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AES)不同时间对利多卡因所致心脏毒性的保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TEASⅠ组、TEASⅡ组、TEASⅢ组。选用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用经皮电刺激仪持续做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Ⅰ组20 min、TEASⅡ组40 min, TEASⅢ组60 min。电刺激后,各组经股静脉匀速泵注利多卡因,空白组泵注生理盐水。持续监测MAP和HR变化,检测泵注利多卡因6 min后心肌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Ca~(2+)含量的变化。结果注射利多卡因后大鼠心肌组织中LDH、CK-MB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升高,Ca~(2+)含量、T-SOD活力、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降低。TEAS可以显著降低LDH、CK-MB活性和MDA含量,升高T-SOD活力、NO含量和NOS活性,并且随着TEAS时间的增加,Ca~(2+)荧光强度也逐渐减弱。结论 TEAS可以减轻利多卡因对心脏的毒性,而且长时间(60 min)刺激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牡荆苷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0.6mg·kg~(-1))、牡荆苷组(10、20、40 mg·kg~(-1))。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试剂盒法测定MDA、NO含量和SOD、NOS活性。结果再灌注24h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牡荆苷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脑组织中MDA、NO含量及NOS活性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牡荆苷组脑组织中MDA、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增强(P0.01)。结论牡荆苷脑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应激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番茄红素(lycopene,LCP)含量为0.50%、0.75%和1.00%的番茄红素油1.5%,对照组为1.5%的鱼油,即饲料中番茄红素添加量为0、75.0、112.5、150.0 mg.kg-1。人工投喂饲养平均体长22.4±1.13cm,平均体重180.60±37.23 g的鲫鱼50 d。每网箱随机取样20尾(n=20)试验鱼,进行血清总超氧化歧化酶活性(T-SOD)、丙二醛含量(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GSH-Px)、一氧化氮含量(NO)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OH)测定,以研究番茄红素对养殖鲫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SPSS11.5软件Duncan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添加番茄红素试验组血清T-SOD活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8.49、43.33和48.57 U.mL-1,番茄红素添加量112.5和150.0 mg.kg-1组的血清T-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添加番茄红素试验组血清中MDA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3.75、4.55和2.70 nmol.mL-1,添加番茄红素和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MD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番茄红素试验组血清GSH-Px活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99.32、138.77和122.61 U,添加番茄红素的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GSH-Px活力均有显著差异(P<0.05)。添加番茄红素试验组血清NO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组12.83、8.30和13.02μmol.mL-1,添加番茄红素75.0和150.0 mg.kg-1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NO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添加番茄红素试验组血清中抑制.OH能力比对照组降低了318.50、290.91和277.99 U.mL-1,添加番茄红素75.0 mg.kg-1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抑制.OH能力差异显著(P<0.05)。添加番茄红素各试验组间比较T-SOD活性、GSH-Px活力、MDA含量、NO含量和抑制.OH能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试验结果,在鲫鱼人工配合饲料的油脂中添加番茄红素,有效地提高了养殖鲫鱼内源性抗氧化物质的水平,实现了抗氧化剂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溶藻弧菌对罗氏沼虾血清中一氧化氮及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10~6 CFU/mL溶藻弧菌悬液注射健康无病罗氏沼虾,以无菌生理盐水为对照,分别在注射后6、12、24、48、72、96 h时于围心腔采集血液制备血清样本,测定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发现:注射生理盐水后,NO、NOS、T-SOD活力及MDA含量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恢复至注射前水平的规律。注射溶藻弧菌后,NO和NOS活力呈下降趋势,12 h后均出现上升趋势,NOS活力在24 h时达到最高值,T-SOD活力12 h内呈现下降趋势,之后出现上升趋势,96 h时恢复至注射前水平,而MDA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试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感染罗氏沼虾后对机体相关免疫酶的影响较大,导致机体免疫防御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为提高奶产量提供安全的方法.[方法]在新疆伊犁中州牛场选取40头年龄、胎次、泌乳期相同且体重和泌乳量接近的荷斯坦泌乳牛,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每天饲喂“益康XP”微生态制剂50 g.