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改变盐湖区日光温室大多数仍采用常规的施肥和灌溉措施,导致费时费肥、效率低、病害多发的状况,2008年盐湖区农机局联合水利局和农业局分别在北相镇东古村、西古村设施农业示范区进行了水肥一体化的滴灌技术试验示范工作。通过示范点的试验示范,该  相似文献   

2.
大棚温室双上孔软管滴灌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管滴灌是专为大棚温室内的生产而开发的节水增产灌溉技术,属于局部灌溉,使地面局部湿润,无积水且水分蒸发较少。它利用双上孔滴灌带,直接铺设在作物畦面上灌水,能为棚内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了配合该项技术的发展,现将大棚温室双上孔软管滴灌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油桃节水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夏州降水量稀少,水资源匮乏,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行节水灌溉,在该地区进行了日光温室油桃节水灌溉试验研究,研究了滴灌与沟灌技术在生育期内对土壤含水率、作物的生育动态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比沟灌平均节水1251 m3/hm2,"92-1"品种在滴灌条件下比沟灌每株增产5.9 kg,每公顷增产29475 kg,日光温室反季节油桃栽培应选择滴灌节水技术。为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应采用滴灌最优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滴灌技术作为最有效的节水灌溉手段之一,在我国已大面积应用于温室大棚、棉花、果树等经济作物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滴灌中。目前,从事滴灌用节水设备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已达200余家,配套生产滴头、滴灌管(带)、管材与管件、净化过滤设备、施肥设备、控制及  相似文献   

5.
(一)滴灌技术滴灌是把一定压力的水,通过管道和滴头一滴滴不断浸润作物根部土壤。比喷灌省水30%~50%,保持根部土壤结构,通气好。可使化肥溶解在水中,使根及时吸收。使地表湿度减到最小,有利于减少病虫的发生和杂草的生长。滴灌对水源不足的山区丘陵地更合适。目前,我国滴灌主要应用在果树、蔬菜、花卉、药材及苗木培育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种类上,推广重点是温室大棚蔬菜保护地和丘陵山区果园。据统计,全国有近500万亩温室大棚和几千万亩果园,为推广滴灌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从使用条件和经济收益的角度考虑,温室大棚…  相似文献   

6.
软管滴灌是专为大棚温室生产而开发的节水增产灌溉技术,属于局部灌溉,使地面局部湿润,无积水且水汽蒸发较少。它利用双上孔滴灌带,直接铺设在作物畦面上灌水,能为棚内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下面将双上软管滴灌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理地制定大棚滴灌灌溉制度,以大棚黄瓜为对象,在结果期设置了4种膜下滴灌灌溉频率(每隔3、6、9、12 d灌溉一次),并以传统沟灌灌溉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灌溉频率对黄瓜生长(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沟灌相比,采用滴灌灌溉有利于黄瓜生长并获得高产;在滴灌条件下,灌溉频率越高,植株越高大粗壮,叶片越多,同时促进了果实成熟;但灌溉频率对总产量影响较小,不同处理之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比较,6 d灌溉一次黄瓜长势较好,产量最大112.4 t/hm~2,灌溉工作量合理,因此,建议在大棚黄瓜结果期滴灌灌溉频率以每隔6 d一次为宜。  相似文献   

8.
日光温室蔬菜滴灌系统配套设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测试与分析已有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日光温室滴灌系统常用设备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北京地区日光温室的特点,立足国内市场,综合考虑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水头损失,价格、以及满足使用要求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北京地区日光温室滴灌系统适宜的设备选型及适用条件,为北京地区保护地节水灌溉发展提供选型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棚节水灌溉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这里讲的大棚灌溉新技术主要是大棚渗水灌溉、双翼软管微滴灌和“润佳”小型滴灌系统。 1.大棚渗水灌溉。用管径为10~15mm、管壁上所有间距为35cm,孔径为1.2mm的水平单眼塑料细管做毛管,每1m间距布设1条,埋入地下8~10cm的土壤中,两侧种植农产品。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推广应用日光温室滴灌节水技术,对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培训教育、灌溉技术与农艺栽培技术的融合、解决技术难点、技术试验研究、示范引导、设备管护等方面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在主管、滴灌带以及超长度温室滴灌主支管等工程设备配套安装技术方面做了一定的改进,分析总结了技术优点,为推广日光温室滴灌节水技术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茄子为试材,于2013年4-8月在天津市北辰区日光温室中进行试验,分析了气象因素对灌溉的影响,并制定了灌溉制度。结论如下:温室条件下大棚内温度一直较高,且随气温的增加而增加;温室属于较为封闭的环境,所以温室内湿度一直处于较高点,且灌水后有大幅度增加,湿度较高;滴灌茄子的滴灌灌溉制度为全生育期灌溉定额137.9mm,灌水定额为19.7mm/次,灌水次数为7次,茄子生长阶段的土壤水分下限适宜控制在70%的田间持水率(计划湿润层为40cm)。  相似文献   

