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选择8个滑菇亲本,经过一系列布勒杂交技术环节,完成了400个杂交组合。通过培养观察、镜检、拮抗检验、试管出菇检验、罐头瓶内木屑基质出菇检验等技术手段,得到了131个杂交异核体;然后对其进行木屑半熟料栽培小试、重复小试和中试,选育出B52号和B17号滑菇新菌株。DNA检测结果表明,二者与各自亲本遗传差距较大,因而确定其为杂交新菌株,分别命名为丹滑16号和丹滑17号。因丹滑17号抗高温抗杂菌能力减弱,2015年终止其中试栽培。丹滑16号在中试栽培中,保持了高产稳产、菇质优良和抗高温抗杂菌能力强等优良性状。三年来(2013-2015年),在辽宁多地中试栽培101.65万盘,平均单产达2.14 kg,生物转化率达125.8%。  相似文献   

2.
李长莉 《食用菌》2014,(6):18-19
<正>辽宁省丹东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室,在国际上首次将布勒杂交技术手段应用于滑菇育种研究,利用远缘、高亲和力、多代回交方法,采用2个野生滑菇亲本和多个生产上正在使用的滑菇亲本杂交,产生了400个杂交组合,并成功选育出丹滑16号滑菇新品种。丹滑16号具有发菌快、抗病性强、产量高、菇质好、性状稳定等特点。在中试栽培中,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平均单产(盘)为2168 g,生物  相似文献   

3.
曹玉谦 《食用菌》2006,28(4):54-54
丹东市林业科研所承担的“滑菇杂交育种的研究”项目,首次将单核菌丝杂交育种技术应用于滑菇育种的研究领域,采用野生菌株与生产上应用的主栽品种作亲本,历时6年,培育出滑菇杂交新菌株-丹滑15号。该菌株具有发菌快、抗逆性强、遗传性状稳定、出菇早、菇质好、产量高(生物转化率可达124%)的优良特性,在辽宁、河北、山东、内蒙、黑龙江、吉林等地推广应用3年来,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深受广大菇农的赞誉,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2006年1月4日,该项目通过了辽宁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与会专家认为:采用单核菌丝杂交技术进行滑菇育种的研究填补了国际空白,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滑菇32个不同菌株的菌丝长势、出菇特性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Ph0016菌株菌盖厚、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84.3%,抗性强,属于晚熟型菌株,适合于南方地区大规模熟料栽培。  相似文献   

5.
曹玉谦  迟峰  张印  李长莉  张巍 《食用菌》2006,28(6):16-17
为探索我国滑菇育种的最新途径,培育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滑菇新品种。从2000年开始,首次采用单核菌丝杂交技术手段,以1个野生滑菇菌株和3个生产上应用的滑菇品种为亲本,进行滑菇杂交育种的研究,历时6年,培育出滑菇杂交新菌株——丹滑15号。该菌株具有发菌快、出菇早、菇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等优良特性,已在辽宁的八个县(市)推广应用,在河北、山东、吉林、黑龙江、内蒙等地的滑菇产区试栽成功。现将丹滑15号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筛选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滑菇(Pholiota microspora)菌株,并研究培养温度、栽培料配方、搔菌处理和开袋时间对滑菇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最佳菌株为ph0012;最佳栽培料配方为51%木屑、30%银耳菌糠、18%麦皮,1%石灰;适宜的菌丝培养温度为22~25℃,出菇温度为15~17℃;搔菌和不搔菌处理,对滑菇产量无显著影响;适宜的开袋时间为接种后第90天;生产性栽培的第一潮菇平均产量为每袋186.38 g。  相似文献   

7.
对引进的11个滑菇品种(菌株)进行工厂化栽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滑菇126较其他品种表现突出,其菇蕾多、出菇齐、产量高,且栽培周期短,是工厂化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8.
包著勤 《食用菌》2003,25(4):39-40
滑菇又名珍珠菇 ,子实体丛生 ,朵形小 ,菌盖黄褐色 ,表面光滑 ,有粘质 ,营养价值高 ,发展前景广阔。滑菇属喜湿性真菌 ,出菇温度 5~ 2 0℃ ,适合南方高山区种植。近年来 ,我县高山区综合利用栽培香菇、杏鲍菇等菌类污染的废料 ,采用长袋模式种植滑菇 ,取得高产 ,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 滑菇菌筒充分成熟后 ,以出菇有利 ,因此宜采用春种秋收的栽培方式。南方高山区制袋期可安排在 2~ 4月 ,菌株选用中晚熟种。2 培养料配方 种植滑菇的原料广泛 ,棉子壳、杂木屑、野草、农作物秸秆以及污染的废料等均可。配…  相似文献   

