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薯块中大量合成花色苷从而使薯肉呈现紫色的一类甘薯称为紫肉甘薯。紫肉甘薯由于薯块的花色苷色素理化性能好、稳定性高,具有抗氧化活性、预防肿瘤和癌症、防止心血管病等多种生理功能,因此在天然色素提取、鲜食保健、加工功能食品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紫甘薯具有丰富的酚类物质,因此有抗氧化活性,为探明新选育的滇紫甘薯抗氧化组分和活性,为滇紫甘薯系列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云南农业大学选育的滇紫甘薯新品种的花色苷、总黄酮、绿原酸、总酚、β-胡萝卜素等物质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不同滇紫甘薯品种的花色苷含量和总还原力均高于对照;滇紫甘薯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表现为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说明滇紫甘薯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且与含量呈正相关。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在滇紫甘薯24号中较低,但其他营养物质含量均较高,尤其绿原酸含量最高,且对ABTS和DPPH 2种自由基的EC50较小;滇紫甘薯54号花色苷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总还原力最高,清除ABTS和DPPH 2种自由基的EC50最小,抗氧化活性最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滇紫甘薯24号和滇紫甘薯54号抗氧化组分较为均衡,滇紫甘薯24号和滇紫甘薯54号可作为功能型食品添加剂或保健食品原料使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单宁对紫甘薯花色苷的辅色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研究了紫甘薯花色苷、紫甘薯花色苷单宁辅色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缓冲液pH值为4.0条件下,添加0.1 mo.lL-1单宁的紫甘薯花色苷热降解活化能为43.09 kJ.mol-1,比紫甘薯花色苷高11.57%。与紫甘薯花色苷相比,同一温度下单宁紫甘薯花色苷热降解速率低,半衰期长,耐热性好。单宁紫甘薯花色苷光降解速率是紫甘薯花色苷的92.8%。表明单宁能增强花色苷对光、热的稳定性,对紫甘薯花色苷有辅色作用。  相似文献   

4.
外源绿原酸对黑莓汁花色苷的辅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外源绿原酸对黑莓汁中花色苷的辅色稳定作用,本试验采用可见吸收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了绿原酸不同添加浓度、pH值和温度对黑莓汁中花色苷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光度及花色苷组成变化的影响,比较了绿原酸辅色前后花色苷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绿原酸对黑莓汁花色苷产生了增色效应(△Aλmax>0)和红移效应(△λmax>0).辅色效应随绿原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最适辅色pH值为3.6,低温有利于绿原酸的辅色.绿原酸辅色后黑莓汁中花色苷的组成不变,花色苷热稳定性增强.表明适量添加绿原酸有助于黑莓汁颜色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紫甘薯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和光谱学特性,pH值、温度、光照、H2O2、Vc和Fe3+、Al3+、Zn2+、Cu2+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甘薯色素为花色苷类色素,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极性溶剂,不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乙醚和石油醚;紫甘薯色素在pH 1.0~3.0时保持稳定,色泽鲜红;随pH值升高,其解指数增大;温度超过60℃时,色素的稳定性迅速下降;连续光照8 d后色素的保存率为87%;色素的耐氧化和耐抗坏血酸较差;A13+和Zn2+有利于提高色素稳定性,且有一定程度的护色效果,而Fe3+对其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6.
紫甘薯色素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洪梅  赵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434-2436
[目的]为紫甘薯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川山紫为材料,研究其色素的基本理化性质及pH值、温度、光照、氧化还原剂和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紫甘薯色素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不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乙醚和石油醚;紫甘薯色素水溶液在pH值为1.0-3.0时,性质稳定,呈鲜红色,随pH值升高色素颜色变浅,降解指数增大;温度为20-60℃时,色素性质稳定,温度超过60℃时,色素稳定性迅速下降;光照对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小,连续照射8 d后色素保存率为87%;色素的耐氧化性和耐抗坏血酸还原能力较差;Al^3+和Zn^2+具有护色效果,可提高色素的稳定性,而Fe^3+对色素有破坏作用。[结论]紫甘薯色素为水溶性天然色素,主要成分为花色苷类物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块根着色部位和程度不同的2个紫心甘薯品种(系)‘A5’和‘山川紫’,以及白心甘薯品种‘禺北白’为试材,研究了紫心甘薯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与花色苷积累的相关性。【方法】对紫心甘薯在不同生长时期各器官(叶、茎、块根)的花色苷含量和DFR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对二者之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此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A5’、‘山川紫’和‘禺北白’块根中IbDFR基因的表达量,以及不同发育时期的山川紫块根中IbDFR基因的表达量,并测定了相应的花色苷含量变化。【结果】(1)在同一生长时期的各品种(系)甘薯中,着色程度深的器官,其花色苷的含量较高,DFR活性也较高,不同器官的DFR活性与相应的花色苷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2)在不同的生长时期,3个品种(系)甘薯各器官的花色苷含量与DFR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并且呈显著线性正相关;(3)3个品种(系)甘薯中,着色程度深的块根,其花色苷的含量较高,IbDFR基因的表达量也较高;(4)在山川紫块根的3个发育阶段,随着根的膨大,花色苷含量逐渐升高,IbDFR基因的表达量也逐渐增大。【结论】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甘薯各器官中DFR活性与花色苷含量均呈线性正相关,且紫心甘薯块根中IbDFR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与其花色苷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说明:DFR是紫心甘薯花色苷合成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紫心甘薯花色苷是原位合成的。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辅助提取紫甘薯花色苷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紫甘薯为原料,研究了超声波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和料液比对紫甘薯花色苷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紫甘薯花色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0min,料液比1:10。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适合云南地区种植的紫甘薯新品种,并扩大紫甘薯的种质资源。【方法】2015年,以‘山川紫’为对照,在云南省建水、德宏、东川、临沧、文山5个地区进行紫甘薯新品系区域试验。对7个滇紫甘薯新品系的生长表现进行比较,同时对其块根花色苷含量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参试的7个紫甘薯新品系在生长表现上均优于对照;花色苷含量也都高于对照。其中,‘滇紫甘薯54’的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花色苷含量最高,‘滇紫甘薯92’的大中薯率和产量最高。【结论】本次选育的7个滇紫甘薯新品系均适宜在云南部分地区推广种植。其中‘滇紫甘薯54’适合用于生产加工,‘滇紫甘薯92’适合粮饲兼用。  相似文献   

