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与分析,研究了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人工红松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持水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20 cm土层,弱度、中度和强度抚育间伐处理的土壤密度分别减少了1.36%、17.10%、134.6%;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是对照的1.02、1.14、1.23倍,土壤毛管孔隙度分别是对照的1.00、1.14、1.21倍,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别是对照的1.13、1.14、1.40倍;土壤最大持水量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0.52%、13.90%、23.18%,土壤非毛管持水量分别高出了12.79%、14.30%、39.65%;土壤饱和入渗系数分别是对照的2.81、3.45、4.99倍。>20~40 cm土层所表现出的规律与0~20 cm土层基本一致,方差分析显示,各抚育间伐处理均能显著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持水性能,且以中度及强度抚育间伐处理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
不同间伐强度经营对柳杉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间伐强度经营对柳杉人工林林地的影响,分析了对照、弱度间伐、中度间伐、强度间伐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柳杉林土壤密度(0~20cm)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0~20cm)排序均为弱度间伐>中度间伐>对照>强度间伐;柳杉林土壤全N、全P、全K、水解性N、速效P、速效K(0~20cm)变化规律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弱度间伐、中度间伐对柳杉林土壤干扰影响较小,并有利于提高土壤含水能力和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间伐和林分类型对森林凋落物储量及土壤持水效能的影响,为提高不同林分类型水源涵养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浙江省建德市3个小流域的间伐与未间伐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和阔叶林为对象,野外采集凋落物与土壤(0~10、10~30、30~60 cm)样品,测定凋落物的储量、持水率和持水量以及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持水量。  结果  杉木林间伐较未间伐的凋落物储量降低了25.2%(P<0.05),而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有效拦蓄率分别增加了24.4%和47.1%(P<0.05);间伐对阔叶林凋落物储量无显著影响,但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分别比未间伐的增加了42.5%和42.2%(P<0.05);凋落物持水性能总体表现为间伐林分高于未间伐林分。间伐显著提高了杉木林10~60 cm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持水量(P<0.05);间伐显著增加了阔叶林30~60 cm土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P<0.05)及0~10、30~60 cm土层土壤非毛管持水量(P<0.05);间伐杉木林各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均显著高于间伐阔叶林(P<0.05),并且间伐杉木林0~60 cm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3 775.19 t·hm?2)高于其他林分。  结论  间伐显著提高了森林凋落物的持水能力和土壤的持水性能,其中间伐杉木林凋落物及土壤整体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强。图3表5参考24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森林抚育经营活动对人工林地表层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以郑州市惠济区黄河滩区杨树人工中龄林为研究对象,森林抚育3 a后,设置了3个不同抚育强度处理水平,进行了野外取样和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抚育强度对杨树人工林表层土壤水分及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土层土壤饱和持水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毛管孔隙度与土壤容重均随抚育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大小关系为:中度弱度对照,其中对照0~10 cm层土壤容重显著高于其它2个处理水平(P0.05);3个处理水平土壤0~10 cm层土壤初渗速率、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前36 min入渗量和前36 min平均入渗速率均显著高于10~20 cm层(P0.05)。3个处理水平土层0~10 cm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土壤有机碳储量均显著高于10~20 cm层(P0.05),且均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其中中度抚育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土壤有机碳储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弱度抚育(P0.05)。土壤0~10 cm层和10~20 cm层全氮质量分数随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到中度抚育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998 g·kg~(-1)和0.597 g·kg~(-1)。因此,森林抚育对杨树人工林林地土壤表层的影响效果更加明显,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同时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的持水性能及其海拔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的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海拔和土层森林土壤持水性能的测定分析,研究土壤持水性能的垂直地带性。结果表明,(1)在0~80 cm土层,不同海拔森林土壤的容重为0.489 0~1.242 0 g/cm~3,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表层容重的变化幅度大于深层土壤;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容重呈波状下降趋势。(2)在0~80 cm土层,不同海拔森林土壤的总孔隙度为52%~75%,毛管孔隙度为44%~65%,非毛管孔隙度为3.9%~13.1%,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整体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非毛管孔隙度在不同土层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呈波状上升的趋势。(3)在0~80 cm土层,不同海拔森林土壤的最大持水量为42%~154%,土壤毛管持水量为39%~126%,土壤最小持水量为35%~114%,土壤贮水能力为74.7~265.3 t/hm~2;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整体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的贮水能力在不同土层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随着海拔升高,土壤的贮水能力、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最小持水量呈波状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枯落物与土壤持水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纯林和混交林作为对象,研究抚育间伐前后枯落物厚度,储量,土壤持水能力以及孔隙度的变化,探究抚育间伐的积极作用。结果表明,枯落物厚度抚育后大于抚育前,其中,抚育后抚育样地枯落物厚度的增加量小于对照样地;枯落物总储量表现为抚育样地的减少量小于对照样地,说明抚育后枯落物储量增多;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均值抚育后大于抚育前,且抚育样地的增加量大于对照样地,从总体来看未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均高于半分解层;土壤容重无明显变化;总孔隙度均值表现为抚育后大于抚育前,最大持水量除10~20cm层抚育后大于抚育前,其余层均小于抚育前,最小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除0~10cm层抚育后小于抚育前,其余各层均大于抚育前,自然含水量抚育后大于抚育前。  相似文献   

7.
