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研究下丘脑EOP系统在猪应激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本试验随机选取12头二花脸生长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输组,运输组进行2 h的运输,运输结束后15 min,运输组和对照组同时采样。以18S rRNA或GAPDH mRNA为内标,用相对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下丘脑中前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激素前体转化酶2(Prohormone Convertase 2,PC2)、μ阿片肽受体(Mu Opioid Receptor,MOR)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下丘脑POMC mRNA表达水平运输组猪极显著高于对照组;MOR mRNA的表达运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C2和GR的mRNA表达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提示二花脸生长猪下丘脑EOP系统参与了运输应激反应调节。  相似文献   

2.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78±0.09)g的刀鲚幼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0尾),分别投喂不添加鱼油(对照组)和添加4.76%精制鱼油(HUFA组)的2种配合饲料,饲养60 d后采样。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基因在刀鲚幼鱼脑、肝脏、肌肉等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饲料中脂肪含量可以上调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HUFA组刀鲚幼鱼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在肝脏、心脏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鳃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3.
刀鲚不同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及DNA含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同工酶技术和流式细胞术研究了刀鲚肝脏、眼睛、肾脏、肌肉、鳃和血清6个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及尾鳍、鳃、肌肉、性腺和肝脏5个组织的细胞核DNA含量,旨在为刀鲚遗传背景和种质标准的建立提供技术参数。结果显示:(1)刀鲚不同组织的LDH同工酶呈现一定的组织特异性,眼睛是LDH表达较为典型的组织;除肌肉和血清没有LDH2条带外,其余组织均出现了5条同工酶酶带,并且相对迁移率一致,各组织中均未见LDH-c基因的表达。(2)刀鲚鳃、肌肉和肝脏3个组织的细胞核DNA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都显著低于尾鳍、卵巢细胞DNA含量(P0.05);测定的鳃、肌肉和肝脏组织细胞核的DNA含量与单倍体的精子细胞的比值依次为2.16、2.19和2.22,即刀鲚为二倍体鱼类。此外,肝脏细胞容易从组织上脱落,较易制成单细胞悬液,是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分析的适宜试材;如果要保持生物体健康存活状态,则剪取小部分尾鳍进行倍性分析为宜。研究亮点:首次报道了刀鲚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酶带相对迁移率、组织分布、活性扫描及细胞核DNA含量。研究发现,刀鲚眼睛是LDH表达较为典型的组织;刀鲚是二倍体鱼类,肝脏细胞是进行倍性分析的适宜试材,这为刀鲚遗传背景和种质标准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肉鸡热应激下肝脏和下丘脑HSP70 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优质黄羽肉鸡热应激期间肝脏和下丘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mRNA的动态表达规律,为揭示该类型优质鸡种热应激反应机理提供参考。64日龄Anak 40(♂)×岭南黄(♀)杂交后代母鸡置于(38±1)℃恒温室内进行持续热应激处理,采取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热应激起始(0 h)、热应激后12、24、36、48和60 h肝脏和下丘脑组织中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肝脏和下丘脑组织中HSP70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至热应激36 h时表达水平达高峰值,约为应激起始表达水平的7倍,差异显著(P<0.05);热应激48和60 h,下丘脑HSP70 mRNA表达量快速回落至热应激初期的水平,而肝脏表达量极显著地骤降至低于热应激初期10%的水平。在(38±1)℃持续热应激期间,优质肉鸡肝脏和下丘脑HSP70 mRNA表达呈现基本同步的变化规律,即表达水平先上升后下降,热应激36 h时表达水平达高峰值。  相似文献   

5.
