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25 ℃,污泥浓度20 g/L条件下,以硫酸铁为萃取剂对两种污泥(W1&W2)进行重金属浸出研究.结果表明,向污泥中投加硫酸铁能导致污泥酸化和污泥中重金属的溶出.投加量越大,污泥pH值降得越低,重金属的溶出率也越高.向W1中投加按Fe3 计算为1.5 g/L硫酸铁时,其pH值降至3.02,Cd,Cu,Zn溶出率分别可达到82.5%,70.9%和89.0%;向W2中投加4.5 g/L Fe3 ,其pH值降至3.19,Cd,Cu,Zn的溶出率分别可达到80.0%,88.2%和92.1%.在相同pH条件下,Fe3 比硫酸能更有效浸出污泥中重金属;用Fe3 浸提污泥中重金属能达到与生物淋滤法同等的溶出效果,并缩短了反应时间.用Fe3 浸出污泥中重金属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重金属铜、铅、锌胁迫对药用植物黄芪植物种子萌发、生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DNA损伤的影响,为黄芪无公害栽培和药材基地环境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特色药用植物黄芪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重金属(0~300 mg/L)单一和复合污染(Zn 200/Cu 200、Zn 200/Pb 200、Pb 200/Cu 200 mg/L),观察黄芪生长状况及其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并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黄芪DNA损伤情况。【结果】在0~100 mg/L时,Cu2+、Pb2+、Zn2+单一胁迫可促进黄芪种子萌发,大于100 mg/L时则抑制种子萌发。随着黄芪培养时间的延长和重金属离子处理浓度的升高, Pb2+处理的黄芪根生长受抑制逐渐增强,黄芪根长变短;Cu2+、Zn2+处理的黄芪根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不同时期内两者最长根长出现的处理浓度分别为60和100 mg/L。3种重金属Cu2+、Pb2+、Zn2+单一处理后,黄芪总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当Cu2+处理浓度高于100 mg/L、Zn2+处理浓度高于200 mg/L、Pb2+处理浓度高于60 mg/L时,黄芪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随后不断降低。Cu/Zn、Zn/Pb复合胁迫,会降低彼此的毒害作用;Cu与Zn复合胁迫,对彼此毒害作用影响不大。随着重金属Zn2+、Pb2+、Zn2+浓度的增加,对黄芪DNA的伤害程度不断加大,Pb2+处理造成的损伤最大,Cu2+处理次之,Zn2+处理最小。【结论】一定含量的Pb2+、Cu2+、Zn2+对药用植物黄芪种子萌发、生根、叶绿素含量具有一定毒害作用,且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毒害程度加深。3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排序为Pb2+>Cu2+>Zn2+。  相似文献   

3.
乔琳  盛东风  邓艳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2):34-36,41
以大白菜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铜(Cu)、锌(Zn)、铁(Fe)、铅(Pb)等重金属因子胁迫对白菜幼苗单株鲜重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重金属Cu、Zn、Fe、Pb溶液处理浓度的提高,大白菜幼苗的单株鲜重均逐渐降低,而叶绿素含量则随着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另外,低浓度的重金属(Cu2+0.1mmol/L、Zn2+1mmol/L、Fe2+0.2mmol/L、Pb2+1mmol/L)并不影响白菜叶绿素的合成,甚至有促进作用;当达到一定处理浓度(Cu0.1mmol/L、Zn1mmol/L、Fe2+0.2mmol/L、Pb2+1mmol/L)时,大白菜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法,研究了铅(Pb)、铜(Cu)复合胁迫对木豆(Cajanus cajan)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木豆是否适合用于修复铅、铜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研究结果表明,处理5:25 mg/L (Pb)+100 mg/L(Cu)下,木豆的株高、根长较对照相比显著下降;所有处理下,叶绿素a含量差异并不显著,处理4:10 mg/L(Pb)+50 mg/L (Cu)下,叶绿素b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对照的电导率低于其他四个处理,但差异并不显著;处理5下木豆地上部分的SOD的活性降到最低,MDA的含量增加到最大,地上部和地下部GSH的含量均达到最低。低浓度铅、铜复合胁迫下,木豆的生长受到了促进作用,但浓度过高时,便对木豆产生了毒害。木豆可以用于铅、铜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污泥土地利用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影响。[方法]以合肥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为试材,加入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水厂原污泥重金属浓度扩大1、2、4、6、8倍),研究不同浓度重金属对表层和10 cm土层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微生物数量因处理浓度的不同而异,适合细菌生长的最佳浓度为1~6倍(Cu≤572.76 mg/kg,Zn≤1759.08 mg/kg,Pb≤468.54 mg/kg,Cd≤11.76 mg/kg),适合放线菌生长的最佳浓度为2倍(Cu≤190.92 mg/kg,Zn≤586.36 mg/kg,Pb≤156.18 mg/kg,Cd≤3.92 mg/kg),适合真菌生长的最佳浓度为4倍(Cu≤381.84 mg/kg,Zn≤1172.72 mg/kg,Pb≤312.36 mg/kg,Cd≤7.84 mg/kg);除土壤表层放线菌数量比10cm土层少外,土壤表层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10 cm土层。