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来源于同一出发菌株木霉T21的不同木霉REMI突变株的主要生防酶活性的改变及其基因部分序列的差异,利用生化技术测定了木霉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酶活性,并对这两种酶的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霉REMI突变株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较大;相对于出发菌株T21,菌株Ttrm68和Ttrm31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出发菌株T21,而Ttrm94则极显著低于T21.采用简并引物克隆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部分序列,发现菌株Ttrm68、Ttrm31在几丁质酶基因中插入了GGTATCGATATCGAC片段,菌株Ttrm94在β-1,3-葡聚糖酶基因中插入了GTC片段.  相似文献   

2.
木霉菌REMI转化体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不同木霉菌转化体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及机理,为木霉菌生物防治的合理利用奠定基础。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介导基因整合技术(restriction enzyme-mediated integration,REMI),通过插入线性化质粒DNA获得了生物防治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效果优于出发菌T21菌株(出发菌)的3个木霉菌转化体Ttrm31、Ttrm34和Ttrm55,对侵染花器和叶片的灰霉病防效分别比原生物防治木霉菌株提高了16.9%和8%。木霉菌转化体的产孢能力、分生孢子的萌发率、对碳氮源的利用能力及对高温的抵抗能力都有所提高;木霉菌转化体本身产生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均比出发菌高,因此通过REMI技术可以获得新的有益木霉菌转化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物菌株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水平。说明REMI技术可以用于改良生防木霉菌株的功能,提高生物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哈茨木霉菌T21转化体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表明,木霉菌转化体孢子萌发率有的高于野生菌株,如菌株Ttrm3,有的低于野生菌株,如菌株Ttrm47和Ttrm94;菌株Ttrm34产孢能力极显著高于野生菌株T21,而菌株Ttrm94和Ttrm111极显著低于野生菌株T21,菌株Ttrm111根本不产孢;对高温的适应能力也存在差异,其中菌株Ttrm31、Ttrm34、Ttrm47和Ttrm76比较耐高温,而菌株Ttrm55、Ttrm94和Ttrm111较差,短时间高温处理能够促进木霉菌转化体生长。不同木霉菌对低温(15℃)的适应也不同,菌株Ttrm76、Ttrm31和Ttrm55生长速度快于野生菌株T21,而菌株Ttrm94和Ttrm111生长明显慢于T21;在20~30℃范围内,菌株Ttrm31、T21、Ttrm34和Ttrm55生长速度基本一致,生长较快,菌株Ttrm94生长却很慢;超过30℃,菌株Ttrm76、Ttrm111和Ttrm47生长比较快,生长速度大于T21。不同pH条件下,木霉菌转化体培养形态和产孢方式均有变化。木霉菌转化体利用氮源较好的是蛋白质和天冬氨酸,碳源较好的是麦芽糖和葡萄糖。不同木霉菌转化体培养性状也不同,如菌株Ttrm111不产孢;菌株Ttrm94产孢少,两者培养颜色为黄色,而其他菌株为绿色。  相似文献   

