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芒麦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老芒麦栽培及利用的实践工作基础,提出了老芒麦栽培、利用、复壮及更新技术,以期为今后牧草的栽培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河西半荒漠区建立老芒麦人工草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甘肃河西半荒漠草地上进行,采用小区试验和大田栽培并举的方法,连续五年对老芒麦的物候期、草丛结构、栽培技术和生产规律等进行了观察测定。结果表明,在干旱半荒漠地区建立人工草地种植老芒麦,必须耕翻细作。老芒麦草地的利用年限是4~5年,影响老芒麦草地产草量及利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布。  相似文献   

3.
老芒麦是欧亚大陆广布种,在我国也有着丰富的野生资源,由于其优良的牧草品质和强抗逆性,在我国高寒地区畜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各学者对老芒麦种质的研究逐步深入和系统化,本文综述了老芒麦生物学特性、生态分布、遗传多样性、品种选育、栽培与利用等方面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老芒麦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老芒麦是欧亚大陆广布种,在我国也有着丰富的野生资源,由于其优良的牧草品质和强抗逆性,在我国高寒地区畜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各学者对老芒麦种质的研究逐步深入和系统化,本文综述了老芒麦生物学特性、生态分布、遗传多样性、品种选育、栽培与利用等方面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老芒麦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老芒麦是欧亚大陆广布种,在我国也有着丰富的野生资源,由于其优良的牧草品质和强抗逆性,在我国高寒地区畜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各学者对老芒麦种质的研究逐步深入和系统化,本文综述了老芒麦生物学特性、生态分布、遗传多样性、品种选育、栽培与利用等方面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老芒麦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2~2004年对采集不同来源的5份野生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在农牧交错带进行人工栽培驯化.在旱作条件下对老芒麦的适应性、物候期、生产性能及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外地引种的4份野生老芒麦比当地野生老芒麦提前17~21d返青,各生长发育阶段均提前,植株高大,分蘖多,叶层高,生长茂盛,结实性好,鲜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高,抗逆性强.供试材料中表现最好的是山西右玉县的野生老芒麦,其次为内蒙古海拉尔和青海湟中县的野生老芒麦.它们是适合北方半干旱地区建植人工草场的优良牧草.  相似文献   

7.
野生老芒麦苗期耐旱性品种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苗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筛选出适宜在半干旱地区生长的老芒麦,为青藏高原半干旱地区的栽培草地建植、草地补播改良和草原生态恢复提供依据。选取青海省互助县、门源县、大通县和刚察县地区不同生境的19份野生老芒麦为研究材料,同时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Qingmu No.1’)和川草2号老芒麦(E. sibiricus ‘Chuancao No. 2’)作为参比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5%~50%)模拟典型干旱胁迫环境,定株测定了老芒麦的表型和生理指标,并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野生老芒麦和栽培种老芒麦苗期耐旱性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老芒麦材料株高、相对生长速率、单叶面积增长减缓,相对存活率、叶绿素含量持续下降,根系干物质积累率、相对电导率值则不断上升。老芒麦株高、叶面积、根系干物质积累等形态的可塑性是苗期老芒麦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方式。供试的21份老芒麦材料中,大通县的15-195老芒麦苗期耐旱性最强,属Ⅰ级强抗。  相似文献   

8.
根据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苗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筛选出适宜在半干旱地区生长的老芒麦,为青藏高原半干旱地区的栽培草地建植、草地补播改良和草原生态恢复提供依据.选取青海省互助县、门源县、大通县和刚察县地区不同生境的19份野生老芒麦为研究材料,同时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Q i n g m u N o.1')和川草2号老芒麦(E.sibiricus'C h u a n c a o N o.2')作为参比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5%~50%)模拟典型干旱胁迫环境,定株测定了老芒麦的表型和生理指标,并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野生老芒麦和栽培种老芒麦苗期耐旱性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老芒麦材料株高、相对生长速率、单叶面积增长减缓,相对存活率、叶绿素含量持续下降,根系干物质积累率、相对电导率值则不断上升.老芒麦株高、叶面积、根系干物质积累等形态的可塑性是苗期老芒麦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方式.供试的21份老芒麦材料中,大通县的15-195老芒麦苗期耐旱性最强,属Ⅰ级强抗.  相似文献   

