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12个竹种为材料,通过低温胁迫研究不同竹种的可溶性蛋白的谱带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不同竹种蛋白谱带变化不同。有的竹种出现原有蛋白谱带的缺失,有的竹种出现新谱带,还有的原有谱带强度表现为增强或减弱,也有的竹种蛋白谱带未发生变化。说明不同竹种蛋白谱带的变化与低温胁迫有关,且因竹种而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胁迫对水稻幼胚酯酶同工酶、总蛋白谱带变化及内源脱落酸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4℃低温处理24小时,幼胚酯酶同工酶和总蛋白个别谱带减弱或消失;40℃高温处理24小时,则使酯酶同工酶和总蛋白谱带增强或出现新带。同时,内源脱落酸(ABA)含量在4℃低温处理6小时后即升至最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40℃高温处理24小时才出现高峰。提示水稻幼胚对不同的温度胁迫的适应机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Cu胁迫对大麦幼苗生长及DNA损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石英砂培养试验,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Cu胁迫对大麦幼苗根系基因组DNA的损伤效应,同时比较基因组DNA损伤与幼苗根系生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对Cu污染胁迫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2.5~50 mg·L-1 Cu处理8 d后,与对照相比根长显著变短,根系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基因组DNA的AFLP 图谱与对照相比发生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谱带的消失、新谱带的出现以及谱带荧光强度的改变.三者均对低浓度的Cu污染胁迫响应敏感,其中AFLP图谱变化是对Cu胁迫响应最为敏感的生物标记物,可用于土壤Cu污染的早期诊断和生态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竹种抗寒性的灰色关联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琴丝竹、青皮竹、粉箪竹、钓鱼竹、慈竹、罗汉竹、大叶凤尾竹、斑竹、硬头黄竹和苦竹为材料,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相应的生理指标。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竹种低温胁迫后,其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与抗寒性有较强的关联度,可以作为评价竹抗寒性的指标。根据与竹子抗寒性有较强关联度的生理指标对不同竹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很好地评定不同竹种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园林植物的抗寒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低温处理黑皮油松和华山松的叶片为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系统垂直板电泳法对其保护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在-40℃低温胁迫下,华山松POD同功酶出现2条酶带(含1条新的2号酶带),其余处理均出现1条酶带;-30℃低温胁迫下,黑皮油松POD同功酶出现4条酶带(含1条新的4号酶带),其余处理均出现3条酶带;2种植物叶片CAT、PPO酶活性随温度降低而增强表达;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2种植物叶片POD、SOD与CAT酶活性逐渐升高,而APX和PPO酶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论]低温下,2种植物的电解质渗透均增加,黑皮油松的酶谱明显比华山松丰富。  相似文献   

6.
锰胁迫对大豆幼苗POD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不同品种大豆在锰毒害下的一些遗传特性和基因差异的本质原因。研究不同锰浓度(0~120mg/L)对大豆幼苗水栽培,苗龄10d的根系、茎部以及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以及其同工酶谱的变化。[结果]随锰浓度的提高,大豆幼苗的根系、茎部以及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器官POD同工酶酶谱对锰胁迫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根系同工酶的酶带数和活性变化较大,茎部与叶片的同工酶的酶带数和活性较稳定。[结论]大豆幼苗不同器官的同工酶酶谱的变化与其对锰胁迫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锰胁迫对大豆幼苗POD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不同品种大豆在锰毒害下的一些遗传特性和基因差异的本质原因。[方法]研究不同锰浓度(0~120.0mg/L)对大豆幼苗水栽培,苗龄10 d的根系、茎部以及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以及其同工酶谱的变化。[结果]随锰浓度的提高,大豆幼苗的根系、茎部以及叶片的POD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器官POD同工酶酶谱对锰胁迫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根系同工酶的酶带数和活性变化较大,茎部与叶片的同工酶的酶带数和活性较稳定。[结论]大豆幼苗不同器官的同工酶酶谱的变化与其对锰胁迫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对小麦幼苗POD活性和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旸  裴冬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9):1759-1761
研究了0.4 mol/L氯化钠(NaCl)处理后4个河南广泛种植的小麦品种幼苗根和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酶谱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个小麦品种在盐胁迫处理后,根和叶中的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且无论是对照还是盐胁迫处理,根中的POD活性都要高于其叶中的POD活性。POD同工酶酶谱在不同小麦品种间的不同组织中存在差异性,根中的POD同工酶酶带总体染色比叶中深;经盐胁迫处理后,根和叶中的酶带颜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加深。  相似文献   

9.
张学财  李俊峰  周文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60-14161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下4个不同剑麻品种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与剑麻抗寒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的低温处理4个剑麻品种,并测定其叶片叶绿素含量、电导率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低温胁迫后,4种剑麻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在4 ℃以下处理后,金边弧叶龙舌兰叶片叶绿素含量仍持续下降,其他均出现明显上升现象;低温胁迫后,叶片电导率以及丙二醛的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但抗寒性较差的品种其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抗寒性较好的品种。[结论]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变化可以作为剑麻的抗寒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
凡纳滨对虾COPE基因序列及低温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已知耐寒候选基因-COPE基因的克隆和研究,为凡纳滨对虾耐寒性状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依据。运用同源克隆和RACE-PCR技术获得凡纳滨对虾COPE基因(LvCOPE)全长cDNA序列,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研究了LvCOPE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及其在低温胁迫下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LvCOPE cDNA全长1217 bp,包含888 bp开放阅读框,编码296个氨基酸残基,具有保守的TPR结构域。各物种COPE蛋白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能准确反映各物种间的进化关系。Lv-COPE mRNA在各组织中呈遍在表达,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低温表达谱分析显示,LvCOPE mRNA在低温处理对虾的肝胰腺、心、鳃、肌肉等组织中均呈下调表达,随着处理温度由15℃降至11℃度,其在肝胰腺中表达量逐渐降到最低。因此,LvCOPE在结构和进化上保守,在低温胁迫时呈下调表达,可能在寒冷耐受过程中发挥负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