[结论]不同类群微生物对污泥中重金属的敏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真菌、放线菌、细菌;合肥市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农用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乙二胺四乙酸(EDTA)、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与柠檬酸(CA)作用下重金属在黄土中的溶出效应、解吸动力学及其重金属形态变化,采用振荡离心法对比研究3种螯合剂在不同浓度、不同pH、不同时间条件下,对Cd、Cu、Pb、Zn 4种重金属的溶出率、解吸行为和变化特征,并运用动力学模型对解吸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3种螯合剂中EDTA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其对4种重金属中Cd的去除率最高;3种螯合剂的浓度在1 mmol/L时,重金属的溶出率达到最高;同时发现pH越低,黄土中重金属溶出率越高,当pH=4时,3种螯合剂对重金属的溶出率均达到最高。在使用螯合剂之后,重金属溶出率增加、解吸率增长,解吸速率随解吸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前120 min为快速反应阶段。双常数方程是描述黄土中Cd、Cu、Pb、Zn解吸动力学的最佳方程,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差。EDTA、EDDS、CA主要去除对象为重金属水溶态,在EDTA、EDDS和CA的解吸作用下,黄土中的Cd、Cu、Pb、Zn离子总量有效减少,降低了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且大多数以复合污染的形式出现,因此寻求一种有效处理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方法迫在眉睫。本文模拟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接种赤子爱胜蚓,研究赤子爱胜蚓对Pb、Cu两种重金属的单一耐受力,设置Pb实验浓度分别为1000mg/kg、1500mg/kg、2000mg/kg、2500mg/kg;Cu实验浓度分别为120mg/kg、160mg/kg、200mg/kg、240mg/kg。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对Pb的耐受力明显高于Cu的耐受力。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b、Cu复合污染下,赤子爱胜蚓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富集及耐受力变化情况。在Pb胁迫下,蚯蚓对Cu的富集降低,在Cu的胁迫下,蚯蚓对Pb的富集明显降低。赤子爱胜蚓对重金属Pb的富集量随着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增加而增加。蚯蚓体内重金属Pb、Cu的浓度升高对蚯蚓的活动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导致蚯蚓对土壤中的重金属Pb、Cu的富集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8.
铜、铅、镉对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7份水稻品种为研究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醋酸铅和氯化镉进行胁迫处理,测量处理后不同品种种子发芽率,以研究铜(Cu)、铅(Pb)、镉(Cd)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Pb2+浓度升高,水稻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且不同品种对Cu2+的耐受性差异显著,其中Cu2+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Cd2+对水稻发芽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在200 mg/L高浓度处理下发芽率依然维持在70%以上;各品种重金属的耐受性比较结果表明,粳稻对铜和铅的耐性较籼稻强,而镉胁迫下粳稻和籼稻种子萌发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可高效降解养殖废物的菌株,分析其生长特性,从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中分离出1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 Strain YS-1),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孢杆菌适宜生长条件为:pH6.5~8.5,温度25~37℃,盐度5~15‰,转速240r/min,葡萄糖浓度0~0.2mg/L,NH_4~+浓度0~2mg/L。最佳培养参数为:温度32.9℃,盐度14‰,pH6.9。拟合多元二次回归模型具有显著性(P0.05),失拟检测结果不显著(P0.05),决定系数R~2=0.9492,校正系数Adj R~2=0.8838,方程拟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杭州城市土壤铅的化学形态和可溶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杭州城市土壤总铅含量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变异,在3.61与1044 mg/kg之间.