预试期10 d,试验期90d,研究“益康XP”对新疆荷斯坦牛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喂“益康XP”可以显著提高泌乳牛的产奶量和采食量(P<0.05);饲喂“益康XP”可以显著提高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P>0.05)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丙二醛含量(P<0.05).试验奶牛血清中ALP、TP、GLU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饲喂“益康XP”可以显著提高饲料蛋白质和能量转化率;试验奶牛血清中E2和PRL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结论]饲喂“益康XP”可以通过调节血清中雌二醇和孕酮的水平来提高催乳素水平,进而提高奶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犊牦牛线粒体氧自由基代谢水平以及能量代谢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对青海省大通种牛场6月龄1/4野血犊牦牛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野血犊牦牛心肌线粒体中T-AOC、GSH-Px、SOD活性和NO含量均高于骨骼肌,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心肌线粒体中MDA含量显著高于骨骼肌(P0.05)。[结论]该研究从发育学角度为探讨1/4野血牦牛高原低氧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槟榔江水牛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积累理论数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槟榔江水牛血清中3种激素(PRL、INS和GH)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摩拉水牛和荷斯坦奶牛进行比较。[结果]槟榔江水牛血清中GH含量为0.017 9 ng/m L,低于摩拉水牛(0.023 7 ng/m L),略高于荷斯坦奶牛(0.017 8 ng/m L),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槟榔江水牛血清中PRL含量为0.120 0 ng/m L,与荷斯坦奶牛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摩拉水牛(P0.05)。槟榔江水牛血清中INS含量为0.740 0μU/m L,均低于荷斯坦奶牛和摩拉水牛,其中与荷斯坦奶牛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泌乳方面,槟榔江水牛与摩拉水牛和荷斯坦奶牛有相同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低氧对斑马鱼细胞存活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揭示鱼类细胞低氧适应机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低氧处理斑马鱼胚胎上皮细胞(ZF-4细胞),检测低氧对其存活率的影响,并分析低氧应激下ZF-4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1.0%O2处理可促进ZF-4细胞存活;SOD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处理24 h时达最高值;CAT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波动变化趋势,于处理8 h时达最低值;GSH活性在处理16 h时达最高值,随后开始下降;MDA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NO含量和NOS活性在处理16 h时达最高值.经0.1%O2处理8 h后ZF-4细胞的存活率达最高值;SOD活性在处理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经0.1%O2处理后CAT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下同),GSH活性则从处理8 h后极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NO含量和NOS活性极显著降低.[结论]在极端缺氧环境下,斑马鱼细胞主要通过提高SOD和GSH等抗氧化酶活性以提高细胞的低氧适应能力,从而促进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对雏鸡脑组织形态结构、血清及脑组织中氧化与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探讨DON的神经毒理作用。[方法]选取120只健康的1日龄海兰蛋雏公鸡,预饲1周后,按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成4组,每组30只。对照组和试验组饲喂相同的全价饲料,试验组中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按采食量分别添加0.27、1.68和12.21 mg·kg-1剂量的DON灌胃染毒,对照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试验从第8天开始,每隔7 d染毒1次,共染毒5次。试验期为36 d。试验结束时,所有雏鸡经翅下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于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等指标;同时每组随机剖杀20只鸡,迅速取脑组织,一部分用于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及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另一部分用于测定氧化与抗氧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雏鸡血清CAT、SOD和脑组织SOD、GSH-Px活性及NO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雏鸡血清MDA和高剂量组脑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清T-AOC、GSH-Px和脑组织CAT活性及NO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脑组织T-AOC活性显著降低(P0.05);DON可引起试验组雏鸡脑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噬神经现象,并伴随部分神经纤维断裂;大脑皮质超微结构显示,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试验组鸡脑组织神经元胞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且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DON可引起雏鸡血清及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造成脑组织不同程度损伤,即DON可对雏鸡产生一定的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0.
