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天山牧场牦牛主要疫病——布鲁氏菌病、牛病毒性腹泻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牛冠状毒病、牛白血病的感染情况,本试验对新疆天山某牧场放养的五群共计5 000余头野生牦牛进行了血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布鲁氏菌病、牛病毒性腹泻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牛冠状病毒病和牛白血病的阳性率分别为12.1%、60%、80%、100%、100%和0,对牦牛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新疆天山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呼吸道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BVDV)5种呼吸道疾病毒非免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抗体阳性率分别平均为:IBRV62.5%,BRSV8%,BPIV385%,牛支原体20%,  相似文献   

3.
黑(♂)×牦(♀)一代杂交牛暖季补饲肥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提高我国高寒牧区草原放牧畜牧业生产中普通牛种(Bos taurus)冻精人工授精配种牦牛(Bos granniens)的不同牛种种间杂交优势利用的经济效益,促进牦牛产区牦牛商品生产。我们在全国牦牛科研协作组组长单位四川省农(牧)场管理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祁连县引进的新疆褐牛在基础生理指标、生长发育、产奶性能等方面的测定,表明新疆褐牛对高原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对褐牛×黄牛(F1)、褐牛×牦牛(F1)、黄牛和牦牛4组各10头犊牛在生长发育方面的测定,发现杂种牛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天山牦牛呼吸道相关疫病的流行现状,笔者以新疆天山放牧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和病原学检测方法,对引起牦牛呼吸道病变的8种主要疫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冠状病毒病、牛副流感、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牛呼吸道合胞体、支原体、结核病和弓形体病的感染率分别为100%、85.0%、81.9%、52.0%、20.0%、10.4%、2.7%、64.0%;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牦牛呼吸道病多发与牧区气候条件恶劣、草场恶化、牦牛体质差、多种动物混群于同一牧场以及防疫工作不到位有关。可见,牦牛呼吸道病相关病原感染现象比较严重,暴发的风险较大,应引起兽医防疫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新疆褐牛与同龄牦牛放牧增重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0头30月龄的新疆褐牛((??)及牦牛((?)),进行了128天暖季草原放牧增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疆褐牛30月龄的体重为184.7 ±20.2kg,是同龄对照组牦牛的138%。36月龄的体重为253.6±32.5kg,是同龄对照组牦牛的154.7%。日增重538.4±157.5g,是同龄对照组牦牛的227%。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每头褐牛比牦牛多收入403.65元,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一、养牛业在青海省国民经济上的重要性: 青海现有牛501万头,其中牦牛占95%以上,牛的全年吃草量,相当于2,000万只羊的吃草量,占全省牲畜吃草量一半以上。在全省可利用的五亿亩草原中,适宜于饲放牦牛的高山草甸草场和沼泽草场占61.67%(当然一部分也适宜于饲放藏羊),特别是青南地区(包括玉树、果洛两州和河南、泽库两县)可利用的草原占全省草原总面积一半以上,现有牛数,占全省牛总数的65%。在这些地区,牦牛数量多,比例大(玉树、果洛州牦牛分别占全州牲畜总数的27%和32%,有的县高达56%),因此养牛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寒牧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牧区人民生活能否日益提高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流行病学和血清学方法对新疆天山地区放牧牦牛主要传染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口蹄疫感染率7.4%,冠状病毒病感染率100%,牛副流感感染率85.0%,传染性鼻气管炎感染率81.9%,牛病毒性腹泻感染率52.0%,衣原体感染率44.0%,牛呼吸道胞合体感染率20.0%,附红细胞体细胞变形率20.0%,布氏杆菌病感染率12.8%,支原体感染率10.4%,结核病感染率2.7%。巴氏杆菌(牛出败)、大肠杆菌等环境致病菌随气候环境变化亦经常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新疆天山牧场野生牦牛冠状病毒、衣原体、蓝舌病、白血病的感染情况,对新疆天山某牧场放养的5群共计3 000余头野牦牛分群随机抽样250份进行调查,用ELISA试剂盒进行了牦牛冠状病毒病、衣原体、蓝舌病、白血病的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44%、0%和0%,说明冠状病毒病广泛在牦牛群中流行。  相似文献   

10.
牦牛和普通牛种杂交,是使单位面积草原增产畜产品的技术措施之一,也是挖掘牦牛生产潜力的一个重要方法。目前,在牦牛和普通牛种的杂交中,一般是用普通牛种的公牛做父本,用母牦牛做母本,以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种间杂交的杂种优势,在杂种一代(犏牛)表现得很突出,生产性能高于牦牛甚至双亲,比其双亲也具有更广的适应性。但是,如果继续级进杂交,杂种不仅出现“疯狂”的分离,而且随着含普通牛种基因型的增加,杂种在高山草原环境条件下就难以生存。因此,在牦牛和普通牛种的杂交中,采用何种杂交方式,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就有研究的必要了。否则,盲目的杂交乱配,不仅达不到杂交的目的,而且将会导致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牦牛的适应性是指牦牛在长期自然选择、人工选择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在形态学、生理学、行为学方面产生的反应。研讨牦牛的适应性,对于正确认识和进行牦牛的育种改良、充分利用高山草场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一、牲牛产区的生态环境条件我国约有耗牛1,350万头,占世界耗牛总数的85%以上,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四川、甘肃和云南六个省(区)的高山草场。这些地区的炸态环境具有以下特点:(1)海拔高、空气稀簿,氧  相似文献   

