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开展黑白花奶牛改良本地杂种黄牛,提高我区养牛业经济效益,进行本试验,对各代次杂交牛(288个泌乳期)的产奶量数据分析表明,杂交牛比本地牛(834.52kg)分别提高134.16%、229.52%、324.14%;杂种牛乳脂率1代为4.26%(±0.18)、2代为4.12%(0.45)、3代为3.98%(±0.63);分别比黑白花奶牛提高0.76%、0.62%和0.48%。F3代已接近中国黑白花奶牛北方标准,杂种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随着级进代数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2.
一、黑白花奶牛 黑白花奶牛(见题图)原产于荷兰,也称荷兰牛,又名荷斯坦牛.因其毛色为黑白花片,故通称为黑白花牛.黑白花牛因适应性强输出到世界各国,经过各国的不断培育,出现了一定差异,培育成各具特点的黑白花奶牛.  相似文献   

3.
应用酶标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未孕牛、妊娠早期(〈100d)、妊娠中期(100 ̄200d)和妊娠后期(〉200d)的黑白花奶牛各10头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妊娠阶段各组与未孕牛差异不显著(P〉0.05),这就说明了妊娠时母体外周血清中IL-2R阳性表达细胞无显著变化,从而抑制机体对胚胎或胎儿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4.
应用酶标双搞体夹心法分别测定未孕牛、妊娠早期(<100d)、妊娠中期(100~200d)和妊娠后期(>200d)的黑白花奶牛各10头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妊娠阶段各组与未孕牛差异不显著(P>0.05),这就说明了妊娠时母体外周血清中1L-2R阳性表达细胞无显著变化,从而抑制机体对胚胎或胎儿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5.
<正>成果名称: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成果承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奶牛中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奶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培育了我国自己的奶牛品种——中国荷斯坦牛,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黑白花牛"。在目前我国饲养的近1400万头奶牛中,80%以上是中国荷斯坦牛。  相似文献   

6.
用49种国际标准抗血清检查了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的71头黑白花种公牛的9个血型系50种抗原,分析表型,确定基因型,计算其基因频率;分析研究了东北黑白花奶牛血型的基因构成,并与美国,日本的黑白花奶牛进行了比较,其结果表明,东北黑白花牛的遗传基础很广,它同日本和美国黑白花牛两个群体之间存在着遗传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技术(RIA)检测了加拿大纯种黑白花奶牛,吉林黑白花奶牛,杂交牛不同生理时期血浆环核苷酸的含量和变化,并对环核苷酸含量与产奶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牛血浆环核苷酸的含量均有一定差异,不同生理时期血浆环核苷酸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且不同基因型呈现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血浆环核苷酸含量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可以将此作为生产性能的表达指  相似文献   

8.
孙应祥  曹福泰  李龙  王勇  张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42-15644
[目的]探讨围产期奶牛疾病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舱M)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处于围产期的38头奶牛作为试验牛,其中健康牛22头、酮病牛5头、脂肪肝牛4头、胎衣不下牛7头,分别于产前和产后不同时间采血,测定血清中SOD、MDA含量变化。[结果]围产期患病奶牛血清中SOD活力低于健康奶牛,而MDA含量高于健康奶牛。[结论]围产期患病奶牛抗氧化能力低于健康奶牛。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隐含在奶牛营养分析结果数据中影响奶牛瘤胃乙酸/丙酸的关联关系和因素,为奶牛营养研究和奶牛养殖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奶牛营养分析结果的100条数据,应用改进的关联挖掘算法DMApriori算法,对奶牛营养分析结果中瘤胃乙酸/丙酸低于或高于正常值的情况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饲喂一般牧草黑白花牛的瘤胃乙酸/丙酸低于正常值的可信度为70%;当前体质量在598~698 kg的奶牛多为黑白花牛,可信度为75%;日产奶量在10~20 kg的奶牛多为黑白花牛,可信度为70%;乳脂率在3%~4%的奶牛大多为黑白花牛,可信度为88%。【结论】通过对奶牛营养分析中的大量数据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提取蕴含在这些大量数据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奶牛营养研究和养殖的规划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6月龄贵州剑河白香猪和黑香猪的心、肝、肾、肺、胃、脾、小肠、眼肌和血清9种组织器官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结果表明,贵州剑河白香猪和黑香猪各组织器官LDH同工酶的分布和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两个猪群的心、肝、肾、肺、胃、小肠和血清7种组织器官以LDH1+LDH2为主,骨骼肌以LDH5为主,而脾脏LDH五种同工酶含量较均衡,A:B亚基之比接近1:1,发现控制LDH同工酶A亚基的基因出现变异。  相似文献   

11.
猪组织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离与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猪各组织器官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酶谱特征,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比较分析了12头三元杂交猪的心、肝、脾、肺等组织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酶谱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肺、脾两组织中乳酸脱氢酶有5条酶带,分别为LDH1,LDH2,LDH3,LDH4,LDH5,其中LDH3最宽,着色最明显;肝组织中只有4条酶带,分别为LDH1,LDH2,LDH3,LDH5;心肌组织中只含3条酶带,分别为LDH1,LDH2,LDH3。  相似文献   

