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以黑胡椒粉为原料,采用三相分离法(TPP)提取胡椒油树脂,研究了胡椒粉添加量、硫酸铵质量浓度、提取液与叔丁醇体积比、pH、温度对胡椒油树脂得率及胡椒碱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了胡椒油树脂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胡椒粉添加量5%、硫酸铵质量浓度10%、提取液与叔丁醇的体积比1∶0.5、pH 4、温度20℃,在此条件下,黑胡椒油树脂得率为12.90%,黑胡椒油树脂中胡椒碱含量为30.46%,验证试验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研究结果为工业化提取胡椒油树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黑胡椒为对象,采用蒸汽杀菌、紫外线杀菌和辐照杀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杀菌方式对黑胡椒中微生物、胡椒碱、胡椒精油及其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处理后黑胡椒中的菌落总数、霉菌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辐照杀菌效果最显著。杀菌处理对黑胡椒的胡椒碱、精油含量及其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较大,胡椒碱和精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除辐照处理稍微增加了胡椒碱的含量外,其他杀菌处理下胡椒碱和胡椒精油含量均有所降低,蒸汽杀菌后黑胡椒精油和胡椒碱的含量相对最低。未经杀菌处理的黑胡椒精油中单萜烯类化合物总含量相对最低,为61.567%,而倍半萜烯类化合物总含量相对最高,达到36.669%。杀菌处理后黑胡椒中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辐照杀菌的降低最多,但单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增加至74.511%。紫外线杀菌相对其他2种杀菌方式对黑胡椒粒中的主要风味物质的组成影响较小,其次是蒸汽杀菌,辐照杀菌方式对黑胡椒粒中主要风味物质的影响相对最大。研究结果可为胡椒杀菌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黑胡椒、胡椒根、市售胡椒粉和用不同浸泡液浸泡脱皮的白胡椒粉中的胡椒碱含量。结果表明:黑胡椒粉、2种市售胡椒粉和白胡椒粉中胡椒碱含量不同;果>根、白胡椒>黑胡椒、盐水浸泡>河水浸泡>醋浸泡、西安胡椒粉>海南胡椒粉。说明不同的胡椒粉胡椒碱的含量不同,这可以为胡椒的质量控制提供比较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热烫处理对黑胡椒色泽的影响,考察了热烫处理温度(70、80、90℃)、热烫处理时间(30、60、120 s)对胡椒色差和胡椒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烫处理有助于胡椒黑色色泽的形成,在同一热烫处理条件下,绿色胡椒鲜果更易形成黑色色泽。热烫处理能显著缩短胡椒果的干燥时间。热烫处理温度在70~80℃、处理120 s以内,对胡椒中胡椒碱含量影响不显著,适宜加工黑胡椒。  相似文献   

5.
成熟度是决定胡椒采收的关键因素,亦是影响胡椒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明确成熟度对胡椒果实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探索其相互规律,研究了胡椒果实成熟度与胡椒碱、挥发油以及多酚类化合物的质量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胡椒果实中的胡椒碱、挥发油、总多酚的含量差异极显著,其与胡椒鲜果成熟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931、-0.746。采收胡椒时宜根据产品特性来选择不同成熟度的果实。  相似文献   

6.
以4个不同月份胡椒鲜果为原料制备成黑胡椒,通过GC-MS对4个不同月份黑胡椒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胡椒不同月份对胡椒精油化学成分的种类与含量都有显著影响。(2)不同月份黑胡椒精油中含量较多的化学成分主要有3-蒈烯、柠檬烯、石竹烯、α-石竹烯、β-蒎烯、β-月桂烯、δ-榄香烯和α-蒎烯等8种烯类物质。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辅助提取苹果籽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探讨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苹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了液料比(石油醚体积与苹果籽质量之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超声波频率对苹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料比为8,提取时间为35min,提取温度为35℃,超声波频率为60kHz时,苹果籽油提取率最高,可达到23.94%。通过与索氏提取法对比,证明超声波是一种可靠、高效的提取苹果籽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胡椒鲜果、黑胡椒、白胡椒和胡椒叶中的精油,得率分别为1.46%、1.77%、2.30%和1.25%。对精油进行GC-MS分析,分别鉴定得到38、31、36和63种化学物质,δ-榄香烯、3-蒈烯、D-柠檬烯、α-古巴烯、石竹烯和律草烯在果与叶中含量均较高,其中叶中δ-榄香烯含量占38.54%;蒎烯、月桂烯、α-水芹烯和间伞花素在果中含量较高,而在叶中含量较低;甘香烯、α-荜澄茄油烯、β-榄香烯、α-古芸烯、β-古巴烯、α-蛇床烯、花柏烯、4-异亚丙烯-7-甲基-6-亚甲基-2-辛烯酸甲酯和桉油烯醇在叶中含量较高,而果中含量较低或没有。此外,采用电子鼻方法可有效区分胡椒粉和胡椒叶。  相似文献   

