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丰富福建省马铃薯种质资源库,为彩色马铃薯选育提供参考,对引进的18份彩色马铃薯资源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8份彩色马铃薯种质长势好,适应性强,块茎薯形好,色彩丰富,适合福建彩色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的需要。从18份彩色马铃薯中筛选出4份综合评价较好的品种,分别是信宜红皮、A2、H-8和红玫瑰。  相似文献   

2.
彩色马铃薯是天然色素的潜在来源之一.本试验综合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pH示差法,初步定性和定量分析了6个彩色马铃薯品种块茎的花色素苷.结果表明,不同颜色马铃薯块茎花色素苷的类型和含量不同.紫色马铃薯师大6号和小乌洋芋的主要花色素苷为锦葵色素-3-葡萄糖苷,含量分别为1.086和0.376 mg/g·FW.红色品种的主要花色素苷为天竺葵色素-3-葡萄糖苷,含量为0.159 ~0.873 mg/g· FW.同一品种块茎不同组织的花色素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上述结果,对花色素苷的简易测定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引进彩色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四川省的彩色马铃薯品种资源,以引进的8个彩色马铃薯品种为试材,以四川种植较多的彩色马铃薯品种黑金刚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湖南引进的红玉块茎深粉色,长椭圆形,薯皮光滑,芽眼浅,产量最高;从陕西引进的蓝色约翰河块茎紫色,椭圆形,薯皮较糙、芽眼中,产量较高。这2个品种具有直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潜力,但仍需进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其余5个彩色马铃薯品种可作为种质资源保存。  相似文献   

4.
SSR分子标记分析彩色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来源不同的30份彩色马铃薯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41个SSR引物扩增30个供试品种得到152条带,其中128个为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3.12个多态性条带,其中包括一些品种特异性的SSR位点.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简单遗传相似系数SM=0.65处可将供试材料分成两大类群:类群Ⅰ为来自北美和欧洲的彩色马铃薯品种,在SM=0.72处可分为紫色马铃薯亚群,红色马铃薯亚群和白色马铃薯亚群;类群Ⅱ主要是不同来源的彩色马铃薯种质资源,包括二倍体原始栽培种,二倍体野生种和四倍体栽培种安弟斯亚种资源.聚类遗传关系表明类群Ⅰ和类群Ⅱ遗传关系较远,性状差异较大,可以作为极好的遗传资源进行杂交育种,扩展和丰富彩色马铃薯种质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浙江省马铃薯地方种质资源特征特性,鉴定并筛选出优异种质,2019—2020年对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征集的95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13个质量性状和6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马铃薯地方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380~1.686,其中,病毒病的多样性指数最高,说明收集的种质资源存在不同程度的病毒性退化;食味的多样性指数最低,食味优的种质有88份,占资源数的92.63%。10个形态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079,其中薯形、肉色和花冠色3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6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高,平均值为2.84,块茎产量、主茎数尤为突出。块茎干物质含量在18.1%~25.8%,其中干物质含量 ≥ 20%的种质有73份,占资源数的76.84%。95份种质资源按照块茎形态特征可归类为小马铃薯种质62份、中大马铃薯种质21份和彩色马铃薯12份。小马铃薯种质黄皮黄肉,干物质含量较高,蒸煮食味优。根据种质的表型特异性,筛选出优异种质9份,可用于生产开发和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6.
<正>马铃薯作为全球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一般的马铃薯外表为黄色,色彩马铃薯顾名思义,其表皮颜色和一般的马铃薯不一样,可能呈现粉红、黑、金黄、紫等多种颜色。相关研究对色彩马铃薯进行了明确定义:它是指块茎的皮和肉呈现紫色、红色、蓝色或者橙色等颜色的马铃薯。这种马铃薯具有特别的营养价值,近年来,我国的一些科研单位正致力于彩色马铃薯品种的选育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以青海高原彩色马铃薯选育实验设计为依据,对彩色马铃薯的选育工作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在营养学家的眼中,马铃薯是一种十全十美的食品,有地下苹果之称。相关研究表明,马铃薯含有十分丰富的糖类和蛋白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花色苷种类·含量和稳定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其能  杨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811-4813
选择具有典型色泽的2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用1%(V/V)盐酸甲醇溶液分别从红色和紫色马铃薯中提取色素,用正己烷萃取,再用薄层层析(TLC)纯化,最后用紫外—见可分光光度计扫描。根据提取液、Rf值和紫外—可见光谱特点,参考已有相关资料,初步判断马铃薯红色色素主要为天竺葵素衍生物,而紫色色素主要为锦葵素的衍生物。紫色马铃薯的花色苷含量是红色马铃薯花色苷含量的2.9倍。光、热和pH值对花色苷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但紫色马铃薯的花色苷的稳定性好于红色马铃薯花色苷。  相似文献   

8.
