.14个乡(镇)211个行政村3万多户栽培食用菌.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桂阳县地处湘南五岭之 一的骑田岭北麓,属欠发达县。近几年来,桂阳县委、县政府把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农、科教兴县的战略突破口来抓,作为开创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新局面的重大举措来抓,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县域经济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路子。1998年,全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业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8%提高到43.1%,农业总产值比上全年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14元,其中依靠科技进步就增加132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省78个县(市、区)的2012年农业信息化服务等数据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法对湖南省各县(市、区)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显示:(1)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大部分信息能够通过"农村信息化建设主体""农村信息化服务队伍""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等7个公因子较好地反映出来。(2)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偏高服务地区""较高服务地区""一般服务地区"和"需服务地区"4种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16.
以1988~2012年湖南省14个市州农业面板数据资料及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豪斯曼检验对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劳动力、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农业劳动力和有效灌溉面积对农业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关系,而其它四个解释变量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确保农村电力供应、控制化肥施用量及提高农作物播种面积等措施来促进湖南省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宋耀辉  高琴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1):2729-2735
本文以陕西省关中、陕北和陕南三大区域内各市域为研究单元,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作为研究的基本数据,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离差法对2011—2020年陕西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和区域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经济区域发展水平出现空间分异性,关中地区发展比较好,陕南地区发展比较落后,却在绿色农业未来发展中具有较大潜力。区域内差异明显,且又以关中地区最为突出,是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在平均发展水平之上的市域数量要低于平均水平之下的市域数量。虽然陕西省农业经济区域发展差异总体呈现缩小趋势,但区域内差异变化趋势却迥然不同,关中呈扩大趋势、南北趋于收缩趋势。最后,从农业区域均衡发展视角,提出切实有效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青州市从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大局出发,认真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发展,共同富裕,同奔小康”的发展战略,以奔小康为目标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使全市广大农民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1995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93.7亿元,农业总产值1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30元。 一、实施“六龙”腾飞战略,提高农业整体水平 青州市实施“六龙”腾飞战略,即在全市范围内重点培育和发展花卉、果品、蔬菜、牛羊肉、生猪、肉蛋鸡等六个支柱产业,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1995年,农业“六条龙”产值已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一半,辐射带动了全市6.1万个农户进行生产和经营。花卉生产销售一条龙,  相似文献   

19.
吕晨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05-2606
在介绍我国一些学者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四川省为例,依据2000~2007年《四川省统计年鉴》中关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各项数据,建立了农村金融规模指标(存款规模Y1、贷款规模Y2)、农村金融支农程度指标(农业贷款规模Y3、乡镇企业贷款规模Y4)、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农林牧渔总产值X1、乡镇企业增加值X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X3)三大指标体系。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四川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了效用分析,得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林牧渔业和乡镇企业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传统农业总产值的影响突出;农业贷款与农村经济增长关联度较高,特别是对传统农业总产值的贡献很大;农业贷款对传统农业总产值贡献很大,农业发展成为农民纯收入增长的直接原因;乡镇企业贷款规模与农民纯收入的增长关联度最差。最后指出由于指标的选取上存在主观性和很多规模巨大的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被忽略,未能充分体现农村金融、农村经济发展的全部内容,提出了优化投资结构、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和完善农村民间金融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分析方法,以河北省2002-2011年县(市)人均农林牧渔总产值和人均农民收入的数据为基础,对河北省县际农业经济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县际农业经济的指标均具有正的空间相关特性,表现出很强的空间集聚特征,人均农林牧渔总产值相对于人均农民纯收入时空变化明显.最后提出了形成分布合理的农业经济综合体、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等促进河北省农业经济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