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添加不同剂量的微生态制剂,来确定生产实践中的最适添加水平。选用1日龄90只肉仔鸡,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和Ⅰ、Ⅱ两个试验组),每组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5 mL·kg~(-1)、1.0mL·kg~(-1)微生态制剂,试验期49 d。结果表明:试验Ⅰ、Ⅱ组盲肠中乳酸杆菌的菌群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耗料量和料肉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微生态制剂能够调节肉仔鸡盲肠主要微生态菌群,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生长良好的21日龄的断奶仔猪48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微生态制剂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增强断奶仔猪机体免疫力,改善氮利用率;与对照组相比,微生态制剂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微生态制剂组仔猪的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其中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和消化能分别提高8.01%、5.08%、6.95%和4.64%;微生态制剂组的血清总蛋白和Ig G、Ig M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尿素含量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60头12 kg左右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进行为期35 d的生长饲养试验。试验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1%微生态制剂,对照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1%中药包,研究微生态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粪便大肠杆菌和乳酸菌数量以及粪便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提高了5.17%,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0.34%,料重比降低了4.94%(P<0.05);试验组尿素氮含量和白蛋白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试验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葡萄糖、球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粪便乳酸菌数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大肠杆菌数量和腹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粪便氮、磷排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的添加能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降低腹泻率,增强仔猪免疫力,减少粪便氮、磷的排放。  相似文献   

4.
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利用乳酸菌微生态制剂饲喂AA肉鸡,通过检测鸡增重、料重比、免疫器官指数、抗体效价以及盲肠内容物的乳酸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探索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首先将150只肉鸡随机分成3组,第1组在饮水中添加0.3%的乳酸菌微生态制剂,第2组添加抗生素饮水,第3组为空白对照组,7日龄时接种新城疫疫苗;于每周末称取各组鸡的体重、耗料,计算增重和耗料量;在21日龄和35日龄时,采取各组鸡的脾脏、法氏囊和胸腺、分别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用HI和微量平板滴种法分别检测抗体效价和盲肠内容物乳酸菌、大肠杆菌数量。结果显示,添加0.3%乳酸菌微生态制剂组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鸡比较,分别提高鸡体重15.55%和8.57%(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5.11%和4.57%;于21日龄和35日龄时检测发现,添加0.3%乳酸菌微生态制剂组与对照组鸡比较,脾脏、法氏囊和胸腺指数分别提高了44.26%1、3.51%、33.96%和67.14%、16.47%3、8.16%;抗体水平分别升高了1.8log2和2 log2,差异显著(P<0.05),与抗生素组比较,抗体效价分别提高了1.4log2和1.75log2,差异显著(P<0.05);另外,21日龄和35日龄时,与对照组比较,添加0.3%乳酸菌微生态制剂鸡盲肠内容物中乳酸菌数量分别增加1.28log2和0.27log2,差异显著(P<0.05),同时分别使大肠杆菌数量减少1.88log2和0.84log2,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乳酸菌微生态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一、提高猪生产性能微生态制剂能够改善猪胃肠道的生态环境,产生有益物质,建立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转化和利用率,增强生猪的消化功能。用微生态制剂取代育肥猪日粮中的抗生素类药物添加剂,能够大幅度提高猪的生长速度与饲料利用率,降低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在规模猪场实际生产中,在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饲粮中添加0.1%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提高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料重  相似文献   

6.
