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双辽市的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是按照权利人历史形成及目前实际拥有的土地权属范围,以村民小组农民集体为权属单位,采用全野外解析法查清全市范围内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的界址点位置、界址线类型及走向、现状地类、实际面积和权利归属等状况.调查成果经公示确认后,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依据,由双辽市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并采取“组有村管”的方式将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统一发放到组,明确村委会的管理职责,证书原件由乡(镇、街)农经站统一保管.集体土地所有权属于乡(镇、街)、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分别以乡(镇、街)、村农民集体为权属单位确权发证.  相似文献   

2.
双辽市在全面查清每宗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土地权属状况、界址、位置、面积和利用状况等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城乡一体化地籍调查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可以实现土地调查登记相关表格输出、各类图层属性查询、数字化档案挂接、有关图层面积汇总统计、地籍图及宗地图绘制等功能。该成果为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严格规范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如今,我国农业发展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变革时间,农村的劳动力开始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流入,农业经济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占比有所下降,农地使用率大大降低,这些证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已经是大势所趋。但就目前而言,集体土地流转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集体土地流转产权界定便是其中之一,需要学者进一步探索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方向。而导致我国集体土地流转主要原因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存在先天性的不足,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建立产权制度是确保集体土地流转的关键条件。为此,本文对土地流转以及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有关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剖析了我国目前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在集体土地流转中运用的问题,并提出明晰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权利与责任以及确保集体经济组织政企分离等具体方案,以期进一步完善经济组织产权制度,为集体土地流转工作提供制度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试点,分析了各类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的现状,制订了各类产权主体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伴随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加速,其集体土地管理工作地位也有所提升,土地产权管理成为大事。切实强化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管理,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是当务之急。该文以明确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管理为主要目的,以山西省农村为背景,介绍当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主体特征问题,并对新形势下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管理机制的有效强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海玫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80-18182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在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农业规模效益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扬州市邗江区土地产权调查为实证基础,总结了扬州市邗江区土地流转的类型,分析了集体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本报讯日前从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获悉,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已基本完成。截至2014年10月底,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中符合登记发证条件的有146万宗,土地面积1369.72万公顷,其中,已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颁发土地证书141.64万本,占符合登记发证宗地数的97.01%;发证土地面积1322.65万公顷,占符合登记发证面积的96.56%。据了解,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  相似文献   

8.
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基础上的经济组织形式,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公安县以土地产权改革为核心,依托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合作社、资本合作社三类合作社,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这为全国其他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和乡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问题直接关系"三农"发展的全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存在的"政社不分""产权不明"等制度缺陷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的内涵,其次,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应措施,包括注重培训提升能力、全面有序推进改革任务、保障农民集体股权权能行使等,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权属调查工作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目标,不仅要查清城乡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还要全面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状况,及时调处各类土地权属争议,依法明确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实现城乡土地登记的全覆盖。从这个意义上说,权属调查工作对于明晰土地产权,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规范土地市场交易安全,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1.
周晖 《北京农业》2012,(18):216-21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农村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的依法由农村集体使用的土地,通过土地承包合同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流转的权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物权性质,属于用益物权,可以流转.法律规定流转的方式有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实践中所采用的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代耕等流转方式各有利弊.目前我国土地流转方式更加多样化,采用入股、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份,投资成立农业经营公司等方式,政府制定政策措施,不断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农村集体资产具有总量大、分布极不均衡和高度集中于城乡接合部村庄的特征。激活农村集体资产的金融权能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保证。然而,集体资产经营权非法定权益,质押物难以及时足额处置,经营权质押融资业务成本较高,集体土地上物业权属证明缺失和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发展困境导致集体资产经营权质押贷款在全市的推广面临瓶颈。为此,要探索赋予集体资产经营权法定权益,建立集体资产经营权质押登记和评估、处置机制,规范完善集体土地上物业权属证明,建立集体资产经营权质押贷款补贴机制,建设区级三资管理平台并加强项目闭环管理。  相似文献   