10.
暴海军  袁红波  李静  张建霞  薛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86-12387,12399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紫甘薯花色苷色素的研究进展,包括原料、色素提取和纯化方法、组分、含量测定、理化性质及生理学功能等,为该色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酶处理工艺对紫心甘薯饮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心甘薯是中国从日本引进的具有较佳保健功能的甘薯品种,有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研究表明:酶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地改善紫心甘薯饮料的品质,添加0.15%高温α-淀粉酶、酶解40 m in,可将甘薯汁中的淀粉充分酶解,能够提高紫心甘薯汁饮料的悬浮稳定性和澄清度;继续添加0.10%的酸性蛋白酶,可以解决紫心甘薯汁贮存过程中的二次沉淀问题,贮存90 d未见浑浊和沉淀;当紫心甘薯汁pH值为4.8、色素含量在0.008~0.012 mg/g时,溶液呈宝石红色,其澄清度和悬浮稳定性均较好;添加10.00%的白砂糖、0.15%的柠檬酸、0.06%甘薯香精、30.00%酶解甘薯汁,可以配制出酸甜可口、色彩亮丽、风味俱佳的紫心甘薯汁饮料。  相似文献   

12.
杜仲茶饮料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水提取杜仲汁时间为40 min、温度为70℃,杜仲汁中绿原酸含量为2.4 mg·mL-1、总黄酮含量为1.5 mg·mL-1以上、桃叶珊瑚苷含量为1.7 mg·mL-1以上.用0.5ZTC澄清剂溶液25 g·kg-1澄清提取的杜仲汁对有效成分损失最少,绿原酸损失为0.251 mg·mL-1、总黄酮损失为0.321 mg·mL-1、桃叶珊瑚苷损失为0.348 mg·mL-1.产品配方为杜仲汁60 mL、纯净水960 mL、白糖80 g 、柠檬酸1.6 g等.产品色泽为黄褐色,具有杜仲特有的风味,酸甜适宜,  相似文献   