12.
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水貂LDH同工酶,除了膈肌外,其它五种组织都显示出泳动率明显差别的五个区带。从多次实验结果中求出水貂LDH同工酶相对迁移率。又用高pH系统圆盘电泳分离水貂LDH同工酶,观察到水貂LDH_4和LDH_5可分离出不同数目的亚带。膈肌LDH_5可分离出五条亚带发现各种组织LDH_4和LDH_5出现亚带数不等,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亚带分布不具有A基因突变后所产生规律性的结果,所以认为水貂LDH同工酶亚带的产生可能是亚基翻译后化学修饰的结果。同时做了水貂LDH同工酶热稳定性和尿素抑制作用实验。并提出水貂膈肌LDH_5对尿素抑制作用不敏感性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锥腹肖蛸体躯不同部位三种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雌性锥腹肖蛸体躯不同部位的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这三种同工酶在锥腹肖蛸体躯不同部位均有显著差异。酯酶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头胸部和腹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主要存在于腹部。乳酸脱氢酶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头胸部。  相似文献   

14.
四个品种黄牛染色体组型及其 Y 染色体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的方法,对蒙古牛、黑白花奶牛、利木辛及西门达尔牛的核型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品种之常染色体对及 X 染色体之间无明显差异;而 Y 染色体的形态及相对长度则表现出多态现象,并且在品种之间的差异极为显著。作者认为这一现象可应用于今后黄牛的育种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尾鲴不同组织的LDH同工酶。[方法]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特异性染色方法对黄尾鲴的肝、肾、眼、心4种组织的LDH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酶谱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酶带由3个基因座位(LDH-A、LDH-B、LDHC)编码,在4种组织中共检测到14条带,其中,心和肾7条带,眼6条带,肝14条带。在PAGE胶趋向阴极侧检测到6条肝脏组织所特有的LDH-C基因编码带。在各组织LDH酶带表达活性上,心中LDH-2、LDH-3和LDH-5表达占优势,肾中LDH-2、LDH-7和LDH-3表达占优势,肝中LDH-13、LDH-9和LDH-12表达占优势,眼中LDH-5、LDH-2和LDH-7表达占优势。[结论]该研究为丰富黄尾鲴遗传学基础研究、遗传育种种质标准的建立和种群生化遗传结构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患骨肿瘤黑熊个体SOD和LDH同工酶酶谱变化特点,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黑熊患骨肿瘤个体和正常个体心脏、肝脏、肾脏、脑、肺5种组织中SOD、LDH同工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5种组织内,有3种(心、肾、肺)SOD同工酶电泳谱带出现异常,其中患病个体都缺失SOD10,同工酶活力变化不大。主要检测出5种LDH同工酶,各组织内患病个体和正常个体的同工酶谱带数量和种类相同,但活性上有较大差异。可见,患骨肿瘤个体的SOD和LDH同工酶酶谱在表观正常的组织中已出现异常,并有某些肿瘤细胞的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阐明中国荷斯坦奶牛和鲁西黄牛的线粒体DNA多态性及其起源关系.提取了2个品种牛外周血液中的线粒体DNA(mtDNA),用PCR方法将牛mtDNA全长分为4段进行扩增,并用NlaⅢ、HpaⅡ、BglⅡ等16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解消化,分析2个品种牛mtDNA的多态性,最终经7种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共归纳出4种主要的单倍型.通过对2个品种牛mtDNAD环全序列的聚类分析表明:鲁西黄牛和中国荷斯坦奶牛可能均为混合母系起源,源于欧洲普通牛和印度瘤牛.该研究结果对提高动物体外受精和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等生物技术平台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对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 Linnaeus)消化盲囊进行了5种酶(SOD、EST、MDH、ME、LDH)的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个体的同工酶表达呈现多态现象,个体间酶带带型既有相一致的共同特征谱带,又有较多的变异.5种酶均可把样品大致区分为差异明显的2种或3种类型,而且酶谱类型与形态类型基本对应,同工酶表达上的多样性表明栉江珧种内在生化遗传上存在较大的变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6种组织(眼、脑、心、肝、肾、肌肉)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3种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其位点及酶谱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原鲤3种同工酶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LDH检测到由3个基因位点编码,Ldh-C位点仅在肝脏组织中表达:s-MDH在6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脏和肾脏中的活性表达较强,m-MDH在脑、心脏、肾脏和肌肉4种组织中均有表达;EST检测到由5个基因位点编码,其同工酶酶谱复杂,Est-2为6种组织的共有谱带,在肝脏中的活性表达较强.  相似文献   

20.
25种脊椎动物不同组织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H 8.9不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结合尿素抑制和热稳定性实验,对25种脊椎动物不同组织中LDH同工酶的分布和性质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草鱼、鲫鱼、带鱼和(鱼免)鱼不同组织中除了有A、B亚基组合而成的LDH同工酶分布外,在草鱼肝、肾脏中检出向阳极慢速迁移的F_4同工酶带。同时在带鱼眼球中检出向阳极快速迁移的E_4同工酶带。海洋底栖的木叶鲽几种组织以A_4同工酶形式存在。从两栖到哺乳动物,除了具有特殊电泳行为的无斑雨蛙、乌龟、鳖、鸡和乌鸦外,其它动物不同组织中存在着由A、B亚基以四聚体组合而成五种LDH同工酶分布的酶带;在哺乳动物睾丸组织中检出C_4同工酶,褐家鼠和雪兔的C_4同工酶分布在LDH_4和LDH_5之间,而刺猬的C_4酶带分布在LDH_5之后,是慢速向阳极迁移的酶带。比较分析了脊椎动物中不同纲的种类LDH同工酶分布特征。认为LDH同工酶谱的变化与脊椎动物系统发生之间不存在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