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将产乳酸、能生成芽胞的211茵对猪的9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茵进行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培养24-72h,211茵对9株大肠埃希氏茵均能产生抑制作用,抑茵长度0-3.25cm;最佳抑茵时间为24-48h;72h后抑茵区有不同程度的所缩小,O141和O9茵株抑茵区消失。  相似文献   

2.
选取玉叶金花等11种中草药,采用滤纸片抑茵试验法测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白假丝酵母和总状毛霉的抑茵圈直径。试验结果表明,11种中草药提取液表现出差异较大的抑茵谱和抑茵活性。其中,玉叶金花、前胡、连翘、金银花和元胡5种抑菌液对所有供试茵液均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茵谱广,且抑茵效果与0.2%苯甲酸钠对照接近。  相似文献   

3.
艾叶挥发油对小鼠生理生化指标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昆明系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灌胃法给予不同荆量艾叶挥发油乳剂,观察不同剂量艾叶挥发油对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对小鼠14项血常规的大多数指标无影响,但中剂量组红细胞总数显著增加,红细胞压积升高。艾叶挥发油对生化指标作用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AKP活性显著提高(P〈0.01);中、高剂量组TP、ALB含量显著增加(P〈0.05);高剂量组溶菌酶含量和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说明艾叶挥发油能提高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改善动物机体的代谢水平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替米考星对畜禽常见病原菌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对国产替米考星与头孢唑林钠进行了畜禽常见的18种病原菌体外抑菌活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替米考星对革兰氏阳性茵及某些阴性茵、鸡败血支原体等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部分病原茵如对李氏杆菌、禽巴氏杆茵、猪丹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支气管炎博德特氏茵、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溶血嗜血杆菌、鸡败血支原体等高度敏感,表现为具有比头孢唑林钠更强的抑菌活性,但对部分肠道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茵等表现为中敏或抗药,抑茵效果与头孢唑林钠相当或较差.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艾叶挥发油的红外光谱快速鉴别方法,本试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不同来源产地艾叶中的挥发油,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各挥发油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的测定,并通过相关系数法对不同产地来源艾叶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归类。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中主要含有醇类、烯类、醛酮类、酯类等化合物,与文献报道中用GCMS方法分析艾叶中的挥发油所得成分相一致。设定相关系数阈值0.9500以区分河南产地与其他产地的艾叶药材,设定相关系数阈值0.9000以区分艾叶和艾花不同的药用部位。结论:采用FT-IR技术结合相关系数法,可对艾叶挥发油进行快速分析,为艾叶挥发油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试验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牧民家庭采集的10份酸马奶酒样品中共分离到18株同型发酵乳杆茵和4株异型发酵乳杆茵,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抗茵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有5株乳杆茵的产酸能力比保加利亚乳杆茵JCMl002强。其中,10株乳杆茵的茵体悬浊液对指示茵利斯特氏茵有抑茵作用,但其余茵体悬浊液和发酵上清液均对大肠杆茵、金黄色葡萄球茵、利斯特氏茵无抑茵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对死亡雏鸡进行病因诊断,通过大体剖检、细菌分离、生化鉴定,证实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测定了该分离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收录的序列比较,结果发现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茵及参考株的16SrDNA基因序列极其保守,相似性达99%~100%;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的相似性差异约为9%;与鸭疫里默氏...  相似文献   

