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房文红 《海洋渔业》1997,19(2):93-94
<正> 对虾属中许多种类能在盐度范围较广的水域中生活,且在世界上许多地区进行养殖,对虾通过血淋巴的渗透调节和离子调节来适应外界环境盐度的变化。有关渗透调节能力方面的报道较多,这些研究只要集中在某一盐度范围内将血淋巴浓度与外界海水浓度作比较,以此来测定对虾调节水和离子的能力。本文概括地叙述了对虾血淋巴渗透调节和离子调节能力,以及外界海水盐度变化和蜕壳周期对对虾血淋巴渗透调节和离子调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培旗  李健  王群  刘淇  管斌 《水产科学》2005,24(11):17-20
在(20±2)℃水温条件下,研究磺胺甲基异唑在中国明对虾肌肉、血淋巴和肝胰脏3种组织中的残留及消除规律。药物在对虾肌肉、血淋巴、肝胰脏中的残留用二氯甲烷提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最低检测限可达0.01μg/mL,平均回收率为80%~90%。研究结果表明:磺胺甲基异唑在中国明对虾血淋巴中的残留量最小,在肝胰脏中的残留量最大且消除较慢,差异明显。建议把对虾的肝胰脏作为该药残留监控的靶组织,相应的休药期至少为20 d。  相似文献   

3.
在(20±2)℃水温条件下,研究磺胺甲基异騖唑在中国明对虾肌肉、血淋巴和肝胰脏3种组织中的残留及消除规律.药物在对虾肌肉、血淋巴、肝胰脏中的残留用二氯甲烷提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最低检测限可达0.01 μg/mL,平均回收率为80%~90%.研究结果表明:磺胺甲基异騖唑在中国明对虾血淋巴中的残留量最小,在肝胰脏中的残留量最大且消除较慢,差异明显.建议把对虾的肝胰脏作为该药残留监控的靶组织,相应的休药期至少为20 d.  相似文献   

4.
黄芩苷增强中国对虾组织免疫和解毒代谢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含不同浓度梯度(0、50、100、150 mg/kg)黄芩苷的饲料连续投喂健康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于给药第1、3、5、7、9、11天采集实验对虾的血淋巴、肝胰腺、肌肉组织,测定不同组织的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合酶(INOS)、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研究黄芩苷对中国对虾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指标和解毒代谢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高浓度处理组血淋巴、肝胰腺、肌肉组织的ACP、INOS、SOD在第3天后呈上升趋势,分别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状态,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低浓度黄芩苷处理组各种酶活性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低、中、高浓度处理组血淋巴LSZ酶活性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各种酶活亦存在组织差异性,其中ACP、CAT在肝胰腺中活性最高,肌肉和血淋巴次之;而INOS、LSZ、SOD活性,血淋巴中最高,肌肉和肝胰腺次之。同时攻毒试验表明,黄芩苷能有效地降低试验组中国对虾的死亡率,提高免疫保护率。其中,中浓度处理组的保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不同pH水平和昼夜变化幅度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实验Ⅰ设4个pH水平:6.6(P1)、7.6(P2)、8.6(P3)和9.6(P4),以温室养殖池塘内的平均pH水平(8.2)为对照(P0);实验Ⅱ设3个pH昼夜变化幅度:7.5~8.2(PV1)、7.5~9.5(PV2)和7.5~10.0(PV3),以养殖池塘的平均pH昼夜变化幅度(7.5~8.7)为对照(PV0)。结果显示,环境pH水平可显著影响对虾成活率、血淋巴颗粒细胞数以及血淋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氢酶(CAT)、酚氧化酶(P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P4水槽内对虾成活率显著低于P0、P1、P2和P3水槽,同时其血淋巴SOD、GSH-Px、GR、CAT、PO和iNOS的活性较后者不同程度地下降。pH昼夜变化幅度可显著影响对虾成活率、血淋巴SOD、GSH-Px、GR和CAT活性,但对血淋巴谷胱甘肽含量无显著影响。PV2和PV3水槽内对虾成活率显著低于PV0和PV1水槽,同时其血淋巴SOD、GSH-Px、GR和CAT活性较后者不同程度地降低。研究表明,环境pH水平及昼夜变化幅度可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鉴于对虾死亡率变化伴随血淋巴SOD、GSH-Px、CAT和PO活性的变化,初步认为对虾死亡与pH胁迫产生的应激有关。因此,调控pH应是对虾池塘养殖水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斑节对虾血淋巴细胞对鳗弧菌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检测注入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血淋巴内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H)浓度、血淋巴细胞浓度和血淋巴细胞的组成变化,研究斑节对虾血淋巴细胞对进入体内细菌的清除作用。实验显示,斑节对虾能够迅速清除注入其体内的鳗弧菌。注射鳗弧菌悬液(107~108CFU/mL)5 min后,血淋巴中可检测到的鳗弧菌浓度是(1.4±0.6)×106CFU/mL,而2 h后所检测到的鳗弧菌的浓度仅相当于前者的3.1%。7天后,仅在部分个体的血淋巴中检测到少量鳗弧菌。伴随着血淋巴液内鳗弧菌的减少,对虾的血淋巴细胞浓度发生变化。鳗弧菌注入对虾体内5 min后,血淋巴细胞浓度为(3.51±1.69)×107/mL,注射后2 h时达到最低值,为(2.39±1.76)×107/mL,然后逐步恢复,注射后48 h达到(3.97±1.60)×107/mL。对照组血淋巴细胞浓度起初略微降低,然后逐步增加,在2 h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降低;除注射后48 h外,对照组血淋巴细胞浓度始终高于实验组。鳗弧菌注射入斑节对虾体内后,不同的细胞种类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在注射后2 h,对照组透明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显著高于实验组,对照组半颗粒细胞的含量低于实验组。注射鳗弧菌后10 min,血淋巴中颗粒细胞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此时实验组的颗粒细胞相对含量也低于对照组。而对于降解细胞细胞核的相对含量,实验组和对照组表现出了显著不同的变化趋势。在对照组中,24 h内其含量一直在降低,而后恢复;而对照组却在注射10 min时达到最高值,而后遵循对照组类似的变化。[中国水产科学,2006,13(1):28-32]  相似文献   