土壤总铅平均含量:商业区(728 mg/kg)>工业区(105 mg/kg)、风景区(100mg/kg)>居民区(37.0 mg/kg)>农业区(23.6 mg/kg);城市土壤中铅的积累主要与机动车尾气排放有关.土壤Pb主要以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及残余态为主,酸可溶性铅的比例较低;土壤水可溶性铅的含量在258μg/kg以下.在pH4~8的范围内,土壤铅的溶解度很低,铅溶出量占总铅的0.21%以下.因此目前杭州市土壤铅的环境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研究Cu2+和Cd2+对活性污泥吸附Pb2+的竞争吸附影响效果。[方法]在单金属、双金属和三金属体系中,不同的pH和不同的初始浓度条件下,对比了活性污泥对Pb2+的生物吸附性能。[结果]吸附时间、pH和初始重金属离子浓度对活性污泥吸附Pb2+具有显著影响。分别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拟合了单金属Pb2+的吸附曲线,其中,Langmuir吸附模型可较好地表征污泥对Pb2+的吸附特性。在单一金属吸附情况下,活性污泥对Pb2+的最大比吸附量(Qe)为186.81 mg/g。在双金属吸附体系中,当添加30 mg/L Cu2+时,Qe减少为138.94 mg/g,相反,当添加30 mg/L Cd2+时,Qe上升为214.58 mg/g。在偏好吸附试验中,在初始吸附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加入第二种金属后,Pb2+的解吸附量为0.089 mmol/L,而Cu2+的解吸附量为0.300 mmol/L。[结论]在多金属吸附体系中,低浓度Cd2+对污泥吸附Pb2+有促进作用,但高浓度会抑制吸附过程;Cu2+不论低浓度还是高浓度,都对污泥吸附Pb2+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大于Cd2+。相对于Cu2+,活性污泥对Pb2+有更好和更稳定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重庆污水处理厂污泥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为科学合理进行污泥处置奠定基础。[方法]以重庆市10个具有代表性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样品,对其进行含水率、pH值、有机质和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总体上所采集污泥是一种富含有机质(平均为296.84 g/kg)、高氮(平均为48.33 g/kg)、中磷(平均为18.94 g/kg)、低钾(平均为14.17 g/kg)的养分含量颇高的有机肥。pH值在5.95~7.73,处于微酸性和微碱性之间,在园林土壤中施用,不会对土壤的酸碱度造成大的影响。污泥中含水量较高(平均为77.8%),不宜直接施用。污泥中含有Pb、Cr、Cd、Cu、N i、Zn、Hg等重金属,但含量不高,只有个别区县的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稍微超标。[结论]对污泥性质的分析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因素对城市污水污泥中重金属浸出的影响可以为城市污水污泥最终处理方法的选择、污泥投海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评估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为了解不同因素对污水污泥中重金属浸出情况的影响,以上海7处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水平振荡法,探讨了海水温度、盐度和微生物活动对污水污泥中重金属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不同季节海水温度的差异,而温度影响重金属的存在形态,污泥中Zn和Hg在水温较高的夏季释放的较多,Cu、Cd、Pb和As则在春秋时释放的较多;海水盐度的高低影响海水中电解质的浓度和部分生物体内相关酶的活性,因此污泥在低盐度水域环境中释放出较多的Zn、Cu、Pb和Cd;同时细菌等微生物在污水污泥中可能会发生氧化、硝化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因此会影响重金属在污水污泥中的存在形态和环境,灭菌后的污泥较未灭菌时更易释放出Zn、Cu、Hg和As。  相似文献   

14.
陕西杨凌污水处理厂污泥成分月际变化及其土地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解决杨凌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问题,推动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及室内分析的方法,对杨凌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N、P、K和有机质及重金属Ni、Cd、Pb、Zn、Cu、Cr、As、Hg进行了10个月(2005-02~11)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污泥中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其含量分别为361.41~529.38,20.13~35.42及3.11~7.48 g/kg;重金属Ni、Cd、Pb、Zn、Cu、Cr和As的含量分别为22.86~38.03,0.68~5.07,29.53~76.16,297.42~313.73,124.37~200.66,43.23~255.00及6.02~15.97 mg/kg,Hg含量在此期间未检测出;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我国污泥农用控制标准。污水污泥的水浸出液pH值为6.78~7.01,为微酸近中性。重金属活性的大小顺序为:Ni>Cd>Pb>Zn>Cu>As。对杨凌污水污泥成份动态监测结果表明,该污泥是优质的有机肥源,可以经过进一步稳定化处理后在农田和林地施用。  相似文献   

15.