8.
芦荟粗提物抑菌及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芦荟粗提物对多种常见畜禽致病菌和病毒的体外抑菌和抗病毒作用,本实验采用培养基打孔法观察芦荟粗提物对致病菌的抑茵作用;采用含不同浓度芦荟粗提物的固体培养基培养致病菌观察其抑茵效果;采用细菌计数法分析致病茵在芦荟粗提物液体培养基中的增殖情况.分别采用细胞培养和鸡胚接种法检测不同浓度芦荟粗提物以及不同作用时间对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和新城疫病毒(NDV)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芦荟粗提物对供试茵均具有抑茵作用,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培养时出现明显的抑茵圈,直径(D)>14 mm;固体培养基中芦荟粗提物浓度大于40%时可形成可明显地减少茵落数;浓度大于80%的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生长到达对数期的时间比对照组延长至少4h.IBDV与芦荟粗提物作用组的MTT OD570nm值均高于病毒对照组,并且随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NDV与芦荟粗提物作用组的血凝价均低于病毒对照组,并且随浓度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超声波萃取方式提取河南蕲艾艾叶挥发油。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HE琼脂培养基及营养琼脂培养基对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复苏培养,并将复苏后的菌种接种营养肉汤于37℃振荡培养箱中进行4 h增菌培养。吸取菌液2 mL到营养琼脂平板,菌液平板中贴3张彼此有一定间距的滤纸纸片(Φ:5 mm),每种菌做6个梯度(5.00、2.50、1.25、0.60、0.30、0.15μL/L),每个梯度做3个重复,并做相应对照(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空白)。每张纸片中央用微量移液器加上等量艾叶提取物,置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测定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在加入艾叶提取物后的抑菌圈的大小。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物浓度越高,抑菌作用越明显。艾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效果最好,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相对较差。5.00μL/L组效果最好、2.50μL/L组次之,1.25、0.60μL/L组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但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无抑菌作用,0.60μL/L以下浓度对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均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检测枯草芽孢杆菌和沼泽红假单胞菌对鲫鱼免疫机能的影响及其代谢产物对小肠耶尔森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试验将鲫鱼分成3组,分别为沼泽红假单胞菌组、等比例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复合菌组和未加菌处理的对照组,在养殖水体中分别加入不同的微生物,在第30天静脉采血,测定血浆中碱性磷酸酶(AL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浓度;利用超声波破碎细胞,旋蒸浓缩得到枯草芽孢杆菌和沼泽红假单胞菌胞内外代谢产物,采用牛津杯法以小肠耶尔森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指示菌株,测定代谢产物的抑菌圈直径。结果表明:沼泽红假单胞菌组与复合菌组的鲫鱼血浆中ALP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ZM活性高于对照组,MDA的浓度低于对照组,SOD的活性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菌的胞外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较强,沼泽红假单胞菌胞内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较强,枯草芽孢杆菌胞内代谢产物对小肠耶尔森氏菌抑菌活性较强。说明沼泽红假单胞菌和复合菌对鲫鱼的免疫机能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两种益生菌胞内外代谢产物对小肠耶尔森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桉叶、地榆、乌梅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其相互影响。采用平皿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桉叶、地榆、乌梅单药水煎液,以及桉叶地榆、桉叶乌梅、地榆乌梅混合液和桉叶、地榆、乌梅混合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非O1群)、溶藻弧菌、蜡状芽孢杆菌的药物敏感度、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显示,桉叶、地榆、乌梅单药及其两两对药和三药混合液对供试菌株均表现良好抑菌作用;单药以乌梅抑(杀)菌作用最强,桉叶次之,地榆最弱,地榆对乌梅的体外抑(杀)菌作用显示拮抗作用;对药混合液和三药混合液的体外抑菌作用与单药相似或稍强。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中草药对蜜蜂屎肠球菌(Entorococcus faecium)的体外抑菌效果,选用14种中草药按常规法制备水提物,用纸片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中草药水提物对蜜蜂屎肠球菌的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所选14种中草药中9种对蜜蜂屎肠球菌有中度以上抑菌作用,其中大青叶的抑菌作用最强,其次是黄连、金银花、黄芪、黄芩、大黄、板篮根、淫羊藿和青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口服液抗腹泻的作用机理。方法:以发病仔猪病料(小肠及内容物)、蓖麻油和番泻叶分别对小鼠灌胃,后灌服复方中药口服液,研究复方中药口服液对小鼠攻毒后的保护作用。结果:病料攻毒后小鼠的主要病理变化在肝、胆及小肠,复方中药口服液对病料和蓖麻油灌胃致小鼠腹泻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复方中药口服液抗腹泻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小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北京柠檬叶片、枝干和果皮的精油,并进行GC-MS分析,共鉴定出38种成分,其中叶片23种,枝干21种,果皮29种。3份精油主要挥发油成分均为D-柠檬烯,相对含量分别为52.85%、53.03%和51.23%;共有成分14种,特异性成分分别有4种、3种和14种。通过对3种食源性细菌的抑菌活性的测定,3份柠檬精油均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叶片精油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佳,且抑菌圈直径最大;果皮精油对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最大。研究结果表明,柠檬不同部位精油活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在对其开发利用时,可考虑各自优势,合理利用柠檬的叶片、枝干和果皮,为柠檬资源合理化和精细化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制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液, 并测定其体外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成分的联合抑菌效果, 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预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口服液主要成分含量;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口服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口服液、5%牛至油溶液及1%博落回溶液对4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对5%牛至油溶液与1%博落回溶液进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 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液最优配方为: 5%牛至油, 1%博落回提取物, 25%增溶剂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 0.02%抗氧化剂2, 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 余量为水。口服液中香芹酚的含量为42.59 mg/mL, 血根碱含量为6.51 mg/mL。口服液对4种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9、16.4、23.7和17.0 mm, MIC分别为3.125、3.125、1.5625和1.5625 μL/mL, MBC分别为12.5、6.25、3.125和3.125 μL/mL; 5%牛至油溶液对4种菌的MIC分别为25、12.5、6.25和100 μL/mL, MBC分别为100、50、25和>200 μL/mL; 1%博落回溶液对4种菌的MIC分别为6.25、12.5、3.125和6.25 μL/mL, MBC分别为50、25、6.25和25 μL/mL。联合药敏试验表明, 二者联合用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起相加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作用, 对粪链球菌为协同作用。【结论】 试验制备了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溶液剂, 该制剂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Anthelmintic resistance is a worldwide concern in small ruminant industry and new plant-derived compounds are being studied for their potential use against gastrointestinal nematodes. Mentha piperita, Cymbopogon martinii and Cymbopogon schoenanthus essential oils were evaluated agains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trichostrongylids from sheep naturally infected (95% Haemonchus contortus and 5% Trichostrogylus spp.) through the egg hatch assay (EHA), larval development assay (LDA), larval feeding inhibition assay (LFIA), and the larval exsheathment assay (LEA). The major constituent of the essential oils, quantif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for M. piperita oil was menthol (42.5%), while for C. martinii and C. schoenanthus the main component was geraniol (81.4% and 62.5%, respectively). In all in vitro tests C. schoenanthus essential oil had the best activity against ovine trichostrongylids followed by C. martini, while M. piperita presented the least activity. Cymbopogon schoenanthus essential oil had LC(50) value of 0.045 mg/ml in EHA, 0.063 mg/ml in LDA, 0.009 mg/ml in LFIA, and 24.66 mg/ml in LEA. The anthelmintic activity of essential oils followed the same pattern in all in vitro tests, suggesting C. schoenanthus essential oil could be an interesting candidate for nematode control, although in vivo studies are necessary to validate the anthelmintic properties of this oil.  相似文献   