研究热应激对公兔下丘脑-垂体-睾丸(HPT)轴神经介素B(NMB)及其受体(NMBR)基因表达水平及血清皮质醇和睾酮分泌的影响,探讨热应激对神经肽和相关激素分泌的影响。建立热应激模型,采用荧光定量PCR (RT-PCR)检测兔NMB和NMBR m RNA在HPT轴的表达情况,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兔血清中皮质醇和睾酮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兔NMB和NMBR基因在HPT轴中表达;NMB和NMBR m RNA在HPT轴的表达模式相似,且热应激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NMB和NMBR基因的表达,并按时序在下丘脑(热应激0.5 h)、垂体(热应激1.0 h)和睾丸(热应激2.0 h)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热应激可以促进皮质醇的分泌,并抑制睾酮的分泌,但这种抑制作用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增加(热应激2.0 h)逐渐恢复正常。表明热应激可能通过NMB/NMBR系统调节HPT轴的功能,进而影响动物繁殖。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运输应激对肉牛肝脏miRNA的影响,寻找肉牛运输应激候选诊断标志物。实验将10头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肉牛随机分为运输0 h组和运输3 h组,使用公路运输方式对肉牛进行运输应激,速度为80 km·h~(-1)。采集血液,制备血清,使用ELISA方法检测肉牛血清中CRP和SAA含量的变化。同时采集肝脏并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运用qRT-PCR方法检测肉牛肝脏组织中miR-31、miR-194-5p、miR-125b和miR-186的表达。结果表明,与运输0 h组相比,运输3 h组血清中CRP含量显著升高(P0.05),SA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运输0 h组相比,运输3 h组肝脏组织中miR-31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miR-194-5p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miR-125b和miR-186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上述结果为运输应激诊断标志物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8.
雏鹅冷应激反应中HPT轴HSP70mRNA的动态表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冷应激处理时,HSP70基因mRNA在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HPT轴)中的表达规律。【方法】以7日龄皖西白鹅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技术,分析(12±1)℃室温条件下雏鹅HSP70 mRNA在HPT轴中的动态表达规律。【结果】下丘脑HSP70 mRNA转录量在冷应激1.5、6和9h显著升高,其它时间点均恢复到正常水平;在应激结束后6h内HSP70 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应激结束后6h转录水平最高,随后又迅速下降到室温下的转录水平。垂体HSP70 mRNA转录量在冷应激0.5、1.5、6和12h时显著降低,其它应激时间均升高到应激前的水平,应激结束后0.5、3和6h转录水平也显著低于应激前的水平,随后逐渐升高到应激前的正常水平。甲状腺HSP70 mRNA转录量在冷应激0.5h时显著升高,随后迅速下降到应激前的水平,应激3、6和12h时显著降低。应激结束后0.5h和3h转录量显著升高,其它时间点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雏鹅冷应激反应中,HSP70基因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中的表达规律是不同的,在不同的组织中有不同的调控规律。下丘脑HSP70 mRNA转录水平最高,表达量总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是冷应激反应时的正调控基因;而它在垂体和甲状腺中的表达总体是被抑制的,是垂体和甲状腺冷应激反应时的负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褐牙鲆仔鱼早期发育阶段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基因(CRH)的表达情况及受甲状腺激素的影响作用,为开展牙鲆的人工繁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褐牙鲆早期发育阶段CRH基因表达量,以ELISA测定褐牙鲆仔鱼甲状腺激素(T3和T4)水平,并测定经外源T3浸泡处理后早期发育褐牙鲆仔鱼CRH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情况,探究CRH和甲状腺激素在褐牙鲆早期发育阶段的影响及作用关系.[结果]1~8日龄褐牙鲆仔鱼CRH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5日龄达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的仔鱼(P<0.05,下同).10~42日龄褐牙鲆仔鱼CRH基因主要在其头部表达,尾部CR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而逐渐增加.褐牙鲆仔鱼变态前期甲状腺激素T4含量逐渐增加,变态高峰期迅速升高,在变态后期呈下降趋势.较其他早期发育时期,甲状腺激素T3在褐牙鲆变态期维持高水平,但含量低于甲状腺激素T4.22日龄褐牙鲆仔鱼经50 nmol/L外源T3处理2 h后,其头部和尾部CR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但以外源T3处理8 h后,无论是头部还是尾部,CR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褐牙鲆早期变态发育需CRH基因高表达及甲状腺激素积累,二者对褐牙鲆早期变态发育阶段具有重要作用并呈互相代偿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mtDNA Cytb序列分析养殖与野生刀鲚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比较刀鲚(Coilia nasus)的人工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差异,为刀鲚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应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序列分析法研究了灌江纳苗养殖刀鲚子三代(F3)、洄游刀鲚(长江野生群体)和湖鲚3个淡水生活环境下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刀鲚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大小为1 141 bp;在3个群体22尾个体中,找到12种不同的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h)为0.922,多态位点(S)为18,其中单一多态位点9个,简约信息位点9个,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41,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4.714,平均遗传距离为0.0042.洄游刀鲚和养殖刀鲚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遗传距离都比湖鲚高,说明养殖刀鲚比湖鲚的遗传多样性要丰富,仍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给小鼠颈后皮下注射D 半乳糖水溶液,同时灌胃不同浓度的纳米硒混悬液,10d后测定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D 半乳糖可使小鼠血浆LPO含量显著升高(P<0 05),GSH PX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 05);给予纳米硒后血浆中LPO含量显著降低(P<0 05),而SOD和GSH PX活性显著升高(P<0 05).说明D 半乳糖可导致小鼠氧化损伤,纳米硒可通过提高GSH PX和SOD的活性保护D 半乳糖所致小鼠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2.