9.
不同加工方法对胡椒精油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70%~80%成熟度的胡椒鲜果为原料,通过不同加工方法制备黑胡椒、白胡椒与青胡椒,并通过GC-MS对其胡椒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加工方法不同对胡椒油化学成分的种类与含量都有显著影响.(2)3-蒈烯、柠檬烯、反式-石竹烯、β-蒎烯、L-水芹烯、α-蒎烯6种烯类是3种胡椒精油中含量较多的化学成分.其中,黑胡椒精油中特有成分4种:5-甲基-3-己醇、氨基甲酸叔己脂、木罗烯、α-蛇床烯;白胡椒精油中特有成分7种:2-甲基-2-戊醇、3-甲基-3-戊醇、γ-萜品烯、樟脑、乙酸松油酯、β-檀香烯、δ-杜松烯;青胡椒精油中特有成分5种:朱栾倍半萜、γ-古芸烯、4-甲基-3-己醇、2,5-二甲基-2-己醇、反式3-蒈烯-2-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传统醇提法、超声波法、微波法、微波-超声协同法4种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绿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微波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液固比45∶1,微波时间40s;微波-超声协同提取法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70%,液固比45∶1,超声时间30min。4种提取方法以微波-超声协同提取法总黄酮得率最高,并比较4种提取方法获得的绿茶总黄酮提取物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效果,超声提取法清除·OH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黄琼  黄晓梅 《热带作物学报》2020,41(6):1242-1250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法对玫瑰茄总黄酮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了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提取次数5个单因素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建立了乙醇浓度、液固比和微波功率的三因素回归模型,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40%、液固比50∶1(mL/g)、微波功率250 W、提取时间20 min、超声波功率50 W,在此条件下提取2次,总黄酮提取量为40.2 mg/g。同时以维生素C作对照,研究了玫瑰茄总黄酮粗提物和纯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玫瑰茄总黄酮粗提物和纯化物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有效清除O2-?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浓度呈较明显的量效关系,但抗氧化能力较维生素C弱。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澳洲坚果油提取得率并获得高品质油脂,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澳洲坚果油,并分析提取油脂的理化性质。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溶剂、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以及液料比对提取率的影响,然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正己烷对澳洲坚果油提取率较高;适当增加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以及溶剂量,澳洲坚果油得率均随之增加;通过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澳洲坚果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为9.6∶1(mL/g),超声功率为520 W,超声时间为32 min,澳洲坚果油得率达69.1%,2次提取总得率达96.3%。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是一种有效的油脂提取方法,从脂肪酸成分比例及理化性质来看,澳洲坚果油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以果胶得率为分析指标,采用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百香果干果皮果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百香果皮果胶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30 mL/g,pH 2.0,温度50 ℃,水浴60 min,超声功率50 W、微波功率600 W、超声-微波时间8.0 min,在此条件下,果胶得率可达(12.14±0.06)%。超声-微波协同法的提取效果与单独水提、超声、微波法的相比,得率分别提高了47.33%、34.74%和23.50%,3种提取方法的酯化度均≥50%,其说明百香果皮果胶属于高甲氧基果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百香果皮细胞壁在超声-微波协同作用下破碎更为彻底,利于果胶溶出。  相似文献   

14.
胡椒油树脂具有粘度大、色泽深、易结晶、不溶于水等缺点,限制了其工业化生产及应用。为解决胡椒油树脂的应用问题,本文选择单甘酯与蔗糖酯为乳化剂、阿拉伯胶为增稠剂,研究单甘酯与蔗糖酯的比例、乳化剂添加量、阿拉伯胶添加量、胡椒油树脂与去离子水的比例对胡椒油树脂乳化性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胡椒油树脂的乳化条件。得到的最优乳化条件为:单甘酯与蔗糖酯比例3∶7、乳化剂添加量2%、阿拉伯胶添加量4%、油水比例1∶8。在此条件下,乳液不分层且流动性较好,乳液稳定性达95%。本研究对胡椒油树脂进行乳化,有利于提高胡椒油树脂的稳定性,扩大其应用范围,促进胡椒产品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  相似文献   

15.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鱼腥草总黄酮超声-微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清除 DPPH·和·OH 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 41%,料液比(g∶mL)1∶40,超声 功率 200 W,超声温度 50 ℃,超声时间 40 min,微波功率 260 W,微波时间 40 s。该工艺条件下,鱼腥草总黄酮提取 率为 5.65%,与模型预测值相符。说明超声-微波辅助提取鱼腥草总黄酮的工艺稳定可靠。鱼腥草总黄酮对 DPPH·和·OH 的清除率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均明显高于同浓度的 BHT 溶液。说明鱼腥草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甜玉米为材料,分别对化学、超声波、微波、酶法4种花青素提取方法进行优化,综合比较发现,微波提取方法的花青素吸光度值最大(1.072),花青素含量达到560 mg/kg,提取效果最佳,酶法辅助提取的方法不佳.对黑甜玉米杂交组合BS634×SP5029和W55×SD-4鲜子粒花青素组分分析发现,BS634×SP50...  相似文献   

17.
Simple, cost effective, quick and sustainable technique was investigated for determining Betulinic acid (BA) from samples of Ancistrocladus heyneanus. The methods comprised of continuous shaking, Soxhlet, ultra sonication and 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techniques. RP-HPLC technique was used to quantify BA from varied samples and confirmation of the samples was done using TLC, FT-IR and FT-Raman methods. The study also evaluated productivity of operational parameters such as solvent composition and extraction time for three distinctive parts of the plant (green leaves, brown leaves and stem). Brown leaves showed response to continuous shaking extraction and ultrasonic extraction techniques with 95% Aq. MeOH as a good extraction solvent. BA was detected and quantified in continuous shaking method with 15, 30 and 45 min of exposure time. Comparison of 6 min with 12 min of ultra sonication, showed longer sonication diminished extraction efficiencies. Concluding, brown leaves in 95% MeOH and ultrasonic extraction technique to be the fastest, easiest and best method for detection and screening of BA from A. heynean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