7.
将600尾体重为(5.0±1.2)g的健康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虾,分别暴露于不同氨氮质量浓度(0 mg/L、2 mg/L、4 mg/L、6 mg/L和8 mg/L)海水中,于胁迫后6 h、24 h、48 h、72 h和96 h测定血淋巴氨氮、尿素氮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抗超氧阴离子活力和血淋巴细胞过氧化氢酶(CAT)基因、过氧化物还原酶(Prx)基因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0 mg/L氨氮组作为对照。结果显示,随着氨氮胁迫时间的延长,中国明对虾血淋巴氨氮含量逐渐积累,以8 mg/L组对虾血淋巴氨氮含量最高,是对照组的5.85倍。氨氮胁迫6 h,胁迫组中国明对虾血淋巴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6 mg/L组对虾血淋巴尿素氮含量最高,是对照组的2.22倍。氨氮胁迫下中国明对虾血淋巴T-AOC、Prx 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取样时间推移先升高后降低,而血淋巴抗超氧阴离子活力、CAT和caspase mRNA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过程。氨氮胁迫下中国明对虾血淋巴抗氧化能力被显著诱导,这可能破坏机体的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平衡,从而导致caspase mRNA相对表达量的上调。  相似文献   

8.
将研究室分离纯化的卢森坦拟诺卡氏菌扩大培养,发酵液经过超声波破碎、离心、胰蛋白酶酶解、脱脂、冷冻干燥,得到白色细胞壁骨架。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和0.2%的拟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饲喂凡纳滨对虾幼虾[体质量(4.21±1.28) g],养殖周期为4周,测定各处理组对虾体质量,统计各组存活率,使用南京建成试剂盒测定对虾血淋巴和肝胰腺组织中的一氧化氮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酚氧化酶、溶菌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的含量,佛波豆蔻酸乙酯法检测对虾血淋巴中呼吸爆发活性,采用副溶血弧菌对剩余对虾进行攻毒,统计对虾死亡率。试验结果显示,拟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能够明显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显著提高对虾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酚氧化酶、溶菌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P <0.05, P <0.01),显著降低丙二醛浓度( P < 0.01 ),显著增强对虾血淋巴的呼吸爆发活性( P <0.05, P <0.01),可提高对虾的免疫保护率,从而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研究结果表明,拟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的适宜添加量为0.1%。  相似文献   

9.
以平均体重为10.50±1.75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盐度为0、15和30的水体中用同一种饲料喂养20d,探讨不同盐度对凡纳滨对虾肌肉及血淋巴游离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在0、15和30变化时,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总游离氨基酸总量随盐度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甘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是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主要的游离氨基酸成分,其含量随盐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盐度为0、15和30时,凡纳滨对虾肌肉中游离氨基酸总量随着盐度的增加有增加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及精氨酸的含量随盐度由0、15、30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其他氨基酸在盐度0、15和30增加时,虽无显著性增加(P〉0.05),但大部分氨基酸有增加趋势。当盐度在0、15和30变化时,游离甘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是凡纳滨对虾体内渗透压调节的主要氨基酸。  相似文献   

