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鲟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及运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中国淡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过高,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程度制约的问题,在自主研发斜管重力滤沉淀装置、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一体化臭氧接触反应器等水净化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应用物质平衡相关原理,精确设计、确立不同阶段系统关键运行参数,建立一种高效节能的鲟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96 d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鲟鱼摄食和生长情况正常,养殖密度平均(41.2±2.3)kg/m~3,存活率95.8%,饲料系数1.17。日换水量在5%以下,水质情况良好,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后期稳定控制在(0.80±0.21)mg/L和(0.38±0.12)mg/L;系统平均日耗电量为33.3 kW·h,平均产出1kg鲟鱼耗电7.30 kW·h。系统运行具有低能耗、高效率的特点,可为鲟鱼循环水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鲟鱼工厂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循环水养殖存在着氨氮、磷酸盐总量不断积累的问题,影响鲟鱼品质和产量。为了提高鲟鱼循环水养殖效果,本文采用了6种水生植物,研究了其调节鲟鱼养殖水体氨氮与磷酸盐等水质、促进鲟鱼生长、改善鲟鱼品质的作用,结果显示:种植了水生植物的A、B试验单元氨氮去除率分别为76.4%与56.6%,磷酸盐去除率分别为64%与44.0%;鲟鱼养殖成活率分别为96.8%与96.5%,饵料系数分别为1.52与1.63;鲟鱼肉质口感好,没有泥腥味。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对养殖水体中氮、磷具有极强的去除能力,通过对水质的改良能提高鲟鱼养殖效果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刘朱新 《内陆水产》2003,28(3):13-14
鲟鱼养殖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强的实用技术,常出现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和商品率低等不良现象,严重制约了鲟鱼养殖业的发展。本人在多年的鲟鱼养殖研究中,掌握了较为成熟的养成技术,并将该技术向养殖户推广,取得了明显的养殖效果。现将地下水养殖鲟鱼试验总结如下。1条件与方法养殖环境试验在本所鲟鱼养殖开发基地进行,水源取自2口10米深的机井,水温为21~25℃,pH值为5.93,氨氮、亚硝酸氮未检出,水的总硬度为96。鱼种和商品鱼养殖设施试验利用20口总面积为2600米2的闲置鳗鱼养殖池,并进行适当的改造,在池底投饵处用水泥浆打成光滑,每口池面积1…  相似文献   

4.
正漏斗形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为做好这一技术推广,现将近年来这一技术模式在试验中的发展变化简要总结,并就不同变化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提出思考。一、漏斗形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的发展变化过程"漏斗形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最早叫"郑州168底排污池塘生态养殖系统"。"1"的含义为1个池塘或1 000米2养殖水面,"6"的含义为6大技术模块,"8"的含义为8大好处。整个系统以1 000米2水面养殖,配套不低于5 000米2的水面处理养殖尾水、经净化后回用于养殖池,形成一套完整的循环水养殖净化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正鲟鱼有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以及循环水养殖等模式,而对于贵州、云南、四川等山区较多的地方主要采用流水池养殖。大多数流水池养殖鲟鱼的水源为地下水、山泉水和水库底层水,水温相对稳定,而河流水受环境因素影响,水温变化较大。基于此,本文对以河流水作为水源的流水池养殖鲟鱼进行试验,介绍该模式下鲟鱼的生长及经济效益等情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青海湖裸鲤苗种培育工作由传统的池塘养殖逐步转型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青海湖裸鲤一龄苗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面积共15000米2,每个车间由7个独立的循环水系统构成,每个系统拥有配套的养殖池、生物过滤池、紫外线消毒池、微滤机等。单口养殖池面积49米2、水深1米,每个系统共8口养殖池,系统总容水量580米3。每口养殖池放养青海湖裸鲤鱼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养殖岗位为拓展鲟鱼养殖方式,促进京郊鲟鱼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平谷区一室外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开展了鲟鱼养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经过210天的养殖,杂交鲟平均规格由250g/尾增重至750g/尾,养殖成活率达到96.5%,饵料系数为1.26,鲟鱼总产量为4342.5kg,系统内单位水体产量为17.37kg/m~3,单位水体经济效益为129.1元/m~3。试验结果表明,杂交鲟在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下保持了较高的生长水平,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由此说明在北京地区利用室外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开展杂交鲟养殖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所属企业瑞得尔鲟鱼开发中心自1996年从国外引进一套全自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同时引进10余尾3~4龄的西伯利亚鲟,进行鲟鱼的全人工繁殖、育苗育种及成鱼养殖配套技术的研究。经过科研人员几年的努力,总结出一套包括鲟鱼养殖全过程的技术,并编著了《鲟鱼养殖新技术》一书。  相似文献   