香菇对培养基中有害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规律及临界含量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我国出口量最大的食用菌—庆元香菇作为研究对象,在培养基中投放一定浓度的有害重金属,研究香菇对培养基中5种主要有害重金属Pb,Cd,Hg,As,Cu的吸收富集规律及临界含量值。结果表明:香菇培养基中有害重金属Cd的吸收富集相关方程为y=541.77x2.9382(x、y分别为培养基、香菇中Cd的含量),相关系数R2=0.9135,当y=1.5 mg/kg时,临界含量值x=0.135 mg/kg;Hg为y=302.19x2-20.507x 0.2962,相关系数R2=0.9984,当y=0.2 mg/kg时,临界含量值x=0.0628 mg/kg;As为y=1.7392x2 1.3433x 0.1438,相关系数R2=0.9058,当y=1.0 mg/kg时,临界含量值x=0.42 mg/kg;Cu为y=0.5974x,相关系数R2=-0.8521,当y=10 mg/kg时,临界含量值x=16.7 mg/kg;Pb为y=0.0002x2 0.0152x 0.2347,相关系数R2=0.9494,当y=2.0 mg/kg时,临界含量值x=63.3 mg/kg。富集系数Cd:为10.4-18.0,Hg为2.62-14.2,As为2.12-3.70,Cu为0.483-1.07,Pb为0.025-0.207。富集能力为Cd>Hg>As>Cu>Pb。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环境污染加剧,许多地区菜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含量升高,甚至出现污染超标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在河北省典型菜田开展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含量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永年县蔬菜田土壤Cu、Zn、Pb、Cd平均含量分别是30.40 mg/kg、97.26 mg/kg、45.40 mg/kg和0.40 mg/kg,均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蔬菜可食部位重金属Cu、Zn、Pb、Cd平均含量分别为0.55 mg/kg、3.59 mg/kg、0.058 mg/kg和0.019 mg/kg(鲜重),与目前国家制定的有关食品卫生标准相比均未超标;土壤重金属Cu、Zn、Pb和Cd的形态分布均以残渣态为主,有机结合态所占比例最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黄山屯溪湿地公园水质及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为提高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果及植物合理布局与规划提供参考。[方法]设6个采样点,于2014年9~12月和2015年6月测定黄山屯溪湿地公园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硝酸盐氮(NO-3-N)、氨氮(NH+4-N)含量,2014年10、11月及2015年6月测定湿地部分植物体内Cu、Cd、Zn、Pb含量,研究水质及植物重金属含量的特征,并分析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结果]TP含量(0.080~0.221 mg/L)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GB 3838—2002)Ⅲ类标准及以上,NH+4-N含量(0.095~1.009 mg/L)也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要求,TN含量(1.002~2.758 mg/L)偏高,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水质标准。湿地中不同种类植物体内Cu、Cd、Zn、Pb含量差异较大,Cu与Zn的含量最高可达24.3、157.8 mg/kg;Cd与Pb的含量最高可达到29.3、83.8 mg/kg。[结论]黄山屯溪湿地公园水质良好,就同种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而言,其根、茎、叶中重金属含量不同,以根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张志勇  唐云安  方向京  和丽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097-8098,8134
个旧锡矿废弃区杜仲地重金属污染严重,Cd为24.229mg/kg,Zn为3648.383mg/kg,Pb为2072.276mg/kg,As为61.290mg/kg,Cu为133.509mg/kg;所在区杜仲重金属污染也较严重,各部分干重Cd、Zn、Pb、As、Cu平均含量分别为11.007、1528.873、76.706、38.425、8.184mg/kg,其中杜仲皮污染最为严重。杜仲重金属污染与杜仲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相关性,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池塘养殖水体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通过对水质指标以及重金属的测定,进而分析了不同植物根系及其根系附近基质对重金属富集效果的差异以及不同环境因素与重金属富集速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水体中铅、铜的去除效果分别为77.20%和41.70%,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湿地,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铅、铜的去除具有一定优势;砷在湿地中存在释放现象,平均释放率为8.40%。水蓼和再力花根系对铬、砷、铅、铜具有富集作用,梭鱼草仅对铬、砷存在富集作用。水蓼、梭鱼草、再力花根系附近基质均对铬有较好的富集作用,其中梭鱼草对铬的富集速率最大,为0.987 mg/(kg·d)。水蓼根系对铅和铜的富集速率与水温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对铬、铜的富集速率与pH存在显著负相关性;梭鱼草根系对铬、砷富集速率与水温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再力花根系对铅富集速率与水温、pH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对铜的富集速率与水温存在显著负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从重金属去除的角度为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应用以及湿地植物的选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不同接种量下生物沥滤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污泥的硫细菌混合菌液以2%、5%、10%和20%的接种量,序批试验研究了污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沥滤.结果表明,沥滤初期污泥pH的下降幅度和速率随混合菌液接种量增大而增大,而第4日后,4种接种量的污泥样品pH相差不大,最终稳定在1.4左右;污泥中硫细菌对硫的利用,使SO42-浓度迅速上升,同时也有少量的重金属硫化物被硫细菌利用.硫细菌接种液可明显促进污泥中Cu、Pb和Zn的沥滤,缩短沥滤周期;接种量越大,沥滤启动越快,Zn的沥滤启动快于Cu和Pb.达到最高沥滤效率后,Cu和Zn的沥滤效果均较为稳定,而Pb则有明显的持续降低趋势.选用2%硫细菌混合菌液接种量,沥滤时间控制在5~6 d,Cu、Pb和Zn的沥滤效果可达到最佳,沥出率分别为96.5%、41.4%和8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