9.
适合在内蒙古生长的多年生牧草优良栽培品种严重匮乏,是制约内蒙古草牧业健康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瓶颈。针对该问题,采用“本土植物选育”方法,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白音花镇大桦背采集野生老芒麦种子,经过人工引种栽培驯化成为适宜在内蒙古地区气候条件下推广种植的饲用和生态及经济价值较高的新品系老芒麦。研究以野生老芒麦为对照,对新品系老芒麦种子的种子形态、吸水能力、发芽特性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老芒麦的芒长、吸水量显著(P<0.05)高于新品系老芒麦;新品系老芒麦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均显著高于野生老芒麦;2个品种颖果长无显著差异。经过驯化后的新品系老芒麦芒长变短,发芽能力变强,更适合进行田间种植生产。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河西半荒漠地区建植人工草地草种适应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西半荒漠地区永昌尖山旱作及不同栽培条件下不同和相同牧草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老芒麦(Elymussibiricus)、羊草(LeymuschenesisTzvel)、小糠草(A grostisalbaL.)、沙打旺(Asttragalusadsurgens)、草木樨(MelilotussuaveolensLedeb)等人工草地生产性能急剧下降,表现为不同利用年限之间地上植物量差异很大;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老芒麦、羊草、小糠草、沙打旺、草木樨等牧草在物候期、高度等生物学特性方面产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对川西北高原16个县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表明:13个县均有野生老芒麦存在,共收集到176份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其中严格按居群采样法采集单株156份;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分布范围广,生态类型多,表型差异大,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此外,对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年限对老芒麦生物学特性及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周禾  杨波  韩建国 《草地学报》2000,8(4):245-252
老芒麦生物学特性及群落结构特征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而发生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入侵植物种数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老芒麦在草地群落中相对生物量、相对多度和相对盖度随着利用年限增加而明显下降,而入侵植物相对生物量、相对多度和相对盖度则明显增加。老芒麦的重要值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而急剧降低,老芒麦在利用的第2、3年占绝对优势,在第5、6年入侵植物占重要地位,到第9年才逐渐沦为次重要地位。老芒麦的草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生态优势度则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对川西北高原16个县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表明:13个县均有野生老芒麦存在,共收集到176份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其中严格按居群采样法采集单株156份;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分布范围广,生态类型多,表型差异大,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此外,对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考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川西北高原16个县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表明:13个县均有野生老芒麦存在,共收集到176份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其中严格按居群采样法采集单株156份;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分布范围广,生态类型多,表型差异大,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此外,对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EST-SSR分子标记,对国内的52份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并构建了7个老芒麦品种及栽培材料的DNA指纹图谱。20对EST-SSR引物共产生204个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0.2条带,176(86.27%)条带为多态性条带,表明供试材料具有较高水平的多态性。同时,引物Elw404和Elw195构建的指纹图谱较为容易地将品种和栽培材料与其他材料区别开。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老芒麦地理区域内(73.94%)的遗传变异远高于地理区域间(26.06%)。结构分析将52份材料分为5组,主成分分析(PCoA)结果与之相似。与品种及栽培材料相比,野生材料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多态性条带数(NPB)为174,多态性百分比(PPB)为85.29%,香农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296 6,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79 8,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852 9],可作为重要的遗传资源用于后续的育种工作。本研究结果表明,EST-SSR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地评价老芒麦种质遗传多样性及进行品种鉴定。研究结果为制定老芒麦种质原位和非原位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地区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为研究对象,通过MaxEnt模型模拟预测其在青藏高原的分布格局,利用刀切法(Jackknife)筛选出影响老芒麦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运用ArcGis软件对不同时期的老芒麦进行适生等级划分以及适生面积的计算.结果表明:老芒麦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丰富环青海湖地区优良牧草品种,引进川草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Qingmu No.1)和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Qingmu No.1)2个牧草品种,并选用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Qingmu No.1)和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Tongde)2个牧草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牧1号老芒麦和同德老芒麦2个牧草品种的鲜草产量明显高于川草1号老芒麦和川草2号老芒麦,这说明川草1号老芒麦和川草2号老芒麦2个牧草品种无明显的优异表现,无需在环青海湖地区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8.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在我国畜牧生产及生态建植中具有重要价值。我国老芒麦种质资源丰富,但用于实际生产的老芒麦品种较少。文章综述了我国老芒麦育种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老芒麦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老芒麦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有着极其丰富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质资源,这对于今后研究老芒麦种质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老芒麦种质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系统分类和遗传多样性方面,而老芒麦种质资源的育种和遗传完整性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遗传完整性方面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主要综述了老芒麦种质资源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遗传多样性、育种等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老芒麦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老芒麦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野生老芒麦形态变异特征和遗传背景,对我国野生老芒麦主要分布区域不同生态类型的104个居群520份野生老芒麦种质进行了23个形态指标测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老芒麦材料的形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9.49%~49.56%;聚类分析将104个居群分为具有各自明显特征和开发利用潜力的4类;形态特征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野生老芒麦抽穗早晚及茎秆叶鞘基部小刺等特殊性状与其海拔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发现,株高、抽穗、茎节数、单株干鲜重、旗叶长宽等指标代表了老芒麦67.79%形态多样性,是造成老芒麦形态特征变异的主要因素,可作为老芒麦形态分化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