上海淀山湖刀鲚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刀鲚为淀山湖鱼类群落优势种,对刀鲚食性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该湖泊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结构。2009年8月-2010年7月在淀山湖收集381个刀鲚有效胃样本,采用传统胃内含物法对该鱼食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刀鲚全年均有摄食活动,夏季饱满指数强度最高、冬季最低,秋季空胃率最高、春季最低。(2)刀鲚食物由13大类、30小类饵料生物组成。聚类分析表明,数量百分比(N%)、出现率(F%)及相对重要性百分比指数(IRI%)在衡量刀鲚食物重要性方面表现一致,而重量百分比(W%)与前三者存在显著差异。N%、F%和IRI%显示,枝角类和桡足类是刀鲚的主要食物来源;W%显示虾类、桡足类和鱼类为刀鲚的主要食物来源。(3)刀鲚食物重量组成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但其数量组成无明显的季节变化。(4)综合各指数结果显示,淀山湖刀鲚主要摄食浮游甲壳动物、鱼类和虾类。刀鲚食物组成显示该鱼可通过下行效应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推测降低该鱼生物量将有利于淀山湖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南支水域刀鲚仔稚鱼数量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探明长江口南支刀鲚仔稚鱼的丰度和分布变化,2014年3-9月在长江口南支设置8个站点,采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 m,网目0.5 mm)在每月大潮期间按月进行表层水平拖网。共拖网91网次,采集刀鲚仔稚鱼1 270尾,体长范围为3.56~50.88 mm,发育阶段由卵黄囊期仔鱼期到稚鱼期。其中涨潮期间采集刀鲚仔稚鱼1 013尾,平均密度0.27 ind/m3,平均体长10.00 mm。其中St.8密度最高,达0.268ind/m3,平均体长为9.44 mm。退潮期间采集刀鲚仔稚鱼163尾,平均密度0.01 ind/m3,平均体长为20.08 mm。St.8昼夜调查表明,夜间采集刀鲚94尾,涨潮期间密度为0.056 ind/m3,小于白天涨潮密度,退潮期间密度为0.003 ind/m3,小于白天退潮密度,涨潮平均体长为13.86mm,大于白天;夜间退潮平均体长为22.01 mm,与白天相当。比较沿岸碎波带研究结果,长江口南支出现的刀鲚仔稚鱼个体较小,有必要加强对江面刀鲚早期资源漂流水域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鉴定短颌鲚、湖鲚和刀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快速区分长江流域各水体中的鲚属鱼类,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对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湖鲚(C. nasus taihuensis)和刀鲚(C. nasus)进行物种鉴定。从120个在短颌鲚和刀鲚之间分化指数(Fst)为1的SNP位点中随机挑选出20个用于引物设计,从21个在湖鲚和刀鲚之间分化指数较高的SNP位点中随机挑选出10个设计引物。随机挑20尾短颌鲚、20尾湖鲚和12尾刀鲚用设计的引物扩增、测序。结果表明:洞庭湖和鄱阳湖的短颌鲚与刀鲚可以使用以上19个SNP分子标记中的任何一个完全分开,剩下1个SNP标记在所扩增的样本中没有发现多样性变异而被弃用。用于区分湖鲚与刀鲚的10个SNP分子标记中有8个在所测样本中可以扩增并用于物种鉴定。其中单独使用Ct-Cn_wtap位点时,湖鲚和刀鲚的基因频率相差最大,当使用Ct-Cn_wtap和Ct-Cn_eif2b4位点时,对湖鲚和刀鲚的鉴别准确率可以达到100%。本研究提供了稳定、高效和低成本识别短颌鲚和刀鲚、湖鲚和刀鲚的方法,为今后鲚属鱼类的物种鉴定和资源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16.