将微生态制剂产品倍利素添加到断奶仔猪的日粮中,通过测定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健康状况、粪便菌群数、消化酶的活性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等指标,探讨倍利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饲料增重比降低了6.60%,发病率降低了19.4%,腹泻率降低了12.3%;54日龄时,试验组的大肠杆菌数比对照组低7.10%(P<0.05),差异显著;61日龄时,试验组的拟杆菌、乳杆菌数分别高出对照组14.5%(P<0.05)、4.80%(P<0.05),试验组的大肠杆菌数比对照组低7.80%(P<0.05),均差异显著;在54、61日龄时,试验组粪便中中性蛋白酶的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01.6%(P<0.01)、56.9%(P<0.05),淀粉酶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0.8%、16.9%;在47、54、61日龄,试验组仔猪粪便中sIgA含量高出对照组44.1%(P<0.05)1、6.2%2、7.7%(P<0.05);结果表明,该微生态制剂产品有促进断奶仔猪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选用30日龄断奶的新西兰白兔,以饲喂基础日粮为对照组,试验组为在基础日粮中依次添加0.10%、0.15%、0.20%微生态制剂(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试验期30 d,研究不同剂量微生态制剂 对新西兰幼兔生长性能、免疫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幼兔日增重组间差异显著,0.20%微生态制剂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10%和0.15%微生态制剂试验组低于0.20%微生态制剂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料重比较对照组下降3.5%~7.5%,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组各组死亡数明显下降,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20%微生态制剂试验组显著低于0.10%和0.15%微生态制剂试验组;血清IgG、IgA、IgM指标,组间差异均显著,0.20%微生态制剂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10%和0.15%微生态制剂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表明,日粮添加0.10%~0.20%复合益生菌能改善幼兔生长性能,降低腹泻发生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在本次试验中,该复合益生菌制剂在幼兔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2%。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微生态制剂在锦鲤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微生态制剂对锦鲤生长、肌肉组成、体色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将300尾初始体质量为(147.22±4.51)g的锦鲤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平行,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Ⅱ、Ⅲ、Ⅳ、Ⅴ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0.05‰、0.10‰、0.20‰、0.40‰)的微生态制剂粉剂,养殖周期为4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20‰微生态制剂组,锦鲤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分别显著提高32.25%、26.19%,饲料系数显著降低25.98%;各试验组成活率、体表色度值无显著变化;各试验组的鱼体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水分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粗灰分含量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剂量的增加显著升高;各试验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SOD、AKP、LSZ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0.20‰的添加组最高,分别为69.84 U/m L、12.72 U/m L、14.21μg/m L,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24.33%、27.70%、26.00%。综上,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锦鲤幼鱼的生长性能、改善鱼体肌肉成分、提高非特异性免疫机能,适宜添加量为0.20‰。  相似文献   

9.
微生态制剂对仔猪生产性能和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为研究对象,选取体重20kg左右的仔猪60头,按饲养试验要求随机分成3组,每组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设2个重复栏,每栏10头猪。A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B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微生态制剂,C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微生态制剂。试验期为一个月,试验结果:1、在15~30kg仔猪饲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仔猪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微生态制剂的两个添加水平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日增重上,添加0.1%微生态制剂组高于其它两组,与对照组和0.2%微生态制剂添加组相比,日增重分别提高6.07%、0.34%;在料重比上,添加微生态制剂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微生态制剂的两个添加水平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0.1%添加组水平最低,分别比对照组和0.2%添加组降低8.6%和3.2%;在日采食量上,添加微生态制剂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0.1%水平添加组最高。2、添加0.1%微生态制剂组试验全期每头仔猪每天增重所获毛利为3.24元,较对照组、添加0.2%微生态制剂组分别增加经济效益28.1%、8.1%。从经济效益来看,添加0.1%微生态制剂和添加0.2%微生态制剂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8.1%、10.7%;添加0.1%微生态制剂组优于对照组和添加0.2%微生态制剂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日龄肉鸡24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加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和烘干的微生态制剂。结果表明,试验Ⅰ、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肉鸡日增重,总钙磷含量显著提高(P0.05),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不同干燥方式的微生态制剂均提高了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器官指数(P0.05),表明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肉鸡的生成性能,且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的效果优于烘干干燥。  相似文献   

11.