12.
新疆牦牛资源开发利用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新疆牦牛资源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发展牦牛业的产品优势和资源优势,明确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肉为主导产品,实行科学养畜、产业化养畜,发展现代牦牛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并围绕总体思路,建设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措施.结论:合理利用资源,尤其是科学利用牦牛与家牛的杂交理论成果,可大幅提高新疆牛肉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双芽巴贝斯虫和牛巴贝斯虫在新疆疫区牛感染的状况,从吐鲁番市周边散养户、和静县部分散养户采集了273份牛(牦牛)血清。采用间接ELISA方法对血清样本进行牛巴贝斯虫和双芽巴贝斯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和静县部分散养户被检牦牛血清抗牛巴贝斯虫(B.bovis)抗体阳性率为18.68%(17/91);被检牦牛血清抗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抗体阳性率为9.89%(9/91)。吐鲁番市周边散养户被检奶牛血清抗牛巴贝斯虫(B.bovis)抗体阳性率为15.38%(28/182);被检奶牛血清抗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抗体阳性率为9.34%(17/182)。通过调查发现牛巴贝斯虫和双芽巴贝斯虫均有混合感染的现象,其中和静牦牛混合感染率为6.59%(6/91);吐鲁番奶牛混合感染率为8.24%(15/182);不同品种牛均可感染牛巴贝斯虫和双芽巴贝斯虫,其感染程度及感染率具有一定的差异。本次试验结果可为有效防治新疆疫区牛梨形虫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蒙古牛MSTN基因序列分析及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CR扩增及测序的方法,检测了新疆巴音布鲁克自治区的18头蒙古牛样本的MSTN基因.结果显示:蒙古牛MSTN基因编码区含1128个碱基对,在所检蒙古牛样本中,存在1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含有两种核苷酸类型(55.6%C和44.4%T);在该位点上,欧洲牛(T)、瘤牛(C)和牦牛(C)均为单型.说明了蒙古牛与欧洲牛、瘤牛和牦牛起源相似,存在一定的基因分化,但未达属层次的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针对牛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编码区设计引物,以PCR扩增及测序的方法,检测了新疆巴音布鲁克自治区的18头蒙古牛样本.结果显示:蒙古牛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编码区含1 128个碱基对,通过比对,在所检蒙古牛样本中,存在1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含有2种核苷酸类型(C 55.6%和T 44.4%);在该位点上,欧洲牛(T)、瘤牛(C)和牦牛(C)均为单型.说明了蒙古牛与欧洲牛、瘤牛和/或牦牛三者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但根据本研究无法确定蒙古牛是与瘤牛,还是与牦牛发生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野外受控放牧试验(放牧和不放牧)和人工控制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方法(草原毛虫移除和未移除),研究了牦牛干扰下草原毛虫对高寒草甸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地植被群落(植被盖度、群落高度、地上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草原毛虫种群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牦牛(Bos mutus)放牧区内草原毛虫种群数量及增长趋势均高于无牧区。草原毛虫单独存在时群落的盖度、高度及地上总生物量与对照(牦牛与草原毛虫都不存在,CK)差异不显著(P0.05),而牦牛与草原毛虫共存时群落盖度、高度及地上总生物量都显著低于CK(P0.05)。牦牛干扰了草原毛虫对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的作用,植物重要值发生了显著变化。草原毛虫单独存在时植物多样性指数与CK间无显著差异,单独放牧牦牛和牦牛与草原毛虫共存时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CK(P0.05)。本研究表明,牦牛显著加剧了草原毛虫对小嵩草高寒草甸植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 牦牛及其种间杂种犏牛是我国高山草原牧区的主要奶畜,所产乳是当地各族人民的食品和民族乳制品、乳品加工厂的原料乳。为了解牦牛、犏牛的挤乳特性和提高其产乳性能,我们于1981年8—9月在青海大通牛场畜牧一大队进行了牦牛和犏牛挤乳特性的研究。项目及方法(一)试畜选择及饲牧管理状况1.试畜(共测产乳牦牛、犏牛104头)均健康、无病,膘情中等,乳房和乳头无损伤。犏牛均为当地公黄牛和母牦牛杂交所生一代  相似文献   

18.
牛皮蝇蛆病是世界性流行的寄生虫病,我国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是草原放牧牛最常见、危害较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病原牛皮蝇三期幼虫(蝇蛆)主要寄生于牦牛、黄牛,偶而寄生于羊、鹿、麝、野牛、马等.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5,(7):146-147
<正>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FMDV具有多型性,在我国牦牛流行感染的病毒型有O型、AsiaⅠ型和A型。天山牦牛主产区在巴州和静县及周边县海拔2 400~4 000 m的高寒草甸草场,存栏量在10万头左右。为了控制牦牛口蹄疫,每年春、秋两季对天山牦牛施以口蹄疫O型、AsiaⅠ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本文通过对天山牦牛随机抽取的  相似文献   

20.
新疆巴州牦牛主要分布在和静、和硕等县市高寒草原.据2000年统计,巴州有牦牛6.8万头,占全疆牦牛总数的30%.由于巴州草原放牧的牦牛,春、夏、秋季多与其它各种家畜交错放牧,接触频繁,为感染布病提供了条件,牦牛能适应高寒草场的自然环境,耐粗,抵抗力强,牦牛的肉、乳为巴州高寒牧区牧民日常生活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是巴州几个较大县城的肉食来源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牦牛也是人们制作保健食品的来源之一(如牦牛壮骨粉、牦牛壮骨颗粒等),同时牦牛还是牧民进行生产和日常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因此,对牦牛布病进行调查,掌握疫情动态,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防治措施,对发展巴州牦牛养殖业和保障巴州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