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脱毒微型马铃薯粒重及密度对一级原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马铃薯脱毒微型薯4个粒重水平和4个密度水平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脱毒马铃薯一级原种的繁育中,为了提高种薯的整齐度,进而提高单位面积种薯的生产效率,微型薯大小应选用2~5 g,播种密度以7000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陕西省汉中市三个试点间套脱毒马铃薯早大白种植密度的研究,阐述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脱毒马铃薯早大白产量、结薯性状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脱毒马铃薯早大白单株结薯数减少,单株薯重和最大单薯重降低,产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脱毒马铃薯早大白最佳种植密度是5 500-6 500株/667 m2,产量最高的种植密度是6 000株/667 m2.拟合回归方程,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为6 083.33株/667 m2,对应的产量是2 543.51 kg/667m2.  相似文献   

3.
不同播种密度对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设种植密度间差异呈极显著水平;以播5 500株/667m2产量最高,为2 090.0 kg/667m2;最佳密度为5 000~6 000株/667m2,群体生长较合理。建议在余庆县大面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密度对梦玉908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以梦玉908为试验材料,在丰乐新乡育种站设置3 500、4 000、4 500、5 000、5 500、6 000株/667m2共6种种植密度,进行了不同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验证了选择紧凑型耐密品种是提高单产的关键措施,并分析了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3个因子的关系。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证实梦玉908是一个优良的耐密型玉米新品种,在黄淮海区河南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为4 500~5 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5.
在温室大棚进行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闽薯1号冬季扩繁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播种密度为6000株时,大薯产量最高;密度为4000株时,小薯产量最高;密度为7000株时,种薯产量最高;密度为5000株时,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冷凉地区甘薯健康种薯的繁育种植模式,以济薯26、烟薯25、济薯25的试管苗扩繁的薯苗为材料,开展不同种植方式对种薯繁育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平栽法下三个品种的块根产量、结薯数以及中薯率均高于斜插法。相同的栽插方式和栽植密度条件下,随着栽插时间的推迟种薯产量和大薯率逐渐降低。不同的栽植密度下,三个品种的块根产量、干物率差异不显著,其中在T4(5 500株/667 m2)和T5(6 000株/667 m2)种植密度下其种薯的中薯率达到70%以上。综合种薯的各种性状表现,按照5 500~6 000株/667 m2的密度在5月20日采用平栽法进行种植其种薯产量和中薯率最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青薯10号马铃薯不同单薯重、密度和生长调节剂的栽培技术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青薯10号原种以40-50g整薯播种,每667m2种植3402株,株行距28cm×70cm,盛花期喷施矮壮素1000 mg·L-1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8.
种薯大小及播种密度对马铃薯青薯9号种薯繁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种和一级种薯为材料,研究青薯9号种薯不同大小和播种密度对其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原种繁育中,种薯大小20.0~25.0 mm处理出苗时间较早,出苗率随播种密度增加而降低,一级种繁育中,出苗时间没有差异,种薯大小45.0~55.0 mm和切块处理出苗率与原种繁育一致,而种薯大小35.0~45.0 mm处理出苗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2)原种繁育中,播种密度对薯块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种薯大小20.0~25.0 mm处理薯块产量比种薯大小17.5~20.0 mm高,播种密度17.5万株/hm~2可获得最大薯块产量;一级种繁育中,播种密度对薯块产量影响差异显著,种薯大小45.0~55.0 mm和切块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9.0万株/hm~2,种薯大小35.0~45.0 mm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4.5万株/hm~2。(3)原种繁育中,获得最高薯块数量的最佳播种密度是17.5万株/hm~2;一级种繁育中,种薯大小45.0~55.0 mm和35.0~45.0 mm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9.0万株/hm~2,7.5万株/hm~2则是切块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4)提高播种密度对增加中小薯个数占比具有促进作用,原种繁育播种密度高于12.0株/hm~2、一级种繁育播种密度高于6.0万株/hm~2时均能获得较理想的中小薯数量比。(5)综合以上各因素,有利于青薯9号小整薯种植模式的种薯繁育最佳播种密度推荐为原种17.5万株/hm~2、一级种整薯和切块薯块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以陇薯7号和克新1号为试验品种,设计不同的原原种重量和种植密度,收获后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及小薯块茎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用两种不同重量的原原种品种进行种薯繁育时,在种植密度为6 000株/亩时,产量均达到了最大,而在种植密度为10 000株/亩时,小薯(20~50 g,含50 g)块茎数量最多,这为高寒阴湿区马铃薯整薯播种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陕西省旬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探索玉米新品种陕单609在渭北旱塬春玉米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充分挖掘该品种的增产潜力,2011~2013年该县连续3年设计5种不同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陕单609种植密度从4 000株/667m2增加到5 000株/667m2,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逐渐提高,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为955.3kg/667m2,之后随着密度增加,产量逐渐降低;植株主要农艺性状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升高,茎粗明显变细,双穗率下降,倒伏率增大,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均呈减少趋势。得出该地陕单609旱作地膜栽培的适宜密度应为4 500~5 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SPVD对甘薯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本试验以高淀粉甘薯品种西成薯007的病毒苗、常规苗和脱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SPVD在甘薯植株上的作用机理.得出以下结论:SPVD可导致甘薯地上部丛生和矮化、叶片变小而体现有效叶面积低,叶绿素含量降低,“源”变小,同化能力和光合能力降低:“流”变小,最终导致生物产量降低.而汰除SPVD可增大叶“源”和叶绿素含量.提高植株的光合能力和“流”的通畅性,从而增加产量。SPVD可使甘薯植株的SOD、P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上升.抗氧化活性降低.细胞膜受到伤害,最终导致产量降低,而脱除SPVD可增加SOD、POD和CAT在植株体内的活性,从而降低MDA对植株的危害。SPVD的脱除可增加3.4%的茎叶产量和2.9%的鲜薯产量,而SPVD浸染可使茎叶和鲜薯分别降低69.9%和49.1%。  相似文献   