益生素对雏鸡肠道黏膜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观察益生素对雏鸡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将60只雏鸡随机分为益生素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灌服益生素后1,4,7,10和18 d,采集肠液、十二指肠派伊尔结和盲肠扁桃体,观测肠道黏膜抗体生成细胞数量、T细胞数量和肠液免疫球蛋白相对含量的变化,并在服用益生素后4 d对盲肠扁桃体的超微结构进行了常规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服用益生素后7 d,雏鸡肠液的IgA高于未服用益生素的对照雏鸡(P<0.01),十二指肠派伊尔结的IgG生成细胞数量在10 d、Ig M生成细胞数量在7 d明显高于对照组雏鸡(P<0.05),盲肠扁桃体弥散区的IgA生成细胞数量在7~10 d、IgG生成细胞数量在7 d、Ig M生成细胞数量在4~7 d明显高于对照组雏鸡(P<0.05);盲肠扁桃体的T淋巴细胞在雏鸡服用益生素后7 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盲肠扁桃体绒毛表面的微绒毛密度和长度在服用益生素后3 d也明显提高;随着雏鸡日龄增加,益生素的影响逐渐减弱。可见,益生素能够提高雏鸡生长初期的肠道黏膜免疫。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在饲料中添加混合益生菌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体壁营养组成的影响,以体质量为(0.54±0.06)g幼参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投喂含益生菌(1×105cells/g梅奇酵母C14+1×105cells/g红酵母H26+1×107cells/g芽孢杆菌BC26)饲料(益生菌组)和基础饲料(对照组)后,幼参肠道异养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以及幼参生长、肠道消化酶活力和体壁营养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第4周和第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肠道异养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组幼参特定生长率和肠道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益生菌组幼参比对照组具有较高的体壁粗蛋白质及糖分含量(P0.05);投喂含益生菌饲料的幼参肠道弧菌数量显著低于投喂基础饲料的幼参(P0.05);饲养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体壁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补充混合益生菌可促进幼参生长和消化酶活力,并影响其体壁营养组成。  相似文献   

13.
将240只1日龄健康AA肉仔母雏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期35天.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6%、0.8%、1.0%银杏叶提取物(EGB),研究EGB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0.8%EGB显著提高肉鸡后期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肉鸡腹脂率(P<0.05);肉鸡屠宰率随着EGB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提高的趋势(P>0.05);1.0%EGB显著提高肉鸡全净膛率;0.8%、1.0%EGB显著提高肉鸡法氏囊指数、胸腺指数和新城疫抗体滴度(P<0.05);1.0%EGB显著提高肉鸡血清球蛋白和IgG含量(P<0.05).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EGB对肉鸡产肉性能和免疫性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120羽广东麻鸡,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40羽。A组在日粮中添加0.3%木寡糖益生素,B组在日粮中添加0.3%益生素,C组作为对照组,饲喂8周,每组选4羽屠宰、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木寡糖益生素和益生素在提高屠宰率、胸肌率方面比C组分别提高了2.3%、2.0%,差异显著(P<0.05),在滴水损失方面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5.0%、28.8%,差异显著(P<0.05),添加木寡糖益生素组失水率比对照组降低了19.6%(P<0.05),对pH值、熟肉率、嫩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益生菌对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消化酶和免疫反应的影响,选择体质量为(10.77±0.07)g的健康幼参,随机分配到6个盛有20 L沙滤海水的聚乙烯养殖箱中,每箱放30头幼参,试验设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硝化菌),每组设3个平行,对照组每天投喂1次基础饵料(约为幼参体质量的4%)并添加蔗糖(基础饵料的70%),益生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3 d向水体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硝化菌制剂各1.8 g,养殖试验共进行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养殖30、60 d时,益生菌组幼参的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提高(P0.05);益生菌组幼参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显著增强(P0.05),但胰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益生菌组幼参的体腔细胞吞噬活力、体腔液和体腔细胞裂解液溶菌酶活力均显著增强(P0.05)。研究表明,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添加益生菌可促进幼参生长,提高消化酶活力和增强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选用4种合成生物活性肽(肽1、肽2、肽3、肽4分别由15、7、9、7个氨基酸构成,采用固相合成柱手工合成的直链肽)对小鼠进行灌喂饲养试验,旨在探讨其对小鼠的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和器官发育的影响.选取清洁级健康小鼠9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试验组分别连续灌喂10 μg/kg体重和50 μg/kg体重剂量的4种活性肽,空白对照组灌喂等量蒸馏水.试验期32 d.结果表明:(1)灌喂活性肽15 d和32 d,小鼠体重、平均日耗料量各试验组之间及与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小鼠灌喂活性肽15 d,50 μg/kg体重肽3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IgG和IFN-γ含量(P<0.05).