10.
研究内陆碱性水域凡纳滨对虾体重生长速度分别与碱度、盐度、pH、离子系数、Ca2 、Mg2 、K 质量浓度、Ca2 Mg2 以及(1/2Ca2 )/(1/2Mg2 )、Na /K 等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这些因子对对虾体重生长速度的影响存在相互作用;它们与体重生长速度的简单相关性都受到其他因子的显著负效应影响;碱度、盐度、pH、离子系数、Ca2 Mg2 、(1/2Ca2 )/(1/2Mg2 )及Ca2 质量浓度对对虾生长的影响被弱化;Mg2 质量浓度的影响不明显。内陆碱性水域K 质量浓度和Na /K 很可能是影响对虾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适当提高盐度及Ca2 、K 质量浓度,降低Na /K ,将有利于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明对虾的血浆脱盐处理后,通过固相pH梯度胶条等电聚焦、SDS-PAGE垂直电泳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对不同pH范围IPG胶条、脱盐方式、上样量等进行了优化,并分别利用硝酸银和胶体考染方法进行染色,应用PDQuest软件对图谱进行了初步分析,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对主要的高丰度蛋白点进行了质谱鉴定。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血浆在pH 4~7范围、18 cm的2-DE胶上得到了很好的分离,上样量为150 μg左右,采用银染可以获得较好的分析胶图谱;而上样1 000 μg左右,采用胶体考染方法能获得较好的制备胶图谱;通过MALDI-TOF/TOF MS鉴定的11个最主要的高丰度蛋白点都是血蓝蛋白。建立并优化了中国明对虾血浆蛋白质组学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为进一步开展对虾等甲壳动物的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Haemolymph osmolality, chloride and sodium concentrations of giant river prawn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adults were determined 15 days after they were transferred from freshwater to 0 (control), 7, 14 and 21‰ salinity. Haemolymph osmolality, chloride and sodium concentrations of prawns transferred to 7, 14 and 21‰ reached a constant level within 0.5, 2 and 3 days respectively. Both male and female adults exhibited strongly hyper‐osmotic and hyper‐ionic over the range of 0–14‰. The isosmotic point was 14.5 and 15.6‰, the iso‐ionic point of chloride was 14.5 and 14.7‰, and the iso‐ionic point of sodium was 16.5 and 15.7‰ for males and females respectively. The adults lost their hyper‐regulatory ability and became osmo‐conformic over the media of 14.5–21‰ and 15.6–21‰ and ion‐conformic with respect to sodium over the media of 16.5–21‰ and 15.7–21‰ for males and females respectively. The adults displayed hypo‐ionic to the media at 21‰ with respect to chloride.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微卫星引物筛选及反应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3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微卫星引物进行筛选,确定了其中11对引物的最优PCR反应条件,包括各对引物的退火温度、反应体系中引物、Mg2 、dNTPs含量等,为建立微卫星多重PCR技术、最终使微卫星标记成为中国对虾家系识别的有效工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亲蟹渗透压调节和抗氧化系统对盐度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探讨了中华绒螯蟹亲蟹血清离子和渗透压对盐度的响应以及肝胰腺抗氧化能力与盐度的关系.设立4个盐度组(盐度6、12、18、24)和1个淡水对照组,检测第4天和第20天时中华绒螯蟹亲蟹血清中Na+、K+、Cl-浓度、渗透压以及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氧酶(CAT)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海洋工程建设产生的悬浮物会对海洋生物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为研究悬浮物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体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模拟半静态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悬浮物对中国对虾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高浓度的悬浮物可抑制中国对虾幼体的游泳能力,中国对虾幼体死亡率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悬浮物对中国对虾幼体48 h和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48 h-LC_(50)和96 h-LC_(50))分别为452.21 mg/L和183.74 mg/L,对应的安全浓度为18.37 mg/L。镜检观察结果显示,中国对虾幼体体表有底泥附着,鳃内有大量的悬浮物颗粒物。该研究为深入研究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罗非鱼片在食盐溶液中的渗透脱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质量分数(10%、20%、30%)、温度(10、20、30℃)及厚度(3、5mm)对罗非鱼片在食盐溶液中的渗透脱水和盐吸收量随渗透时间而变化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鱼片的脱水量及盐的吸收量均随渗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食盐的质量分数是决定鱼片是否脱水的关键因素,鱼片在10%的食盐溶液中表现为吸水,而在质量分数超过20%的食盐溶液中表现为脱水,质量分数越高,则鱼片失水量越多,同时溶质获得量也越高。较薄鱼片的渗透脱水和溶质获得量均高于较厚鱼片。  相似文献   