13.
为‘紫娟’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花色苷的提取、分离、纯化等后续研究、生产高花色苷质量分数‘紫娟’茶产品和‘紫娟’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利用花色苷的特征颜色反应、HPLC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紫娟’茶花色苷的类型、组成和不同季节‘紫娟’茶新梢花色苷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紫娟’茶花色苷属于黄酮类色素;‘紫娟’茶中可能含有矢车菊色素、飞燕草色素、牵牛花色素等B-环有邻位酚羟基的花色苷,且可能具有4-羟基,在3-羟基上形成糖苷;推断‘紫娟’茶花色苷中有多个乙酰化基团;‘紫娟’茶花色苷的组分丰富,共检测到7个主要花色苷色谱峰;花色苷质量分数随季节变化的幅度较大,呈春季到夏季花色苷质量分数急剧上升,夏季至秋季又趋于缓慢减少的规律,花色苷的质量分数在6月初(5.8mg/g)最低,7月底(61.6mg/g)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4.
遮荫对紫肉甘薯块根鲜质量、花色苷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渝苏紫43等3个品种为材料,采用4种遮荫处理,并于栽后不同时间挖根测定块根鲜质量及花色苷含量,研究遮荫对紫肉甘薯块根鲜质量、花色苷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栽后153 d,单层遮荫处理使块根鲜质量降低23.33%~76%,块根花色苷含量提高32.72%~49.07%,块根花色苷产量降低32.74%~66.28%;双层遮荫整体上增强了单层遮荫的效果.因此,紫肉甘薯最适宜净作.单层或双层遮荫时,渝苏紫43或渝紫263鲜薯或花色苷产量最高.在麦-玉-苕耕作制度下,以收获鲜薯为目的,渝紫263较适与玉米等作物套作,渝苏紫43次之;以获得花色苷为目的,渝苏紫43较适,渝紫263次之.遮荫处理对块根鲜质量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长前期(栽后1~25 d).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17个紫甘薯品种块根的颜色、总花色甙含量和4个品种的组分。结果表明,甘薯块根的紫色与总花色甙含量成正相关,暗紫色甘薯块根的花色甙含量高达99 3mg·(100g)-1(鲜重),而色淡紫红甘薯的花式色仅有11 4~18 0mg·(100g)-1(鲜重)。不同花色甙含量紫甘薯的色素组分基本相似,层析时大部分色素均在展开带1,2,3上,光谱特性也相似,但也有细小差别。由引可见,选育高花色甙含量的紫甘薯新品种作为优质原料是生产天然紫红色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以"渝苏紫43"等3个品种为材料,采用4种遮荫处理,并于栽后不同时间挖根测定块根鲜质量及花色苷含量,研究遮荫对紫肉甘薯块根鲜质量、花色苷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栽后153 d,单层遮荫处理使块根鲜质量降低23.33%~76%,块根花色苷含量提高32.72%~49.07%,块根花色苷产量降低32.74%~66.28%;双层遮荫整体上增强了单层遮荫的效果.因此,紫肉甘薯最适宜净作.单层或双层遮荫时,"渝苏紫43"或"渝紫263"鲜薯或花色苷产量最高.在"麦-玉-苕"耕作制度下,以收获鲜薯为目的,"渝紫263"较适与玉米等作物套作,"渝苏紫43"次之;以获得花色苷为目的,"渝苏紫43"较适,"渝紫263"次之.遮荫处理对块根鲜质量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长前期(栽后1~25 d).  相似文献   

17.
正紫薯,属旋花科甘薯属草本植物,薯肉呈紫至黑紫色,又称黑薯、紫心甘薯或紫肉甘薯,富含有花青素、硒、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现在介绍几种紫薯产品的加工工艺。一、澄清型紫薯汁1.原料。紫薯、白砂糖、海藻糖、葡萄糖、食盐、柠檬酸、山梨酸钾、羧甲基纤维素钠、红薯香精。2.工艺流程。紫薯清洗去皮→切片→干制→浸汁→过滤→调制→灌装→杀菌→检验→成品。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紫甘薯色素、淀粉一体化生产技术的技术思路、技术难点、生产设备及加工工艺,并针对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生产实践表明:紫甘薯色素、淀粉一体化生产技术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生产的产品色价高,澄清度好。经权威部门检测,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出口要求,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紫甘薯花色甙的提取条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紫甘薯色素为水溶性天然食用色素,属花色甙类化合物。采用正交设计对从紫甘薯提取天然色素的影响因素--提取剂中乙醇与盐酸的比例、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样品与提取剂的物料比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根据研究结果,确定提取紫甘薯色素的最佳条件:物料比为1:20,用85:15的酸化乙醇,置50℃恒温,提取60min,重复2次,提取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利用岗稔果制备高花色苷含量的浓缩果汁,以花色苷含量为指标,在比较打浆过程中添加柠檬酸、抗坏血酸、锌离子对花色苷保护效果的基础上,探索了真空浓缩温度、时间、柠檬酸添加量等对岗稔果汁中花色苷含量的提高效果,并进行了正交优化和验证。结果表明:打浆时添加柠檬酸可有效保护岗稔花色苷,低剂量的抗坏血酸和锌离子才对岗稔花色苷有保护作用;果胶酶有助于提高岗稔汁中花色苷的含量;真空浓缩温度和时间对提高花色苷含量有显著作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添加0.6 g/kg 柠檬酸、0.1 g/kg 抗坏血酸和1.0 mg/kg 硫酸锌打浆,果浆在50℃下酶解60 min,果汁在0.1 MPa 真空度、65℃下真空浓缩90 min,可使果汁中的花色苷浓度达到初始值的30 倍,而获得高花色苷含量的岗稔浓缩果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