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是反映土壤肥力最为重要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文章综合论述了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土壤酶活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做了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林为对象,进行氮、磷、钾配方施肥正交试验,探究了对刨花润楠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不施肥对照组,各施肥组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全氮、磷、钾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以及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在不同水平上对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酶活性均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氮磷钾配比N2P3K1时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杉阔混交林地土壤肥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营造杉阔混交林是改良杉木林地土壤肥力,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分稳定性的重要途径。综述了我国营造杉阔混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土壤养分循环、土壤养分贮量和供应状况的影响,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4.
4种人工林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长沙市城乡交错带4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下不同层次土壤的理化性质及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的活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容重自上而下逐渐增加,但差异不明显;土壤pH、有机质及各土壤养分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杉木林的土壤肥力状况最好,樟树林较差;不同林分下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的变化规律,杉木林酶活性最高,枫香林酶活性最低;各林分土壤酶活性的高低与土壤容重、含水率没有相关性,土壤磷酸酶、脱氢酶、纤维素酶活性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中5种酶的活性与土壤主要养分因子间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质量状况,研究了林地土壤酶活性特点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第2代杉木林林分年龄的增长,土壤酶活性呈递减趋势;土壤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30 cm土层中的酶活性明显高于30-60 cm土层;立地条件不同,土壤酶活性也不同,山顶和山脊土壤酶活性明显低于山腰,而山腰又低于山洼,自然恢复杉木林地(Ⅶ区)的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20年生的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Ⅲ区);各种土壤酶活性夏季最高,其它季节酶活性因不同酶而异,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其它肥力因素的关系密切,林地土壤中各种酶活性之间共同作用影响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6.
对贵州兴仁梨树坪林场杉木林林火影响下土壤的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火对林地土壤的酶活性会产生极显著的影响.在林火发生的初期,土壤酶活性受到了抑制,之后土壤酶活性得到显著促进,土壤中养分的释放得到加强,但同时也抑制了土壤腐殖物质的积累过程,因此林火发生之后需要及时进行林地清理,并及时补栽造林,以保持林地土壤肥力的可...  相似文献   

7.
八角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袁霞  何斌 《经济林研究》2004,22(2):10-13
研究了广西高峰林场和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八角林地土壤酶活性(包括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和养分的分布特点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以表层土壤的最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2)坡位不同,土壤养分含量和主要酶活性也不同,呈现下坡>上坡的趋势;(3)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密切相关,不同的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土壤酶活性可作为八角林地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土壤管理方式对果-草人工生态系统土壤性质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猛  张健  徐雄  廖尔华 《林业科学》2006,42(8):44-49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川中丘陵地区退耕还林后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覆盖处理土壤蓄涵水分、保温和降温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畜粪还园处理土壤密度最小;土壤养分值以畜粪还园处理最好;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均表现出差异性,以畜粪还园处理最好;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不同土壤管理方式的生态效益以刈割覆盖和畜粪还园处理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银杏-茶间作模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与纯茶园相比,银杏茶间作模式土壤养分和酶活性高于单作模式,土壤酶活性均随着土层垂直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土壤养分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阜新地区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肥力情况,试验以该地区6种林分(2种针叶林、2种阔叶林和2种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测定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指标对土壤肥力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各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土壤肥力综合表现以阔叶林最优,针阔混交林次之,针叶林最弱,并且灌木林和次生林优于人工林。6种林分土壤的具体肥力水平依次为山杏灌木林>蒙古栎次生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人工纯林>油松+樟子松混交林>樟子松人工纯林。  相似文献   

11.
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林土壤养分 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常宁地区不同抚育措施油茶林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林分间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同一林分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随取样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锄抚林地在土壤养分、微生物总数和酶活性方面明显高于未抚育和刀抚林分。相关分析表明,这3种林分的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与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细菌数量和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等主要养分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指标间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12.
不同林型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杨树林、刺槐林的增产机理,本文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等方面,对杨树林、刺槐林与林外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杨树林和刺槐林较大幅度地改善了土壤孔隙度、含水量、养分含量等等;杨树林和刺槐林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杉木幼林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Soilpropertiesdependonclimate,vegetationtypes,parentmaterials,landformandsoilderivedage(Bei-jingForestryCoIlege1982).VegetationpIaysasig-nificantroIeintheformationofsoiIparticuIarIyforthepropertiespfSurfBcesoil.PlantsabsorbselectivelynutrientfromsoilandbuiIdtheirbodies.ThenutrientpartofIitterdecomposedgradualIybymicrobeswouldraturntoground-TheroOtsystemOfplantaIsoplaysasignificantroleinsoiIproperties.EffectofpIantsonsoildependonthevegdstiontype,speciescomposi-tion,age,dens…  相似文献   

15.
该文旨在揭示重庆市山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肥力状况,为土壤培肥管理提供依据.以重庆市南川区山区小流域为例,选取3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共采集样品81个,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与隶属度函数,分析山区小流域的土壤养分状况与肥力质量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酸化严重,林地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旱地全氮、全磷和速效磷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6.
森林凋落物分解与酶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森林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凋落物通过分解向土壤释放有机物和养分元素,对林地肥力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凋落物分解受到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候、凋落物自身性质和土壤生物等。凋落物和土壤中的酶是凋落物分解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其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中评述了酶的种类和酶活性与凋落物分解的关系及凋落物层次、多样性和分解产物与酶的关系,简要概述了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为深入研究凋落物分解机理及其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桉树人工林地土壤酶活性与营养元素含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典范相关分析 (canonicalcorrelationanalysis)对桉树人工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关系的研究表明 ,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与营养元素全P和全N含量关系最大 ,即正效应较大 ,它们对N、P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转化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养分K、P和Mg含量有一定的负相关作用。“综合土壤酶因子”可作为土壤肥力评价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土壤在调节地球气候和物质循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当的土地经营模式(如居民用地、农业耕地、毁林开荒)对土壤质量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土壤质量发生变化。本研究对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林场的4种不同的土地利用与经营模式(森林土壤、农田土壤、场部用地和森林迹地)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与分析,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其土壤理化与土壤酶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4种土壤类型的10个采样点的10个土壤理化指标和5个土壤酶活性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土壤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森林土壤,森林迹地,林场场部用地,农田用地。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土壤全碳、土壤有机碳、可溶性全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之间成显著正相关;多酚氧化酶与土壤pH成显著正相关。因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侵蚀丘陵地营造台湾相思(治理措施)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理后的土壤结构、水分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土壤营养元素容量及供应强度明显增强,表明治理后土壤肥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营造台湾相思水土保持林是治理侵蚀丘陵地较好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