在秦岭南坡中山地带,选择有代表性的锐齿栎林样地,按照间伐强度为5%、10%、15%和20%进行间伐,并与未间伐样地进行对照,就间伐强度对锐齿栎林土壤水文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2a后,各间伐样地土壤容重显著大于对照样地(p0.05),总孔隙、毛管孔隙则显著小于对照样地(p0.05),5%间伐样地土壤非毛管孔隙大于对照样地,其他间伐样地小于对照样地。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土壤容重显著增大(p0.05),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总孔隙度显著下降(p0.05),且间伐活动对A层土壤容重的影响大于B层。各间伐样地土壤的自然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显著低于对照样地(p0.05),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土壤的自然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显著下降(p0.05)。在各间伐样地中,5%土壤的渗透系数最大,随间伐强度的增大,各间伐样地渗透性能持续下降。基于主成分分析,锐齿栎林对照样地土壤水文功能最优,其次为5%间伐样地。土壤持水量与毛管孔隙和总孔隙有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容重有显著负相关(p0.05);渗透系数与非毛管孔隙有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容重有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土贡松采种母树林土壤物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赋予土贡松优良生长表现的土壤环境特征,分别从土贡松采种母树林的上、中、下坡位挖取土壤剖面采集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容重、持水量和孔隙度。结果表明,在0.05或0.01显著性水平上,坡位、土层以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对土贡松采种母树林土壤容重、3个持水量因子(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有显著影响,坡位对非毛管孔隙有显著影响。Duncan多重比较显示,下坡的容重明显低于中、上坡,上坡的毛管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明显低于中、下坡,最小持水量在中、上坡间差异显著,上坡的总孔隙度明显低于中、下坡,非毛管孔隙则是下坡明显高于上坡,中坡的毛管孔隙明显高于其他坡位。多重比较表明,0~20 cm土层的容重明显低于其他2个土层,0~20 cm土层的3个持水量因子、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与其他2个土层有显著差异,不同土层间非毛管孔隙差异不大。土壤容重和持水量、孔隙度各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土贡松采种母树林上坡土壤容重大,土壤较为紧实,孔隙度小,通气性较差,容易影响土壤中根系和微生物的活动;较低坡位土壤则疏松,透气能力强,孔隙度和持水量较大,可以容纳更多的水分,从而有利于土壤生物活动。同理,土层深度也可作用于土贡松采种母树林土壤生物活动。  相似文献   

9.
以西藏加乌拉山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的方法,测定加乌拉山山脉南北两侧不同海拔梯度的土壤容重、含水量和孔隙度等8项物理性质,分析不同海拔、不同坡向下各土壤指标的差异性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旨为高原生态建设、区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不同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海拔土壤样品的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土壤饱和含水量和土壤毛管持水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99~1.59 g/cm3、40.85%~67.47%、1.63%~6.76%、42.80%~70.17%、5.71%~20.42%、25.55%~68.55%、25.27%~65.34%。2)在山麓北坡,海拔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毛管持水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相关关系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容重与其他物理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山麓南坡,土壤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土壤毛管持水量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3)研究区整体上0~1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基本优于10~20 cm和20~30 cm;综合各海拔土壤物理性质表明,山麓北坡随着海拔升高,土壤各项物理指标越好,而南坡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桃花林下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和水分生态效益,为桃林的种植管理及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宁青秀山风景区桃花岛林分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土层和不同土壤剖面的厚度、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结果]与一般土壤物理性质标准相比,桃林地整体表层土壤略紧实,土壤孔隙度在良好范围内,水–气关系协调。在0~1 m土层,土壤持水能力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1 m土层桃花林地总持水量为4 601.3 m3/hm~2;桃花岛的土壤储水总量为62 117.6 m3,采用效益替代计算,桃花岛土壤水分生态效益总货币价值为74 541.12元。[结论]林地土层深度对土壤孔隙度状况及持水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桃花林地具有一定的水分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受气候、生物、土壤属性等因素的影响,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垂直剖面分布也表现出相应的层次性。该研究对青海省大峡灌区典型地块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分层次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土壤孔隙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整个土壤层次中0~40和90~150 cm两处为高孔隙度区,其他土层属于低孔隙度区;土壤持水性能指标中的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且三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近等差递减的趋势。大峡灌区典型样地土壤在垂直方向呈现出上部(0~40 cm)疏松,40~60 cm范围较紧实,下部(60~200 cm)再次趋于疏松。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气候、生物、土壤属性等因素的影响,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垂直剖面分布也表现出相应的层次性。该研究对青海省大峡灌区典型地块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分层次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土壤孔隙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整个土壤层次中0~40和90~150 cm两处为高孔隙度区,其他土层属于低孔隙度区;土壤持水性能指标中的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且三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近等差递减的趋势。大峡灌区典型样地土壤在垂直方向呈现出上部(0~40 cm)疏松,40~60 cm范围较紧实,下部(60~200 cm)再次趋于疏松。  相似文献   

13.