4.
 绿色木霉LTR-2是生物防治菌株。利用来自巨大芽胞杆菌Ap25的β-1,4-葡聚糖酶基因glu14构建木霉表达载体pSilent/glu14,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介导法(REMI)转化绿色木霉LTR-2。PCR扩增及Southern杂交证实目的基因已插入木霉转化子的染色体DNA上。转化子的β-1,4-葡聚糖酶水解活性,对小麦纹枯病菌的平板抑制作用及温室防治效果较原始菌株LTR-2明显提高(P<0.01),其中转化子L-10的效果最好,平板抑制率比LTR-2提高了27.0%,温室防治效果比LTR-2提高了26.7%。本试验表明,利用REMI技术,将β-1,4-葡聚糖酶基因重组到木霉染色体DNA上,是获得高效木霉工程菌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木霉菌野生株及不同木霉REMI变异株与宿主植物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木霉菌均不能促进黄瓜生长;Trm31对高羊茅草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他菌株对高羊茅草生长无明显影响;T21、Trm47、Trm55对稗草的生长有促进作用,Trm31、Trm34对稗草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介导法转化哈茨木霉LTR-2,获得具有双价基因(glu14、chi42)的重组生防菌株.试验得到的木霉转化子具有遗传稳定性,于无药PDA平板上连续转接6次后,在Hyg 200 μg/mL的PDA平板上仍可继续生长.PCR扩增及Southern杂交证实目的基因已随机插入木霉基因组DNA上,本试验转化子均为单拷贝插入.转化子的β-1,4-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水解活性较出发菌株LTR-2显著提高(P<0.01),其中转化子L-15的两种水解酶活性均最高.转化子在温室条件下对番茄晚疫病、茄子猝倒病和黄瓜灰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但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转化子L-15最高,对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91.5%、94.9%和83.8%,较出发菌株LTR-2处理分别提高了53.5%、55.9%和33.5%.结果表明,利用REMI技术,将β-1,4-葡聚糖酶基因glu14和几丁质酶基因chi42重组到木霉染色体DNA上,是获得高效重组菌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防治甜瓜枯萎病木霉菌REMI变异株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平皿对峙培养的方法从本实验室构建的22株木霉菌REMI变异株及出发菌株T21中筛选出5株抑制率较高的木霉菌变异株,并进行了防治甜瓜枯萎病盆栽试验,最终筛选出2株防治效果较好的木霉菌变异株Ttrm42和Ttrm26,防效分别达到78.66%和74.67%。然后进行田间防效测定,防效分别达到78.05%和73.04%。研究结果表明,木霉菌REMI变异株可以提高对甜瓜枯萎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热激蛋白70在小麦条锈菌对高温适应性中的作用,采用RACE和PCR技术扩增得到小麦条锈菌hsp70的基因全长,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热胁迫下不同温度敏感类型小麦条锈菌中hsp70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克隆得到的小麦条锈菌hsp70基因组序列全长为2 817bp,包含7个内含子,cDNA序列全长为2 267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1 917bp,编码63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6.7ku,等电点为5.15。编码蛋白含3个保守的HSP70氨基酸序列。qRT-PCR试验结果表明,28℃热激后,hsp70的转录水平随热激时间的延长而略有增加,2h达到最高值。不同温度敏感类型菌株在热激2h后hsp70的相对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低敏感类型菌株hsp70平均表达量为未经处理对照的7.12倍,而高敏感类型菌株hsp70平均表达量仅为对照的1.63倍。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生防菌粉红粘帚霉67-1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重要植病生防真菌粉红粘帚霉67-1菌株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收集了目标菌株、粘帚霉属其它多个种及近缘木霉属的多个种等共18个菌株,并进行了ITS区测序。以200bp左右差异较大区段设计出探针和引物。该引物及探针能有效扩增目标菌株,而其它17株非目标菌株没有扩增,表明所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具有高度特异性。以目标菌株的阳性克隆质粒作为标准物质,建立了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89,且扩增效率较高(95.0%)。经过土壤样品试验,得出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79,表明所建立的粘帚霉67-1菌株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合理有效、快速实用,适合生态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木霉可溶性蛋白电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绿色木霉、黄绿木霉、桔绿木霉、哈茨木霉、钩状木霉、长枝木霉等6种木霉,共26株菌株菌体可溶性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平板凝胶电泳分析,并进一步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种间蛋白质电泳图谱差异显著,种内菌株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小麦白粉病是由专性寄生菌Blumeria graminisf.sp.tritici引起的一种重要的气传真菌病害,该病曾于1990-1991年两年在我国发生大流行,近年来其发生面积也一直维持在500万公顷以上,给我国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不但影响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而且温度胁迫作用还会对白粉病菌群体产生影响,从而使病菌群体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目前已发现在我国白粉病菌群体中存在抗高温或耐高温的菌株,而且这些菌株在较高的温度下其寄生适合度要高于对温度高敏感性的菌株[1].由于病菌群体对温度敏感性的变化有可能影响病害越夏和越冬的范围,进而影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程度,因此,有必要对其耐高温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这对于了解小麦白粉菌对温度的适应性以及气候变暖对此病害发生和流行的长期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 ToCV)热激蛋白70(Hsp70)的基因序列,设计ToCV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引物。利用重组质粒ToCV-1为标准品建立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方法。针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系列优化。结果表明,最适退火温度为63℃,最适引物浓度为0.3 μmol·L-1。熔解曲线为特异性单峰,表明其特异性良好。建立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较常规PCR灵敏100倍,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基于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的ToCV检测方法,速度快、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以用于ToCV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微生物分离和植物生物量测定等方法,将木霉菌REMI变异菌株的孢子进行种子接菌、土壤接菌、水中接菌,研究木霉菌REMI变异菌株对农作物甜瓜和玉米及杂草等生长性状、甜瓜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鱼苗生长以及在水中存活等的影响,检测其生物安全性。结果表明,除Ttrm53外,其余木霉菌变异株和出发菌株T21对甜瓜和玉米种子安全,并且能够显著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增加须根数和促进幼苗生长;部分变异菌株对杂草具有抑制作用;供试木霉菌变异株对甜瓜根际土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细菌和放线菌群体数量无显著影响;木霉菌孢子在河水及自来水中均不能萌发,分生孢子在水中存活约12~18天,厚垣孢子约18~27天,菌体自行消解;对鱼苗生长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农杆菌EHA105介导的哈茨木霉Th-33转化过程中,各主要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建立了高效的转化系统,使农杆菌转化哈茨木霉的效率达到60~150个转化子/10^6个木霉孢子,利用该转化系统构建了含有8000多个转化子的T-DNA插入突变库。通过转化子与立枯丝核菌的对峙试验,从1260株转化子中筛选到23株拮抗能力发生变化的突变子。随机挑选5株突变子对其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表明5株突变子都具有稳定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表明上述突变子均有T-DNA片段的插入。  相似文献   

