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詹光杰  奚耕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518-5520
首次对拟黑多刺蚁内生殖进行系统解剖观察。结果发现,拟黑多刺蚁的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生殖腔和雌性附腺等结构组成,为典型的多滋式卵巢;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侧输精管、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雄性附腺及阴茎等结构组成,雄性附腺发达,贮精囊不明显,婚飞前雄蚁的精巢及精巢小管已逐渐退化,精巢小管的数量与其他种类蚂蚁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2.
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雄性生殖系统包括一对睾丸,一对输精管,两对附腺,一对射精管。雌性生殖系统包括一对卵巢,一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交配囊,受精囊及其附腺,生殖腔,产卵管长而特化成骨针状。  相似文献   

3.
大黑鳃金龟的雌性生殖系统,包括一对卵巢、一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生殖腔及受精囊和副腺等部分;雄性生殖系统,由一对精巢、一对输精管及由此膨大而成的贮精囊、射精管和一对副腺组成。  相似文献   

4.
红棕象甲外形态特征及生殖器官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红棕象甲的外形态特征及生殖系统.结果表明,红棕象甲体长19~34 mm,宽8~15 mm, 身体红褐色.雄性成虫内生殖器官包括一对睾丸、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附腺组成;雌性成虫内生殖器官由一对卵巢、一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5.
对刺桐姬小蜂成蜂生殖系统进行解剖研究,并观察其产卵行为。结果表明:雌性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和外生殖器等组成。雄性生殖系统由1对睾丸、1对输精管、1对附腺、射精管和阳茎等组成。雌成虫的每个卵巢平均有卵巢管9~13条,每条卵巢管平均有卵3~7粒,卵巢管内的总卵数平均为54~182粒。刺桐姬小蜂的产卵过程可分为寻找产卵位置、穿刺与试探、产卵、休憩与梳理4个步骤。  相似文献   

6.
应用常规内部解剖方法,对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Horn)]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卵巢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条中输卵管、1个受精囊、交配囊、附腺、黏腺、外生殖片等;雄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睾丸、1对储精管、1对输精管、射精管及1对附腺、弯管和阳基等;不同发育时期小黑瓢虫卵巢管数量均为8根;根据外部形态特点以及卵黄沉积的情况,将小黑瓢虫的卵巢发育分为未分化期、生长发育初期、生长发育中期、生长发育后期、成熟产卵前期、成熟产卵期等6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研究湖南棒蝠蛾(NapialushunanesisChuetWang)生殖系统的形态构造。分为雌性内部生殖器官、雌性外部生殖器官、雄性内部生殖器官及雄性外部生殖器官四部分。雌性内生殖器中,卵巢为多滋式,一对,各由四根卵巢管组成,两组卵巢管汇合成中输管通外生殖腔,外方开口为产卵孔;受精囊为肾形,通过受精囊管与生殖腔相通,在受精囊顶端有分叉的受精囊腺;无附腺。雌性外生殖器由袋状交配囊和产卵器组成;无导精管。雄性内生殖器,有睾丸一对,各呈四裂花瓣状,外被淡绿色睾丸膜;输精管一对,基部与肾形贮精囊中部相连;贮精囊端部具附腺。雄性外生殖器构造复杂,抱器瓣无钩,背兜前下方有一瘦长叶,外缘有钩齿,囊形突狭长  相似文献   

8.
研究湖南棒蝠蛾生殖系统的形态构造。分为雌性内部生殖器官、雌性外部生殖器官,雄性内部生殖器官及雄性外部生殖器官四部分。雌性内生殖器中,卵巢为多滋式,一对,各由四根卵巢管组成,两组卵巢管汇合成中输管通外生殖腔,外方开口为产卵孔,受精囊为肾形,通过受精囊管与生殖腔相通,在受精囊顶端有分叉的受精囊腺;无附腺。雌性外生殖器由袋状交配囊和产卵器组成,无导精管。雄性内生殖器,有睾丸一对,各呈四裂花瓣状,外被淡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黑纹粉蝶Pieris melete Ménétriès生殖系统的解剖学结构,以期发现更多的分类特征,为其所属类群乃至粉蝶亚科的系统发育分析提供依据。【方法】于2009-2010年夏季分别在浙江临安和陕西秦岭采集黑纹粉蝶成虫,在MODEL SZX2-ILLK型显微镜下观察雌虫和雄虫内、外生殖器的解剖结构,运用QImaging Retiga 2000R CCD数码相机进行照相,用图像叠加软件Automontage进行图像合成,描述其特征。【结果】黑纹粉蝶雌虫外生殖器包括交配囊及其附属结构、导精管、表皮突和肛突;内生殖器包括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受精囊、附腺以及外生殖腔。雄虫外生殖器包括阳具、抱握器及其支持结构;内生殖器包括1个睾丸、2条输精管、1对贮精囊、开口于阳茎基部的射精管和附腺。【结论】黑纹粉蝶的卵巢两侧不对称,一侧的4根卵巢管直接合并,另一侧则是相邻的2根卵巢管先分别聚成一支,然后2支再聚合,与中输卵管相接。  相似文献   