9.
<正>虹鳟是我国引进的一种冷水性养殖鱼类,本项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循环水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的效果差别对比,为虹鳟健康养殖模式以及更大的经济效益开辟新道路。一、试验条件试验是在天津丰沛水产养殖公司进行,采用循环水养殖模式,选用直径为5米、深为2.5米的鱼池,使用双排水装置同时采用多进口推流技术促进排污,一个鱼池采用一套水处理系统。每天换水量是总水量的50%,每天检测水质指标。投喂饲料蛋白质含量为  相似文献   

10.
我国鲟鱼养殖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人工养殖的历史较短,并且设施化养殖基础薄弱,养殖模式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鲟鱼的养殖方式仍以粗放型养殖模式为主,易受地域、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中简述了我国鲟鱼设施化养殖的种类,对比了鲟鱼流水养殖、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优缺点,详细分析了鲟鱼设施化养殖的工艺流程及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设施设备,阐述了设施化养殖的技术要点,指出了目前鲟鱼设施化养殖过程中存在问题,总结了鲟鱼设施化养殖的对策,明确了今后鲟鱼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鲟鱼养殖仍处于粗放试养阶段,未形成规模效益。为适应市场发展,寻找养殖成本低、管理方便的养殖方式势在必行。我们采用池塘、水泥池和网箱3种方式进行鲟成鱼精养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方法试验地点在本公司所属的泉河、洋坪、干溪3个基地。池塘养殖在泉河水库坝下精养鱼池中选择4口进排水方便、池底淤泥少、池深1.5~2米鱼塘,面积分别为1000米2、1000米2、667米2、4000米2,养殖期间水温为16~30℃,每池配备1.1~3千瓦增氧机。水泥池流水养殖泉河水库坝下38口水泥池,总面积460米2,池深1~1.2米,养殖期间水温13~28℃。洋坪涌泉基地水泥池…  相似文献   

12.
正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俗称湟鱼,是青海湖中唯一的经济鱼类。近年来青海湖裸鲤苗种培育工作由传统的池塘养殖逐步转型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青海湖裸鲤一龄苗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面积共15000米~2,每个车间由7个独立的循环水系统构成,每个系统拥有配套的养殖  相似文献   