15.
前期研究表明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产生的一种分支酸变位酶同源效应蛋白能够提高其致病能力。为了进一步研究该效应蛋白在核盘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我们通过构建GFP融合蛋白对其分泌行为和亚细胞定位开展了研究。首先通过PCR技术扩增了该基因的启动区+信号肽(SP)+叶绿体定位肽(CTP)的DNA序列,构建GFP融合载体,然后借助REMI技术转化核盘菌原生质体,筛选GFP能够表达的转化子,最后接种转化子菌丝于烟草叶片,激光共聚焦检测GFP荧光信号,发现GFP荧光与叶绿体自体荧光共定位,表明该效应蛋白可分泌进入寄主叶绿体内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插入突变是研究和分离生物功能基因的重要技术手段,即通过将外源标记基因随即插入生物基因组创建突变体,再利用"质粒拯救"、TAIL-PCR或Reverse-PCR等技术来克隆突变基因。  相似文献   

17.
陕西杨凌番茄褪绿病毒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陕西番茄生产区出现了一种新病害,病株表现为叶片褪绿,叶脉颜色变深及叶片增厚,果实变小发白,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及经济效益,2016年发病极为严重,部分产区甚至绝收。该病疑似由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引起。利用ToCV特异引物对感病番茄样品进行RT-PCR检测,结果从所采集的4份病样中均检测到ToCV预期大小的特异片段。对ToCV外壳蛋白CP基因和类热激蛋白HSP70h基因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ToCV-YL1 CP基因774个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ToCVCP基因有较高的一致性,与山东青岛和山西晋中分离物同源性为100%。ToCV-YL1 HSP70h基因1 665个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ToCV HSP70h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与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希腊分离物同源性达到99%以上。研究表明ToCV已传播至陕西地区。  相似文献   

18.
 利用RT PCR方法从绿木霉ZBS 6中扩增了几丁质酶基因Tvchi,序列分析表明Tvchi 开放阅读框为1 293 bp,编码430个氨基酸残基,Blast 分析表明,与多种木霉18家族内切几丁质酶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 28a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SDS PAGE和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成功的获得了47 kD 的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经Ni NTA柱亲和纯化,获得了纯度较高的融合蛋白Tvchi。Tvchi最适酶活温度为37℃,最适酶活pH值为6.8。表达产物对小麦全蚀病、赤霉病、纹枯病病原菌显示出较好的抑菌活性。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木霉几丁质酶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