12.
刘星星 《湖南农机》2013,(6):188-189
滴灌是农业灌溉技术的一项革命性变革。这种灌溉方式,对节省灌溉用水、实现高产、控制杂草等有它独到之处。本文对滴灌进行了简述并分析了滴灌技术在我国节水灌溉中的应用,对其优势、节水效果等方面的进行了分析探讨,为我国节水灌溉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湖北农机化》2008,(2):40-40
软管滴灌是专为大棚温室生产而开发的节水增产灌溉技术,属于局部灌溉,使地面局部湿润。无积水且水气蒸发较少。它利用双上孔滴灌带,直接铺设在作物畦面上灌水,能为棚内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棉花地下滴灌技术应用经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下滴灌是一种新的节水技术,在棉花灌溉中,主要应作好滴灌带的选用、水质处理和管网冲洗的设计。介绍了在塔里木灌区棉花种植中,采用地下滴灌系统进行棉田灌溉的设计、施工及管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温室大棚灌溉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桂官  徐礼勤 《节水灌溉》2007,(6):43-44,48
分析了温室大棚蔬菜生产时对湿度的要求,提出了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湿度的调控方法,对比了温室大棚的几种灌溉方法.重点对温室大棚微灌技术作出分析,讨论了温室大棚膜下滴灌、重力滴灌、渗水灌溉技术,并且提出温室大棚利用雨水资源的方法以及灌水器堵塞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温室、大棚滴灌系统设计与管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几年来温室、大棚种植蔬菜采用滴灌技术的越来越多,但有些工程无论设计上、管理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调压设备的合理配置,按土壤、作物、灌水器及滴灌总水量合理确定毛管(或滴灌带)的间距,以及按大棚蔬菜的耗水特性合理确定灌溉制度等,上述各项确定的不合理,不但直接影响效益,严重时可导致工程失败,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日光温室黄瓜滴灌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光温室生产中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面积在不断扩大,但生产中仍依据传统的灌水模式或未覆膜时的滴灌制度。然而膜下滴灌减少了棵间蒸发损失,增强了有效蒸腾作用,使作物需水规律发生了变化,所以膜下滴灌不能完全套用传统的灌溉模式。基于上述原因,对膜下滴灌条件下日光温室黄瓜的灌溉制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对黄瓜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等形态指标的影响,以及对产量、品质等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为实现日光温室黄瓜生产获得高产、优质及节水的目标,日光温室夏黄瓜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结果期理想的耗水量应为120mm左右,日耗水强度为3.04~4.68mm。每隔4~5d灌1次水,灌水定额为15mm。以上试验所得指标可作为日光温室黄瓜生产控制水分及滴灌系统设计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滴灌是迄今农田灌溉最省水的灌溉技术之一,但因其价格较高一度被称作"昂贵技术",只用于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中.近年来,随着滴灌带的广泛应用,"昂贵技术"降价完全可以进入普通百姓的大田作物.现就大棚滴灌、果树滴灌和棉花滴灌如何布置与施工做一简要的介绍,其它宽行作物可参照实施.  相似文献   

19.
田间节水灌溉新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专题“田间节水灌溉新技术研究”中,取得了地下滴灌技术应用研究、波涌灌溉技术应用研究和水平畦田灌水技术应用研究等3项重大科技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地下滴灌专用灌水器和波涌灌溉设备的研制开发、利用田间小区试验和 值模拟方法研究各种灌水技术的田间灌水设计参数和田间适宜条件、激光控制土地精细平整技术的应用、不同平地方法间的组合应用模式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上有所突破与创新。这些成果的取得,为我国田间节水灌溉的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对提高我国地面灌溉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成果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适合辽南地区的大棚西瓜灌水方式,通过田间试验探讨大棚西瓜在滴灌与渠道灌溉方式下的需水规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滴灌技术能够节水、提高地温、降低棚内湿度、提高果品的质量与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