17.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exhibit a remarkable ability to tolerate low‐salinity environments, facilitating its culture far from coastal areas using various production systems at salinities less than 15 g/L.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 (RAS) and biofloc systems are usually operated using reconstituted sea salt (RSS), which is a considerable financial burden to commercial producers due to its higher price. Current study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objective of testing the efficacy of a low‐cost salt solution to replace expensive RSS to grow shrimp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Low‐cost salt mixture (LCSM) was formulated to yield sodium, potassium, calcium and magnesium concentrations closely comparable to that of diluted seawater using agriculture grade sodium chloride, magnesium chloride, magnesium sulphate, potassium oxide, calcium chloride and sodium bicarbonate. Growth trials were conducted at three different salinities of 3, 6 and 15 g/L, incrementally replacing RSS with LCSM (0, 2.5, 25, 50, 75 and 100%) at four replicates per treatment. Twenty juvenile shrimp were reared for 42 days in 150 L polyethylene tanks. Ionic profile of water, ionic profile and osmolality of shrimp haemolymph were determined to justify growth and survival data through analysing ionic variations and osmoregulatory capacity of shrimp. At the conclusio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survival, growth, osmoregulation and levels of cations in shrimp haemolymph between RSS and LCSM treatments at all salinities examined. Results reflect the potential use of LCSM to replace RSS which could be an excellent solution to bring down the cost of production in inland shrimp aquaculture.  相似文献   

18.
六种常用水产药物对花(鱼骨)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六种水产药物对花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高锰酸钾、亚甲基兰、敌百虫、福尔马林、食盐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4mg/L、0.26mg/.L、0.70mg/L、3.27mg/L、5.59mg/L、871.43mg/L;花对这6种药物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高锰酸钾>亚甲基兰甲醛>敌百虫>福尔马林>食盐。  相似文献   

19.
在保证有充足氧气的前提下 ,按正交设计 ,研究水质氨态氮浓度、pH值、盐度和温度四种环境因子 ,对实验感染暴发性流行病病原的中国对虾发病的影响。在感染的不同时期 ,这四种环境因子对带毒对虾死亡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感染后 3~ 4天 ,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次序为盐度、pH值、温度、氨态氮浓度 ,感染后 5天 ,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次序变为氨态氮浓度、pH值、温度、盐度。我们还进行了混合水平的正交实验 ,即在盐度水平不变 ,氨态氮浓度降到适宜的水平 ,再研究温度、pH值、氨态氮三种因子对带毒对虾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三种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为温度、氨态氮浓度和pH值 ,这与我国养殖对虾发病时间从南到北推移的现象相符合。还对环境因子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付萍  吕建建  刘萍  李健  高保全 《水产学报》2017,41(3):374-381
为探究不同盐度环境下三疣梭子蟹肌肉和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s)的含量及浓度的变化规律,明确FAAs的组成以及在盐度适应中发挥的作用,丰富FAAs在甲壳动物盐度适应领域的研究,为后续分子机理的研究提供依据,实验设定胁迫盐度分别为10、20、40、50,以正常海水(盐度33)为对照,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三疣梭子蟹血淋巴与肌肉组织中游离氨基酸的组分,分析不同盐度环境下三疣梭子蟹肌肉和血淋巴中FAAs的含量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正常海水中三疣梭子蟹血淋巴和肌肉中含量较高的FAAs主要为牛磺酸(Tau)、精氨酸(Arg)、甘氨酸(Gly)、脯氨酸(Pro)和丙氨酸(Ala)。盐度为10~50,梭子蟹肌肉和血淋巴总游离氨基酸(total free amino acid,TOFAA)的含量随盐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cal free amino acid,NEAA)的含量随盐度的升高而上升,而必需氨基酸(essentical free amino acid,EAA)的含量变化不显著,因此,TOFAA在渗透压调节方面的作用主要取决于NEAA。发挥主要渗透压调节作用的FAAs为脯氨酸(Pro)、丙氨酸(Ala)、甘氨酸(Gly)、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Ala、Gly、Asp、Glu属于鲜味氨基酸(taste amino acid,TAA),研究表明,NEAA中的TAA在渗透压调节方面作用显著,Pro含量的升高对TOFAA含量的增加作用显著,盐度为40~50尤甚,表明Pro在梭子蟹高渗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