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猪场虫害在非洲猪瘟传播中的风险和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8年8月中国辽宁首次暴发了非洲猪瘟(ASF),疫病的蔓延给我国养猪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媒介生物传播是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之一,其中钝缘蜱作为生物性传播媒介研究较多,是ASF病毒在疫源地传播、长期保存甚至发生变异的关键因素,也是ASF在很多地区和国家久控不绝的原因之一。然而,仍有潜在的ASF机械性传播媒介生物需深入研究,例如吸血蝇可通过叮咬或猪误食来传播ASF等。文章分析了猪场主要虫害在非洲猪瘟传播中的风险,以便为优化现有预防措施、全面防控疫病提供科学依据,降低ASF传播对家猪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前言:随着养猪业发展,猪场规模不断扩大,场内养猪密度增加,引种和猪只流转频繁,猪场内外以及猪场周围都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并在适当条件下可能引起猪的发病、造成疫病流行,如口蹄疫(FMD)、猪瘟(HC)、猪蓝耳病(PRRS)、猪圆环病毒(PCV)等。猪场一旦发生疫病流行,将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我市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统计,规模猪场因传染性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造成的损失占整个猪病损失的70%以上。因此,搞好消毒工作,降低疫病发生和传播风险,对于保障规模养殖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由于呼伦贝尔地区冬季气候变化很大,给猪场的正常生产带来了很多的不稳定因素。随着冷空气的到来,病原微生物会更加猖狂,猪群的应激反应明显增加,加之俄罗斯"非洲猪瘟"及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等动物疫病又到了多发季节,轻者影响猪生长或猪只吃料几乎不增重,重则复合染病不治而亡或导致疫病暴发流行。因此,饲养户要高度重视,采用综合措施防御,提升猪场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4.
2018年非洲猪瘟的传入给中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和消毒方式,是切断非洲猪瘟传播的有效手段。笔者结合非洲猪瘟的病原特点,阐述养猪场消毒剂选择和应用的关键,为广大养猪场户提供参考。1非洲猪瘟的特点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强毒力毒株对生猪致病率高,死亡率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猪或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物(泔水、饲料、垫草、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其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传播。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猪和野猪外,其他动物不感染该病毒。非洲猪瘟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只能采取扑杀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流行特点非洲猪瘟病毒主要经口腔呼吸道传播,蚊虫叮咬也是常见的传播方式,被污染的饲料、垫草运输车辆等也会引起传播。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钝缘软蜱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媒介。自然感染状态下,非洲猪瘟的潜伏期一般为5~19d。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非洲猪瘟的发生不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且给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做好综合防控工作是降低非洲猪瘟发病率,避免疫病扩散,降低养殖损失的重要举措,因此养殖户要给予足够重视。1传播特点1.1病原学非洲猪瘟属于急性、烈性传染病,其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该病毒主要是通过粪便以及空气传播的,患病猪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是直接传染源。非洲猪瘟属于我国一类动物疫情,发病过程急,死亡率高达100%,非洲猪瘟和猪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做好鉴别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猪病的传播和流行一直是制约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近年来猪病流行情况的日益复杂,非洲猪瘟、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 PCV3)等多种新发疫病的不断出现,严重制约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对生猪产业造成严重打击,同时也加速了我国猪场转型升级的步伐,对现代化猪场的生物安全和饲养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CV3在2016年国内猪场发生至今,已传播扩散至我国多省的不同地区,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养猪业的一种新发疫病,PCV3感染导致猪群健康受损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风险,且目前暂无有效疫苗对PCV3进行防控,给猪场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本文对PCV3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简单综述,以期为预防PCV3的流行传播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非洲猪瘟的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患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内脏器官广泛出血,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异常等症状,是一种急性、高接触性的传染病。该病的传染性非常高,患病后死亡率也很高,这给疫病的防控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本文介绍了非洲猪瘟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帮助畜牧兽医工作者更好的认识非洲猪瘟这一疫病。  相似文献   

9.
自2018年8月3日非洲猪瘟病毒(ASFV)在中国被发现并确诊以来,已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并持续流行,成为地方性流行疾病。这种疫病的影响巨大,它持续挑战着兽医专业人员,同时也增大了养猪业的风险。文章叙述了如何在一个猪场使用检测和清除方法,清除ASFV感染阳性猪群和实施局部清群,并最终成功地控制了ASF的暴发。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非洲猪瘟病毒特性和流行特点,对规模猪场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防控建议。分析表明,规模猪场传播非洲猪瘟病毒风险因素有人员、车辆出入;进场物质;场外野猪、场内鸟、软蜱、苍蝇、蚊子、鼠;周边环境污染等。相应防控对策为制定实施猪场严密的防疫制度,建立员工风险激励机制;建立防控缓冲区;控制人员、车辆出入并做好消毒工作;加强进场物资风险管理;防鸟、灭蜱、蚊蝇、鼠,扑杀野猪;做好猪场隔离消毒工作;加强猪群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1.