不同肉色甘薯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随机选取甘薯品种资源中红肉色、黄肉色、紫肉色品种各10份,利用国际通用的蛋白质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体系对其氨基酸组成模式及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表明,3种肉色甘薯必需氨基酸总含量均高于FAO/WHO,低于鸡蛋模式,富含酪氨酸,甲硫氨酸为第1限制氨基酸.不同肉色甘薯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高低为紫色>红色>黄色,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平衡性为黄色>红色>紫色.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从7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5条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对10份原产自云南的彩色马铃薯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ISSR指纹图谱构建。结果表明,15条引物共扩增到101条清晰条带,89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9.24%,引物平均多态性位点5.93,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823。聚类分析可将10份彩色马铃薯划分为4类,其中S03-2677和S03-2685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而紫云1号和S06-277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同时筛选到1条核心引物AW67776,绘制了10份彩色马铃薯品种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ISSR标记能够较准确地按亲缘关系划分彩色马铃薯品种,可为我国彩色马铃薯的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马铃薯种质改良和品种选育进程,对7个马铃薯品种的18份太空诱变材料进行了种植鉴定,重点分析了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太空诱变对供试马铃薯生育期影响最大,其中83%延长、17%缩短;对单薯重、产量、商品薯率的影响位居第二,均表现为80%正向影响、20%逆向影响;对株高、花繁茂性、匍匐茎影响位居第三,对块茎整齐度影响位居第四;太空诱变对株形、茎色、叶色、花冠色、天然结实性、主茎数、薯形、皮色、肉色、薯皮类型、芽眼深浅等性状指标没有影响。太空诱变条件下,青薯9号、青薯168、宁薯19号、宁薯18号4个品种相关性状变异较大,在后续工作中,将利用这4个品种的诱变单株材料作为杂交亲本,选育优良杂交子代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为了丰富本地马铃薯品种资源,筛选出适宜本地土壤和气候类型彩色马铃薯品种,本单位引进了8个彩色马铃薯品种在阜南县开展适应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徽薯5号、红美和黑金刚3个品种表现较好。其中徽薯5号为红皮白肉,平均产量达48854.5 kg/hm2,比对照增产52.15%,商品薯率达86%。红美为红皮红肉,平均产量36418.2 kg/hm2,比对照增产13.42%,商品薯率达91%。黑金刚为紫皮紫肉,平均产量达32945.5 kg/hm2,比对照增产2.6%。本试验结果为阜南县彩色马铃薯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紫肉甘薯新品系J55-1和淀粉型甘薯新品系GE01-99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甘薯品种的产量、特性及其品质。结果显示:紫肉甘薯新品系J55-1平均产量为33 959.7 kg/hm2,较紫肉甘薯宁紫1号增产12.19%,且该品系外观好,紫皮紫肉,可作为特色食用甘薯开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淀粉型甘薯新品系GE01-99平均产量为38 859.1 kg/hm2,较高淀粉品种徐薯22增产5.66%,可作为淀粉加工用替代品种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萝卜皮色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中国萝卜(RaphanussativusL.var.LongipinnatusBailey)不同皮色试材的杂交,F1、F2自交,研究了皮色遗传表现。初步结果表明,皮部绿色(即绿皮)依不同杂交组合,可能有不同的遗传模式,即可由1对基因控制,也可由2对连锁的基因或独立分配的基因对控制。若为连锁的2对基因控制时,它们还受到细胞质基因组(可能主要是质体基因组)的互作,表现出明显的偏母遗传现象。皮部红色(即红皮)似有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这3对基因还有相互作用,其中1对可能与绿色控制基因连锁。这样,红皮与绿皮试材杂交时,参与遗传的基因可达4~5对,它们之间出现复杂的相互作用,而使F2代出现暗紫、洋红、绿色、紫绿等众多不同颜色。其中有的基因还可能影响到肉质色的遗传,使暗紫色F2代个体自交,F3代分离出少数紫皮红心萝卜,将其再自交,则能分离出绿皮红心萝卜,从而在实验过程中证实和重演了绿皮红心萝卜的起源。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是抗氧化活性较高的蔬菜之一,以Gogu Valley、Purple Valley和Superior 3个马铃薯品种为试材,用DPPH方法测定了鲜马铃薯以及经常压水煮、压力蒸煮、微波和油炸不同烹调处理后的抗氧化活性;用HPLC法检测了鲜马铃薯及各处理后多酚类物质(绿原酸、咖啡酸及阿魏酸)的含量.