热应激对肝脏中Keap1-Nrf2信号通路及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热应激对泌乳期奶牛肝脏及抗氧化应激信号通路Keap1-Nrf2-ARE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6头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饲养于南京地区夏季炎热季节,试验从6至8月持续5周,在第1周(平均气温26℃)和最后1周(平均气温32℃)采集颈静脉血液和肝脏组织样品。检测血液中相关生化指标和皮质醇及肝脏组织中MDA等的含量,并检测奶牛肝脏HSP70、Keap1-Nrf2通路及其下游HO1、GCLM、NQO1、GCLC等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常温时相比,热应激奶牛血液中皮质醇含量和AKP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奶牛肝脏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CAT、SOD和GSH-Px活性有所升高;肝脏组织中HSP70基因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Keap1和Nrf2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其下游4个基因中,HO1和NQO1表达显著提高(P0.05),GCLM和GCLC表达有升高趋势(P0.05)。[结论]高温致泌乳奶牛肝脏处于应激状态,肝脏中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介导的Ⅱ相解毒酶[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单位(GCLC)、醌氧化还原酶1(NQO1)、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GCLM)]和抗氧化基因的转录通路被激活,提示Nrf2通路在抗热应激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发治疗奶牛酮病的新方法、新药物,从抗氧化性能方面揭示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临床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酮病治疗复方制剂——“酮康”对奶牛酮病的疗效.[方法]2013年6月,采用改良水杨醛比色法检测广西南宁某规模化奶牛场围产期奶牛46头,其中9头为酮病牛,并将其分为治疗组(6头)和阳性对照组(3头),另从37头中选取6头与治疗组奶牛体况相似、胎次相近、产奶量接近的奶牛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期间,治疗组每天灌服“酮康”400ml,连续治疗5d,阳性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均不灌服.分别采血检测试验前后奶牛各抗氧化酶活性(CAT、GPX、MDA、SOD、TAC、VE).[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奶牛血酮含量明显降低,血糖明显上升,SOD和GPX的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CA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MDA含量稍有下降,差异不显著(P>0.05),虽稍低于健康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但差异也不显著(P>0.05).VE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VE含量均比治疗前高.治疗组在治疗后TAC和CAT活性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酮康”对降低酮病奶牛的血酮含量、提高血糖含量和改善抗氧化性能的作用明显,效果良好.若不进行治疗和科学的饲养管理,酮病将持续伤害奶牛.  相似文献   

12.
王银龙  刘强  赛务加甫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563-8564,8567
[目的]为新疆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预防和控制亚临床酮病的发生提供早期的诊断依据。[方法]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和奎屯地区奶牛血酮含量的测定,研究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酮病的发病率。[结果]石河子地区奶牛酮病的发病率为3.33%,略高于奎屯地区。石河子地区奶牛酮体含量为(1.257±0.233)mmol/L,也高于奎屯地区。[结论]奶牛场应定期检测酮体含量,预防酮病的发生,制定合理的营养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北五味子木脂素(Schisandra lignans,SCL)和北五味子粗多糖(Schisandra chinensis polysaccharides,SCP)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小鼠心室重构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采用连续10 d皮下注射ISO的方法诱导小鼠心室重构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SO组、SCL低、中、高3个剂量组和SCP组,采用灌胃给药方法.实验结束后计算小鼠心脏重量指数;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情况;HE染色后测定心肌纤维直径(MD);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SO组小鼠心脏重量指数、HYP含量和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NOS和SOD活性及NO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异丙肾上腺素组相比,北五味子木脂素和北五味子多糖组能明显降低心脏重量指数(P〈0.05或P〈0.01),改善心肌病理学变化,抑制心肌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心肌中NOS活性和NO水平(P〈0.05,P〈0.01或P〈0.001).结论北五味子木脂素和北五味子多糖对ISO诱导的小鼠心室重构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NOS活性和NO水平、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奶水牛乳汁体细胞计数(SCC)与抗氧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乳汁质量监控和奶水牛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南宁某牛场奶水牛139头,同步采集乳样与血样,乳汁SCC采用FOSS体细胞仪测定,血浆和乳清的总抗氧化能力(TAC)采用FRAP法(血浆铁还原力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TBA法(硫酸巴比妥法)测定.