潮汐对长江口南支刀鲚仔稚鱼垂直分布及昼夜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潮汐对长江口南支刀鲚仔稚鱼的垂直分布及昼夜变化的影响,2017年5—9月在长江口南支的南北纵向断面设立2个站位点,采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 m,网目0.5 mm)在每月大潮期间依据潮汐(涨潮采样4次和退潮采样4次)逆流进行昼夜、表中层水平拖网,共拖网160次,采集刀鲚仔稚鱼369尾,发育阶段由前弯曲期仔鱼到稚鱼。表层刀鲚仔稚鱼平均密度(0.851尾/100 m~3)大于中层(0.145尾/100 m~3)。涨潮时前弯曲期仔鱼和弯曲期仔鱼密度,表层大于中层,白天大于夜间;退潮时表层大于中层,白天大于夜间。后弯曲期仔鱼的平均密度白天小于夜间,涨潮小于退潮;稚鱼白天涨潮的平均密度表层为0,中层为0.14尾/100 m~3,白天退潮表层为0.14尾/100 m~3,中层为0。研究结果表明:在涨潮和退潮时,前弯曲期和弯曲期仔鱼表层分布大于中层,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趋于中层分布;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白天涨潮时趋于中层,白天退潮时又趋于表层,夜间分布大于白天。  相似文献   

17.
Different amino acids have been shown to affect feed intake when injected directly in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bird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L-glutamine and L-alanine on feed intake and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hypothalamic neuropeptides involved in feed intake regulation in broiler chicks. L-Glutamine or Lalanine was intra-cerebroventricularly (ICV) administered to 4-d-old broiler chicks and the feed intake were recorded at various time points. Quantitative PCR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hypothalamic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neuropeptide Y (NPY), agouti related protein (AgRP), pro-opiomelanocortin (POMC), melanocortin receptor 4 (MC4R) and 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 (CRF).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ICV administration of L-glutamine (0.55 or 5.5 μmo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eed intake up to 2 h post-administration period and the hypothalamic NPY mRNA expression levels, while it markedly decreased hypothalamic POMC and CRF mRNA expression levels. In contrast, ICV administration of L-alanine (4 μmo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eed intake for the first 0.5 h post-administration period, and reduced the hypothalamic AgRP mRNA expression levels, while it remarkablely enhanced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MC4R and CRF.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L-glutamine and L-alanine could act within the hypothalamus to influence feed intake in broiler chicks, and that both orexigenic and anorexigenic neuropeptide genes might contribute directly to these effects.  相似文献   

18.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尾加压素Ⅰ(UrotensinⅠ,UⅠ)和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中。在鱼类中,它们在渗透压调节、繁殖、营养代谢以及应激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中,通过收集0、1.5、3.7、5.3、8、10、16、24、48、72、96、120和144 hpf(hours post-fertilization)的斑马鱼早期发育样品,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检测发现CRH、UⅠ、UⅡα和UⅡβmRNA从0 hpf开始存在表达,而且CRH、UⅠ、UⅡα和UⅡβ的表达量随发育而逐渐增加,并分别在120 hpf或144 hpf达到最高水平。相关性分析揭示在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中,CRH、UⅠ、UⅡα和UⅡβmRNA的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CRH、UⅠ、UⅡα和UⅡβ在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中关系紧密并且相互合作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内皮源IL-8对猪血管内皮细胞其他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解析IL-8在内皮细胞中作用,利用siRNA干扰技术对猪血管内皮细胞(VEC)中IL-8基因进行沉默,于干扰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及上清,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ELISA检测VEC中各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显示,在mRNA水平上,促炎因子IL-6和促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12h上调显著,且在4 h VEGF显著上调;ICAM-1和VCAM-1在4h显著上调,其中ICAM-1在48 h极显著下调,72 h又显著上调;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几个时间段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蛋白水平上,VEGF除48 h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CSF在4h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表明,内皮源IL-8变化可能影响VEC增殖、迁移以及对造血干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