9.
滑菇菌株驯化筛选与栽培技术研究张维规(福建省南平市食用菌研究所353000)《滑菇菌株驯化筛选与栽培技术研究》,是1991年原南平地区料委下达的科技任务。从1991年冬引进滑菇品种,经过3年栽培试验,选育出适合本地袋料栽培的高产优质菌株,对其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10.
研究滑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为工厂化企业提供了技术指导。通过对工厂化栽培条件下滑菇(Pholiota nameko)菌株126的适宜生长温度、湿度和最佳栽培料配比进行研究,获得了滑菇工厂化栽培技术,即温度(16±0.5)℃、湿度(90±2)%,最佳栽培料配比为棉籽壳30%、玉米芯60%、麸皮9%、石膏1%。  相似文献   

11.
滑菇反季节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鲜品滑菇在国内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春、夏季节供不应求,滑菇保鲜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十分走俏。为解决春、夏季滑菇鲜品的市场供应,笔者从1998年以来,对滑菇反季节栽培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总结出滑菇反季节高产栽培的8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滑菇属低温结实性菌类,在5~20℃之间一般均能出菇。福建省屏南县海拔600米以上的中、高山区,气候温凉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极利于滑菇生长。屏南县从菌株特性、优化培养料配方和不同栽培模式入手,研究成功的长袋滑菇层架式栽培技术,具有出菇时间长、产量高等特点;食用菌废料还可以变废为宝,得到循环综合再利用,促进了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屏南县业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滑菇栽培基地,年生  相似文献   

13.
滑菇反季节栽培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玉谦 《食用菌》2001,23(5):17-19
滑菇栽培在东北地区主要采取春天接种、秋冬季出菇形式、为适应春季市场对滑菇鲜品的需求,笔者探索了冬季接种春季出菇的反季节栽培。通过小试和中试,选出了适合反季节栽培的滑菇品种03号,与参试的其它品种相比较,具有发菌快、出菇积温少、蜡层薄、出菇号、转潮快、菇质好等优良特性,小试平均单产1590g,中试平均单产1049g,在反季节栽培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丁智权 《食用菌》2011,33(2):38-39
针对闽北气候条件与滑菇生物学特性,总结出适合闽北条件滑菇栽培季节,培养基、培养料配方,栽培方式,管理方法等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在边远山区栽培滑菇,如何掌握栽培季节特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简化工艺,减少污染,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是滑菇生产的关键。本文简要总结边远农村栽培滑菇实用技术要点,仅供各地参考。一、栽培季节:滑菇属于中低温型菌类。由于该品种所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和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所决定,滑菇栽培的生产布局应在气候湿润,四季均衡的北方靠近沿海的地区较为适宜。在辽东半岛各地栽培均在春季播种,秋季出菇。根据各地区小气候的  相似文献   

16.
张振刚 《食药用菌》2020,28(3):205-207
人防地道常年温度在8~14℃,空气相对湿度在70%~95%,10月至翌年3月自然通风良好。为更好地利用人防地道冬暖夏凉、常年恒温的优势条件,实现滑菇市场周年供应,提高菇农收益,从配料、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催菇与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阐明人防地道栽培滑菇技术;并指出环境清洁、严格消毒、搞好通风换气、增加光照是其栽培关键。  相似文献   

17.
高海拔地区滑菇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永莉  张玲勤 《食用菌》2000,22(6):35-35
滑菇(Pholiotanameko)又名滑子蘑、鳞伞、光帽黄伞,属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伞菌科、丝膜属,它是一种木材腐生菌,营养丰富,含粗蛋白338%、粗脂肪4%,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栽培比较普遍,已成为当地出口的主要菇类,而在高海拔地区栽培滑菇尚未见报道。为筛选适合我省栽培的菇类品种,我校实验基地于1999年1月,从华中农大引进滑菇菌种进行试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并摸索出了一套适合高海拔地区栽培的技术措施。现报告如下:1 菌种制作11 供试菌种 滑菇菌种由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培养中心引…  相似文献   

18.
滑菇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丝膜菌科,鳞伞属.又称光帽鳞伞,光滑锈伞,珍珠菇,滑子菇.滑菇外观艳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中含有的滑菇多糖和核酸具有抑制肿瘤、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是营养保健的佳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常规生产是每年2~3月份装袋,秋季出菇的生产模式;反季滑菇栽培既每年11~12月份装袋,来年3~7月份产品供应市场,黑龙江省具有反季滑菇生产的气候优势,发展反季滑菇栽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9.
张印  李长莉  张巍  张颖 《食用菌》2005,27(4):37-38
滑菇属于低温出菇型食用菌,只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栽培。近几年,由于外贸出口量的增加和国内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使得滑菇价格稳中有升,国际国内市场十分活跃,这极大地激发了山区农民种植滑菇的积极性。但是,由于菌种、原料、栽培技术方面的原因,在滑菇生产过程中,每年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轻则减产,重则绝收。笔者针对滑菇栽培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比较9个滑菇菌株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出菇性状和生物学效率后发现,Pn-s03、PJ-ns和Pn-s01综合性状较优,适合陕西关中低纬度地区(北纬34~37度)代料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