[结果]被检的139头奶水牛中,乳汁SCC≥50.00万/mL(隐性乳房炎诊断标准)的样本占被检总数的12.23%,乳汁SCC<50.00万/mL的样本占被检总数的87.77%;奶水牛血浆和乳清的TAC分别为2.44±1.04和3.78±1.68 U/mL,MDA含量分别为2.07±0.48和1.55±0.52 nmol/mL,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乳清TAC随乳汁SCC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二者间呈显著负相关(r=-0.168,P<0.05);血浆MDA与乳清MDA间呈显著正相关(r=0.189,P<0.05),而血浆MDA与血浆TAC(r=0.391)、乳清MDA与血浆TAC(r=0.315)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乳清TAC可作为检测奶水牛乳房健康及其乳汁质量的备选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盛廷智  李鹏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13-6713,6766
[目的]为兽医临床上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高原型牦牛血清钾、钠、钙、镁浓度,并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血清无机磷浓度,采用硝酸汞滴定法测定血清氯浓度。[结果]不同年龄高原型牦牛血清常量元素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除成年公牦牛的血清钙和磷含量高于母牦牛外,不同性别高原型牦牛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研究可为高原型牦牛的补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43头荷斯坦奶牛(体细胞数<200 000个·mL-1)中筛选出处于分娩第14天的自然发生亚临床酮病的9头奶牛作为试验组(1.0 mmol·L-1≤血清β-羟丁酸<2.6 mmol·L-1),根据泌乳天数、年龄、胎次、产奶量配对的9头健康奶牛作为对照组(血液β-羟丁酸<1.0 mmol·L1),检测不同种类白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6头荷斯坦奶牛分娩前后血浆葡萄糖、酮体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的活性进行动态跟踪检测,以探讨荷斯坦奶牛分娩前后酮体等血液指标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各指标间的动态相关性,揭示奶牛酮病的高发时间以及与血酮、血糖等酮病指标相关性密切的肝功能指标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奶牛肝功能损伤出现在血酮、血糖出现异常之前;被检酶的峰值出现在产后14d,而血酮峰值出现在产后28d,血糖最低值出现在产后35d;亚临床酮病牛各项指标处在异常范围的时间较长,机体对许多被检指标调节缓慢且不稳定;在非酮病、亚临床酮病牛GGT和血酮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而ALT、AST与血酮、血糖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揭示了肝脏功能损伤在前、酮病发生在后的时序特征,反映出肝脏功能与酮病发病机理之间的联系。因奶牛酮体含量在产后2—6周较高,3-4周最高,此期是监控酮病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奶牛和绵羊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活性在不同怀孕期的变化。[方法]采用磷酸苯二钠法,对33头荷斯坦奶牛和29只藏系绵羊不同怀孕期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酶保存率进行了测定。[结果]所有奶牛和绵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在正常范围内,但奶牛怀孕中期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比未怀孕、怀孕前期、怀孕后期明显降低(P<0.05);碱性磷酸酶保存率均低于26%,表明奶牛和绵羊血清碱性磷酸酶均来自骨骼。[结论]奶牛和绵羊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怀孕中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两种定性检测方法检测围产期奶牛亚临床酮病的发病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奶牛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从贵南县2个奶牛场收集135头围产期和泌乳期奶牛的新鲜尿液和乳汁,用试剂法和粉剂法检测其中尿酮和乳酮的阳性变化。[结果]试剂法和粉剂法均可用于奶牛尿酮和乳酮的早期检测。粉剂法具有易配制和携带、使用简单方便等优点,更适用于现场的尿酮和乳酮的阳性检测。尿酮阳性率高而敏感,而乳酮阳性率低。产后尿酮阳性率(34.7%)明显高于产前。酮体阳性率从产后10 d开始明显增加,且集中在产后10~20 d。[结论]奶牛酮病的早期诊断应在产后10 d左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作为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研究了不同浓度一氧化氮对增强UV-B辐射胁迫后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3个组:对照组(CK)、紫外线UV-B处理组(B)、UV-B和硝酸钠(SNP)复合处理组(B+SNP),分别于处理后的第0、1、2、3、4天取样进行丙二醛(MDA)含量及CAT、POD、SOD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3次重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V-B辐射后,小麦幼苗中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导致小麦幼苗产生氧化损伤;在UV-B辐射之后施加不同浓度的SNP,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UV-B辐射胁迫下小麦幼苗根和叶的氧化损伤,使MDA含量下降,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上升。其中,0.1 mmol/LSNP对叶的氧化损伤缓解作用较明显,0.01 mmol/L SNP则对根的氧化损伤缓解作用较明显。[结论]外源NO供体SNP对小麦幼苗由于UV-B辐射引起的氧化损伤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增强植物对逆境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