李翔  杨贺菲  吴晓  张家其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0):1677-1682
【目的】针对红壤坡耕地土壤结构差、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容重、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实现红壤坡耕地的持续、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等高花生常规耕作为对照(CK),探析表施聚丙烯酰胺(PAM)、香根草篱和PAM+香根草篱等3种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的影响,综合评价不同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结果】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处理下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差异显著(P<0.05),3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对红壤坡耕地0~20 cm土壤容重改善效果明显;不同处理下0~4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0~1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的提升效果较好。土壤容重与其他土壤物理指标呈负相关,且作为主成分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的贡献率较高(76.517%)。【结论】土壤容重是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的重要因子,影响着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等物理性质;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0~1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的综合改良效果较好,且以表施PAM+香根草篱效果最佳,是值得推广应用的红壤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密度调控对油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1年,在北京市延庆县营盘村附近中山,对保存密度为3 300株·hm-2的25 a生油松人工林设置27.3%、41.7%、48.5%和57.6%4个间伐强度的处理.4 a后,通过比较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土壤酶的变化,探讨用土壤肥力评价间伐效果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毛管孔隙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非毛管孔隙度与间伐强度成反比.5种土壤酶活性、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以间伐强度48.5%时最大.碱性磷酸酶活性峰值均出现在4月,脲酶活性、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效磷含量高峰值多出现在10月.脲酶活性谷值均出现在6月,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谷值出现在10月.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最大毛管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可以作为油松林地土壤肥力评价的指标.用土壤肥力评价间伐效果可行、易测,25 a生保留密度3 300株·hm-2的油松人工林以57.6%左右的间伐强度土壤肥力维持最优.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高冰草(Agropyron elongatum)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本文对种植高冰草前、后不同土层的多项土壤物理性质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种植高冰草后的所有土层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非毛管孔隙度极显著降低(P<0.01),而土壤容重、土壤通气度则无明显差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和土壤通气度均呈递减趋势,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呈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土壤容重则呈递增趋势。综合分析表明,种植高冰草有利于增强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土壤的物理性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设置常规耕作(CT)、常规耕作+稻草覆盖、免耕、免耕+稻草覆盖4个处理,研究了免耕和稻草覆盖对红壤旱地土壤物理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玉米产量与土壤物理性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免耕增加了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0~3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并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饱和持水量和非毛管孔隙度;稻草覆盖对土壤容重、水分常数及孔隙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影响较小;相比于常规耕作,免耕造成了玉米产量的下降,而稻草覆盖则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产量与表层土壤物理性质的相关性较好,其受土壤容重、饱和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设置常规耕作(CT)、常规耕作+稻草覆盖、免耕、免耕+稻草覆盖4个处理,研究了免耕和稻草覆盖对红壤旱地土壤物理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玉米产量与土壤物理性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免耕增加了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0~3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并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饱和持水量和非毛管孔隙度;稻草覆盖对土壤容重、水分常数及孔隙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影响较小;相比于常规耕作,免耕造成了玉米产量的下降,而稻草覆盖则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产量与表层土壤物理性质的相关性较好,其受土壤容重、饱和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DMAP网格法分析广东省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持水性能的分布格局,探讨了不同深度森林土壤物理性质和持水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森林土壤垂直持水特征表现为:1)土壤最大持水量、土壤通气孔隙度、土壤总孔隙贮水量及非毛管持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最小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则表现为先降低,再上升;2)综合各持水特...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间伐措施侧柏人工林下土壤碱性磷酸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强度和月份变化均引起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显著变化。在0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既能有效防止土壤结构发生恶化又能充分营造水、肥、气等茶树良好生长环境的合理耕作深度,为指导茶农科学耕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免耕为对照(CK),设耕10 cm、耕20 cm和耕30 cm等3个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深度对茶园土壤容重、水含量、孔隙度、土壤三相比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耕作后0~30 cm土层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耕30 cm处理0~3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均显著降低(P<0.05,下同).耕作显著增加了土壤水含量,其中耕20 cm处理对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水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佳,耕30 cm处理对20~30 cm土层土壤水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佳.耕作可增加非毛管孔隙度,减少毛管孔隙度,但总孔隙度依然增加,其中,耕作对0~10 cm土层土壤孔隙状况影响显著,而在10~20 cm土层仅耕20 cm处理对土壤孔隙度状况影响显著,在20~30 cm土层仅耕30 cm处理对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影响显著.耕作后0~10 cm土层气相和液相比例显著增加,固相比例显著下降,其中以耕20 cm处理效果最佳,而在20~30 cm土层,对土壤三相比协调效果最佳为耕30 cm处理.耕作后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下降,20~3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在耕20 cm和耕30 cm处理下显著升高;耕作后0~30 cm土层的速效养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总孔隙度、固相比例是反映不同耕作深度对茶园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关键因子,而有效磷则是养分肥力指标的关键因子.[结论]不同耕作深度均能降低茶园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水含量、改善土壤孔隙度状况和协调土壤三相比,其中以20 cm耕作深度对茶园土壤的综合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