结果表明:Purple Valley 的多酚类物质含量最多且抗氧化活性最高;马铃薯经烹调后其抗氧化活性和多酚类物质含量均比鲜马铃薯降低;微波处理方法可保持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和多酚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对12个品种甘薯叶片和块根进行多酚的提取,以Folin-phenol试剂为显色剂,测定多酚含量。结果表明:12个品种甘薯叶片和块根中均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叶片中多酚含量顺序是:漯薯11>徐紫薯6号>苏薯29>苏薯25>宁紫薯4号>威薯7号>徐渝35>徐薯37>宁紫薯6号>紫L7>岩薯5号>心香。块根中多酚含量顺序是:紫L7>徐紫薯6号>宁紫薯6号>宁紫薯4号>岩薯5号>苏薯25>心香>徐渝35>漯薯11>徐薯37>苏薯29>威薯7号。不同肉色甘薯块根多酚含量高低为紫肉型>红(黄)肉型>白肉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薯肉颜色是马铃薯重要的农艺性状,它直接影响马铃薯的营养和商品价值,一直是马铃薯遗传研究和育种改良的重要目标。本研究通过对二倍体红色薯肉分离群体的混池分析、基因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表达分析,确定调控红色薯肉的候选基因,为下一步基因功能、遗传调控研究及彩色马铃薯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通过向二倍体红色薯肉亲本导入自交不亲和抑制基因Sli获得BC1S1群体,从300个单株中挑选18株红色薯肉和21株黄色薯肉个体提取基因组DNA,分别测序进行混池分析。通过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对基因进行初步定位;在定位区间内开发分子标记,对796份BC1S1植株进行基因型分析,筛选交换单株,并结合表型对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借助参考基因组注释信息和qRT-PCR表达量分析确定候选基因。【结果】本研究通过构建薯肉颜色分离的二倍体BC1S1群体,利用BSA-seq分析把调控薯肉花青素合成的主效位点定位在第10号染色体48.70—52.20 Mb。最终,利用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定位于51.47—51.85 Mb的377 kb区间内。基于参考基因组注释信息,此区间包括5个基因,其中2个基因注释为MYB类转录因子,结合表达量数据推测这2个基因为候选基因,编号分别为PGSC0003DMG400013966、PGSC0003DMG400013965。【结论】本研究将调控马铃薯薯肉花青素积累的一个主效位点定位于第10号染色体51.47—51.85 Mb之间,推测PGSC0003DMG400013966和PGSC0003DMG400013965为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育桃优良新品种以丰富桃种质资源,使之更加优质和多样化,从而提高果农收益。【方法】采用芽变选种的方法,从燕红的芽变中选育出优质中熟桃新品种‘谷红1号’。【结果】该品种树势强,树姿半开张,花粉多,丰产性强;平均单果重200.0g,最大果重650.0g;果面全红,着紫红色,果肉白色、皮下红色素多,硬溶质、风味甜,粘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以上。果实发育期91d,在北京地区7月中下旬成熟,【结论】该品种具有较好的商品价值和市场前景,适合北京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8.
以橡胶树12个无性系为试验材料,测定叶片从萌动至脱落整个生长周期的SPAD值及记录叶色的动态变化情况,绘制叶片SPAD值随生长时间的变化趋势图,比较分析无性系间叶片SPAD值及叶色动态变化过程的差异与联系,为橡胶树叶片物候期划分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橡胶树叶片SPAD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以分成3个阶段:上升阶段、稳定阶段和下降阶段。叶片颜色在各阶段的表现差异明显,上升阶段包括古铜色、古铜-浅黄色过渡色、浅黄色、淡绿色及绿色,平稳阶段只含深绿色,下降阶段包括深绿-绿带紫过渡色、绿带紫色、黄带红色及黄色。不同物候期无性系间历时时长存在较大差异,且对应的SPAD值差异也较大。186、272、314、277及620等5个无性系萌动至浅色期持续时间较短,而深绿色期持续时间较长,且整个生长期SPAD值相对较高;而551、552及553等3个无性系萌动至浅色期持续时间较长,深绿色期持续时间较短,且整个生长期SPAD值相对较低。建议根据橡胶树叶片SPAD值与叶色相结合将橡胶树叶片生长物候划分成3个阶段11个时期,包括萌动期、古铜期、变色期、浅色期、淡绿期、绿色期;深绿色期;深绿-绿带紫过渡期、绿带紫色期、黄带红色期及脱落期。  相似文献   

19.
付莉  王丽颖  顾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67-8169
[目的]研究紫茄皮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及性质。[方法]以紫茄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紫茄皮红色素。[结果]当超声波功率为150W时,最佳提取溶剂为4.5%柠檬酸,最佳提取温度为60℃,最佳提取时间为40min,最佳提取料液比为1∶200。紫茄皮红色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对光、高温、Al3+、Fe3+稳定性差,pH值、氧化剂、还原剂、苯甲酸钠、蔗糖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紫茄皮红色素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