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测定了在阿苯达唑作用下猪体内囊尾蚴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丙酮酸激酶(PK)、延胡索酸还原酶(FR)、异柠檬酸脱氢酶(ICD)、苹果酸脱氢酶(M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阿苯达唑可显著改变未成熟期及成熟期猪囊尾蚴的能量代谢。提示,阿苯达唑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干扰虫体能量代谢,阻断能量的产生导致虫体死亡的。  相似文献   

2.
奥芬达唑和阿苯达唑对猪囊尾蚴作用形态学比较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奥芬达唑和阿苯达唑对猪体内及体外培养的不同发育阶段囊尾蚴作用的形态学效果.结果表明奥芬达唑具有显著的疗效,优于阿苯达唑,且对未成熟期猪囊尾蚴的杀灭作用优于成熟期.提示奥芬达唑可能成为抗未成熟期猪囊尾蚴及治疗脑囊虫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研究测定了阿苯达唑和奥芬达唑对猪囊尾蚴组织匀浆延胡索酸还原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两种经物均能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活性,提示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非竞争性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复合体,从而导致虫体因能量耗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检测脂类物质含量、糖-唾液酸含量变化、膜流动性变化,对体外培养猪囊尾蚴经阿苯哒唑、奥芬哒唑和三苯双脒分别作用后细胞膜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奥芬哒唑对体外培养的未成熟期和成熟期猪囊尾蚴细胞膜代谢均有抑制作用;阿苯哒唑只抑制成熟期猪囊尾蚴细胞膜代谢;三苯双脒对末成熟期和成熟期猪囊尾蚴细胞膜代谢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抗囊虫药物对体外培养未成熟期猪囊尾蚴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首先从人工感染后30d患猪囊尾蚴病的猪分离未成熟期猪囊尾蚴,用PRMI1640完全培养液培养,分为4组,除1组作为对照组外,其余3组分别加入囊效0号(NX0),囊效1号(NX1),囊效2号(NX2)三种药物。置于培养箱中培养。通过监测能量代谢、糖代谢等不同代谢途径的酶及代谢物的变化。结果表明,药物通过抑制糖类物质代谢及能量代谢进而干扰其他代谢途径,从而杀灭虫体。实验中使用的三种药物对体外培养的未成熟期囊尾蚴均有效,而且NX1药效优于NX0、NX2。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酶组织化学法测定了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及在抗囊药物作用下几种糖代谢酶(6-磷酸葡萄糖醛、 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研究了猪囊尾坳的糖代谢基本规律和两种药物(阿苯达唑、奥芬达唑)对其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猪囊尾蚴存在类似于其他蠕虫的糖代谢通路,具有糖无氧分解、逆向三羧酸循环和糖异生途径。两种药物使猪囊虫体内的6-磷酸葡萄糖酶、琥珀酸脱氢酶及乳酸脱氢酶活性代偿性增强,说明药物首先抑制糖有氧分解途径,然后糖分解代谢受到全面抑制,致使虫体能量耗竭,直到死亡。奥芬达唑对体内各时期猪囊尾蚴的杀灭作用较优,且对未成熟期猪囊尾蚴的杀灭作用优于成熟期。  相似文献   

7.
对猪体内发育30,40,60,80,95日猪囊尾蚴囊壁的已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和葡萄糖(GLc),乳酸(LAC)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HK,PK,MDH活性和GLc含量在60,80,95日高于或显著高于30,40日(P>0.05,P<0.05),说明随虫体的生长发育糖代谢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阿苯达唑和奥芬达唑对猪体内囊尾蚴作用酶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酶组织化学技术半定量观察阿苯达唑和奥芬达唑对猪体内囊尾蚴发育过程中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谷氨酸脱氢酶(GDH)、三磷酸腺苷酶(ATPase)、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6-磷酸葡萄糖酶(G6Pase)、黄嘌呤氧化酶(XOD)、脂酶(FE)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以用药组与不用药对照组猪体内囊尾蚴周围肌组织冰冻切片测各种酶的活性。结果 表明阿苯达唑和奥芬达唑作用后,各种酶活性均出现显著性升高,随后逐渐降低。结论 揭示药物作用后,由于虫体能量代谢障碍,导致物质分解代谢和物质转运代谢代偿性增强,随后由于代谢体系被破坏而酶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酶组织化学法测定了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及在抗囊药物作用下几种糖代谢酶(6-磷酸葡萄糖酶、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研究了猪囊尾蚴的糖代谢基本规律和两种药物(阿苯达唑、奥芬达唑)对其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猪囊尾蚴存在类似于其他蠕虫的糖代谢通路,具有糖无氧分解、逆向三羧酸循环和糖异生途径.两种药物使猪囊虫体内的6-磷酸葡萄糖酶、琥珀酸脱氢酶及乳酸脱氢酶活性代偿性增强,说明药物首先抑制糖有氧分解途径,然后糖分解代谢受到全面抑制,致使虫体能量耗竭,直至死亡.奥芬达唑对体内各时期猪囊尾蚴的杀灭作用较优,且对未成熟期猪囊尾蚴的杀灭作用优于成熟期.  相似文献   