(3)小鼠灌喂活性肽15 d,50 μg/kg体重肽1组小鼠肝脏系数显著高于10 μg/kg体重肽1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心脏、脾脏和肾脏系数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小鼠灌喂活性肽32 d时,50 μg/kg体重活性肽2、肽3、肽4对小鼠心脏、肝脏和肾脏系数有显著提高作用.综上可见,4种人工合成生物活性肽对小鼠生长性能未见明显影响,对免疫机能和脏器系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木聚糖酶添加量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体成分、消化酶和体腔液酶活力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0.03%、0.06%、0.09%、0.12%和0.24%)的木聚糖酶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试验设6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体质量为(7.73±0.09)g的幼参50头,分别用6种饲料进行投喂,共进行56 d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显著提高了幼参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且0.09%木聚糖酶添加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添加组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木聚糖酶添加组幼参体壁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6%~0.24%木聚糖酶添加组幼参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6%~0.12%木聚糖酶添加组肠道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4%添加组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幼参体腔液中溶菌酶、过氧化氢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均随木聚糖酶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0.06%~0.12%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刺参生长、体成分、消化酶和体腔液酶活力,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对平均体质量为(7.73±0.09)g的刺参,其饲料中木聚糖酶最适添加量为900 mg/kg。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γ-氨基丁酸和黄芪多糖联合施用对肉雏鸡生长和免疫作用的影响。[方法]选用200只健康肉三黄鸡雏鸡,随机分为复方I、Ⅱ、Ⅲ和黄芪多糖及空白对照5个处理组,试验为期42d,观察γ-氨基丁酸和黄芪多糖复方对三黄鸡雏鸡的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基础日粮中添加复方3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雏鸡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降低料肉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复方3组和黄芪多糖组在首免后第14天的ND抗体效价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二免后第7、14天差异极显著;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显示,复方3组和黄芪多糖组对4周龄雏鸡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γ-氨基丁酸和黄芪多糖共同添加对于改善和提高肉雏鸡的生长和免疫性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百草霜”对大刺鳅生长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坤  樊海平 《农学学报》2017,7(10):60-65
研究旨在考察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百草霜”对大刺鳅生长、消化酶及非特异免疫活性的影响。将野生大刺鳅子一代(Mastacembelus aculeatus)幼鱼随机分成4 组,每组3 个平行,其中1 组为饲喂鳗鲡配合饲料的对照组,另外3 组分别为饲喂添加0.1%、0.5%、1.0%“百草霜”鳗鲡配合饲料的试验组,水温26~28℃,溶解氧5.0~6.0 mg/L,pH 6.5~7.5,饲养周期为56 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5%“百草霜”对大刺鳅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24.76%和16.18%(P<0.05),而0.1%组饲料系数降低了30.23%(P<0.05)。添加“百草霜”未影响大刺鳅成活率(P>0.05)。胃蛋白酶在0.5%组最高(P<0.05);肠道及肝脏淀粉酶活力随着“百草霜”浓度的增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0.1%组效果最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添加0.1%和0.5%的大刺鳅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在0.1%组达到最大(P<0.05),各组肝脏SOD、AKP、ACP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剂量为0.1%~0.5%的“百草霜”能显著提高大刺鳅酶活性,满足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20.
5种微生态制剂对刺参幼参的生态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种微生态制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的生态安全性,包括耐受性、生长免疫和对养殖水体的调控。结果表明:幼参对5种微生态制剂耐受性的顺序为试剂五〉试剂一〉试剂四〉试剂三〉试剂二,其中幼参对试剂五的耐受性最大,幼参对试剂二耐受性远小于其它各组;5种微生态制剂对幼参特定生长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微生态制剂能促进刺参的生长,特定生长率为1~2%/d;5种微生态制剂均能提高幼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其活性值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除试剂一组0.5 mg/L和试剂三0.5μL/L的POD外)(P〈0.05)。对静水每24 h进行一次监测,结果表明:48 h时,DO〈4 mg/L,NO2--N含量在24 h达到最低,随后逐渐上升;各组的DO值随时间的延长逐步降低;对照组的NO2--N、NH4+-N含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步升高。在充气条件下每隔5 d进行一次监测,结果表明:第20天时,试剂一组和试剂四组的NH4+-N含量〉0.02 mg/L,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试剂四组和对照组的NO2--N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第20天之前,各组NO2--N、NH4+-N含量(NH4+-N组15 d除外)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