10.
【目的】龟纹瓢虫捕食蚜虫、粉虱、木虱等多种害虫,是农林业重要天敌昆虫。掌握龟纹瓢虫雌雄内生殖系统结构及卵细胞生成过程,为龟纹瓢虫人工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石蜡切片技术和内部解剖,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内生殖器及卵子发生过程。【结果】龟纹瓢虫雄性内生殖系统包括1对精巢、1对雄性附腺、1对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雌性内生殖系统包括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生殖腔,每侧卵巢含11~13根卵巢管;卵巢管生长区可见4粒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母细胞,根据卵黄沉淀情况、滤泡细胞形态变化将卵子发生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4个时期。【结论】卵巢结构、卵巢管和卵母细胞数量有助于解释龟纹瓢虫产卵量,不适宜的饲养条件可能抑制卵巢发育,进而导致龟纹瓢虫产卵量发生变化。因此,为实现龟纹瓢虫的规模化应用,人工繁育中应创造最优营养和环境条件以保障产生更多成熟卵细胞。  相似文献   

11.
枣镰翅小卷蛾是目前陕北红枣产区的一种重要害虫,其越冬老熟幼虫在每年9月中下旬有向下爬行在主干翘皮出化蛹越冬的习性。利用该虫这一生物学特性,研究使用无公害粘虫胶涂抹在枣树主干上,形成一粘虫胶环来粘捕枣镰翅小卷蛾幼虫。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粘虫胶涂抹宽度为20cm时效果最好,越冬蛹数量及来年的虫口数和枣树受害率大大降低,防治效果能达到85%以上。利用无公害粘虫胶粘捕幼虫的方法可明显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减轻环境污染,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值得在实际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枣粘虫性信息素研究进展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76年至今,对枣粘虫性信息素的成分、结构进行了测定;人工合成了枣粘虫性信息素并制成聚乙烯塑料管诱芯;还系统地研究了枣粘虫性信息素的化学通讯系统、雄蛾对性信息素组分的风洞行为反应、雌蛾性信息素腺体结构、成虫触角感受器、性行为时辰节律以及性诱剂推广应用效果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冬枣和雪枣园害虫的系统调查分析,明确了2个品种枣园的主要害虫为枣瘿蚊、棉蚜、枣星盾蚧、枣镰翅小卷蛾、斑衣腊蝉、麻皮蝽、褐刺蛾、榆紫叶甲、黄曲条跳甲和大青叶蝉等。2个品种之间只有麻皮蝽差异显著,其余差异均不显著。主要害虫多数发生在5-7月份的枣树萌芽期至青果期。  相似文献   