13.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16-10918,10922
分析了我国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现实困境:一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虚置;二是农村集体土地主体虚位;三是农村集体土地权能残缺;四是农民的物质帮助权缺失。提出了加强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路径:一是完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立法;二是科学设置农村土地权益,包括明确规定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的法律性质为农民按份共有、明确界定农地所有权主体、消除产权残缺与确保农民产权的完整化、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明确规定征地主体对原产权人合理补偿原则5点;三是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四是规范征地制度,包括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与控制耕地征收、确立公平补偿标准与规范土地补偿程序2个方面;五是加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司法监督;六是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培植农民维权组织。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的基础性制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经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及研究价值。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范式,对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式进行识别。由封建土地所有制经过制度更替后变迁至农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所有制经过制度转换与更替后变迁至农民集体所有制,由农民集体所有制经过制度层叠后变迁至"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由"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经过制度漂移后变迁至"三权分置"产权制度,这表明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渐进式的并且具有极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是多因果作用下的产物。未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应从多角度出发,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农地产权结构、以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农村土地价值观念、以农业数字化助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升级,推动农地产权制度的良序变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不明确和所有权权能的不完整,导致了众多社会矛盾无法克服,社会冲突剧烈,它的改革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在分析中国现行农村土地所有权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明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完善所有权的权能、加强集体农民对集体土地产权的有效控制和加强立法的措施,以期能对完善中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有所助益,提高集体土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重点分析了当前农村集体土地权利状况,指出农村集体土地权利的畸形现状,并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遗留制度以及集体所有制的产权安排,遭遇了新时代变化的适应性困境。表现在:改革红利消失和“三农问题”仍然严峻;政府“低成本”征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冲突;新型城镇化战略遭遇土地制度短板。这些问题均与现行农地制度下农地配置中单纯行政权力主导而缺乏市场均衡化流转,以及农地产权主体不清导致利益争夺无序有关。加之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仅处于较低水平状态,也影响了农地主体自由流转农地的行为决策。目前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比较明朗,即加快农地市场化流转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但要形成农地健康流转的市场机制,必须突破目前产权主体不清和社会保障制度配套不全两大制度障碍,夯实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硬核”,并形成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保护带”。  相似文献   

18.
对北京市大兴区北程庄村的土地征占、整建制转居和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进行调研发现,乡村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是维护和发展农民的财产权利。建议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征地思维和征地制度,保障两种土地公有制的平等地位;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农转居政策;实行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样可以开发建设城市的政策制度;及时撤销"三无村"或"空壳村"的村委会建制,完善撤制乡村集体资产处置办法。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市璧山县大路镇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路镇14个村3个社区农户土地产权意愿的总体特点及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存在的差异进行探讨,提出了坚持集体所有的改革方向、明确集体所有者、赋予所有者完整的所有权权能、保障农户对土地的用益物权4个完善产权制度的建议。结果表明,土地所有权认识模糊,土地私有化倾向不明显,近2/3的农户认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土地处分权认识混乱,越权处置土地现象明显,土地的处分权大多数由国家、社集体乃至村委会行使,村委会或者村集体对属于社集体的土地越权处置现象比较明显;不同群体间对所有权认识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均呈现对土地所有权认识模糊,土地私有化倾向不明显;不同群体对土地处分权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均呈现对土地处分权认识混乱、越权处置土地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土地的空间固着特性与人的所有权心理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土地法因此经常表现出国家法与民间规则的互动。这种互动既是土地的公共职能与经济属性、个人使用与公众利用之间的不同追求所造成的,同时也是土地价值的多重性决定的。将土地产权设为公共所有可以协调土地多重价值与"所有"心理之间的关系、可以限制制度冲突的空间,从而保持制度的稳定,以此平衡土地的多重价值并及时对制度的发展方向做出调整。《民法典》因其稳定性和权威性而对较为成熟的规则作出规定,但"特别法人"作为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却是一项新的制度。土地公共所有及其主体归属的理论仍需进一步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