猪场生物安全系统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是猪场防控疾病的前提,也是最经济有效的疫病防治措施。2018年我国发生非洲猪瘟以来,疫情对我国生猪养殖业带来深刻影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该病都将是我国猪场的常态化疾病。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我国养猪业创新性地提出了系列生物安全防控技术,建立了能够有效应对疫情常态威胁的生物安全技术体系,两年多来的防控实践证明了这些生物安全防控手段的有效性。文章总结了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和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及注意事项,希望可以为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动物疫情动态,消除疫情隐患,及时了解上海及周边地区猪主要病毒病的流行趋势,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2006~2009年上海地区规模猪场和养猪散户送检的门诊收集的临床病例样本进行主要病毒病的病原学检测,主要包括猪瘟病毒(Classicalswine fever virus,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circovirustype2,PCV2),通过,临床检测,结果表明这些病原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是普遍存在的,给猪病防疫带来了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13.
非洲猪瘟的致病原为非洲猪瘟病毒,该病具有较高的传染率和死亡率,一旦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不仅严重损害养殖场、散养户的经济利益,还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地区养猪业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关部门需加强指导工作,引导地区中小规模养殖场与散养户结合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构建完善的防控体系,最大程度上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4.
4种猪繁殖障碍性疫病流行病学调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繁殖障碍性疫病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为了查清山西省这些疫病的流行情况,对全省8个地市42个规模化种猪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因母猪繁殖障碍病造成死亡的仔猪数平均可以占到总产仔数的13.77%,同时采集病料组织257份,不同日龄猪群血清1776份,用不同病原的PCR和ELISA试剂盒对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和猪圆环病毒2型等进行了病原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猪瘟病毒感染率为28.4%,抗体阳性率为57.55%;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感染率为3.89%;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株感染率为39.69%,抗体阳性率为44.99%;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率为10.12%;gE抗体阳性率为2.98%,gB抗体阳性率为76.35%;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率为15.18%,抗体阳性率为56.98%,证明山西省种猪场4种疫病感染较为严重,并且常常发生混合感染,为今后山西省防控这些疫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非洲猪瘟疫情对国内养猪业的冲击很大,严重影响了大中小型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和利润,也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然而,随着非洲猪瘟病毒自然和非自然变异株的大量出现,对ASFV传统采样和检测须得到一些新技术的支持,如“唾液/深咽拭子+血液”抗原抗体同步采样检测、多重PCR以及微滴数字PCR等。基于此,文章归纳总结了规模化猪场采样和检测的关键点和常见误区,以期为国内规模化猪场现场采样和检测方面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毅  张全生 《猪业科学》2021,38(3):94-96
首例非洲猪瘟在我国暴发至今两年来,严重影响了我国生猪产业以往的正常周期运行规律,迫使大家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和整个养猪生产模式进行多方面探讨,实践表明,猪场的建设对完善生物安全体系,防控非洲猪瘟疫情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近两年来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因此,在当前阶段做好现有养猪场户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文章结合我国养猪特点和防控形势,从养猪从业者角度介绍了非洲猪瘟的特点、传播方式、综合防控措施及防疫职责,以期为广大生猪养殖者做好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猪精液在疫病传播中的作用,应用PCR和RT-PCR技术分别从发病猪场和未发病猪场采集种公猪精液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检测。结果发现,发病猪场的种公猪精液中CSFV、PRRSV、PRV、PCV-2的感染率分别为30.0%、50.0%、4.0%和30.0%,而未发病猪场的感染率分别为4.0%、20.0%、0.0%和8.0%,这表明精液是多种猪病原传播的良好媒介,提示种公猪对于疫病的发生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栗文文 《猪业科学》2020,37(10):105-106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随着人们对非洲猪瘟的认识逐步深化,猪场防控措施也逐步在完善;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防控的核心,将病毒阻挡在猪场之外;对于有问题的猪场,全面排查和“精准拔牙”,结合抗体检测能够很好地控制住病毒的传播,使猪群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20.
非洲猪瘟背景下的三元商品母猪养殖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亚楠  刘双  黄强  封伟杰 《猪业科学》2020,37(3):122-124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是一种病毒分子巨大且复杂的DNA病毒,在无有效疫苗的情况下,会引起高度传染性且通常致命的猪瘟。目前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导致我国母猪存栏大幅度下降,猪场引种面临了巨大的生物安全风险,采用三元商品母猪留种成为了一种较好的选择。文章结合生产实践,旨在为三元商品母猪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