13.
正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是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产生的新型生态养殖模式,南通自2014年开始进行池塘工业化养殖以来,已建设养殖流水槽159条,系统养殖面积29 303.486米~2,常规系统建设多为淡水池塘,流水槽养殖品种为草鱼。为试验海水池塘进行流水槽养殖建设的可行性,2016-2018年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在启东市近海镇黄海村的海水养殖池塘内建设循环水养殖系统,开展水槽养殖罗非鱼、净化区养殖三疣梭子蟹、脊尾白虾试验,现将2018年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开润 《淡水渔业》2000,30(5):11-11
为了探索鲟鱼养殖的新途径 ,寻求水库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利用甸苴坝水库坝下流水常年水温处于鲟鱼最适生长水温 ,且水流量大 ,高溶解氧 ,水质清新的优异条件 ,进行集约化养殖鲟鱼试验 ,并根据鲟鱼的生物学特性 ,选择底栖动物食性的史氏鲟、杂交鲟和俄罗斯鲟养殖。1 材料和方法水泥试验池三个 ,面积分别为 :1#池2 8 6m2 ,2 #池 2 0m2 ,3#池 2 0m2 ,其注排水系统均为自流式。试验鱼为史氏鲟、杂交鲟、俄罗斯鲟。1 1 第Ⅰ阶段养殖 (幼鱼养殖 )试验鱼于 1999年 8月 13日从四川引进 ,放养于上述试验池中 ,其中 :1#池放养史氏鲟 10 6…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为工厂化养鱼实用技术模式研究中的一个试验专题 ,主要在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对鱼体生长特性进行观测 ,并提出适宜的投放密度、养殖周期及养殖系统中理化因子对鱼体生长的影响。试验于 2 0 0 2年 5月至 7月。经过 60d(天 )工厂化养殖试验 ,罗非鱼产量 78.2kg/m3,淡水白鲳产量 82 .2kg/m3。产生经济效益 ,罗非鱼为 96.77元 /m3,淡水白鲳为 44.84元 /m3。1 材料和方法1 .1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本试验采取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 ,利用曝气、沉淀、过滤、生物净化等手段迅速去除养殖对象的代谢产物和饵料残渣 ,使水体得到净化并重复使用 …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已经开展鲟鱼的养殖生产,成为各地重要的名特优养殖鱼类之一,苗种多是采用工厂化的水泥池养殖,但在高寒地区这种养殖模式消耗大量的水电和燃煤,致使养殖成本较高。本试验主要是研究高寒地区净水池塘套放小体积网箱养殖鲟鱼鱼种技术,目的是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场地及条件试验地点选在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分院,池塘面积为12亩,长方形,东西走向,平均水深2.3米,底泥厚度10~15厘米,水源为地下井水,  相似文献   

17.
<正>刘家峡水库渔场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水库,养殖方式为水库网箱养殖,养殖面积约2000米~2,主养品种为鲟鱼、鳟鱼。2018年8月开始,刘家峡水库渔场网箱养殖的鲟鱼逐渐发病并出现较多死亡,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鱼病防治技术人员于2018年8月6日到现场进行诊断调查。现将具体过程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一、现场初步调查1.基本情况发病鱼为当年引进的杂交鲟鱼种及部分成鱼,发病数量约1500尾,规格为体长  相似文献   

18.
<正>黄条,又称为黄健牛,隶属于鲈形目、科,是一种暖温性洄游鱼类。常作为生鱼片食用,是日本人喜爱的鱼类之一,经济价值较高。目前,国内黄条养殖较少,一般采用海上网箱养殖,本试验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养殖试验在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大黑石养殖基地进行。一、材料和方法1.循环水养殖系统条件黄条在闭合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养殖,循环水系统由锅炉加热系统、过滤系统、生物滤器、紫外消毒系统等组成。生物滤  相似文献   

19.
姜涛 《科学养鱼》2016,(12):37-38
正一、工业化养殖整体工艺流程及养殖车间概况养殖车间现有养殖池20个,每个鱼池20米2,水深1.2米,每小时循环一次,为了实现循环水智能化养殖,建立了以生物水处理系统、水质监控系统、溶氧系统、温控系统、杀菌系统、在线监测报警系统等一系列系统工程在内的物联网。在线监测报警系统可随时监测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氨氮、溶氧、pH值、温度等各项指标,及时了解养殖水质(见图1)。  相似文献   

20.
根据水生动植物生态学原理而设计一种闭式循环水养鱼系统。系统涉及植物、微生物组合净水技术和纳米功能材料调质、催化技术,创建动植物共生的水体自净环境,实现水产养殖代谢污染物的资源化处理。系统试养鲟鱼400尾(鱼池8 m3),成活率98.25%,1个月生物增量122%,配套生态蔬菜产量43 kg。文中就相关技术设计和试验研究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