14.
枣树萌芽展叶期害虫与天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延安枣树萌芽展叶期的主要害虫与天敌进行初步调查,发现害虫27种,分属于4目20科;天敌13种,分属于2纲4目7科。延安枣树萌芽展叶期的主要害虫有5种:红缘天牛(A sias ha lo-d end ri)、枣飞象(S cy thropus yasum atsu i)、枣叶虫(C ryp tocepha lus sp.)、枣镰翅小卷蛾(Ancy lis(Anchy lop era)sativa)、枣瘿蚊(Contarin ia sp.),其中红缘天牛最多,已成为危害枣树的优势种。对于天敌方面,主要以捕食性的瓢虫类和食虫蜘蛛为主,其中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 tempunctata)最多。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宣州枣树的生态影响因子、丰产栽培及病虫害的发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气温和光照是影响枣树生长的重要生态因子。在宣州区,气温和有效积温分别达24℃和2 430℃以上时,枣树才能生长良好。良好的光照有利于枣树的生长。花期过低的湿度会影响授粉,但8月份的高湿会造成病害的流行。枣树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只有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才能达到丰产目标。在栽培上,矮化密植方式更适于集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枣瘿蚊、枣粘虫、枣花盲蝽、红蜘蛛、桃小食心虫和枣炭疽病是宣州枣区最为重要的6种林业有害生物,在芽期、花期、幼果期及越冬期进行适时防治,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宣州蜜枣要根据其生态要求采取合理的栽植模式和科学的管理,以保持其优良品质,从而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的关系,对不同枣品种进行抗寒性评价,本文选取灵武长枣、早脆王、金矮三号、清涧圆枣、京六零、六月鲜等6个枣品种,研究当年生枝条的渗透调节物质在自然降温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6个枣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淀粉含量总体呈平缓上升的趋势。除此以外还利用Fuzzy数学隶属函数综合评判法比较了六个不同枣品种的抗寒性,得出六种枣树的抗寒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早脆王>灵武长枣>六月鲜>清涧圆枣>京六零>金矮三号。该研究结果可为榆林地区选育抗性较好的红枣品种和大规模引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枣和酸枣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长期争议的枣和酸枣的分类地位、学名及其次级划分进行了研究。通过形态、解剖和生境习性比较,数量性状的统计分析,DNA多态性检测及有关分类学资料考证,认为二者存在多方面显著差异,宜处理为两个独立种。在枣的16个曾用名中ZiziphusjujubaMill.是唯一合法可用的;而酸枣做为独立种其5个曾用名均不合法,鉴于其与枣近缘且果肉大多偏酸,给予了新名Z.acidojujubaC.Y.ChengetM.J.Liu。另据全国范围的实地考察及文献和标本考证,认为长期来被列为枣一变种的无刺枣Z.jujuhaMill.var.inermisRehd.不能成立,应予以归并;同时在酸枣和枣下确立了5个新变型和3个新等级。  相似文献   

18.
枣树品种、品系及其近缘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对 2 5个枣品种、品系及其 2个近缘种酸枣和毛叶枣进行了RAPD分析 ,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并建立了树状图。首次从DNA水平上揭示了枣属中这 3个重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重点探讨了几组枣品种和品系的亲缘关系 ;初步建立了 2 5个枣品种、品系及酸枣和毛叶枣的RAPD指纹 ,发现仅用OPE1、OPE9和S130这 3个引物就可将其全部分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微孢子虫对枣镰翅小卷蛾和桃小食心虫成虫的侵染作用,探讨微孢子虫在调控其种群消长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镜检法检测年度或不同代间枣镰翅小卷蛾和桃小食心虫的微孢子虫感染水平;用ImageJ 1.41图形处理软件测量其翅面积大小。【结果】枣镰翅小卷蛾雌雄蛾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的微孢子虫感染水平逐渐上升,差异极显著;成虫个体大小(翅面积)随感染水平升高而显著减小。2009和2010年前、中、后期羽化的桃小食心虫雄蛾感染水平均依次升高,差异极显著;其前、中期雄蛾个体大小差异不显著,而中期雄蛾个体显著大于后期。【结论】微孢子虫对枣镰翅小卷蛾和桃小食心虫有较强的侵染力;周期性地造成其越冬代感染水平降低,表明微孢子虫侵染造成枣镰翅小卷蛾和桃小食心虫越冬虫态大量死亡,或造成其发育迟缓、个体变小,说明微孢子虫在调控2种害虫种群消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个性信息素腺体的分析技术,研究了枣粘虫(AncylissatovaLiu)第一代雌成虫性信息素组分的精确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枣粘虫的性信息素由4个组分组成,即E9-C12:0AC(Ⅰ)、Z9-C12:OAC(Ⅱ),7,-C12:OAC(Ⅲ)和Z7-C12:OAC(Ⅳ),各组分精确比例为Ⅰ:Ⅱ:Ⅲ:Ⅳ=52:35:6:7;E9/Z9的比例为60.9±7.8%E,E9/Z9比例的变异系数C.V=10.3%。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单雌性信息素腺体的含量平均为5.8±3.3ng,各组分的含量分别为3.02(Ⅰ),2.03(Ⅱ),0.35(Ⅲ),0.40ng(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