12.
以马铃薯晚疫病感病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对象,采用68%精甲霜锰锌可湿粉剂、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粉剂和64%恶霜锰锌可湿粉剂3种药剂进行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交替使用其中2种或3种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优于单一使用1种药剂;68%精甲霜锰锌可湿粉剂与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粉剂、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粉剂与64%恶霜锰锌可湿粉剂、68%精甲霜锰锌可湿粉剂与64%恶霜锰锌可湿粉剂3种组合交替施用共喷药4次,防效分别为65.96%、61.70%、60.34%,商品薯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为61.74%和60.07%和52.01%。生产上可选用药剂交替使用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相似文献   

13.
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原原种在同等条件下,明显表现出大粒种薯比小粒种薯产量高,原原种大小2.0~2.5 g、2.5~3.5 g、3.5 g以上的处理产量分别为15 390、18 015、18 550 kg/hm2,与原原种大小1.0~1.5 g的处理(14880 kg/hm2)相比,增幅分别为3.4%、21.1%、24.7%。出苗率随种薯重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分别比原原种大小1.0~1.5 g的处理增加2.5%、12.5%、15.0%。薯块个数和薯重均随着种薯重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的高产潜力和稳产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的高产潜力、稳产特性及抗逆性采用产量效应、变异度、回归系数等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龙薯9号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和忍耐力,在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中均表现高产稳产高效益。特别在有利环境中种植更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马铃薯生产,试验以早熟马铃薯品种费鸟瑞它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土壤中不同浓度镉处理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镉处理对马铃薯块茎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随着Cd^2+浓度的增加,马铃薯块茎鲜重显著降低,干重、比重、干物质积累率及淀粉含量极显著降低,土壤轻度镉污染对马铃薯蛋白含量影响不大,只有添加40mg·kg^-1Cd^2+的处理与对照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适合内蒙古马铃薯高产无公害生产的微生物肥施用浓度,采用2因素3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菌肥浓度和种植密度为自变量,以马铃薯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数学回归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结果表明:最终筛选出6个产量大于21 750kg·hm-2的优化方案,其最佳中心值为菌肥浓度9.7×107 cfu·mL-1,种植密度55 350株·hm-2。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最佳的田间除草剂配方,以荷兰15为供试品种,筛选了6个除草剂配方,研究其对杂草施药后15d株防效、30d株防效和45d鲜重防效。结果表明:不同的除草剂配方均可以有效地控制田间杂草,增加田间产量,其中富薯(砜·喹·嗪草酮)处理与嗪酮·乙草胺+噻吩处理对田间杂草控制效果及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紫肉甘薯与普通甘薯的产量与农艺性状特征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紫肉甘薯和普通甘薯的产量与农艺性状的鉴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紫肉甘薯群体的藤叶产量、单株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与普通甘薯差别不大,而鲜薯产量特别低,上薯率低,熟食品质差,藤蔓明显较长、薯块色素含量高.这些结果将为紫肉甘薯的进一步研究、育种、栽培与产业化开发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药剂拌种的时间与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马铃薯Lt-5为试材,探讨了药剂拌种时间和不同方式拌种后马铃薯存放时间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切薯后晾晒5h以上拌种对增产及保证马铃薯品质效果最好,与立即拌种相比,晾晒后可以减少马铃薯薯块中畸形和疮痂病病薯率;种薯切块拌种后至播种前时间间隔越长,产量越低,拌种方式上干拌好于湿拌。  相似文献   

20.
笔者根据实验地的土壤机质探讨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施肥,主要是以复合肥为主,在实验中氮、磷、钾的需求量显现钾肥氮肥磷肥,较符合马铃薯需肥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