10.
用奥芬哒唑治疗猪囊尾蚴病的剂量应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发展中国家,猪囊尾蚴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应用单剂量30mg/kg体重的奥芬哒唑治疗猪囊尾蚴病有很好的疗效。但这个剂量是由使用丙硫咪唑治疗该病的经验中估计出的。为确定奥芬哒唑的安全性和疗效,采用3种剂量作对照剂量应答试验。将24头自然感染猪囊尾蚴的猪分为4组,分别以10mg/kg、20mg/kg、30mg/kg体重的剂量进行治疗。其中1组为不给药对照组。宰杀猪采用头节外翻试验来检测猪囊尾蚴的活性,通过观察该药无副作用。在对照组中有90%以上的包囊有活性。在10mg/kg、20mg/kg…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测定了体内发育过程中猪囊尾蚴钠钾三磷酸腺苷酸(Na^ K^ -ATPase)、钙三磷酸腺苷酸(Ca^ -ATPase)和镁三磷酸腺苷酸(Mg^ -ATPase)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囊壁部的Na^ K^ -ATPase和头颈部Ca^ -ATPase活性在体内发育60、80、95天高于或显著高于体内发育30、40天。提示随虫体生长发育相应代谢通路加强。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光学和扫描电镜观察了4种咪唑类药物对体外猪囊尾蚴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丙硫苯咪唑、磺苯咪唑、硫苯咪唑和氟苯咪唑对猪囊尾蚴均有抑制作用,前两者作用早于后两者。  相似文献   

13.
异源性抗原抗猪囊尾蚴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泡状带绦虫活化六钩蚴的超声裂解抗原可以诱导猪体产生抗猪带绦虫攻击感染的交叉保护作用。猪囊尾蚴匀浆抗原也使猪体产生了较强的抗猪带绦虫攻击感染的保护作用。泡状带绦虫六钩蚴超裂抗原免疫组与猪囊尾蚴匀浆抗原免疫组的保护情况是相似的,这表明异源免疫也可使猪体产生较好的抗猪囊尾蚴感染的免疫。由于制备异源性抗原的泡状带绦虫能够从狗的体内获得,因此在体外培养猪带绦虫未获成功之前可以解决从人体获取猪带绦虫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15.
应用免疫组化分析猪囊尾蚴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用猪带绦虫卵1 mL(8万个/mL)灌胃20 d龄健康乳猪6头,于感染后40、80、120 d分别宰杀2头猪并取含囊尾蚴的肌肉及脑组织制作4μm厚石蜡切片,采用Envision二步法,观察不同时期寄生在肌肉及脑组织的猪囊尾蚴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结果显...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8株抗猪囊虫循环抗原(CA)的杂交病细胞系。其中6F12和2E7为抗囊虫特异McAb;McAb 1C6、1C7、1B5、4D9、2B9和8D8与囊虫、(?)球蚴、细颈囊尾蚴抗原均可发生反应。这些McAb的腹水ELISA效价为105~107,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为102,并均可与病猪血清中的囊虫CA反应形成沉淀线。用1B5、6F12和8D8分别致敏血球,以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98份囊虫病猪血清,检出率分别为70.41%(69/98)、6.12%(6/98)和7.14%(7/98)。本研究制备的McAb可用于猪囊虫循环抗原检测。  相似文献   

17.
应用复方吡喹酮、吡喹酮及丙硫咪唑治疗人工感染囊虫病猪33头,于治疗后4h、24h、77d及100d扑杀,对病猪肌肉组织、脑组织及囊虫进行了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对病猪体内囊虫均具有杀死作用。治疗后24h,复方吡喹酮组病猪体内囊虫全部死亡,而吡喹酮组及丙硫咪唑组病猪体内仍有囊虫存活,治疗后77d及1O0d,复方吡喹酮组病猪体内囊虫全部死亡并被吸收;吡喹酮组病猪体内有多量失去生物活力的囊虫残留;内硫咪唑组病猪体内仍有多量囊虫存活。本实验证实,复方吡喹酮治疗猪囊虫病比吡喹酮及丙硫咪唑的治疗效果迅速而彻底.  相似文献   

18.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囊虫病免疫诊断检测方法有了很大的进展,主要有1.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法(Dot-ELISA)、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法(BAS-ELISA)、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cAb-ELISA)、酶联免疫印渍技术(ELIB);2.基因检测技术,包括DIG标记DNA探针、细胞因子基因检测方法、基因重组技术;3.免疫试剂盒的应用,包括循环抗原酶联免疫试剂盒、猪囊虫短程抗体IgG4快速ELISA检测试剂盒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