17.
曾艳 《中国畜牧兽医》2011,38(5):196-199
为了有效防控发酵床垫料中霉菌、寄生虫、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生长,选取了几十种中药及化学制剂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化学药物对垫料中一种或几种有益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蒲公英、鱼腥草、茵陈、秦皮、大青叶、淫羊藿、青蒿、穿心莲、龙葵、博落回、地锦草对垫料中有益菌无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丙酸钙对有益菌无抑制作用,对霉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贯众与土荆皮对有益菌无抑制作用,可作为垫料中的驱虫药。  相似文献   

18.
采用虫体浸渍法、夹毒叶碟法等方法研究了灰绿黄堇提取物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e)的杀虫活性和作用方式。结果表明,灰绿黄堇不同极性溶剂粗提物对粘虫3龄幼虫的触杀作用以甲醇粗提物最强,校正死亡率为15.5%;甲醇粗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以氯仿萃取物触杀作用最强,校正死亡率可达87.5%,其致死中质量浓度为13.07 g/L;氯仿萃取物对粘虫3龄幼虫具有很强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和胃毒作用,生长发育抑制率和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66%和91.38%。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矿物油农药对柑橘木虱成虫的驱避作用,并研究喷洒矿物油农药1 h、1 d、4 d和7 d后对柑橘木虱成虫驱避作用的持效性;此外,本文还研究了矿物油农药对柑橘木虱成虫获取黄龙病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矿物油农药对柑橘木虱有明显的驱避作用,但是这种作用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喷洒矿物油农药1 h后,驱避作用最强,达70.49%,处理7 d后,仍然表现出驱避作用,驱避率达38.54%;矿物油农药明显抑制柑橘木虱获取黄龙病病菌,处理1 h后抑制率高达86.67%,处理7 d仍然具有抑制效果,抑制率为7.60%。本次室内研究表明矿物油农药对柑橘木虱的驱避作用显著,并且可能通过驱避作用抑制柑橘木虱获取黄龙病病菌。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耐盐樱桃砧木,用于天津市周边轻度盐碱地区栽培,本试验通过徒手切片的方法,研究了两种樱桃砧木在盐胁迫下的叶片解剖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四川樱桃的叶片增厚了3.99%,大青叶的减少了2.68%;大青叶的表皮层细胞增厚了23.6%,四川樱桃的减少了3.84%;大青叶的角质层增厚3.57%,四川樱桃的减少了18.31%;四川樱桃的栅栏组织层变化不大,大青叶的减少了16.42%;四川樱桃的海绵组织层增厚了31.96%,大青叶的增厚了21.27%;四川樱桃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层厚度的比值变小、减少了29.17%,大青叶的减少了20.80%。盐胁迫使大青叶叶片表皮细胞层变厚,角质层加厚,栅栏组织层变薄,海绵组织层加厚,整个叶片变薄。盐胁迫使四川樱桃表皮细胞层变薄,角质层变薄,海绵组织层加厚,整个叶片变厚。从盐胁迫下的2种樱桃叶片结构的变化综合分析认为大青叶的耐盐性明显高于四川樱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